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梦想家|Larry Chou,斜杠中年的工作生活笔记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2-08-18



Larry Chou:异开合伙人、副总裁,负责数字化创新、海外营销业务,并分管Innokids上海创意协作团队、台北及亚太地区创意协作节点。


Larry曾任职洛杉矶、新加坡、北京和上海创意广告公司及咨询公司,有着国际化与多元化的客户和项目工作经验。

作为第一期异开梦想家专访对象,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位“斜杠中年”的工作生活笔记。



Q: 从广告创意到咨询师又重回广告,有什么万能钥匙般的方法论吗


A: 其实我算多次转行。90年我去了美国读书,我最早想要做的其实是建筑,但功课不够好,只能读景观设计,然后我就跑去念室内设计和工业设计,最后又换去了视觉传达。


结果第一份工作竟然让我进了建筑行业,也算是圆了梦,2004年左右美国一个知名咖啡品牌急速扩张,要在两年时间内新开近一千家门店,而我的工作内容就是不断地画图纸、排店内设计规划,日复一日,我才发现建筑比我想象中枯燥,于是我裸辞了。


我看向当时洛杉矶比较蓬勃发展的几个领域,想着自己下一步是去好莱坞做电影还是电动玩具,又或者是广告公司。裸辞后我花了三个月重新将自己的作品集做出来,因为建筑相关作品无法协助我进入想进的领域,可以想象就是做了一些飞机稿。后来很荣幸地可以加入 Saatchi & Saatchi LA, 一个协助 TOYOTA 建立起 Lexus 的广告公司,在那儿我参与 TOYOTA 北美的广告及数字化创意。TOYOTA 是一个很愿意在创新上投资的公司,每年都会给 R&D 预算去做新的尝试,包括 2011 年就在 iPad 上尝试以 Unity 开发做出数字试驾,类似赛车手游,也在2010年的 iPhone 3GS 就做出了车主 App, 这种对新事物的尝试一定会有很多挑战,第一版的 App 我们就和技术团队开了一百三十几次的会议,但每一次经验都让我们学到了解决方法,更重要的是练就了让我们不怕试错的习惯。


2010年的时候我的大女儿出生了,这使离开家人20年的我迫切地想要回来,于是我先后调动去了新加坡和北京的Saatchi & Saatchi。12年在北京认识了马超,就此有了多年的缘分。次年我和家人搬到上海,当时福特要把林肯带进市场,我加入了这第一批创意团队,主要原因是 ECD 曾在 TBWA\Chiat\Day 参与了 iPod 的创意,与他共事的这期间我也学习到很多,加入一个公司不但要看公司的吸引力,同时也要看看从主管身上可以学到哪些宝贵经验。


2015年开始一些咨询公司想要进入创意及创新领域,就开始找数字化创意负责人,我加入了 IBM 协助他们建立起  iX (Interactive Experience) 的创意团队,接触到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深度科技。之后去了 PwC 协助他们的 Experience Centre 建立他们的创意及数字化产品团队,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客户。后续接触到线上教育的热潮席卷,去了线上教育独角兽 iTutorGroup 集团担任产品创新副总裁,在创始人董事长身边学习到互联网的方方面面,我也开始对教育感到兴趣。


过去两年,数字化世界、网络3.0、区块链的发展快速,和马超交流观点的时候一拍即合 —— 我们不喜欢在没有实际操作过就妄下(元宇宙)定论的个性,以及是时候让 Innokids 很好的创意带领客户品牌发展至国际市场,我毅然决然地加入了 Innokids。


虽然换了那么多行业领域,但在服务汽车行业有超过10年,这后续帮助我许多。有些同学可能会听过T型发展的概念。T型的那一道竖线代表的就是纵深,在汽车领域里做了那么多年后,大大小小相关的事情都能接触到。这在后续接触到其他行业客户时,对我帮助许多,好比字母 T 的横线,可以借鉴应用在其他行业。所以建议同学们在进行职场规划时,可以锁定一个喜欢的行业领域垂直深入,掌握深度资料和处理各类应急事件的经验,日后将帮助你横切到其他行业。



Q: 你认为团队当中,合作和分工的line该停在哪里?


A: 我自己也还时常思考这件事情,各位如果去阅读许多成功品牌的故事,例如苹果、Google、亚马逊、阿里巴巴、联想、华为等等,从0到1的第一步都是非常资源有限,可能不会非常细致的分工。几个年轻人,有的在车库,有的住了一间公寓,有人跟谁借了沙发,然后就开始创业了。


他们需要去发传单也好,去递名片也好,没有人会说今天因为我是公司的创始人,所以我不发传单,我不去递名片,大家都是有一个很明确的生存目标,朝着远景迈进。大家需要做什么的时候就一起完成。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思考的话,我觉得要完成大的愿景,分工的界限应该是要模糊的,要灵活的,才能达到合作。有些公司会把各个部门分得很细,细到整个项目放在一起后不像是同个项目。分工到彼此在做什么都不清楚。甚至我觉得行业中我们将客户分为甲乙方的习惯都应该去除,因为大家拥有的是共同的目标,我们应该一起努力。



《Innovate the Pixar Way》

作者:Bill Capodagli & Lynn Jackson

简介:讲述皮克斯成功的秘密,

关于童心、勇气、创意和传奇


我很喜欢这本书里的一句话,当紧急情况出现的时候,你要拉上你最信任的几个人,一起去面对,你们一定会找到解决的方法。这样的信任是靠平常每个人的专业度,协作时的配合度去建立累积起来的。



Q: Larry现在每周还在给小朋友教授Design Thinking的课程,为什么会坚持做这件事情?


A: 我们在做了那么多项目之后,有一个基本上的框架流程:理解我们的目标,认识我们的用户,发现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选出最好的途径,然后测试一下,优化调整。这在广告公司几乎像早上起来就要刷牙洗脸这样常规的流程,其实也就是我在教的课程:Design Thinking。


我的课程都是四五个同学一起合作,从不同的小脑袋里面去看,去想,去发问。给大家有一个环境通过流程的方式让他们去学会团队合作,学会认识不同的观点。


我在美国待了二十年,在亚洲待了二十几年,看过不同的市场,也是最近几年接触教育之后开始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都在工作当中默认团队合作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优秀的品牌都是很多人合作建造出来的成果,但是亚洲的教育体系里面,小朋友从四五岁一直成长到二十几岁,但是把考试成绩看得过于重要,而忽视了团队合作,因为在考试体系里团队合作会被视作作弊。


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二十几年个人竞争能力之后,他毕业进入公司却要求他马上善于团队合作,这件事情,它是不是相互矛盾的?所以想提供一个环境可以让孩子们进行团队合作的机会。



有些时候小朋友会从他们天真的角度问一些大人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比如说在讨论改进交通运输的时候,他们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为什么公车要公车站?大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公车站需要被设立在各个地方,小朋友会说可是计程车没有。其实反省一下,公共交通运输的系统在当时设计的时候并没有所谓的互联网,并没有一个手机的移动工具存在。


曾经还有一堂课,他们要试图解决如何提升盲人的生活,他们说为什么不能用无人机去协助导盲?有没有可能?从他们的世界里面我们发现每个人天生都有创意的能力,有能力去思考去想象,但为什么后来这个东西越来越少。所以我们的课程大部分是让他们选出来一个题目,然后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去改进,对我来讲,其实我只是给他们一个环境,但是他们未被社会规训的想法经常给我带来更多启发。



Q: Larry在很多国家地区工作生活过,多元文化的背景让你观察到什么有趣现象吗


A: 我最早来北京工作的时候,我就发现文化跟一个市场的历史发展密切发展。超级碗的时候,全美国有一半人是跑去看超级碗的广告,另外一半人是看球,大家都是找了一个借口可以聚在一起喝酒,这个对我来讲是在美国市场的文化和习惯。


我们中国改革开放比较快,当时有问过在大陆的同龄人,他们小时候对广告的印象很浅,广告在大陆发展上有点像是捣乱生活的一个东西,是在享受电视电影中强行进入的一件事。


从广告行业的角度,这个是我看到的一个文化差异,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前期的文化渗透和受众培养,这也意味着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Q: 你是一个社交媒体深度用户吗


A: 我不是,我不希望自己变成一个1天6个小时在微博推特点赞,刷到停不下来的那种,这对我来说是无效社交。


我们这一代经过书信年代的人,似乎更看重一通电话一则视讯来得直接的交流。像马超,时不时我们就捎个信,打个电话,一聊可能就聊两个小时这样子。


我和二十几位小学同学还在保持联系我在洛杉矶认识十几年的同事朋友们,谁在哪里工作,谁有了小孩这些,我会透过社交媒体了解他们的近况,但不只是点个赞维系友情。



Q: 品牌受众对于人文关怀的需求,在疫情后是否得到更多重视?


碰到这个疫情有很多遗憾,比如我女儿从小到大的同学就这样子从此就见不到面了。我还算幸运,工作生活还能继续,这期间也多出一些自己的空间去思考事情。我认识的一些很优秀的人才,因为疫情的关系,事业受阻等等,大家好像都在问,世界怎么会变成这样了。


近两年有更多的品牌借以更人性化的广告慰藉人们的情感,传递希望与温暖。我想另外分享的是,近期我们的一个客户联系到innokids上海团队,为受困于疫情的伙伴们送去了物资,这让我们都很暖心和感动。后疫情时代,我们都在自我疗愈的过程中重建着彼此的连结,而这样的温暖让我们更有信念走出阴霾。希望大家的生活都能尽快回到正轨。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

    作者
    Innokids 异开

    Innokids 异开

    北京 东城区

    北京市东城区方家胡同14号 / 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1107号1号楼4楼 / 天津市和平区大理道义生里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