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营销创意问答07」品牌需要方法论,本质是需要捷径和确定性

举报 2022-10-23

700.jpg

「编辑寄语」

大家好!欢迎来到数英奖(DAwards)“与时代对话”——当代营销创意问答会。

营销创意行业,是一个与时代前沿紧密关联的行业。作为行业从业者,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提问时代,回答时代。一个好问题引人自省,引导探索;一个好答案引发深思、引领前进。

我们邀请了百位行业人物向时代提问,并写下了他们对问题的思考:
有的着眼于微观实践,捕捉从业者内心需求,解决专业困惑;
有的立足于宏观生态,梳理经济增长困境,探讨行业生态链关系;
有的放远于文化创意产业,思考新时代、新市场、新使命......

这些问题与答案均被统一汇聚在2022数英奖内容专题——《当代营销创意问答会》中,我们将以系列话题的形式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所有行业从业者。透过这些思考,希望行业的过去、今天、未来都会有更清晰的面貌。


「当代营销创意问答07」

—— 关键词:品牌 ——

依托于数字技术、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商业模式,品牌的生长周期如今已经可以缩减到三个月。如此惊人的速度让人不禁发出疑问:

“过速生长的品牌能得上「品牌」吗?如何避免昙花一现?”
“从0到1可以压缩到三个月,从1到N是否也能提速?”
“传统品牌认知和打法是否依旧适用,新的标准和方法论又在哪里?”

以上,是新消费时代到来后被议论得最多的话题,也是中国品牌崛起之路上亟待解决的难题。面对这些有关「品牌」的困惑,我们不妨从此次对话中寻找答案。


品牌建设需要方法论,本质上是需要捷径和确定性,
这种捷径和确定性真的存在吗?
分享人:将意咨询创始人&赞意GGN合伙人 梁将军

答∶不是品牌需要方法论,是咨询公司需要方法论,也就是学习品牌的人需要方法论。

品牌只要达成经营结果,实现最终生意目的就好,本质上不需要方法论。但我们在学习品牌的过程中,因为体系很复杂,没有抓手就学不会,所以才需要方法论辅助。佛家打坐修禅,就有方法论,比如观呼吸、参念头、打机锋、藏密的观想等等。但这些佛家讲叫“方便法门”,意思是帮你行方便、帮你上手的,你不能把这些方法当成悟道本身。

我们在学习品牌的时候,需要借方法论上手,但最终要挣脱方法论。

那些学不明白的人,用方法论套用不同的客户,才会把客户做死。而学明白的人,最终不会看方法论,而是基于客户事实,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这个逻辑有点像开车,你学车的时候,教练可能会教你“一踩二挂三转向”一类的口诀或方法。但当你真正开车上路的时候,一定不会盯着这些口诀,它们会变成你身体的自然反应。

咨询或广告公司之所以需要方法论,是因为咨询公司和广告公司核心的资产是人才的idea能力或策略能力。这种能力浮动性很大,你很难保质保量一直这么做。因为人是有状态起伏的,就像运动员一样,他一定有自己的巅峰期和波谷期。而且,人是流动的,一家公司如果想永续经营,既要重视人才,但又不能完全依附人才。所以,你需要沉淀出自己的“硬资产”。

做消费品或者做实体的企业,资产可能是自己的工厂、品牌经营模式、管理制度、用户体量等等。但咨询公司或者广告公司没有实体资产,真正的资产就是你的思想和方法。我们的前辈麦肯锡是行业里第一个做方法论的,他们在咨询领域,沉淀了很多方法论,比如怎么开会、怎么问问题、怎么诊断客户问题、怎么做PPT等等。这些方法论加上麦肯锡的人才,成就了今天的麦肯锡。

在广告业和品牌咨询业,我们还是弟弟,应该向行业里的大哥去学习,打造自己的方法论,沉淀自己的公司资产。


传播环境在进化,广告人的认知跟着进化了吗?
分享人:无形广告 创始人 董标

起因:美国一所动物园的标语“Extinction is forever. Endangered means we still have time.”(灭绝才是永恒,充满危机则意味着我们还有时间)
媒介的变化以“天”为单位,从微博、微信、朋友圈、短视频、直播,不过短短几年之间,但我们的认知模式和处理方式,往往停留在十年之前。

与过去的博弈:
传统创意洞察 VS 互动的创意吸引
一条TVC的力量 VS 短视频的力量
单向的传播 VS 多元的传播
精良的制作 VS 原生的更真实的内容

曾经(传统):单向的传播,“枪弹论”击中消费者,消费者就买单。

品牌传播相对单纯的。品牌非常正式地发起比稿邀请,然后找来各种国际大4A广告公司提方案,方案里都是清一色的big idea以及延展出来的各种创意物料玩法。品牌可以和广告公司花上几个月的时间来打磨方案、精心制作传播物料,然后投放出街,最后review 一下整个Campaign达到了多少个亿的曝光。(摘录自:我们做Campaign的思路该变一变了!


今天:媒介环境越来越复杂,媒介在分化(传统媒介、社会化媒介、短视频平台)
- 创意载体越来越多样:之前的big idea变成今天需要考虑的多个维度的玩法的idea、跨界的idea、销售的idea
- 创意的形式越来越多样:不仅包括传统的内容,还有今天的互动内容,KOL的原生内容
- 用户划分越来越无序:XYZ世代,按年龄划分,按消费能力划分--按兴趣划分,按圈层划分

问题:经济下行,品牌投入的预算越来越低。单个campaign的预算越来越低,又要做创意,又要做物料,又要买媒体预算越来越低,KPI却越来越高。

矛盾的思考:
- 传播环境的进化,广告人跟着进化了吗?
- 用户对广告接触习惯的进化,甲方的思维进化了吗?

启示:故事-认知的革命,《人类简史》带来的启示

突发的变革,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求物种有非常快的适应能力--当然,这之中一定会有错误,有误差——"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认知革命,让人类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但缺乏准备,就会产生一切问题。

“大约在100万年前,虽然人类已经有了容量较大的大脑和锋利的石器,却还是得一直相心害怕肉食动物的威胁。这一点对于了解人类历史和心理学至关紧要,长久以来,智人一直只是稳定位于食物链的中间位置,直到最近才有改变。在先前长达数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会猎杀小动物,采集种种能得到的食物,但同时也会遭到较大型肉食动物猎杀。一直要到40万年前,有人种才开始固定追捕大型猎物,而要到10万年前智人崛起,人类才一跃而居干食物链顶端。

这场从中段到顶端的大跳跃,造成的影响翻天爱地。其他在金字塔顶端的动物(例如狮子,鲨鱼)得要花上好川百万年的时间,才终于通过演化站上顶峰。因此生态系统有时间发展出种种制衡,避免狮子和鲨鱼造成太大的破坏。随着狮子越来越强壮,演化也让瞪羚越跑越快,面狗越来越懂合作,巫牛脾气越来越差,相较之下,人类转眼就登上顶端,不仅让生态系统猝不及防,就连人类自己也不知所措。在过去,居于食物链顶端的肉食动物总是威风凉凉,需气十足,数百万年的统治,让它们充满自信。但相比之下,智人就像是个香蕉共和国的独裁者。我们在不久之前,还是大草原上的小可怜,整天充满恐惧和焦虑,但这也让人类更加残酷和危险。人类历史上众多的灾难,不论是生灵涂炭的战话是生态遭逢的浩劫,其实都是源自这场过于仓促的地位跳跃(摘自《人类简史》)


认知的进化:
要求快速,更要求平衡。媒介环境的变化,让所有行业相关的人士,无论是广告人还是甲方的市场营销人员,我们就像在一条认知的高速赛道上面奔跑的人。

方法论重点参考:我们做Campaign的思路该变一变了! 

快速: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一样,今天的"媒介革命"一样如火如荼

  • 快速认知:快速了解新生事物的特征和习性。
    原因:信息大爆炸,媒介进化速度只会以指数级的速度扩张。如果把地球历史浓缩成24小时,人类文明只出现在最后三秒。如果把所有的科技成果归类,80%以上出现在20世纪以后。而进化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结论:媒介/广告/传播环境的变化,导致广告性质的变化。除了原始的告知功能和传统广告精良的制作,更需要今天贴近主力消费用户的真实的期待,才会产生实际的效果。

  • 进化速度的变快,导致我们习惯一种生态的时间越来越短(例如:数字时代对中老年人的不友好),如果不能快速认知,就会面临淘汰。
    - 从big idea,向带有互动维度思考的多维idea进化
    - 从品牌传播,变为达人传播/口碑传播/用户自传播
    - 从机械的划分用户,面向用户,变为真的与用户玩在一起。不是告诉他们怎么玩,而是跟他们一起玩。

    反面教材:
    如果只是用传统广告“分发”的模式,就会出现很多传统品牌在抖音上面投硬广的尴尬形式。

  • 快速反应:根据快速认知,选择吻合当下传播环境的有效手段
    原因:以往传统广告需要的周期长,因此准备时间,创作时间,调整时间相对充足。但今天,以互动传播为例,如果结合热点,一个热点的持续时间可能不过几天,一个话题上线互动的黄金时间不过1-3天。
    结论:创意的快速反应:适当弱化对传统广告big idea的执念,而以更实际的campaignidea/communicationidea甚至玩法idea,为一个项目赋能,服务的快速反应:________

比如一个新品上市的Campaign,传统的做法是基于新品独特卖点,结合目标TA的洞察,从而导出一个传播的big idea。但现实是这个新品并不能提炼出一个独特卖点,它能讲的点,别的意品都有了,你也很难判定打哪个卖点好:另一方面,目标TA也不止一群人,后台数据预测会告诉你:“Z世代”“新锐白领”“精致妈妈”“轻奢熟女”人群的TGI指数都很高,都有可能是这个新品的目标用户,每个人群的需求点,洞察都不一样,你到底要找谁,作为支撑你推导出一个big idea的洞察呢?
这种情况,在中小品牌/新消费品牌群体中,比比皆是:预算不多(100-200万左右)产品没有差异化卖点,想要集中预算做一波Campaign推一下上市的新品,目标是ROI至少为1。
针对这种类型的Campaign诉求,比起要一个传播主张做big idea,还不如基于“人群-卖点-场景”的策略矩阵,想一系列SmallIDEA,结合不同人群,匹配对应的产品卖点+消费场景,产出一系列有代入感的内容(知视频、图文、直播等),然后将这些内容都投放出去做测试,用实际效果看哪类内容最有效,然后加大投放力度。(摘录自:我们做Campaign的思路该变一变了!)


反面教材:
许多品牌,几十年如一日的推出鸡汤式的,模仿的,站在品牌向高屋建瓴的传播大项目,其实在用户心中,是很造作的,用户漠不关心。

  • 快速迭代:在新生态,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原因:老方法解决不了新问题。电影《启示》(梅尔吉普森)的结尾,原始部落的刀光剑影纷争还未结束,就迎来了欧洲人的商船,面对更先进的武器,只好躲进树林。还有《三体》的“降维打击”。如果不能自我选代,那么就会终结在这一代。
    结论:认知,反应过后,就会采取更迭的手段。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不用传统广告的方式,解决短视频平台的问题;不用自卖自夸的方式,解决小红书的种草;不用形式上的整合营销传播,解决所谓的用户闭环(而是从真正的用户生态入手)
    反面教材:部分品牌用传统方式在新媒介平台传播,只解决了传播层面的问题,但真下的用户的心智链路,实效的部分,效果其微。

平衡:甲方乙方,共同升级

  • 甲方的认知升级
    campaign的真正目的:越是“迷茫”,越要清晰
    认知误区:在传播的时候,做好品牌传播,也要做到流量大,转化好。
    认知进化:就像那个不可兼得的“帅,有才,有钱”的玩笑一样。
    传播活动,也并非永远完美。在传播中,品牌创意优先,还是曝光为主,还是转化为主。有限的预算,应当服务于更加单纯和更加集中的目标。创意棒/流量高/转化好是完美的状态,而不是现实状态。三者之间,需要有所偏重,甚至有所取舍。不是说只顾其中一样,而是把最重点的东西,放在其中的一样。让另外的维度水到渠成的形成。

  • 小预算,大效果是小概率事件,更多的则是与campaign重要程度相吻合的预算投入。
    认知误区:预算不够,那就像一个爆的话题,即可。
    认知进化:爆款话题,往往不带有品牌的痕迹,或者说一些非常成熟的大品牌,才会拥有这种专属的权利。但其实我们看到的火爆话题,往往都有着强大的媒介推手和充足的炒热的媒介费用。
    如果说之前传统广告很少出现四两拨千斤的案例,那么在今天,用户追求绝对真实的内容创作平台上,四两拨千斤的事情就更鲜有发生。话题热度,是锦上添花的数字,而在这之前,首先要有满足基本传播的要求。(否则媒介平台也不会推荐)

  • 品效合一,不是把品牌转播和转化混为一谈。
    认知误区:品牌传播,只要内容有趣,用户就会参与。
    认知进化:让用户能够积极参与的互动内容,往往需要品牌信息的巨大让步,用户非常聪明,除非你已经是耐克,可口可乐等等能够让用户有归属感和身份认同的品牌。否则用户不会自发性的传播带有大量品牌信息的内容。所谓的品效合一,就是在传播规划时,适量让渡品牌信息,给用户以创作的空间。
    既不是完全牺牲品牌信息的哗众取宠,也不是带有明显品牌信息的硬广强拉用户参与。这需要甲方营销人员非常了解自己的品牌特征和用户属性。让品牌的出现比重,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同时不违反用户的预期。

乙方的认知升级

  • 拆解campaign,双重维度理解campaign
    认知误区:容易执念于big idea,执念于以品牌为核心的单向传播,将内容与形式割裂,内容大于形式,表象大于实在。
    认知进化:要求创意者/策划者不止保持idea的输出,更要在idea 的基础上融合进去用户维度,不仅考虑用户能理解,更要思考用户能保持观赏,产生兴趣,产生互动。这要求创作者本身从思考上规避单向传播的表达,而更多地考虑玩法创意的影响因素。所谓的营销闭环,不仅仅是各种触点机械的联系在一起,而是按照用户的生态,有机的整合。

  • 技能进化,修炼成多变孔的插座"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认知误区:brief下好,文案写好,设计做好(传统作业模式)
    认知进化:“从主观原因来看,这种传统做Campaign的模式只解决传播层面的问题,但随着媒体生态的改变,其解决传播层面的问题都会成问题,再加上客观上,品牌投入的预算越来越低,但背负的KPI却增加的诉求。”
    事实上,并非每一个brief都需要一套完整的所谓360度传播,这或许是刻板印象。媒介即信息,方式,有时候也是创意本身。或许只是一波话题的推广,一次直播,一个挑战赛,一个线下的事件。应该基于预算,斟酌真下可行的,科学的传播方式,而非一味的按同一个标准进行广告行为。

  • 专业的快速反应(见上面部分)
    (对媒介环境)快速认知:快速了解新生事物的特征和习性
    (对行业的变化)快速反应:根据快速认知,选择吻合当下传播环境的有效手段
    (对组织的修正)快速选代:在新生态,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 附:与甲方的沟通,各退一步,也各进一步。
    所谓各退一步,是都能认清现实,尊重客观,无论是预算铺排还是效果预期。
    所谓各进一步,是都能根据传播环境的变化而进化,不是想当然,而是真正的理解当下的传播语境。

    代理更熟知甲方的品牌状况,包括品牌核心用户的状况。双方更熟知,更了解各种媒介的状如:创作者,更熟悉媒介或电商;媒介,更熟悉况,制定最适合品牌的方案、品牌形象与转化链等等。
    (双方进化)专业的市场认知,专业的媒介使用,专业的策略执行--才能有更专业的传播作品
    (双方权衡)合理的预算,合理的沟通,合理的期待--才能产生更加合理的传播影响力。


关于“品牌”
你有哪些问题和观点呢?
欢迎扫描二维码
进入《当代营销创意百问百答》
留下你的思考吧~

1665638931480759.jpg

下期预告:「当代营销创意问答08」预算锐减的时代,甲乙方如何突破困境?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