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穗鲜食玉米,窥见农产品新出路
“ 用科学定义品质,造就高端鲜食玉米。”
文:Carol He
来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食物的背后都是回忆,味道的背后都是人生。”
近年来,火热的直播带货让农产品引发大众热议,而讲好农产品背后的故事与文化,拉近农产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正成为品牌破圈的新思路。在消费升级的驱动下,国人对于农产品的诉求也在升级:从单纯追求食品安全与卓越口感,到关注新鲜度、高营养和品牌化。鲜食型农产品,则是在新消费动力中快速崛起,成长为不可忽视的农业“新物种”。
在遍布新锐的鲜食农产品赛道中,一家成立仅1年就迅速发展为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的品牌——北纬47°引起了Foodaily的注意。在推出鲜食玉米后不久,今年年初,北纬47°就凭借鲜食玉米、大米等产品摘得“2022年度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中的6枚蒙特奖金奖,成为鲜食领域的一股“鲜活力量”。
在9月6日,北纬47°还举办“未来可期-中国首届高端鲜食玉米产业峰会”,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此次峰会聚集黑龙江省农业部领导、齐齐哈尔政府领导、北纬47°领导层以及众多行业专家,聚焦鲜食玉米产业前景讨论,会上,北纬47°还联合CBNData发布《2022鲜食玉米消费趋势白皮书》,为鲜食玉米行业乃至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探索方向和创新思路。
图片来源:北纬47°
鲜食玉米在国内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北纬47°为何会对鲜食玉米情有独钟?凭“鲜食”概念,北纬47°如何在农产品生鲜大战中觅得先机?在硬核产品力的背后,这家农业新军又是如何构建自己的新农业模式?
“鲜食”当道,北纬47°应运而生
迎合健康需求、绿色产业助力,鲜食玉米备受青睐
鲜食玉米是指在玉米乳熟期采摘新鲜果穗,水分含量在55-75%,可用于直接食用的玉米。根据品质类型可分为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等。相比传统玉米,鲜食玉米在外观色泽、营养成分、甜糯口感、食用便捷方面都更胜一筹。
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鲜食玉米生产和消费国家,2020年全国鲜食玉米总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万亩,居世界第1位,市场消费量达570亿穗。全国已有24个省70多个科研单位和企业重点发展鲜食玉米,成为继玉米饲料和玉米深加工之后又一新兴的玉米产业。
图片来源:北纬47°
CBNData与北纬47°推出的《2022鲜食玉米消费趋势白皮书》指出,鲜食玉米已成为消费者日常健身减脂过程中的重要代餐选择。此外,也有许多消费者将其作为用餐过程中的佐餐、主食的重要替代品,或直接作为蔬果、零食享用。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在消费升级大潮下,营养价值高的鲜食玉米迎合了大众对高品质食品的更细分、更进阶的需求。
对绿色产业的政策扶持与大农业产业升级也在推动着鲜食玉米的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23年的远景目标纲要都提出了农业要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要求,为鲜食玉米产业提供了巨大空间。
鲜食玉米供给侧的围城,该如何打破?
鲜食玉米市场整体向好,但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问题。直播带货引发了大众对于农产品的火热关注,却也接连出现许多直播间出售的农产品质量不佳、腐烂发霉等疑似“翻车”的争议。在直播带货弊端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农产品缺乏标准化所带来的问题。标准化程度低,导致农产品存在品控困难、易损耗、难以储存、利润率低等痛点。《2022鲜食玉米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越来越多消费者都对农产品食材品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食材本身的安全性与新鲜度是消费者关注的主要方面。
一方面,在生产端口,“优质产品卖不出优价”。而在消费端,“优价买不到优质产品”。Foodaily认为,规范农产品生产、运输和销售,在产品供应与市场需求间把握平衡,才能突破农产品供给侧的困境。
图片来源:《2022鲜食玉米消费趋势白皮书》
洞察到鲜食玉米的需求与痛点,北纬47°聚焦产品力与品牌力的打造,并以产业链、数字化能力作为强力支撑,从种植到运输再到销售建立全链条的标准化,紧密流通与加工的联系,保障农产品的品质,为鲜食玉米行业注入新鲜活力。
用科学定义品质,
成就高端鲜食玉米的“自我修养”
优良品种,万年黑土,孕育“黄金基因”
Foodaily了解到,北纬47°鲜食玉米产地选在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被誉为世界黄金种植带。在这里,亚寒带季风气候让土壤千万年承受腐殖质的堆积,造就有机质高达7%(全国均值的2倍)的珍稀黑土。
图片来源:北纬47°
冬夏温差超越70°,年均日照超越2600小时。毗邻小兴安岭天然氧吧,全年优质的纯净空气,天然弱碱性苏打水,都为鲜食玉米创造了非常理想的生长环境。
北纬47°在成立伊始就创建了有机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0余所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以健康饮食、保健养生等方向开展有机食品研发,扩充有机食品原料种植品类,满足大众健康需求。
掌握先天优势后,北纬47°还通过后天努力保持产品的优良品质。
三小时锁鲜,把握“美味时速”
鲜食玉米青穗采收后酶的活性仍较强,没有了植株本身光合产物的供给,呼吸作用会消耗自身的营养物质,鲜食玉米的品质迅速下降,造成口感不佳、甜度降低的不良表现。
对此,北纬47°采用八重工序,“3小时鲜制”有效锁住鲜玉米的营养和水分,保留玉米的新鲜风味。
鲜食玉米历经人工采摘后,1小时内运达仓库,有效避免食材遭到机械损伤、太阳暴晒;为了保持玉米籽饱满的状态,北纬47°摒弃传统剥皮方式,采用气爆式机械化去皮,高压淋喷清洗;在人工甄选优质果穗并修正切面后,果穗会经过高压清洗和高温漂烫,清洁食材表面的籽粒残渣和微生物。选出优质果穗后,产品采用高阻隔性的日本进口HG膜真空锁鲜,更好保证玉米口感和香气。
图片来源:北纬47°
0添加、低热量、高膳食纤维,拿捏“营养加减法”
目前,北纬47°已推出鲜甜玉米、鲜糯玉米和黑珍珠鲜玉米三款产品,经由255项国家农残检测,27项理化及感官指标评审,确保0农残,自然非转基因。
据《中国食物成分表》,与同等质量的面条相比,北纬47°的鲜食玉米系列热量至少减少50%,膳食纤维含量增加1倍以上。其中黑珍珠鲜玉米的营养价值最高,高达17种氨基酸,并富含被誉为“抗衰老黄金元素”的自然花青素。
图片来源:北纬47°
在渠道方面,北纬47°一方面在大卖场、超市建立玉米品类销售和执行标准;与餐饮企业合作,在线下通路确定分品类经销体系,向各级城市拓展,另一方面借力电商平台打造品牌形象,并建立出口生意模式,开拓全球市场。
北纬47°鲜玉米不但接连斩获国际蒙特金奖、布鲁塞尔国际风味评鉴所美味奖章,在国际美食大奖中获得专业认可;面向大众市场,北纬47°优质的产品也受到了喜爱和欢迎。去年年底,产品在俞敏洪直播间上线10分钟就卖出12万根,拿下当晚农产品销量冠军。
除了鲜食玉米系列,北纬47°还为集团客户直供速冻玉米、速冻南瓜、速冻豆角等优质原料食材,六水香有机大米、泰来生态大米、黑龙江甄选大米等优质农产品也属北纬47°品牌,产品矩阵非常丰富。
藏粮于技、藏粮于地,
北纬47°用高质量发展讲述新农业故事
让营养、新鲜、美味的品质能被消费者感受到,用科学与标准定义农产品品质的背后,是北纬47°借助科技力量和现代化经营管理夯实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打下的基础。
数字化赋能,让农产品迈向标准化正轨
首先,在把控农产品品质上,北纬47°建立了以数据驱动的标准化生产模式。结合作物生长数据整合建模,并依据土壤数据监测、全天种植观测及数字化指挥调度的运营管理等方式,做到掌握鲜食玉米从种植、生产到运输的每一环节。
大数据全程记录从整地播种—生长—采收加工—消费者端全流程,系统性保障完整溯源。消费者通过溯源码可以了解每一根玉米的前世今生。
图片来源:BML/Martina
Siebenhandl
未来,北纬47度计划用3-5年时间建设以农业大数据决策指挥中心为核心,以全过程全要素数据采集分析为基础,以“天空地”信息采集体系、标准化种植管理体系、种植全流程溯源体系等为支撑的有机数字农业,在复制推广种植技术的同时,赋能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构建“共富产业链”格局,助力产业兴农
集约化的生产模式既能保证鲜玉米果穗的质量一致性,也便于规范化管理并控制鲜食玉米的生产成本。北纬47°依托依安县绿色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包括鲜食玉米、冷冻蔬菜、有机油类作物、植物蛋白等在内的精深加工、智能仓储和冷链物流等产业集群项目。
图片来源:北纬47°
北纬47°将“有机产业集群”理念引入农业生产,大力发展培育品牌农业、有机农业、智慧农业等特色高效农业,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同时,通过产业集群赋能上下游伙伴协同发展,推动全产业链上下游种植、养殖、运输和包装产业发展,带动产业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打造出极具社会引领意义的“共富产业链”格局。
在种植模式上,北纬47°采取“合作社+经纪人+农户+企业”的庭院种植和“合作社+基地+大户+工厂”的规模种植,发展订单化、定制化、本土化种植模式。以多种种植模式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将收益可视化,带动农民稳步增收。在生产管理上,北纬47°打造全程标准化、机械化、数字化种植模式,达到品种、施肥、管理、回收、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六统一”,开展全产业链有机闭环生产。在产业经营模式上,农民以土地入社发展规模经营,企业与合作社合资建厂企业化运营,通过市场化驱动和利益链接,打造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民紧密联结的产业化联合体。
保护与开发并举,落实农业可持续发展
东北地区优质的耕地资源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却也面临着土壤退化制约粮食作物生产潜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黑土地的保护工作,并发布《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等多项指导文件。
为了兼顾黑土地开发与保护,北纬47度不仅在作物种植过程中通过科学施肥、秸秆还田等农机、农艺结合措施,进行保护性耕作,同时建设规模化有机肥与生物天然气循环利用项目,以畜牧粪污和玉米秸杆等为原料制取生物质天然气和有机肥,其中有机肥还田,有效提升黑土地地力,实现生态循环农业创新模式,做到了“藏粮于地”、“守土有责”。
总结
纵观近年来农产品的发展趋势,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已成大势所趋。与此同时,新鲜、营养的品质也逐渐成为大众选购农产品的重要决策因素。越来越多的品牌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在提升产品力的同时,深耕品牌力、渠道力和供应链能力的塑造。北纬47°对鲜食玉米的深耕与探索,无疑为鲜食农产品行业树立起又一个标杆。
参考资料:
[1]《中国鲜食玉米产业研究简报》,唯恒农小蜂
[2]《2022鲜食玉米消费趋势白皮书》,CBNData × 北纬47度
[3]《2021年中国农货新消费发展研究报告》,艾媒咨询 × 中国农业大学[4]《业界谈农产品标准化:用科学定义好吃 用数据呈现美味》,人民网
封面来源:北纬47°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