创始人李想最新回应:“奠车”危机公关,理想做对一半
2024年的第二场天降公关大灾难,落到了理想头上。
先给不太清楚来龙去脉的朋友简单回顾一下这次的电车变“奠车”时间线:
在新车上线期碰到恶意P图、引发不当联想,给理想带来的,是全方位的舆论错位。
尤其是3月1日P图照片刚流出后、舆论发酵前期,理想公关团队似乎也有为新车炒话题度的考量,并未及时出手,公关团队至今未有明确通函;创始人李想本人的朋友圈回应也是在3月9日、11日方才姗姗来迟。
21日下午,李想发布内部信反思本次危机公关时间背后的问题,再次登上微博热搜。
李想的反思很诚恳,理想的阴霾难消散。
从P图流出到李想回应,这期间留下近2周的时间空档,带来的结果就是——「奠车」这一标签极有可能就直接成为了理想汽车品牌印象的一部分,对品牌的影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被抹去。时至今日,哪怕风波已经过去近三周,在提及理想相关内容的评论区,也依然有人在玩类似的梗。
这类危机事件的最险恶之处就在于,它在不断发挥一种对于「忌讳之事」的认知强化,让大多数人“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就再也回不去了。”
原本的「公路高铁」,在经过一张图不断地流转传播后,变成了「公路灵车」。尤其是发生在新车上市预定的这一节点上,这对任何新车销量上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
顺着这几天理想相关的微博热搜,我们可以来还原一下原本的新车宣发思路:
可以看到,在新车上市前,品牌是强调公司的商业能力、盈利能力、资本市场对理想的看好;
发布当日,多个热搜霸屏,其中包含2个直指发布会的事件热搜,4个关于新车MEGA的产品热搜,1个关于24款理想L新升级的产品热搜;
两天后,此前合作博主的试驾视频上线,引导更多人到门店试驾订车;
……
如果顺着这个思路再往下,后续应该是理想公布MEGA战报,引导游移订单的购买;
新用户上路体验、各方路透图流出,坐实「公路高铁」的先锋设计。
然而很遗憾,事情在发布会后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好好的新车上市传播变成了品牌的危机公关现场。
回顾这次的天降危机公关,先说说理想做得没那么好的地方:
1、错过了危机公关的黄金10小时
在P图舆论迅速发酵的这10小时内,官方和创始人是没有任何表态的,直到3月11日创始人李想在朋友圈做出回应。
甚至有着“微博之王”称号的李想,也陷入了罕见的沉默,微博页面停留在3.2日转载的一则设计师采访上。
沉默不会让舆论停止,反而让大众对于理想的这最后一条微博,有了过度解读——看吧,外国人设计师,可不就不懂中国人的「晦」吗。
2、理想和李想的舆论反噬
针对P图的舆情,后来又延展到了新车上市前一段时间理想的挑衅式营销、新车发布会上拉踩友商的做法;后续又有合作博主爆出1000万天价保密协议,全网都有一种“失道者寡助”的舆论氛围。
更广为流传的,还有李想去年年中转发称“真设计成这样我跳楼”的截图,图中与现在MEGA相差不远的设计,成为网友们的打脸爽点,不断出现在各评论区。
真让人感慨,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回旋镖,不知道啥时候自己发出的子弹,就正中李想眉心了。
再来说说做得出色的地方:
1、制造新的产品联想
MEGA这个外形被诟病,很大一部分可以归为P图中可以调得阴森昏暗的氛围,再加上“奠”“新能源殡仪车”等字样的联想暗示,让向来讲究「避讳」的中国人选择敬而远之。
理想也从外形入手,把新车放到各个城市的地标性场景里,在都市场景中展现出设计的先锋性优势,给大家一个代入城市生活的样板;
再有就是请小朋友来涂装设计,让童心画笔冲淡阴森想象,也更好地触达了MEGA目标的多胎家庭用户。
2、联合友商、共同抵制黑公关
微博之王李想选择在朋友圈就此事发声回应,其实就是因为,其主要言说对象还是媒体和友商。至于从朋友圈溢出到微博的影响力,那只能算附加价值。
李想将此事定性为“黑公关”,将行业友商拉到一个阵线上。毕竟谁也不想在自己新品上市时,也经历这样的天灾人祸。
伴随李想朋友圈截图广为流传的,还有小鹏创始人何小鹏、华为汽车智能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的朋友圈回应:
在李想的朋友圈登上热搜后,也有更多车企友商表态支持“反黑”——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称“支持采取法律手段反击”;
极氪表态:“坚决抵制和反对任何有违公序良俗的无道德无底线营销”;
蔚来创始人李斌则在内部要求所有员工不得参与转发“某品牌车型”的讨论内容。
伴随李想全员信的发布,这一公关事件基本也已经落下尾声。
理想达成了农夫山泉公关事件中没能达到的行业声援。
归根结底,也是因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年轻稚嫩,行业品牌还在探索增量、共同把蛋糕做大的阶段。而理想经受舆论风波的MEGA,本身以其50万以上的售价去探行业天花板,也是在帮各家友商,将电车的价格天花板向上抬一公分。
一个良性的产品市场是需要这样的尝试的。有高中低端的产品分级,才有全行业上下游的不同需求增长。消费者可以就产品用脚投票,但不该是因为这样一种低损的公关危机扼杀掉一个产品的可能性。
而一个良性的舆论环境不该是这样的。从农夫山泉到理想,我们看到今天的用户如此轻易地被发动起来,因为一个片面的理由、甚至都称不上是事实,以讹传讹、情绪点燃,然后熟练地运用那一套舆论逻辑将品牌捆在耻辱柱上。
不断极化的舆论空间,扼杀掉的不仅是作为温和个体的发言权,也在扼杀品牌创意的容错率。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曾经说过的话就变成了正中眉心的回旋镖,因为不确定用户的情绪会在哪些地方被放大、被鼓动。
当大家都囿于试错成本的高昂与万劫不复,不敢再多做创新尝试时,欢迎大家来到,平庸的年代。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