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SaaS下半场,聚焦效率革命?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2-09-23

疫情之下当众多媒体的焦点火力,集中在餐饮企业的“生死困局”之中时,曾被大范围看好的众多餐饮SaaS的没落,则显得悄无声息。从几年前大厂引领、百舸争流的“热闹”,到如今资本遇冷、不断依靠输血求生的“困窘”,餐饮SaaS企业们的舒适日子没过多久就草草收场了。

而在一众餐饮SaaS企业增长乏力的背后,不仅仅受到来自于餐饮行业本身的变动影响,更受到自身产品的行业同质化影响。同时,数字化穿透力不足、流量瓶颈与运营方式落后等多重枷锁,也在给行业带来全新的变化。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正在到来的变局

其实,早在2005年,国内市场就兴起了一批旨在兼容C端营销、B端引流的高频业务企业,比如如今知名的餐饮SaaS服务商雅座、二维火等就诞生于这一时期,但受网络发展和推广成本因素限制,彼时这些模式并未得到大规模推广。2012年以后,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又诞生了客如云、美味不用等等新玩家,经过了十多年的洗牌之后,巨头的入局让该行业重新陷入了新的鏖战之中。

也许正是巨头看好、资本青睐的加持,也许是新兴行业影响使然,餐饮SaaS从一开始就没有走“一般SaaS”的“寻常路”。具体来说,典型的SaaS是少定制、无定制的标准化产品,其本质是按年续费。但国内餐饮SaaS企业却很另类,产品通常是用户一次性买断,而用户却可以长期在云端储存数据。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餐饮市场的零散属性,致使餐饮SaaS厂商在竞争初期采用“跑马圈地”的方式来争夺B端商家资源。而后再借由用户规模和超高增速,博取一级市场的更高估值,在这套互联网打法的指导之下,烧钱换规模、比拼融资速度就成了行业的竞争常态。但如今受行业、资本、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过去粗放的规模扩张模式已经越发难以为继了。

一是近年来餐饮行业的增速明显放缓,或将进入较长时间的缓慢爬坡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餐饮行业收入41878亿元,虽然已经重新返回4万亿大关,但两年平均出现微跌,11月更是同比下跌2.7%,行业受外部环境牵连十分显著。

二是餐饮SaaS竞争格局基本确定,“价格大战”渐成过去式。餐饮SaaS行业经过多年洗牌,如今仍在赛道之上的,包括具备SaaS综合性服务能力的美团收银、客如云,以硬件SaaS为主的奥琦玮、商米科技,以软件SaaS为主的二维火、美味不用、哗啦啦、天财商龙等玩家。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美团、阿里投资的企业,比如美团投资的美团收银、阿里投资的客如云等等。

伴随着行业渗透率陷入阶段性瓶颈,餐饮SaaS企业基于增长的欲求开始大于“扩张”的欲求。虽然疫情大大加速了餐饮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并使整个行业整体渗透率达到了10%,但这个数据在疫情此起彼伏的今年并没有进一步增长,其根源在于个体餐饮的闭店率居高不下,行业稳定性很差。在此背景下,餐饮SaaS转而聚焦存量品牌做精细化渗透,做大收益的动力更足了,而停下“价格战”也就因此而顺理成章了。

一体化、纵深化加速演进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餐饮SaaS市场在外部增速持续放缓之下,也在纷纷发生着全新的变动和调整。

一方面,餐饮SaaS开始从前端营销向纵深转型,稳定高效的供应链成为餐饮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餐饮连锁化率提升、团餐快速发展以及外卖业务的发展,对快速出餐的要求都催化了下游餐饮企业对食材加工标准化、预制化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餐饮供应链的新诉求呼之欲出,即包括整合原材料采购、加工、配送等环节,为餐饮企业提供各类食材,稳定高效的餐饮供应链,成为支撑餐饮业规模化发展、效率提升的重要基石。

在行业需求发生巨变之下,一批代表性的餐饮SaaS企业也在崭露头角。以哗啦啦为例,其针对当前市场上供应链系统功能多、参数多、落地实施周期长等问题,推出了普适性强、操作简捷的供应链系统—畅捷版SCM,很好地将单店管理系统与多店加盟系统融合,并结合门店、用户、客户等不同应用场景,推出了与之相匹配的应用版本,很好地支撑了餐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另一方面,过去一年餐饮行业内部轰轰烈烈的行业反垄断,打破了曾经受限于不同平台、不同系统的数据割裂,让餐饮企业的数字化服务日益从单点混用向一体化系统转型。以往由于企业过往理念、体制、各业务的机制不统一,过程标准的规范缺失,导致各个系统之间兼容性和集成性难以提高。比如餐饮商家在POS数据、会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不同环节都要面对众多系统供应商,多系统难以融合,不同平台之间互设“系统壁垒”更加剧了这一状况。

随着平台反垄断的落地执行,各个餐饮SaaS企业开始在点餐系统中接入其他平台的数据接口,各平台的数据连通日益紧密,数据“孤岛”问题逐渐被打破,餐饮SaaS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大为增强。总之,在行业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餐饮行业数字化向一体化、纵深化方向加速演进已是大势所趋。

商业模式加速SaaS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增速持续放缓之下,餐饮SaaS的商业模式也逐渐从之前的lisence收费模式转变成SaaS模式,即摆脱一次性收费的买断模式,向按次/按年收费的服务模式转变。

一来,现有的行业现状已经不能够继续支持原有的lisence模式继续存在了。正如前文所述,近年来受到餐饮SaaS行业增速下滑、资本遇冷等因素影响,从前依托lisence买断收费的商业模式已经变得愈发难以为继。毕竟,随着行业增速下滑、餐饮SaaS获客难度变大,餐饮SaaS企业过往的烧钱模式变得越来越低效,资本也不再对传统的“烧钱模式”买账,规模扩张的故事不再好讲。

另外,lisence模式本身的弱点也十分明显。比如,lisence实行一次性收费机制,餐饮SaaS企业与企业用户之间的联系只有一次且属于重交付,因此收费较高、用户决策成本很大。而在行业增速下滑之后,餐饮SaaS企业的获客成本正在变得越来越高,其客户开发难度也在直线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坚持从前的lisence模式显然不利于餐饮SaaS企业的发展。

二来,相比lisence模式,SaaS模式更加符合餐饮SaaS的行业发展趋势。一来,SaaS模式大多采用年费制收费,收益可以持续,可以为SaaS企业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二来,在餐饮SaaS行业逐渐向“工具+服务”转型的趋势下,年费制收费更符合行业“服务化转型”的现实需要。

另外,在获客成本日渐高企的背景下,SaaS模式的推行可以使企业聚焦餐饮企业的痛点推动服务改进,从而增加餐饮SaaS企业的用户粘性,提升其总体续费率和行业影响力,降低因为企业获客成本高企带来的增收压力。总之,对于当下的餐饮SaaS企业而言,推动商业模式向SaaS模式转型已成必然选择。

餐饮SaaS棋至中局

实际上,餐饮SaaS企业寻求SaaS化转型,并不只是出于当前现状的应激反应,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其实,对于餐饮这种消费频次高、毛利低的行业来说,降本增效、获客留存一直都是增收增利的关键所在。在原材料、人力、租金等成本上扬的情况下,餐企对于控制成本、提升人效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疫情进一步刺激了线上消费,餐饮SaaS服务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种情况便愈发蔓延。

从整个餐饮业的链条来看,餐饮SaaS服务商可以从前后台的采购、库存、支付等众多环节入手,通过相关的配套服务来提升餐企的经营效益。比如,在餐厅前台,在线点餐和支付可分散前台的服务压力,对接外卖平台可增加客户流量;后厨环节,前台订单与后厨实时同步,预点餐后厨可提前准备,出菜效率提升;另外,门店翻台率、营收明细、商品销售情况、财务报表等经营信息也可在系统即时更新,进而辅助管理决策。

比如,像外部SaaS服务商与美团这样的平台对接之后,就可以直接在服务系统内部核验平台购物券,不用另做登记,商家做服务报表也会很方便。由于用户的餐厅消费数据本质上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私域连接,因此这些餐饮服务商也被阿里本地生活、美团等公域流量为主的互联网平台所看中。显然,在C端流量见顶的情况下,大厂之间的用户争夺战已然延烧到B端乃至SaaS服务商领域。

另外,在“增收提效”的指导方针之下,餐饮SaaS企业越发看重餐饮企业本身的运营质量、品牌影响力和具体定位。过去基于规模扩张的逻辑,很多餐饮SaaS企业会跟很多小型商户合作,新开张的门店也会被看做重要的开拓对象,根本不会去考虑其存活的概率和稳定性,但在“增长收益提升效益”的指导方针之下,这种情况就不再被允许了。

取而代之的是,餐饮SaaS对自身业务模式的全方位变革。比如,在销售模式上,直营做高线城市优质规模、深度服务,通过渠道、电商在低线城市铺量并持续导入新商家,推动部分长尾商家转化为腰部商家;在产品矩阵上,营销类产品将成为主打,管理类产品作为个性化选择,模块化搭配、组合式售卖的产品,将是餐饮商家面临的新常态。凡此种种,都预示着在新变局之下增收提效,已经成为了餐饮SaaS行业发展的新焦点了。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