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赔偿腾讯3240万的背后,藏着网络水军的秘密战争?
除了双十一第一天闪电出货不给剁手党留退款后路的商家,近期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腾讯和抖音对簿公堂的吃瓜大戏。
这场旷日时久的“长短之争”,在10月26日终于迎来了法院的一审判决。自2021年9月22日,因抖音平台存在大量用户上传的腾讯视频独播剧《云南虫谷》剪辑片段,腾讯将抖音告上法庭后,历时9个多月的调查取证,法院认定抖音构成“帮助侵权”,进而判罚抖音赔偿超3240万元。
然而在法院做出判罚决定后,侵权事件由此定性,这场本该尘埃落定的风波,却又因为网络平台频繁出现的指向性言论,和大量疑似水军的控评操作,隐约有再起波澜的倾向。
这不由得令人担忧,屡禁不止的网络水军,是否仍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进行着一场永无止境的秘密战争?
一、网络水军的秘密战争,不止眼下
之所以称之为秘密战争,主要还是在于其战略目标和参战主体的“不可告人”。
就像是不知道还要打多久的俄乌战争中,美军始终都如同“搅屎棍”般,以秘密战争的形式参与对俄军的打击,如果不是西方国家情报部门的曝光,至今都没人知道美军做了什么。而网络水军在互联网舆论中,也差不多处于同样的定位。
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腾讯和抖音的侵权纠纷做出一审判决后,经由媒体报道,#抖音被判赔腾讯3240万#的话题在10月31日立刻登上微博热搜榜。大量媒体也在第一时间跟进,纷纷转发和评论。
不过整体来看,各位媒体朋友对这件事的兴趣并不大,大都是随手一个转发了之,个别发表评论的,也大都是吃瓜看戏的心态,浑然不觉得这种事有什么大说特说的必要。
不同于媒体机构的淡定,社交媒体平台一部分“个人用户”,却像是被戳中了兴奋点。或是群情激奋,或是阴阳怪气,大量恨不得把“带节奏”三个字写在脑门上的言论,充斥于话题下方,几乎淹没了正常的微博内容。
就好像下面这些截图中,连续出现的账号,很明显都是网络水军的手笔。毕竟对于正常人而言,大概不会像是约好了一样,自发遵守着前缀#抖音被判赔腾讯3240万#,后缀#腾讯获影视版权类案件最高赔偿#,中间再说一段暗藏偏向性言论的统一文案格式。
而且在话题中,部分营销号也表露出了与网络水军账号较为相似的诡异行为。例如铁骥视频、铁骥视频科技频道,这两个明显属于同一家机构的账号,同时发布了相同文案和视频。
尽管两则微博内容中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向性和节奏引导行为,但相比于其他媒体机构只在一个账号进行转发的随意,铁骥对这一话题的过于关注,只会引发更高的怀疑度。
至少从账号运营角度而言,已经由法院作出正式判决的案件,后续发掘价值是很低的。稍微有些经验的媒体从业人员,都知道不需要浪费太多精力在上面。
以上种种,不由得令人怀疑,官司纠纷尘埃落定后,是否有一方心存不满,想要试图操纵舆论挽回形象?抑或是某个第三方,想要把水搅浑,方便自己更进一步落井下石、浑水摸鱼?
这或许注定了是无法回答的问题。
不过严格来讲,腾讯和抖音的官司,只不过是表现出了网络水军所处“战场”的冰山一角。看似被搅动得暗流汹涌的财经圈子,可能只是网络水军这一存在千分之一的能量体现。
网络水军泛滥真正的重灾区,并不是企业与企业角力的B端领域,主要还要数影视、电商等面向C端的行业。
其中,国内现如今的影视娱乐圈子,更可谓是重灾区中的重灾区。
二、娱乐圈已经“沦陷”,下一个是谁?
网络水军之所以令人痛恨,就在于其对舆论走向的操控能力。
上了年纪的老网虫,大概都还记得当年论坛、贴吧盛行时期,充斥各个板块的“水贴”,是如何用低质、无营养内容,毁掉所有人的“冲浪”体验。由此而诞生的网络水军,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令论坛和贴吧加速没落的罪魁祸首之一。
随后互联网经济兴盛,网络水军转战电商平台,在评论区中以舆论操控商家的名声信誉,并以之为要挟,对商家进行绑架勒索。如此,网络水军也就被贴上了“网络祸害”、“互联网蝗虫”等恶劣标签。
尽管多年来监管部门的严格管控,以及电商平台为了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的交易规则,多少让网络水军不再敢于明目张胆地肆意妄为,但刷单、刷好评等行为依旧存在,令人防不胜防。
如果以上领域中,网络水军只是危害,虽然对正常秩序存在危害,但尚且没有触及根本,只要下功夫去整治也能降低其影响。那么对于影视娱乐业而言,网络水军早已成为了附骨之疽,治理的难度无异于剔骨刮髓。
某种意义上,网络水军早已成为影视娱乐业的默认“行规”。
就像此前曾被央视曝光的,某一部影视作品因意外情况延迟上架,但在该作品原定的播放日期,豆瓣平台却出现了大量评分各异的用户评论。
一般来讲,影视作品推出后,片方甚至在公映之前,就会主动和提供网络水军服务的机构合作,谋求上映后更好看的评价和打分。豆瓣“未映先评”的乌龙事件,就是这一现象的实际体现。
再比如,近些年无数次登上热搜的流量明星们,经过早期的网络水军“教育市场”后,已经形成了体系严格的微博控评、打分、做数据等业务。不仅是粉丝群体早已普遍接受这一逻辑,甚至商业合作、品牌代言等业务,也几乎是按照网络水军制定的流量规则开展。
微博热搜榜上,艺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就能在热度上碾压国内外重大新闻,就是网络水军改变行业规则后所带来的畸形现状。甚至于之前还间接导致了,倒牛奶刷票的恶性事件,招致央视的批评和曝光。
而且类似于看粉丝数量合作的逻辑,也延伸到了网红群体之中。无论是长视频还是短视频平台,都暗藏着“买粉丝”的灰色产业,除了内容爆火之外,通过人为打造的高关注度网红,也很容易吸引商单、带货直播等变现途径。
可以说,目前我们所熟悉的娱乐活动和行业规则,其背后都有着网络水军的身影。尤其是对于Z世代年轻人而言,这些网络水军刻意打造的行业逻辑,早已成为“从来如此”的常识。
而这,自然也是网络水军的危害所在。毕竟以重复、低劣的海量信息绑架舆论走向,操控特定群体的思潮,不仅会造成大量的信息失真,更容易对信息接收方造成严重的误导。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