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通报中的“塔西佗陷阱”
近日,兰州三岁儿童死亡事件引发了广泛地讨论。
#1 天灾or人祸
11月1日,12时18分。死者父亲妥某拨通了120急救电话。120急救调度中心调度员在了解了其核酸、抗原情况后,根据高风险区域诊疗要求,安排了线上诊疗。
由于妥某磊漏接了医院的电话,直到13时07分,双方才再次建立联系。
13时15分,妥某出门求助,因未佩戴口罩被城管人员劝阻。随后,妥某回家取了口罩。
13时23分,妥某磊亲属在向综治员反映情况时,被询问核酸检测情况。
13时44分,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停止了对急救车辆的消杀工作,发出了救护车派车指令。
13时55分,妥某磊抱着孩子冲出卡口,向值守民警陈某斌求助,陈某斌拦停出租车,将其送往甘肃省妇幼保健医院救治。
14时05分,患者被出租车送达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
15时,因患儿呼吸循环未能恢复,医生宣布了患者死亡。
这件事之所以引起讨论,其关键在于三点。
其一,从第一个电话拨通到救护车派车指令发出,中间间隔了足足的1小时26分,这是挽救患儿生命的黄金时间,居然就被医院这样浪费掉了。
其二,在高危险地区的人遇到突发疾病的情况下,防疫人员是否仍要坚持防疫优先的原则,以核酸、出行规定等原因贻误患者的救助时间。
其三,事故发生后,涉事方所发布的事故说明,为何对事故中多方造成的贻误时间的问题只字不提,用片面的真话将其简单地误导成一起各方努力后仍没有拯救孩子生命的不幸事件。
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兰州相关组织的不满。
在相关组织后续发布的报道中,尽管事实详尽、态度诚恳,却仍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和理解。
兰州市和七里河区的相关部门,也都针对此时发出了通报。究其原因,便在于他们掉入了“塔西佗陷阱”之中。
#2 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的概念最初来自塔西佗在评价罗马皇帝的一段话:“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
后来,它被我国学者引申为了一种社会现象,指当某一组织或部门在失去公信力后,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郭美美事件,想必大家都还有印象。
被认证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郭美美,曾在微博上公开炫富。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还有网友指出她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的女儿。
尽管红十字会多次出面辟谣,却始终对其声誉的挽回无济于事。当月,红十字会的捐赠数额就直接减少了86.6%。此后在任何一次灾难中,只要中国红十字会发起网络募捐,就一定会收到一片“借灾揽财”的骂声。
无独有偶,王石的“十元事件”也给万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2008年汶川地震,时任万科董事长的王石曾表示,“万科捐出200万是合适的”,并规定“普通员工限捐10元,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中国是个多地震国家,救灾当成为常态。”
作为一个房地产企业领导者,发出此样言论,一时间引来网友质疑,王石陷入信任危机,被网友调侃为“王十元”,万科股票遭受连续下跌,市值缩水200多亿。
为修复言论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万科董事局紧急划拨1亿元救灾款。然而,失去公信力的王石,和以他为代表的万科却依旧成为了众矢之的。在这之后他们所做的任何举动都被公众解读为“丧失良知”的企业。
王石成为了企业的负资产,直到今天他回忆起这段往事,依然认为是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这两个例子可以说是塔西佗现象的一个典范。
我们说回兰州儿童死亡的事,在这起由于机械执法造成生命悲剧的事件中,相关机构不仅在处理过程中存在互相推诿、贻误救援时间的的问题。在事后发布的声明中,纷纷将自己犯的错误一笔带过,用片面的真话来描述事情的经过。
对于事情的态度、事故责任人极其处理、相关机构的反思整改这些大众最关系的话题,声明中均没有给予解答,在大众还愿意相信他们的时候,用“遮丑优先”的处理方式,让他们成为了人们憎恨的对象,由此造成了其后续的声明不被人们所相信的现象。
#3 如何跳出塔西佗陷阱
人们不能丢失诚信,企业不能失去信任,政府不能丢掉公信力。对于生活在舆论世界中的每一个组织或个体,都需要谨慎地看待塔西佗陷阱,并避免陷入其中。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大事件”的真相总是扑朔迷离,尤其是自媒体时代,人们不管听来的是不是事实,都习惯于对事件进行添油加醋式宣扬,因此事件的本相会在传播的过程中传走失原样,所以事实变成了谎言,而更容易得到推崇。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个人,公信力、诚信是立足的根源,一旦失去立足之本,人们便会远离。所以,危机公关说到底还是一场关于公信力的争夺战。谁能赢得更多人的支持和信任,谁就会在舆论上占据优势,反之,谁失去了多数人的支持和信任,谁就会很快成为公众所唾弃的对象,甚至变成恶棍。
那么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相关部门如何做才能取得人们的信任呢?
在熨斗先生看来,主要要做到一个原则和四个措施。
一个原则就是实事求是,不遮掩、不美化,把事实告诉大众。
四个措施是什么呢?一是建立沟通渠道,时时公布事件调查和处理的结果;二是彻查当地是否还有其他类似悲剧,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三是表达态度,向受害者和大众展示出充分的歉意、给予能服众的说法;四是反思制度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
只有这样,兰州涉事部门才能重新建立起他们的公信力。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