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制造的智能化转型,百度智能云与海力达释义 “数实融合”
2022智能经济高峰论坛刚刚落下帷幕。
和往年有所不同的是,除了云智一体技术的“肌肉秀”,百度智能云将不小的篇幅留给了“产业”。原因可以追溯到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的观点:“为了智能化解决产业的核心需求,我们必须更加深入产业。”
只是云厂商如何深入产业,产业中佼佼者们是否欢迎云厂商的进入,俨然成了摆在许多人面前的课题。特别是传统工业企业普遍存在技术、架构、人才等诸多短板的情况下,亟需找到一条数实深度融合且可复制、可落地的新路径。
百度智能云和海力达的合作因此被外界所关注,云厂商与制造企业的碰撞与融合,以小见大地诠释了“数实融合”的现实意义。
缘起,唤醒“沉睡的数据”
诞生于1930年的海力达,是一家名副其实的老牌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
凭借在汽车零部件市场长达90余年的深耕,海力达在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双离合变速箱电磁阀等领域位居行业三甲,产品线覆盖内燃机、混动、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合作伙伴中不乏大众、Stellantis、通用、沃尔沃、保时捷等著名品牌。
这样一家看似“传统”的制造业小巨人,为何会与百度智能云擦出火花?故事还要从长三角首个“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说起。
时间回到2021年6月,百度、苏州兰德集团与常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在常熟落地百度智能云"AI+工业互联网"苏州产业基地,计划通过本地运营、集群培育、精准助力等方式加速“制”造向“智”造转变。
常熟作为海力达在亚洲的生产基地,不仅要满足中国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还承载着海力达转型升级的使命。而在常熟扎根的百度智能云,也在探索一条符合当地区域特色、高价值、低门槛的产业集群智改数转思路。地理位置上的“缘分”,以及智能化转型的共同语言,让海力达与百度智能云走到了一起。
按照海力达亚太区总经理何伟的话说:“我们的产线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对存储容量和及时性的要求非常高,如果这些数据只是存储下来而不去利用的话,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因为我们本身是制造业,需要找到伙伴帮我们把数据利用起来,比如提高我们的工艺或者质量管理水平。”
正如互联网和制造业“碰撞”时普遍出现的一幕,百度智能云和海力达的合作并非是一帆风顺。百度智能云智慧工业苏州业务相关负责人回忆道:“最早与海力达的接触到目前,中间经历了14个月的沟通,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这是一个比较长的周期,但对制造业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快的节奏。”
秉持着唤醒“沉睡数据”的相同执念,百度智能云和海力达进行了14个月的长跑,先解决了跨行业产生的信任问题,再开始推动将百度智能云的技术逐步在产线中落地,最终让数据发挥应有的价值。
凭借深入产业的耐心和决心,被百度智能云撬开的不只有海力达一家。目前已经在苏州深入对接了110家企业、帮助近20家企业推进智改数转工作、为183家提供咨询诊断服务,涵盖电子、汽配、纺织、化工等苏州特色产业。
磨合,“智”力的初步验证
在深入产业的路线上,百度智能云很早就提出了“云智一体”的概念。
就像云智一体3.0中的构想:从行业核心场景切入,通过打造行业标杆应用,带动和沉淀AI PaaS层和AI IaaS层的能力,打造高性价比的异构算力和高效的AI开发运行能力,进而向上可以优化已有应用、孵化新应用,向下改造数字底座,使基础云更适合AI应用,形成螺旋上升、不断进化的效果。
简单来说,百度智能云想要解决的不是单一问题,而是一套“芯片-框架-大模型-行业应用”的智能化闭环路径。
回到百度智能云和海力达的合作上,或许现阶段的规模并不算突出,却是对“云智一体”战略正确与否的最佳注解。不同于一些企业的被迫转型,主动求变的海力达有着良好的数据基础,双方磨合的重心在于将百度擅长的“智”叠加进去,并在双方团队的深入交流后找到了三个方面的切入口:
一是围绕“双碳”的探索。
正在向新能源转型的海力达,对“双碳”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知,也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比如基于AIoT技术有效监测、分析和管理碳排放的“度能”,正在帮助海力达打造能源数据感知、能源综合管控、能源优化服务在内的全链条闭环服务体系,不断进行能效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是数据的可视化与分析。
海力达想要唤醒“沉睡的数据”,百度智能云则拥有自助BI报表分析和制作可视化数据大屏的工具SugarBI,可以为海力达提供统一前端平台接入多种业务数据源,结合海力达的绩效指标管理体系,能够为企业的战略决策、运营管理、市场服务等业务提供数据分析,进而提升企业精细化运营的能力和行业竞争力。
三是基于算法的缺陷根因分析。
百度智能云的工业数据智能平台在海力达落地后,可以将原材料数据、过程中的加工数据、产品测试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如果出现了质量问题,就可以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建立算法模型,辅助业务部门人员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并进一步确定应对措施实现持续改善,持续进行产品工艺、质量的优化。
以往制造业的转型尝试,制造业的工程师们普遍提不起兴趣,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常常需要一年甚至数年时间才能看见成效。海力达的工程师却对和百度的合作持乐观态度,认为通过双方的优势互补,将产生较好的解决方案。
共创,寻找“智造”的最优解
百度智能云和海力达的合作,注定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征程。
在汽车零部件市场牢牢占据一席之地的海力达,深谙这样一个道理:制造业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存在太多的短板,很难有财力和资源自己摸索出路,唯有借用外力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才是最佳出路。
百度智能云同样有着务实的风格,相较于一些企业在智能化转型中大包大揽的做法,百度智能云的答案是“成效为先”。
可以参考百度副总裁李硕的一个观点:“我们一开始就围绕生产效率和质量等最核心的问题和企业沟通,把企业最关心的生产效能、产线节拍、仓储物流等领域的数字化,算清成本帐,算明效率帐。”
其实也解释了海力达的工程师短时间内就对百度智能云产生认可的原因所在。海力达积累了庞大的原始数据,百度则拥有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只需要对数据善加利用,就能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直接的场景就是缺陷根因分析的应用。当产品出现某个质量问题后,可能有1000个不同的改进方向,工程师们需要根据自身经验筛选出最有可能的100个方向,然后逐一进行测试验证,动辄需要一两年的时间。缺陷根因分析算法落地后,有望将原先的1000个改进方向缩减到10个,对工程师的工作量有着肉眼可见的改变。
同时双方也为外界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海力达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而百度智能云的云智一体能力早已被市场验证,倘若双方可以将知识、数据和算法联合建模,进一步沉淀为通用的解决方案,有望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和水平。
沿循这样的逻辑,海力达可能不单单是百度智能云在常熟的先期案例,还将是长三角制造业智改数转的先锋和样板,甚至在全球范围内被借鉴。
这也是百度智能云现阶段主攻的方向。比如百度智能云近期围绕汽车产业发布了三朵云,即供应链云和车企集团云、网联云,其中供应链云的使命正是把经过实践考验的算法和模型沉淀下来,以云的形式赋能整个行业的合作伙伴。
再把视野放大一些的话,百度正在从两个维度“造车”,除了集度生产的整车,百度智能云还在从多个维度深入汽车制造行业的数字化升级,解决汽车行业生产、自动驾驶测试、供应链管理等应用难题。
百度智能云和海力达的碰撞、磨合与共创,大概率会是百度智能云推动汽车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标杆案例。
写在最后
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在2022智能经济高峰论坛的演讲中,特意向外界阐述了这样一种信念:“深入产业,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使命。”
至少就百度智能云与海力达的合作来看,沈抖的话绝非是一句“空谈”,帮助一家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配件制造业企业转型,将双方探索出的转型范式普惠给整个行业,所能收获的不会是一笔订单或一门生意,而是远超过以往从技术商业化上取得的成就感。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