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意威推出中国瓷器美学系列包,备受好评

举报 2022-12-13

作者:涟漪涟漪 ,来源:印客美学
原标题:外国人终于把中国瓷器美学玩儿会了?

上个月,罗意威发布了2023早春中国单色釉系列包包。

相比于以前一看到国外设计运用中国元素,就预备好要开始吵架的国内互联网,这次却几乎是一边倒的好评。

外国人,这次终于把中国瓷器美学玩儿会了?


一、西方大牌,会玩中国美学了? 

11月9日、10日,罗意威在小红书平台发布了两则2023早春中国单色釉系列包包视频。

点赞数是以往贴文的百倍之多,微博下方也聚集了大量称赞。

这波设计,罗意威赢在哪了?

首先大大方方承认借鉴中国陶瓷美学,一上来就博得大把好印象。特别是和上次“迪奥马面裙”事件一比较,高下立见。

其次,它也确实做到了真切了解中国文化,再做设计。

不仅请教了单色釉工艺领域公认的专家、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业界大咖联手;

一系列选择的颜色,也都取自中国著名藏家竹月堂的单色釉瓷器藏品,命名满满古典中国韵味。

说到极简美学,很多人会条件反射觉得是宋代,这次罗意威选中的明清单色釉,也被不少网友说是“反向科普”了。

清雍正单色釉菊瓣盘


其他国际大牌服装设计师们也都很钟爱中国瓷器元素,但扎堆以青花瓷为灵感,比较单一。

早在1952年,Dior先生就设计了一款青花瓷长裙;


钟爱中国风的海盗爷在2009年春夏Christian Dior高定系列中也采用了青花瓷元素。


Valentino1969年的时候以中国园林和青花瓷为灵感推出一款蓝白印花,1986年又打造了一条青花瓷长裙。

1984年,Chanel以青花元素为灵感,设计了一款名为瓷娃娃Porcelain Doll的青花瓷礼服。

连维秘都在2017年的时候定了个“青瓷佳丽”的主题,上演了一场青花大秀。


这源于外国人对中国瓷器实在爱得深沉。

16世纪威尼斯画家贝里尼的名作《诸神之宴》中,就能够清晰地看到两件纹样饱满、设色浓艳青花瓷器。


早在17、18世纪,欧洲人就极爱收藏瓷器,家居装饰和日常生活也都爱用它们来做装饰。

欧洲的流行私人宴会上往往使用大量成套的来华定制的瓷质餐具,作为宴会主人财富与社会地位的象征,持掌瓷器的人视此为荣耀。

外国人对中国瓷器的追捧,似乎由来已久。


二、外国人爱的瓷器,长啥样?

自从外国人了解到中国瓷器,他们的审美主流似乎就是浓墨重彩一挂的。

说到外国人对中国瓷器的审美,不能不提的,就是外销瓷。

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外销瓷中,青花瓷占据绝对的龙头,这或许是欧洲人最先迷恋上的瓷器样式。

他们往往喜欢内容丰满,纹样绚丽多姿的青花纹样。


路易十四十分迷恋中国瓷器,尤其爱青花瓷。

不仅收藏大量中国青花瓷,还把青花瓷做宫廷装饰,甚至在凡尔赛宫建造特里亚农瓷宫,专门收藏华瓷,引得各路王公贵族纷纷仿效。


16世纪时,他们还不懂中国硬质瓷生产技术,就已经开始纷纷实验生产一种模仿中国青花的瓷器。


而到了18世纪的时候,欧洲各国终于陆陆续续破解了硬质瓷烧制秘方,青花瓷也是他们迫不及待尝试的样式。

他们绘制青花时,也往往要在其中点缀丰富的图形图案,展现出浓艳的视觉风格。


除了青花瓷,他们还极其爱广彩瓷。

广彩瓷又叫“织金彩瓷”,以色彩鲜丽、绘制精细著称,成品往往像织锦一样富丽华贵。

厚重的设色,兼之透视画法,油画一般的质感,和极简中庸的审美完全相悖,却正让欧洲王室们青睐。


广彩瓷产生于清代康雍之间,是先在景德镇烧好素坯运到广州,然后根据外商的需求来彩绘,直接地反映了欧洲对于中国瓷器的审美需求。

瓷器成为奢华生活和高贵地位的符号化象征,由此也诞生了对“纹章瓷”的追捧。

当时外销欧洲的瓷器大致可分为看样选货和来样定制两类。前者选购的是中国本土已经生产好的瓷器;后者是来华商人们自带西方器形的模具和所需纹样的画稿来定制款样。


纹章瓷就属于定制款。

它是将为个人、家庭或家族专门定制的纹章画在瓷器显眼的部位,用来炫耀身份、地位、财富。


纹章图样越复杂,包含的信息越丰富,往往就说明持有者的身份和地位越高。

于是大量的纹章瓷图样,都疯狂追求尽可能华丽丰富的纹样,离纯粹的审美价值已经越来越远。

与此同时,外国人往往会更喜好绘有中国人生活场景的款式。

他们将瓷器视为了解中国社会的一种方式,当时很多绘有传统中式场景的瓷器都深受喜爱,最出名的纹饰就是清代装饰人物(清装人)

明万历青花五彩寿星图盘


另外不得不说的,就是与瓷器热伴生的Chinoiserie(“中国风”)和洛可可风。

当这两股风和瓷器撞到了一起,就出现了众多精美繁复的瓷器。


在法国,洛可可教母蓬巴杜夫人非常喜爱中国风,1765年其亲自督导瓷器生产时,大量采用中国纹饰图案,形成一种“蓬巴杜纹饰”


有“欧洲第一名瓷”之称的德国Meissen,1720年起家时就生产了大量所谓“中国风”瓷器。

这种瓷器带有鲜艳的色彩,大多数还镀有金,上面还绘有各种中国人物,和广彩瓷相比也不败于下风。


对于中国的固有印象“龙”也被其收拢麾下,各式各样的龙样被绘于瓷器上。

青花自然也少不了,但相比于元青花,已经又繁复了许多倍。


纹饰更多地体现西方的艺术形式,很多还绘制着西方神话故事,比如《帕里斯的审判》《春神威尔廷努斯的故事》等。


“中国风”玩儿嗨了,却也离中国瓷器最开始的审美越来越远了。


三、外国瓷器审美,中国人怎么看?

外国对瓷器的样式偏好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瓷器审美。

中国直至明代,都还继承着较为简洁的审美传统。

比如制瓷巅峰的宋代,五大名窑都统一于简约、自然、圆润的美学风格。


元青花大气磅礴而不拘泥于细枝末节。


按道理来说,是不会看得上那种以繁复彩绘见长的瓷器样式。

外销瓷也以中国市场上流行的瓷器为主,虽然会面临定制的要求,大体还是不脱中国传统的审美。

但海上贸易和制瓷技术的进步,影响着这个审美。

到清康熙之前,瓷器烧制技术都是国家机密一般的存在。外国人对中国瓷器的需求,伴随着海上贸易的发达有增无减,也为国内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收入。


中国的瓷器审美在这一过程中曾一度开始迎合来华商人。

元代烧制出来的青花瓷,少数在国内用作酒具和明器,绝大多数都用来出口,直到后来才为国内市场接受,用于日常生活。


而在大约在清代康熙年间,欧洲人已经掌握瓷器制造方式之后,将自己的审美加于其上,生产出前面所提及的那些富丽堂皇的瓷器。

中国的外销瓷市场开始受到威胁,国内制瓷业开始产生危机意识。

同时,这些瓷器本身也影响了国人的审美,中国开始生产出大量符合西方审美要求的瓷器

清乾隆年间的广彩瓷就是这样诞生的。


当时中国制瓷技术发展到了新的高峰,不仅能够仿造各朝代的样式,甚至还反过来去仿这些浓艳的外国瓷器。

为了给欧洲各国加工彩绘瓷器,商们人将景德镇的白瓷运到广州,仿西洋画彩绘后再售于外商。

我们今天调侃的乾隆“土味审美”,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个风气的产物。


但这种审美,终究与传统中式瓷器美学风格相差太远,在瓷器彩绘繁缛至极之时,中国的瓷器制造也走向了衰落。

现当代,经过时间的洗练,中国瓷器审美重新复归到宋元。

再加上这几年极简美学风格盛行,宋瓷之美更是被推崇。


外国人也慢慢认识到宋元瓷器之美,他们依然爱青花,虽然时常不能避免前面提到的所谓符号化应用。

反观罗意威这次对文化内涵的上心,难怪无数网友表示哪怕是被割韭菜,也心甘情愿。

当品牌不再只是一心想着割韭菜,也不流于表面,不谄媚讨好也不自视甚高的时候,才是文化与审美真正获得交流、达成共识的时候。


作者公众号:印客美学(ID:ink20160101)
1670816855199618.jpg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