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撰文:吴小宝,wull,小野
去年3月,国际电影大师、全球唯一的“双奥总导演”张艺谋正在为冬奥会开幕式寻找中国创意力量。
随着冬奥会开幕式的惊艳世界,熊超担任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视效导演的消息也传遍了广告圈。作为国际拿奖无数的广告创意人,熊超在另一维度代表行业完成了突破,创造了职业生涯新的高度,也证明广告圈有参与奥运级别项目设计的创意实力。
当时,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黑弓(Blackbow)数字科技的创始人王志鸥先生(Joe Wang),在全国各地挖掘了一批新媒体视效高手、艺术家,推荐给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其中也包括熊超。
张艺谋 × 黑弓视效团队合照
“非常幸运,志鸥找到了我,当时的心情非常忐忑、激动和期待,毕竟面对的总导演是电影大师和美学宗师,这是一生难得遇见的机会,提交的作品集就准备了一周。”
张艺谋审阅了所有人的作品,筛选出七位数字艺术家。回忆那个场景,熊超说有点像黑泽明电影《七武士》的情节,各有各的绝招,各有各的长项,而熊超则是广告创意与设计的代表。
艺术家们和张艺谋在鸟巢开会讨论
熊超和张艺谋在北京鸟巢合照
说起加入张艺谋总导演团队,熊超很激动。
当时他预测,张艺谋导演或许没有很多的时间来看他的作品集,于是他将最终提交的作品集PPT删除到10件以内,最终受到了张艺谋的垂青……随着熊超回忆自己冬奥之旅的开端,我们的访谈开始了。
1
冬奥开幕式
一场限时的创意试炼
熊超向我们介绍,在航天背景团队强大技术支持下,这次冬奥会的现场成功实现了百米大地屏和竖屏的结合。
张艺谋反复强调,希望利用数字影像技术,将开幕式现场两块屏幕打造成巨大的“冰面”,运用中国元素做出原创的创意,讲好中国故事。遵循空灵、唯美、浪漫的基调,并巧妙利用鸟巢的地屏和竖屏,整合数字、设计、科技、表演、艺术,向世界传递“中国式的浪漫”。
这样的舞台让熊超的想象力充分释放。
在《立春》节目确定之前,熊超曾为开幕式的焰火环节设计方案。“当时有一个方案,就是在宣布开幕时,对应蔡国强老师在天上放的迎客松焰火,地屏也同步开始放冰下烟花。”
在这个《冰下烟花》的设想中,观众置身云端,仿佛处于冰面之下的烟花从竖屏发射,烟花穿透冰层飞旋而上,在冰面形成各种抛物线,落在冰面上绚丽多彩,碰到冰壁又再进行一次回旋。这样的画面,稍加想象就让人觉得十足炫目,冲击感极强。
为了尝试各种不同的效果,熊超与团队设计了很多种焰火的轨迹。他们搜集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烟花的造型,提交了无数平面方案和视频方案,但因为考虑到这样的安排会分散观众观看天空焰火的注意力,提案最终未能采用。
熊超说,类似的冬奥开幕式上的所有创意方案,都经过了无数次的推翻和打磨。在张艺谋严格的要求下,视效创意团队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每一份提案的背后,都是已经经过无数轮挖空心思的底稿。
“张艺谋总导演否定了一个又一个的创意,换来的是一个又一个更完美的创意。参加开幕式设计之前,我以为张艺谋是电影领域的大师,没想到他还是一位全领域的创意总监。无论是数字艺术、表演艺术、平面设计、装置艺术还是光影、科技,每个领域交流起来都毫无障碍,他对创意的精准把握令人叹服。”
2021年9月开始,熊超一直住在北京,从宾馆到鸟巢到黑弓再到张艺谋工作室,经常开会工作到凌晨2点。无数次头脑风暴、讨论、提案,到再讨论、再修改、再提案,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冬奥会项目的规格之高、工程之大。近一年的时间,熊超和他的团队设计方案就提交了1500多页。
“每一件作品,都是创作者同时间的一次较量,一次对‘速朽性’的挑战,尤其是在冬奥会这样国际化、宏大的展示舞台上。在我们的主场,在人类面对疫情的非常历史时期,在全球审视的目光之下,我们的中国故事,要怎么讲才能跨越文化差异,跨越种族和语言,以及最重要的,怎样去跨越时间。”
困难和压力重重,在张艺谋的领导及黑弓视效团队的支持下,熊超一直坚持到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幕式的结束。
2
大师班的“毕业设计”《立春》
“我觉得冬奥就像是一次Master Class大师班,我是抱着一心一意学习的态度去的。在这里我遇到了不同领域的顶尖人物,比如总导演张艺谋,比如国际艺术家蔡国强,比如黑弓王志鸥,动作导演王醒,大家各有所长,发挥自己的能力一起为国效力。”熊超谦逊地说道。
最后的开幕式定案中,熊超作为视效导演之一,联合中国顶尖数字科技团队黑弓(Blackbow),参与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立春》和《致敬人民》项目。
《立春》现场图
2月4日,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举办日期,也是中国传统节气的立春,通常被视为“春天的开始”。仪式以24秒倒计时开始,代表了第24届冬奥会以及中国历法中的24个节气。
倒计时结束后,393个舞者们拿着长长的、柔韧的、发光的绿杆,与地屏上春天的影像咬合呼应,花、风车、飞燕、明月、柳条、蝴蝶。
初时是绿色,代表“春回大地,万物苏醒”,渐渐的会场中央舞者们挥着长杆,形成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当地屏上的小女孩吹散蒲公英,白色的种子顺着长长的竖屏漂向天空,与蔡国强先生创作的白色烟花交相辉映,仿佛无数的蒲公英种子在鸟巢上空绽放,盛放中英文“立春”和“SPRING”,庆祝春天的开始。
《致敬人民》现场图
伴随着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而作的公益歌曲《让世界充满爱》,76名中国大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步调一致,穿过鸟巢,而参演人员走过的路陆续展示出全世界各国人民的笑脸,慢慢汇成影像的长河,两侧飘拂着寓意“团结”的中国结飘带。随即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浮现,带出此次冬奥会的主题。
节目后半段为轮滑表演,与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相呼应。24名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在地屏上划出流畅交织的线条,“既像跑道,又像中国结”,继而引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
轮滑表演的背景音乐则选用了于多届奥运会开幕式中呈现过的约翰·列侬的反战歌曲《Imagine》,以鼓励人们抛开所有分歧,团结起来,远离战争,和谐相处;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人共同守护地球家园,奏响“美美与共”的永恒乐章。
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对这次冬奥开幕式盛赞有加。对比之前的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他们的文化更多讲述的是死者的仪式,缅怀已逝的事物。“而我们的文化讲述的是中国的故事,是春风吹又生,是生命与希望。”
3
艺术让人暂忘残酷现实
残奥会致敬作品《绽放》
在冬奥会的视效工作结束之后,熊超也被张艺谋邀请,创作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装置《绽放》,致敬冬残奥会。
《绽放》灵感源于2014年熊超的个人艺术项目《Mind Art》,张艺谋非常欣赏这件作品,他希望在冬季残奥会开幕式上运用这一理念。
《绽放》手稿图
为了与冬残奥的主题更契合,张艺谋召集了熊超和李志伟等其他主创人员,包括蔡国强,进行了多次头脑风暴会议。他们颠覆原始的方案,重新创作了《绽放》:12位残疾人环绕直径为8米的圆形画布,共同创作一幅绚丽多彩的笑脸。
熊超和艺术家蔡国强一起讨论《绽放》的方案(左:蔡国强,右:熊超)
而代表着和平、快乐、团结,友谊的 “笑脸”,成为冬残奥会开幕式最重要的视觉符号之一。
《绽放》是一次科技与艺术的实验,同时也是一次艰难的拍摄。熊超向我们介绍,疫情中演员的挑选、筛选、审核、场地的审批等事项非常困难,更有一些技术难点需要攻克,要打通技术路径,也要注意设备的国产化。
为了呈现更好的效果,团队聘请了科技工程师,以及脑电波技术支持团队北京视友,让残疾人真正实现了脑电波引爆颜料。残疾人虽然身体残缺,但灵魂并不残疾。
而《绽放》的工作原理,则是让残障人士戴上了脑波仪意念控制器,并通过该仪器的触角捕捉佩戴者的脑电信号,采用NeuroSky的芯片生物计数算法,将捕捉到的脑电信号转换成相应的脑电参数指标,以此来控制外联的驱动装置。
外联驱动装置是一个PLC控制器,经由控制元件继电器及无数根电线,分别连接了61根雷(detonator)管。每根雷(detonator)管都被单独安置在一个装满颜料的气球中。每位残障人士可以选择一个或数个自己喜欢的气球,然后通过PLC控制器单独为其编写程序,并匹配到相应的脑波仪上,只需要集中专注力,便可以将脑电信号转换成指令,完成爆炸。
“我觉得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些残障人士反而比我们健全的人绽放的笑容更多,带出正面的能量。跟他们相处,你能感受到无影无形的快乐绽放在其中。”熊超说。
《绽放》开拍之前,熊超与张艺谋进行过很多次的交流。记得某次会议开到凌晨2点,张艺谋那天很开心,即兴随手拿起一把剪刀,用一张纸剪了一个圆圈、两只眼睛和一张嘴巴。
“这是一个笑脸,张艺谋导演跟我讲,这张画布恰好是圆形的,就像我们的地球,如果能撕开一个笑脸,就是全世界的笑脸。在当前动荡分裂的世界,出现一个笑脸是一件多么感动的事,所以就有了最后的笑脸环节。”
最终,在寒冬腊月的北京,熊超在一座空厂房里完成了这次感动世界的“绽放”。
“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冬奥还是残奥,那些残疾演员、义工、幕后工作人员,一群来自不同领域的人聚在一起为国争光,我觉得很感动。”
经历了冬奥与残奥,熊超的创意水准无疑再次得到了淬炼和证明。多年来对创意的执着于真诚,让他得到了张艺谋的青睐,而他也不负使命,在冬奥残奥这样的世界级舞台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痕迹。
“我一直渴望有一个机会创作出能够真正超越广告的作品。《立春》、《致敬人民》和《绽放》融入了东方美学与当代科技,这是团队合作的结果,也是无数人无数个白天与黑夜呕心沥血的果实。我很感谢总导演张艺谋的赏识和指导,也感谢视效总监王志鸥和蔡国强先生的提携,让我有幸参与这两场伟大的盛会,让中国的创作力量被世界看见。”
深夜的12点半,我们的对话还在继续......
熊超同时也向入股The Nine上海的集团公司Insight Group因赛表示感激,在北京呆半年,有一个坚强的后盾支持。但在我们看来,这已不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的时代,而是一个你有才华,就能够绽放的时代。
熊超多年来的积跬步,才足以有今天走向全世界的至千里。
4
回到熊超
具有反叛精神的创意大师
其实,早在冬奥之前,熊超就已经是是国内名声赫赫的创意大师,很多人都曾被他的作品惊艳和震撼,他也曾在国际4A集团工作了18年。
从北京到上海,从一名普通的设计师一路晋升至创意总监,熊超的职业经历丰富多彩:创立The Nine上海之前熊超在奥美上海工作,担任创意群总监,负责别克汽车业务;再之前则是在DDB上海担任创意总监,赢下过大众汽车和麦当劳的业务,并为中国斩获戛纳Cannes Lions设计类第一座金狮。
中国俗语曰“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熊超认为,一路走来他也有很多老师:“领导前辈和同事都是我的老师,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多样文化让我受益良多,谢谢Graham Fink、Kweichee Lam、Francis Wee、Michael Dee…能与他们共度一段时光,是我的荣幸。不可否认,中国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和多样的客户们,也是我的老师。”
熊超对我们说,4A对于他而言不仅仅是一段美好的经历和回忆,更带给了他许多精神上的指引。
杰出的创始人们充满激情地热爱着这个领域,他们伟大的观点也一直激励着熊超,如William Bernbach所提出的“广告不是科学公式,是一种微妙的、不断创新的艺术。” David Ogilvy俏皮地说:“绝对不要创作不愿意让自己太太、儿子看的广告。” “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致一手污泥”Leo Burnett如是说……
“这也是为什么我很喜欢这个行业的原因。创意是一门生意,也是一段和客户共度的冒险旅程,迷人的地方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创意是什么,下一段路是什么。”
然而熊超并未一直在4A的舒适区里呆下去,因为大公司成熟的体系和流水式的作业,安全地服务客户,不会给任何人犯错的机会。而他内心深处则认为,创意本身就是颠覆,创意行业本身就是个危险的探索,甚至带着错误带着尝试。反叛精神始终提醒他: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舞台。
2016年离开奥美之后,熊超曾经去纽约电影学院学习,在创意设计之外又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导演拍摄能力。终于,在2017年,熊超创办了自己的创意公司The Nine 九曜。
熊超觉得,他想做的是突破广告的边框,做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考的事情。但显然,如此高风险的尝试,很多有成熟体系的大公司都不允许。
对于熊超来说,The Nine不仅仅是一家广告或者设计机构,它更像一个创意实验室,或者是商业艺术实验室。
“The Nine的中文名字是九曜,曜在古代汉语里代表能量。客户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要求越来越高,不像当年只需要传统的平面海报或者电视广告,他们需要更独特的创意传播方式,也许是一场话剧、一次行为艺术、一首歌… 因此我们基于人性的洞察,将科技、艺术、设计、美学、娱乐、事件等整合在一起,让品牌和产品最完美的与大众沟通,这是当时创立的初衷。”熊超解释道。
在The Nine九曜,单一的职业角色并不能定义熊超:
他是一名广告创意人,为时代中国地产创作的MV品牌音乐视频《万物所向What We Wish》;
他是一名当代艺术家,将可口可乐经典瓶身放大到12米高,独创性的一切为二名为《爱情定制公司》;
他是一名广告导演,为杜蕾斯联名沃尔沃汽车导演的品牌短片《安全感受新世界Safely Feel The Real World》;
他是一名雕塑家,为知乎与言几又书店设计的《猜猜我是哪本书Guess Which Book Is It》;
他是一名舞台设计师,为若琪Rokid随身智能音箱举办《掌上音乐会Handheld Concert》;
他是一名空间设计师,为贵阳市政府在进出口博览会上设计的《苗疆花纹体验馆》;
他是一个产品设计师,为西安大明宫设计文创《十二仕女》;
他是一名建筑师,为华帝厨电15吨AWE大会建造品牌装置《智慧大脑Intelligent Head》,项目结束后,人头装置被湖南大汉集团100万人民币收藏,真正意义上让广告成为艺术品……
“我们的客户多种多样,从品牌升级到包装设计到装置艺术到空间设计到IP玩具设计到广告影片等,所以我的工作是多重角色,同时也体验了更丰富的人生,Why Not! The Nine上海固定员工仅9人,但保持精锐和先锋恰恰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虽然我们创作了一些的案例,但做得远远不够,一直在努力。”
熊超相信,即使做创意是“钢丝上的舞蹈”,但必要的限制和妥协仍然可以产生创造力,产生力量,让创作者在创作中发现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有诚意,用心,花功夫,花时间创作一个好创意,摆在有胆识有眼光的客户面前时,任何提案的技巧都是苍白的。
带着这种创作的热情和激情,几年的时间里,熊超带领The Nine打造了很多兼具国际视野和国内影响力的优秀案例,成为了中国创意一支不可忽视的精锐力量。
华帝《功夫之水》
华帝《功夫之水》出其不意,脑洞很大,用一个使用功夫的手法,呈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特点:中国人真的什么都吃! 因此锅碗瓢盆碗筷上黏着各种油腻污渍,特别难洗。
华帝洗碗机,最强大的功能是利用不同角度的“水”,将污垢细菌层层冲洗清除。就像李小龙用水来形容功夫(be water)那样: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但是它却可以穿透最坚硬的岩石。你无法抓住水,也无法击打它、伤害它。水柔软、灵活,随着对手而有不同的变化。
于是,The Nine团队采用拟人的手法创造了一个洗碗机中的‘水人’,幻化成功夫及动作冲洗代表污垢的食材。冲洗鱼吐出鸡,鸡吐出牛蛙,牛蛙吐出猪……最终在‘水人’旋风般的力量下,鳗鱼吐出一只干净的白色餐盘。
杜蕾斯联名沃尔沃汽车
《安全感受新世界》
2021年熊超联合Amber琥珀上海,为杜蕾斯联名沃尔沃汽车导演了《安全感受新世界Safely Feel The Real World》短片。
“广告的灵感通常来自电影、艺术、文化和潮流,兼备艺术性和娱乐性。不过,很多东西都是隐喻,通过视觉的暗示,潜意识的向观众传达品牌产品信息。”
短片最关键的地方,是通过一个玻璃胃和一个金属食道,强调沃尔沃强大的四轮驱动,以及强大的抓地力和其他安全功能。在追逐的过程中,有一个无形的透明罩,将机械猿反弹两次,体现了杜蕾斯超薄001避孕套的安全性。
这是一个温柔而刺激的故事,客户看完成片后增加了1200万媒体投放费,在2021年3月14日白色情人节发布,获得数千万人播放与讨论,并赢得一支D&AD铅笔、伦敦国际广告节赢得金奖和银奖,以及全球One Show与纽约ADC铜奖等,从而成为中国2021年在国际获得褒奖最多的广告影片,熊超也被OneClub评为亚太地区获奖最多的广告导演位列第三。
时代中国《万物所向》
2019年The Nine为时代地产二十周年创作MV《万物所向What We Wish》,熊超称这是比稿的项目,当时因为时间的关系,他们仅向客户提交了简陋的故事脚本,但客户非常喜欢这个概念,最终深化并拍摄出来。
根据时代中国的品牌主张‘让人们实现向往的生活’, The Nine团队延伸出‘万物所向’的概念: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藏着许多美好的念头,它们驱使人们去努力、去生活、去爱。万物皆有灵,The Nine团队相信,万物也会有自己的渴望。
于是The Nine团队创作了一首名曰‘万物所向’的MV音乐短片:“通过不同的人(和物)的吟唱,为大众展现了一个真实鲜活且充满了生命力、包罗万象又荒诞有趣的‘向往世界’,传达了时代中国‘追求向往的生活’的品牌理念。”
《万物所向What We Wish》 MV出街后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获得了500多万次的播放量,并作为开场影片,在时代中国20周年群星演唱会100米的大屏上亮相。现场2万名观众及众多知名歌手(朴树、汪峰、孙燕姿、梁静茹、梁博等)对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最终斩获2座Clio克里奥银奖,是中国最好的房地产广告影片之一。在此之前,熊超也为时代中国成立20周年做品牌传播活动,用巨型艺术装置“向往之象”传递时代中国是“向往生活艺术”的践行者。
时代中国20周年巨型装置《向往之象》
知乎联名言几又《猜猜这是哪本书》
The Nine为言几又连锁书店创作的《猜猜这是哪本书》的橱窗设计赢得了纽约ADC和AdFest亚太广告节金奖以及Cannes戛纳提名。
这个创意最有意思的一点,就在于它像中国古代的灯谜,吸引大家一个一个去猜想背后的答案,但这个“灯谜”没有文字,而是用雕塑去呈现经典的场景,让每一个爱看书的人都会忍不住动脑筋去猜想是哪本书,只字不提却能引发互动,新意十足。
“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读书的时候,脑海中会涌现很多生动的画面,仿佛在另一个世界漫游。所以我就想,或许可以用“名场面”的手法来视觉化地再现每一本书和它独特的宇宙。”
于是,熊超从书店畅销排行版上选出8本不同类型的书籍,横跨了儿童、理财、文学、科幻、心理、艺术设计、生活美学等分类。然后用静态雕塑的方法,立体地再现了书中的经典场景,将它们制作成一系列橱窗设计。
英国著名童话《三只小猪》
这个点子其实很“简单”,但熊超认为,只有一句话能说明白的点子,在传播上才是真正的好点子——当然,执行时的艰难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数字藏品《尘世回收》
元宇宙大火,熊超也紧跟潮流,做了一系列数字藏品。在4月22日世界环境日,熊超以个人工作室的名义发行了一套名为《尘世回收》的数字藏品,主题是垃圾分类,颇具个性和风格的角色让这一系列的数字藏品在平台上很快被粉丝一扫而光。
为什么要做这个主题的数字藏品?熊超表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和实施,但许多人不知道垃圾该如何分类。
于是在去年,熊超就尝试将垃圾元素设计成可爱有趣的手办:比如玻璃瓶、香蕉皮、烟蒂、过期药丸、破裂的灯泡、脏口罩等, 并将垃圾IP玩偶延展到地铁海报,引导人们互动,潜移默化的把垃圾分类知识传播到民众之中。
但这次不同的是,作为数字藏品,熊超赋予了它更复杂更宏大的叙事概念,同时也添加了一个隐藏款,来纪念上海的这波疫情。
6000多份数字藏品一夜售罄,共获利30万人民币,对于第一次玩数字藏品的熊超来说,是不错的鼓励。“数字藏品对我和团队来说是一个挺开放、自由的平台。因为,终于没有‘Brief’了,体验了一次彻底的创作自由。”
熊超认为,不止是影像广告,甚至平面广告也是这样的去构建一个世界,一个可看性、艺术性、商业性、品牌性的世界,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为了构建这样的广告,熊超不仅擅于生成针对性的创意,更能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将其实现,在品牌表达中加入艺术深度,正是熊超多年努力坚持的方向。其实如果翻看熊超的作品就会发现,这些作品风格相对比较杂糅,易于接受却又难以总结,灵活和丰富将会是第一体验。无论是技巧、内容还是象征,都因为丰富和周密,难以总结很明显的共性。
熊超的艺术与商业,在他的作品中并不冲突
构建出一个和谐的世界
华帝《智慧大脑》
Rokid《掌上音乐会》
可口可乐《爱情定制公司》
皮阿诺橱柜系列平面海报
其他平面作品
但神奇之处在于,在熊超的表达中,你总能感受到他所服务的品牌与自己打造的作品有着一种高级的联系,这是熊超与其他风格明显的艺术家或导演们最大的不同。他的作品没有被一眼“识破”的感觉,从而赋予品牌另一维度上的意识深度。
5
这些作品中
藏着少年时代的影子
用熊超自己的话说,八九十年代的家乡,它带着传奇,带着神秘,有种楚国的感觉。
熊超是1973年出生,从小在湖南长大,邻居是一位武侠小说家。他自己也喜欢文字和画画,在三年级时,他曾因参加画画比赛赢得一个彩色文具盒,初中时还会给同学分发自己编撰的,带着脚本与插图的“射雕外传”。
后来熊超考上了一个美术高中,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的时间全部用来画画。
“白雪皑皑的时候,我们经常去写生,画水彩画,当地人会用雪球丢我们,然后我们就跟他们打起雪仗来……高中体育老师是少林寺俗家弟子,每天早晨6点都会练武,穿着宽大的男式运动裤,拿着一把没开刃的大刀,腾空飞舞。”当熊超向我们讲述少时场景时,我们总觉得有一种武侠感、年代感。
武侠小说正是那个时代风靡的文化内容之一,当时电影《少林寺》在全国各个乡镇放映,国民对武术的热情高涨。熊超这段美好浪漫的少时经历,自然让我们联想到了他2020年为南孚电池创造的立体装置海报《少林武僧》。这套立体海报的出街曾引起了不小的声量,少林武僧的立体雕塑完美地体现出南孚电池强劲有力的特点,也是商业与艺术结合的范例。
而在熊超的一些影片中,能够看出他对颜料也有一定的偏爱,这或许与他对美术的喜爱有关。在残奥致敬短片《绽放》和时代中国品牌片《人人都是艺术家》中,颜料都作为具有强表现力的意象出现,象征着内心的释放。
时代中国品牌片:人人都是艺术家
尽管作品和奖项已经证明了熊超在创意领域毋庸置疑的实力和水准,但在他少年时期的成长,与如今为大众带来的创意作品中,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那些经历过的时代与他作品之间联系紧密。这或许可以说明熊超作品能够连结大众,震撼人心的原因:
他本人正是在浪漫与创造中一路走来的。
6
希望这个行业可以“百花齐放”
在谈话中,能感受到熊超对于当今广告业有一些批评的态度在。他在提到审美时会指出“广告人做得东西不够美”;提到商业艺术时,会认为“广告不能只看重商业”。
“很多人只把广告当生意,聊谁拿到多少投资,赚多少钱。但其实广告真的赚不了太多的钱。大部分广告人的问题就是他只把广告当成谋生的手段,真正热爱创造的人其实不是很多。广告能发大财吗?也许广告不能发特别大的财,那为什么不能把每一个创意做得更有诚意一点?”
而在内容和技巧方面,熊超则认为,当今的广告其实有些保守,对消费者的审美接受能力缺乏信心。“其实在冬奥会上已然充满了各种当代艺术形式和比较抽象的语言,老百姓们依然都很喜欢。”
对于当下广告正面临着愈发紧张的文化环境,熊超希望,广告业可以百花齐放。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现在跟广告竞争的不是其他广告,而是其他各种各样的娱乐内容,吸引他们的眼球固然是最重要的。但当一种形式受到热捧的时候,大家不应该去跟风。我希望看到百花齐放,每家公司每个人匹配不同的客户,一起创造品牌。”
这么多年来,熊超一直坚信:为客户创造价值,一定会有所回报。
在访谈最后,熊超感慨自己还有1年就要50岁了。
其实这次对话也贯穿了他的职业生涯,我们谈到了他的成长,作品,以及行业相关的方方面面。在结束之前,我们向熊超询问一些给年轻人的建议。
他并没有直接给出作答,而是回忆起了自己的年轻时刻,他的第一件作品,是为公园设计一个儿童游乐场。那个游乐场用水泥钢筋搭成,是一个被掏空的南瓜的形象,他设计了很多树,小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嬉戏欢笑。
熊超和他的第一件作品——树形游乐场
“创作是有魅力的一件事,一个年轻人或许不够有钱,但他能从这个过程中享受到一些创作乐趣。我有句印象很深的话,是说每个创作者,生来都是带着命题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完成的命题。”
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切创作皆由命题而诞生,而熊超正是在完成每一个命题的过程中,已经在创意这条路上走出了长久且辉煌的路程。在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时,熊超这样说道:
“可能过去我也会讲财富、名声,但到最后面,当你做完那些事情的时候,你记住的不是名声,是记住自己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教训、那些完美和不完美的,那些开心、那些瞬间,都在那些度过的分分秒秒之中。”
就像黑泽明的获奖感言:“我今年90岁,我一辈子都在学习拍电影。今天得到了这个奖,是鼓励我继续学习怎么拍电影。”
这些分分秒秒都的确切实可感。在与我们的交流中,熊超最执着于向我们说明的,是他的每一个经手的创意作品中,每一处的细节设计和每一个创意生成的环节。这也正是一位真正的创作者最应该、最值得关心的环节。在这次访谈里,对于创作本身的关注都占据着绝对首位。
而这份对于创作的纯粹感,也始终贯穿着熊超的创意生涯。在漫长的对谈与深入的了解之后,熊超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感受:
他是一个从儿时起至今一直热爱着创造,并用一生为创造而努力的、纯粹的人。
熊超在俄罗斯创意周上演讲所用视频
是熊超过去不同时期代表作品的混剪
「关于熊超Jody Xiong」
熊超Jody Xiong,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导演兼冬残奥会开幕式视觉艺术家,The Nine上海创始人兼创意总监,艺术指导,广告导演,18年欧美4A广告集团创意总监。
2017年,他创办的独立创意机构The Nine上海,五年来为品牌创作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案例,蝉联《Campaign Brief Asia》排行榜2017、2018、2020、2021年中国最佳创意公司位列第二名,独立创意机构排名第一,亚洲最具创意机构第12位。
曾服务客户包括:喜临门、今麦郎、时代中国、南孚电池、麦当劳、可口可乐、别克、杜蕾斯、沃尔沃、大众、飞利浦、雅虎、维珍航空、百事、BP英国石油、腾讯、阿里巴巴、中国银联、华帝、华为等知名品牌。
中国第一座法国戛纳设计金狮奖,9座纽约ADC方块,6支英国D&AD铅笔,8座Clio克里奥,16尊伦敦天使雕像,32座亚太广告节包括2尊全场大奖等500个创意设计奖项,2021年度被《CampaignBrief Asia》评为亚洲前12位得奖最多的创意领军人物,个人中国排名第2。
2022年,熊超受邀加入总导演张艺谋团队,参与冬奥开幕式“立春”与“致敬人民”。同时,他应邀创作了一件名为“绽放”的装置,致敬冬残奥会,一场科技和艺术的实验,一次残疾人精神力量的表达, 在101届纽约ADC国际竞赛中击败东京夏奥开幕式,赢得三座立方块大奖,让世界看见中国的创作力。作品得到纽约MOMA、时代周刊、法国电视台CANAL+等报道。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