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分享播客的人,只是想找人聊聊天
当我们谈论播客的时候
我们在谈论什么?
最近“播客人”成为了播客行业的高亮词汇,有人被“2014年,文科生人手两个公众号,2022年,变成了播客……因为十年前看公众号的那群人,年纪大了,视力不行了”这样的自嘲击中,有人对着“播客人是一群想独处,但独处又emo,需要放点声音来对冲孤独的别扭人”频频点头。虽有不少调侃,但在视频、图文逐渐成为时代主流的语境下,着迷声音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确实是一个令人想去探寻的现象。
图片来源:GQ实验室
之前播客志做过一次征集,邀请播客行业从业者与重度播客听众,分享为什么会对播客产生兴趣,大家接触播客的契机各异,有人因为家人生病养成了听节目的习惯,有人因为关注的独立开发者做了播客客户端,有人最初听说听播客能学英语。但谈及为何爱上播客,大家的答案却意外的统一,那就是“真诚”与“陪伴”。
“对播客最直观的感受是——真诚。语言平实,没有任何套路和束缚,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表达出来”,“虽然...但没关系,有我喜爱的主播陪伴我”,”因为自己特别喜欢和人交流,喜欢访谈的状态,声音能够拉近主播与被访者之间的关系,进入一些内心深处的探讨”,“时至今日,我购买付费也花了几千块钱了,但挺爽,线下见面也参加了好几次,也进了好多听友群,感觉主播都是朋友,满足志同道合聊天的需求。“
通勤路上,冰冷的空调、拥挤又冷漠的人群,眼前熟悉又重复的场景像是荒野,打开一期喜欢的节目,跟随声音思维跃迁到非洲、南美的旅行经历,DNA检验师、废墟探险者的奇遇人生;在家时,枯燥重复的家务、无法旅行的假期,听着亲切的声音,从亲密关系构建、商业世界深度解读,聊到生活里的嬉笑怒骂。用播客获取情绪价值,开启新知,是大家着迷于声音的重要原因。
播客也让个体的主体性得到尊重,很少有创作者觉得听众是自己的粉丝,更多是称其为“听友”,主播与听众更像是素未谋面的朋友,绝非粉丝与偶像。听众与主播、听众与平台早已不再只是单向触达,而是双向共鸣,听众不只是被动输入,也在主动表达,在朋友圈分享节目发表听感,在评论区、直播间踊跃表达,寻求理解与共振。
喜欢播客的人或许有“一二线城市”、“白领群体”、“大学生”等标签,但还原到个体,只是一个有时感到孤独的灵魂,需要一些陪伴与温暖;在充斥着人设和规则的日常生活中,透过电波感受一份鲜活;或者只是不太喜欢短视频这样浅尝辄止的媒介,寻求深度内容;又或者只是对着屏幕工作了一天,想要让眼睛休息一会。
在朋友圈分享播客的人,是再普通不过的年轻人,但渴望真诚,渴望沟通,如果你愿意跟TA聊聊那些分享的节目,那TA一定很开心。
一起聊聊吧!
在此前关于播客的讨论中,如何定义播客一度是绕不开的话题。有人从媒介角度看认为音乐以外的音频内容都可以统称为播客,有人从技术角度提出只有通过RSS分发的才能算是播客,也有人从内容角度认为多人对谈的音频内容就是播客。但在创作者数量不断增加,音频形式不断拓展的情境下,这样的争议在渐渐搁置,因为有越来越多优质内容出现,“耳”不暇接的局面下已无暇去思考更多。
我们可以观察到播客的形式在近年来不断拓展。带现场观众录制的《谐星聊天会》,音频综艺《你吃香菜吗》,演示音乐录制的《不在场》,每期三十分钟、无配乐剪辑的《姜思达》。同时,录制方式更加多元,远程录制成为越来越多节目的选择,还有许多创作者通过音频直播录制节目。就像在某次播客线下活动中《文化有限》主创杨大壹所说的“不论播客的内容和形式如何,它本身就是为了人和人更真诚的交流。”人们听播客、做播客、分享播客,本质都是为了沟通。
声音搭建起桥梁,让生活中无法相遇的人双向奔赴,为有趣的灵魂激发共鸣。最近许多播客人借着分享“我上班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不上班”、“对人过敏,只想独居”的海报,终于在朋友圈说出了想找人一起聊聊的心里话。贴近生活的话题、真诚的表达,成功抵达播客人的内心。近期的微博热搜#柳岩说年轻人不要想爱就爱#、#马頔不想跟毛不易合租#引发广泛讨论,这样想让人不吐不快的话题也是在对话中碰撞而来。
以上这些讨论其实都来自8月8日-8月13日,喜马拉雅推出的十周年特别企划「10年了,一起聊聊吧」。这次特别企划,喜马拉雅联合了擅长做话题内容的媒体机构新世相,选择了6个贴近年轻人生活的话题角度,邀请了6组12位名人以音频连麦直播的形式与年轻用户做沟通,进行平台年轻化的新尝试。
图片来源:喜马拉雅
对于音频互动直播或者说音频连麦,听众并不陌生,现在很多创作者会在喜马拉雅上直播,与听友实时交流,再把剪辑好的直播回放作为一期节目上线。因为直播具有不可代替的“陪伴属性”,能够与用户建立双向关系,加强听众粘性,增进双方的理解。
本次喜马拉雅的特别企划正是放大了这一点,邀请了毛不易、马頔、杨笠、易立竞、梁文道、柳岩、沈奕斐、姜思达等不同身份、不同年龄阶段的代表嘉宾,讨论年轻人的群体情绪,比如毛不易与马頔的对谈主题《抱歉 我对人过敏,只想独居》,杨笠与东东枪的对谈主题《上班的唯一目的,就是不上班》。无不让人感慨:“这难道说的不就是我?”
「10年了,一起聊聊吧」嘉宾中的梁文道、沈奕斐、姜思达也都是播客听众的老朋友,人们透过《八分》丰富看世界的角度,在《沈奕斐的播客》中重新思考亲密关系,在《姜思达》里收获真诚的情感碰撞。通过意外的嘉宾组合方式,音频直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使得播客听众“听”到创作者的另一面,梁文道与郝景芳畅聊虚拟世界有多香,沈奕斐与柳岩拆解谈个恋爱怎么这么难,姜思达与河森堡碰撞感性与理性消费观。直播间里参考性、共鸣感的故事,满足着用户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图片来源:喜马拉雅
从共性出发,向差异抵达,「10年了,一起聊聊吧」最大程度激发听众的内容积极性,用户的角色从“听众”向“发起人”转变,喜马拉雅忠实用户在本次十周年活动的参与感被充分调动。科技赋能文化、重塑声音价值的喜马拉雅,与拥有制造刷屏话题和音频互动内容运营经验的新世相,再次捕捉到了年轻人的深层次情感需求,展现出喜马拉雅选取话题方向的即时性,为何喜马拉雅能成为Z世代有趣灵魂的聚集地。
作为最大的网络音频平台,喜马拉雅在过去的十年内累积了丰富的创作者资源,从1到100岁不同年龄段都可以找到所需的声音内容,比如有声书《哈利·波特》,《<三体>广播剧》。在播客这一内容形态,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网络音频产业研究报告》也显示喜马拉雅是中文播客使用量最大的托管平台。
过去十年,听众在喜马拉雅打造的精神家园诗意栖居,各得其所;下个十年,听众与喜马拉雅搭建的声音宇宙,一起探索更多可能。
参考资料:
1.《拿出50%投放预算,品牌看中了播客什么?》,新榜, https://mp.weixin.qq.com/s/DEAr83bXs5etYKGevXpybA
2.How to Launch Your Own Branded Podcast, CRYSTAL DURAN, https://www.backstage.com/magazine/article/how-to-start-branded-podcast-75170/#section4
©播客志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联系方式:
[ 微信客服 ] podcaster_union
[ 投稿邮箱 ] contact@wavpub.com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