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周报】双11:从商业合谋到社会仪式
好奇心周报:剧星传媒独家原创专栏,关注营销行业话题,不装逼,不套路,带着一颗好奇心,拨云见日,探究底层逻辑。
又一年的“双11”落幕。没有了一线卫视明星云集的“双11晚会”、没有了铺天盖地的新闻与战报,显得冷清了很多。经历了十余年的洗礼,用户的网购消费逐渐趋于理性。各个平台都非常默契地选择了没有公开GMV数据。
1►2022年“双11”各大平台战绩
受疫情影响,以及在“6·18”年中大促遇冷大背景下,今年的“双11”被寄予厚望。无论是各品牌产商,还是电商平台,都绷紧神经,增加推广预算、改进产品功能、灵活运用价格策略。据市场消息,今年“双11”天猫投入的平台引流费用比去年高出50%左右。很多电商平台今年特地增添了一些贴心的小功能,如:全新的“多地址下单”功能,让消费者们凑单实现满减更加容易。另据多位“双11”的买家反馈,同一商品天猫“双11”第二波的力度超过第一波,当用户提出退换申请,客服话术熟练,给出的解决方案快速而有效,“显然,这种情况很普遍”。
作为“双11”促销节日的发明者,淘宝系在年度大战开始前迎来了重磅利好:李佳琦回归,以及抖音头号带货达人罗永浩、俞敏洪入驻淘宝直播。网络视频直播已经深度渗透、融合网络购物行业。某国产新锐美妆品牌告诉笔者,李佳琦复出对其所在的品牌来说至关重要,李已经完全可以被看成是一个独立的销售渠道,因为其带货规模已经超过了聚划算。
那么今年“双11”各大平台战绩如何呢?
作为传统货架式电商两大巨头,天猫称“11月12日零点,今年天猫双11稳中向好,交易规模与去年持平。”京东宣布,截至11月11日23:59,今年京东超越了行业增速,创造了新的纪录,与此同时,零售购物用户数也再创好成绩。去年这两大巨头公布的“双11”GMV分别是天猫5403亿,京东3491亿。
而作为“兴趣电商”的抖音电商,增长的故事还在继续。今年“双11”仅开卖1小时,支付客单价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17.1%。而抖音商城的数据表现更为亮眼,10月31日开卖当天,抖音商城交易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629.9%,商品搜索交易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524.1%。“这是我们第三个双11。今年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更多集中在货架场景。它是一个巨大的蓝海,而且处在快速增长的爆发期。”抖音电商副总裁木青说。
而在断链七个月后,快手此前宣布正式恢复了与京东、淘宝的外链合作,在“双11”的当口重新引入两大传统电商平台上的品牌或高品质商家和商品,以保证商业转化的用户体验。
和严格遵守“预售-尾款”两步走的其他平台不同,拼多多的“双11”除了百亿补贴红包、更多补贴产品和红包活动外,基本和平常没什么不同。消费者只需登录拼多多App,进入11.11大促会场即可。“双11”结束后未见其公布任何的官方战报数据。
2►“双11”的前世今生
图1:历年天猫”双11”销售额一览
2009年11月11日,第一届“双11”诞生,有27个商家参与,当日销售额高达5200万,是平时销售额的10倍。而之后几年的“双11”更是走上了火箭式的增长之路,2010年9.36亿,2011年52亿,2012年191亿。
“双11”是三方共赢之举。对于平台来说,可以激发、释放消费者购物欲望;对于消费者是大力度的优惠,可以得到便宜;对于商家,则可以借此机会清库存,周转现金流。时任阿里CEO陆兆禧说:“在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发现、创造、拉动和完成需求。”
但是,促销力度太大并不可持续。品牌方赚了吆喝,但是面临亏本,以及其线下渠道也受到很大冲击。一方面在平台方的支持下,品牌方纷纷尝试推出电商渠道专用品;另一方面想尽办法增加用户停留时长,激发、扩大用户的潜在需求。于是红包优惠、愿望清单、预售、定金膨胀、玩游戏瓜分红包等各种玩法层出不穷,规则也越来越复杂。有些商家在优惠活动中玩猫腻,消费者以为“薅羊毛”,实际上被商家“割了韭菜”。去年11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提醒消费者不要迷信“双十一”的所谓“价格优势”,并向全国互联网平台企业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禁止商家采取“先提价后打折”。
2016年,淘宝直播出现。在直播带货的早期,主播是C端用户的“需求代表”和“利益代表”,以粉丝体量为筹码,帮助用户跟品牌方拿最低价。“双11”直播带货的GMV占比大幅提升。但是随着抖音加入直播战场,以及头部主播粉丝群体的扩大,平台与品牌方的议价话语权在不断地被削弱,于是品牌自播开始兴起。
2020年,“双11”正式拆分为两个波段进行,11月1日至3日第一波“抢先购”,第二波才是11月11日。蒋凡表示:“通过这次节奏的改变,为商家创造更长的时间窗口,带来更大的生意增长机会,提升消费者体验感,超过300万快递小哥,可以更从容、更高效地完成配送工作。”
3►“双11”现象的解读
激发需求、创造需求乃至伪造需求成为了人类当代消费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
“双11”是一个电商平台与品牌商家的商业合谋。刘润说,“双11”的本质,是把在空间上已经被集中的稀缺购买力(电商平台巨头化),在时间上进一步“集中”,把购买力聚焦在几天内释放,造成对卖家更大的议价权,从而帮助这种极致的稀缺性,进一步货币化。通过综合使用打折、优惠券、限量与限时策略,营造出“货少人多”的卖方市场以及“物美价廉”的假象,充分激发起消费者的焦虑心态与购买欲望。受到“限时”以及“低价”口号的诱导,大量消费者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迅速聚集,当消费者们守着一个约定的时间点争相抢订单,并满怀中奖般心情庆幸付款成功时,那些原本没有的消费需求被硬生生地鼓吹起来,整个消费社会终于在“双11”催生出一个庞大的商品需求神话。最后的结果不可避免地演变成了月月都有电商节。
“双11”也是一种社会仪式。当商业操纵的大众媒体,利用议程设置,使得“双11”的社会影响逐渐超越了商业的层面,而成为了一种大众集体参与的社会仪式。文化学者张颐武说:“这种建立在日常生活之上的仪式,其实对于一个社会不可或缺。”2011年,学者FangYingfeng提出“仪式感营销”的定义:营销主体通过对人们特殊消费行为的仪式化设计,赋予消费行为神圣意义或传承性价值,从而达到创造、引导消费活动的营销目的。仪式可以巩固社会认同,并创造市场机遇、帮助品牌美誉度的构建、丰富消费文化的内容。在“双11”中,消费的规则、消费的技巧、消费的话语、消费的成就都在电商平台、卖家与消费者的合作、分享中生产和建构,是一场以消费来进行驯化的仪式。通过商品符号构建而成的集合传播以及消费狂欢时空的构建,成功推动了“双11”这场全社会消费仪式的举办。
4►“双11”的淡化
“双11”的泛化,冲淡了其稀缺性,熟悉的玩法让用户失去了新鲜感。曾经的“双11”,大家会趁着大促蹲点抢货,会拉上亲朋好友组队抢红包,如同过春节般热闹。现如今,年中有“618”,年末有“双11”、“双12”,此外还有情人节、妇女节、母亲节、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促销。在“促销常态化”下,许多“剁手人”的思想观念也随之转变,定点抢购的“剁手人”以及付款后的“吃土人”逐渐转向“人间清醒”,下单前会再三考虑,自己是否真正需要这样东西。
在消费主义的裹挟下,消费行为曾经是证明自己的价值、标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工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倡导极简化生活理念,还构建了一套实用的理性消费准则。
参考文献
佘宗明.双11如何走出“中年危机”.经济观察报,2022-11-02.
雷科技互联网组.双11首份战报出炉:天猫一枝独秀,“拼”、“抖”鸦雀无声.雷科技微信公共号,2022-11-01.
商隐社.年轻人为什么抛弃了双十一?.商隐社微信公共号,2022-11-04.
刘润.刘润:祝你,不用参加双11.刘润微信公共号,2011-11-10.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