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职场沟通的坏习惯,从戒掉这8句话开始
来源:刘润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书的中文名字叫《习惯力》,英文名字叫《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 翻译过来的大概意思是,让你今天获得成功的,不一定会带你获得明天的成功。我们的习惯会造就我们的今天,但是我们的习惯不一定会带我们得到理想的明天。 书的作者,马歇尔·戈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可大有来头,他被美国管理协会评为“80年来对管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50位最伟大的思想者和商业领导者”,被《福布斯》评为“五位最受尊重的执行教练”之一,马歇尔也和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十分熟悉,是一位真正的殿堂级大师。 最近我也参与了一场他的分享,以学生的身份在台下学习,内容丰富,颠覆认知,很有收获。(点击查看我的当时感悟。)读完他的《习惯力》,我又有新的感悟,与你分享。 在书里无数精彩的观点、无数闪亮的切片中,我学会了很有价值的一件事——停止。 作为管理者,应该学会停止说这些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话语,仅仅是戒掉这几句简单的话,就能让我们发生重大的改变。 第一句应该戒掉的话,是停止说“不”,“但是”,“然而”(No,But ,However)。 我们常常有一些特别不好的习惯,比如我们总想Add value,给别人加分或者是总想给人一些建议。 在书中他举了一个例子。在工作场景中,关于一个项目,下属会跑过来和老板说我有这样的想法,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如果老板的管理水平很差,首先就是挑刺,不行,有问题。 水平稍好的老板可能会说,“你这个想法很好”,先赞许下属,不过紧接着还会说一句,“但是,如果你这样这样做,结果可能会更好。” 你一定有这样的疑惑,这样表述不对吗?这是非常好的说法啊,很多管理者被培训时就被要求这样说话,不是吗? 马歇尔说这不对,作为一个领导力教练,他的核心工作就是要去改变一些CEO的行为。而在改变行为之前,需要先知道行为背后的心智模式是什么。 在刚刚的例子中,你说了一句great……but……这背后的心智模式是什么呢? 其实是想说明,but之前说的话都是毫无意义的,but之后才是我真正想说的话,我后面的观点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当你脱口而出这句话时,会有什么后果呢? 可能你后面的建议能为这个想法的质量提升5%,但是却把他的积极性下降了10%。 所以下属可能自然而然产生这种想法,从此之后,这个创意不再属于我,因为老板加了一个but,这个创意从此是属于你了。 你用四两拨千斤的办法,把我的想法据为己有。 因此当他去执行时,积极性可能会大大下降,效果也可能会大打折扣。 所以当我们和别人沟通时,一定要控制住自己,不要轻易说but。我们可以养成一个习惯,去找一家公益机构,每说一句but,no或者however时,就捐款10块钱给公益事业。 你可能又要问,那我们不说no,but,however,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呢? 马歇尔建议我们换一种说法,换一种说法的目的不是为了不提意见,而是为了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而不是证明自己是对的。 我们可以试着把great……but……换成另一种很神奇的说法,yes……and……把否定变成肯定。 “你是对的,同时,你这样做会更好。” 第二句应该戒掉的话,是停止说“我知道了”(I knew it)。 你的下属兴高采烈跑过来和你说一件事,“老板,我们有个客户要答应与我们合作了,我很开心,我要第一时间告诉你。” 但是这个客户在半小时之前可能早已经与你通过电话,你早已经知道这件事情。 所以有很多人会在听完之后忍不住脱口而出,I knew it,我知道了。 这句话什么意思?背后的心智模式又是什么呢? 其实是想告诉对方,我知道的比你多,我懂的比你多,不要来浪费我的时间。 很多人的心智中都有一个ego,有一个深深的自我,始终想和全世界证明自己有多么聪明,想尽一切办法告诉别人我是很聪明的。 我根本不需要你来告诉我这个,不需要听你说那个。你根本不知道,站在你对面这个人多么聪明,你简直是找错对象了。 这种说法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很愚蠢,我怎么连这件事情都不知道,我这么晚知道怎么还有资格兴高采烈。 那么当别人告诉你一件你早已经知道的事情时,该怎么办呢? 你只需要说一句话,谢谢。 就这一句话,谢谢。然后忍住,忍住,不用再说别的了。 谢谢是一种感激别人的善意,感谢别人告诉了你一件认为对你有价值的事情。 像收到礼物一样,不管喜不喜欢、贵不贵、有没有用,都应该真诚地表示感谢。 第三句应该戒掉的话,是停止说“这行不通”(It doesn't work)。 你的下属跑过来和你沟通,“老板,我觉得这个事情可以这样解决……” 有的人听完后又会下意识脱口而出,“这行不通”。 某个著名互联网公司的老板就是这种心态。 在已经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公司想要谋求新的发展,需要探索新的领域。 下属和老板说公司可以去做这些这些事情。结果老板连续问了三个问题,你想过这件事情没有?你想过那件事没有?你想过这些那些事没有?这根本行不通啊。 听完三个问题,下属惊出一身冷汗。果然在这家公司里,几乎没有人能扛住这位聪明老板的连环三问,这家公司的创新也因此进展缓慢。 那么这句话背后的心智模式又是什么? 除了想要证明自己更聪明更有经验,另一个是想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树立自己精确的判断力和强大的否决力。 这种说法最大的问题,是负面情绪会像瘟疫一样蔓延到周围,大家见到老板会自觉的躲开,退避三舍不和他讨论。因为无论说什么,他最后都是一句话,这行不通。 当我们说出这句话时,就相当于在自己的办公室门口挂上请勿入内的牌子,活生生把人拒之门外。 第四句应该戒掉的话,是停止找借口(Because of……)。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比如公司开早会,你迟到了,进门后很自然的说,“非常抱歉,来晚了,因为路上太堵了。” 路上太堵了,这背后的心态是什么? 其实是想说明,来晚了和我没关系,这不是我的原因,这是客观原因导致的。 因为你知道迟到是不好的,总想归咎于一个和自己无关的事情上,证明自己是没错的。 所以遇到任何需要抱歉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说,抱歉,对不起。结束,闭嘴,别解释。 比如你忘记了和好友共进晚餐的约定,有人会说是我的助理记错了日期。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不能怪我,失约的责任都在我的助理,你要怪的话就怪我的助理吧。 你不能怪我,我没错,才是这句话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这样的心智模式也是要改的。 要承担责任,而不是推卸给别人。 第五句应该戒掉的话,是停止说“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I don't know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其实想表达的并不是我不明白,而是想说,你自己都不明白你在说什么,连你自己都没有想清楚,就来找我说,是一种极度的不耐烦。 这样的说法和行为在过去也许可以,因为过去劳动力供给充足,人比工作多,工作不好找,员工有气也只能受着。 马歇尔把这种情况称之为“穿着白衬衫的奴隶”,穿着白衬衫,却没有自主性。 但今时不同往日,人才太多了,可供选择的工作也太多了,员工可能一个不高兴转身就走了,大不了我去一家新公司,我不受你这个气还不行吗。 所以为了留住优秀的员工,你也应该对自己的员工有耐心,至少是面带微笑听他把话讲完,而不是粗暴的打断和质疑。 以下应该戒掉的三句话,在马歇尔的书中并没有直接提及,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也与你分享。 第六句应该戒掉的话,是停止说“直接讲重点”。 下属正在会议室满心期待地讲着自己的计划和方案,配合着的精美PPT还是昨晚通宵加班做的。 但是你才听了几句就不耐烦了,一直催促着说: “下一页,下一页……不用说了,我自己先看一看。” “再下一页,嗯,好,我看的差不多了,你直接说重点。” 你这样说,下属该有多伤心啊。 这句话背后的心智模式是想表达,你说的全是废话,你说的我全都不关心,别浪费我的时间了。 这是想告诉别人,我的脑子转的特别快,我已经知道你想说什么了,你很蠢,根本没有用最有效的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 下属听完这样的话,工作的积极性也会下降,不敢再和你交流讨论。 同样的,我们应该面带微笑听下属把话讲完,面带微笑听下属把话讲完,面带微笑听下属把话讲完。 最后还有两句应该戒掉的话,是停止说“我这人说话比较直”和“我就是这样的人” 当一个人说出“我这人说话比较直”,看上去好像是想说我是个直接的人,其实他的潜台词是: 我下面说的话,可能会伤害到你,但是对不起,我对此毫不在意。 因此他会说出一些让人难受的话语,产生一种破坏性的负面沟通。用这样的说法,即使是提出好的建议,接受度也会大大下降。 而说出“我就是这样的人”,是把自己的缺点标榜为特点:也许这是我的缺点,但是对不起,我不打算改了。 这两句话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自己的放弃。 他们放弃了用一种别人更能接受的方式去沟通交流,也放弃了改变的意愿。 在读《习惯力》的过程中,我发现马歇尔很厉害的地方在于,他总能从这些微小的话语中分析出说话者背后的心态是什么。 这是一种很强的体察能力,我们真正要戒掉的并不是这句话本身,而是戒掉背后不好的心智模式。 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大的警醒。 真正的改变都是行为上的改变,行为上的改变首先是认知上的改变。 改变就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就在我们戒掉不好的微小用语里。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很多书都在教我们怎么去养成好习惯,可是这本书却教我们怎样改掉坏习惯。 改掉坏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可以先从戒掉这8句话开始。 这很简单,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做到。 - End - 本文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1、停止说“不,但是,然而”
2、停止说“我知道了”
3、停止说“这行不通”
4、停止找借口
5、停止说“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6、停止说“直接讲重点”
7、停止说 “我这人说话比较直”
“我就是这样的人”8、结语
作者公众号:刘润(ID:runliu-pub)
刘润,互联网转型专家,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他总能将复杂的问题,抽丝剥茧地探寻出商业本质。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