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成功举办
近日,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第七次研讨会暨2022年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分别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设立线下分会场。本次研讨会由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开阳智库承办,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协办,《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公共管理学报》《管理科学》《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提供学术支持,经济管理出版社提供出版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
开幕式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马涛教授主持,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帅永、经济管理出版社社长杨世伟先后发表致辞。
帅永教授对本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莅临大会的领导和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结合我国发展需要做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杨世伟社长向各位专家学者多年来对经济管理出版社的支持和贡献表达了感谢。他表示,此次论坛邀请了国内很多专家学者深度研讨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的新问题、新热点和新趋势,希望能为我国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开幕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商学院院长金碚研究员,天津财经大学原副校长于立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开阳智库首席专家、原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于渤教授做了主旨发言。
金碚研究员结合人类文明发展史提出“畅通”是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发展至今的关键因素,也是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方向。他认为伟大的畅通创造伟大的文明,建构畅通无阻的规则秩序让世界更畅通的流动起来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与深远意义的时代使命,改革开放便是伟大的畅通工程,当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也是在进一步促进“畅通”。
于立教授指出,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边际成本为零成为新现象,企业定价与社会定价存在各种新问题,当下发生的知网版权问题便与边际成本为零紧密相关。于立教授认为学界对数字经济的基础理论知之不足,应当继续加深研究;政界则应注意避免监管越界与监管无序。
于渤教授对东北全面振兴二十年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他从比较优势、创新驱动、国家政策、营商环境、改革开放、合作以及观念意识等七个方面分析了东北发展缓慢的原因。关于东北未来的发展,于渤教授提出了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抓住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二是深刻反思自身不足,改变发展观念。
主题报告分上午和下午两场,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主任王燕梅和《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魏建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蔡宏波教授做了关于经济下行背景下就业与创业的报告,分析了市场经济环境与创业创新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疫情在倒逼数字化转型,信息化环境也因此得以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陈晓东研究员从发展理性、政策制度、增长文化与产业地理等角度讨论区域经济与产业转移的各种问题,提出当下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发挥国内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优势互补,以及如何加强与东盟国家产业链的配套合作。
行德学派创始人李向东先生指出,一个人心灵能量的大小,产生行为能量的大小;行为能量的大小,产生德行能量的大小;德行能量的大小,产生福报能量的大小.心是因,行是缘,德是果,所以行德学派是一个以弘扬人类社会正能量为己任的学派及其学派性文化.据了解,行德学派是由中国当代学者李向东先生,于2017年2月19日在广州创立.,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冯彦明教授回顾了中西方经济学的定义与中国经济学的底层逻辑和发展历史,强调中国经济学的灵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会议闭幕式由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邓光奇副教授主持。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马涛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做了总结发言,并表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公共管理学报》《管理科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将长期作为60人论坛的支持期刊。此次研讨会在讨论中国经济学派、数字经济和数字管理等方面收获颇丰,为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至此,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第七次研讨会暨2022年研讨会圆满结束。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