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消费者需求,是营销的第一直觉 ----李叫兽需求三角工具简析

原创 收藏1 评论
举报 2018-11-12

洞察消费者需求,是营销的第一直觉

------李叫兽需求三角工具简析

 

timg.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叫兽:“在我看来营销的本质很简单:研究如何通过满足别人的需求,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洞察用户需求,是营销的第一直觉。”

                                                                                                                                           *本文笔记来自于混沌大学李叫兽课程《破解消费者需求密码》


关于营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觉得营销是利用传播学技巧刷爆朋友圈;有的人认为营销是利用媒体力量塑造品牌;有的人认为是做好百度竞价排名,更加高效的推广;也有的人认为是用精彩的文案打动消费者。根据上述几点总结起来,营销似乎就是一些聪明人通过一系列高明的技巧,让企业品牌和产品获得高效传播,被消费者广泛知晓并引发消费的活动。这样定义似乎也没有什么差错,但是这些都属于大家对营销的一般性理解。

在李叫兽看来所有的品牌、推广、文案、广告这些都是营销活动,而非营销的本质。如果一家公司没有抓住真实的需求,那么再多营销活动也没有意义。

营销的本质目的是为了增长消费者对你的需求。 如果你的营销方案没有增长消费者对你的需求,那么无论它们短期内取得了怎样靓丽的曝光数据,它们在长期内就是无效的。

综上所述,洞察用户需求,是营销的第一直觉。

那么关于用户需求,我们常见的需求的定义是,人们为了满足特定的需要形成对特定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能力。这句话拆开来看有三个关键词 “特定需求”“特定产品和服务”“购买能力”。

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需求?

举个栗子:

timg (1).jpg

比如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可能觉得背一个200块钱的包包很好看了。但参加工作后,发现同事背着几千块的包包,这个时候缺乏感就出现了。

那么需求的第一阶段:“缺乏感”就形成了。

这时候我们会想,是不是有了缺乏感就会产生购买?当然不是,这还只是一种感觉,最终没有办法形成购买。

再那刚才那个毕业的女大学生来说,她刚入职场缺乏存在感,她刷存在感的目标物可能是背更贵的包包,可能是追求更好的绩效,也可能是和老板建立更好的关系,这取决于她的价值观。因文化不同,因环境不同,因人不同,同一种缺乏,会指向不同的目标物。

需求形成的第二个阶段,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物。缺乏感加上目标物,构成了动机。 当我们帮助消费者构建出了动机时,我们的营销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但还不够。

消费者产生了缺乏感,并且有了明确的目标物以后,还要看他是否有能力。能力不仅仅指经济上的支付能力,还有消费者的学习能力、信任成本等等。总之,营销人在完成动机塑造后,要做的是给消费者赋能,让消费者最终形成购买。

需求形成的第三个要素,是消费者能力。很多产品围观群众很多,叫好不叫座,往往问题就出在这个维度上。                                       

缺乏感、目标物与消费者能力,它们构成了 “需求三角”模型 。

640.webp.jpg

所有需求的构成必须满足这三要素,缺了其中任何一个角,最终需求都无法形成。 失败的产品营销,追根溯源往往都是因为需求三角没有构建完成。

现在我们知道了用户产生需求需要满足的三个点分别是“缺乏感”“目标物”和“消费者能力”,下一篇我们会根据这三点展开详细分析:如何使消费者产生缺乏感;营销提供与缺乏感准确匹配的目标物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根据消费者面对的6大成本,做出相应的赋能方式。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