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永不畏缩
作者:WICKED 余子筠
有些人就是为创意而来,是不是有天分能不能成功要靠自己去尝试,走出自己的路。
我们不能冠以这种人“创意”的职衔而只容许他们违背初心干流水线上的事情,因为那某个程度上是在利用他们的误区,让他们陷进去替我们干活。在一个没创意追求的环境里,我们欺骗他们的灵魂,心里却同时会轻视他们没做出什么有创意的东西……
自WICKED开班授课以来,我有不少学生来上课都是因为被现在这变质的广告行业磨到迷失了方向。
前几天就有位当了快两年social文案的学生跟我聊近况。她毕业后就进入一家做social广告的公司任职,做了一年多后真觉得没意思,觉得做文案并不是未入行前想象的那样。她发现这工作乏味,根本和创意沾不上边。然后她就跳槽到了另一家广告公司,又是当social的copy。现在她还是觉得工作乏味,一切只要快,公司上下左右没人追求好创意。
几个月下来,她觉得前途暗淡迷茫,正好这时我找她聊。我问她是不是要做有创意的作品才会开心,她说是,但目前公司不是一个合适的环境。我说那你就得换个有创意的环境。然后我问她要了简历来看……
这份简历很有条理的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过去一年多做过的social作品,都是行活。第二部分是自己尝试分析品牌问题和自发写的广告脚本。我问为什么需要让人看第一部分。她回我说因为这呈现她的经验。
怪不得她找的第二份工作类似第一份工作。你放到简历里的东西,别人自然认为这就是你的能力范围。你让人看你前一份工作的作品,别人当然以它来定义你,认为这就是你可胜任的工作。只有想找这种人的雇主才会聘用你,对吗?
别进入一个死循环。
其实创意人员的简历不是展示过去经历那么简单,尤其当你还没正式进入创意正轨的时候,你需要突围。你得让人预见你未来的能力,感受到你的潜能,愿意给你机会栽培你。你既然不喜欢自己过去所做的烂广告就别拿出来示众,把它扔掉别回头多看一眼。
简历里连你自己都觉得不好的东西留着只会让人更瞧不起你。
我给这位学生的建议是:放胆做些有趣好玩又别开生面的作品去诱惑那些追求创意的雇主。你的简历本身就可以做的很有创意。
对方沉静了片刻,然后说:但是现在的客户都不要这些……
又是这一句害死不少创意新人的借口!持有这种想法的人似乎认定世界上已经完全没有要求破格创意的客户了……
“没有”和“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事实是自古以来每个行业都有精英。要成为精英、做精英做的事、要做超级棒的作品,你就必须拔尖。尖峰永远在那里,你可以假装看不见它,甚至到处告诉别人它不存在,大家互相忽悠忽悠,就聚在山脚下不亦乐乎。
敢不敢上去就看谁够疯。
当然,尖峰那么尖,能容纳的人自然少。能人少,拔尖团队少,勇敢拔尖的客户也相对少。你也不需要太贪心想替所有客户做事。永远都是只有一小撮人做80%的好作品,你有本事跻身尖峰吗?
有没有本事要自己拿出诚意试过才知道。
问题也在于你可以安安分分的不搞创意而日子照过吗?
记者曾问伟大登山家乔治•马洛里(George Mellory, 1886-1024)他为什么要征服世界最高点珠穆朗玛峰,他毫不犹豫的回答:
Because it’s there (因为它就在那里).
这句话激发了随后几代登山者。
“Because it’s there” 看似简单其实隐含了坚定不移的意志和精神~知道它的存在就选择要去征服它。
我们不可能不知道尖峰存在的必然性,只是大部分人像羊群般只选择了在山底下的平原吃草。
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够资格登山。但我认为我们做不到的没关系,但千万不能用我们自己短浅的眼界去阻拦有潜力有毅力去登山的人。
我们周边真的有太多太多人常自以为是的打着“现在市场和客户已不需要这种那种创意”的旗号去干扰年轻创意人造梦。我相信再怎么少,愿意登山的客户还是有的。
不久前就有位主管某知名运动品牌的朋友表示他想舍弃草原再度登山,但他向我埋怨自己的广告公司已经不再有能力带他登上尖峰了……
George Mallory最后一次被看见是在距离珠峰只有245米的征途上,失踪75年后遗体才被发现。他最终是否登顶我们没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对征服世界最高峰的信念与意志力已深深的影响了无数后来挑战自己登峰的人。不能理解这种伟大的人,只可以说见识一般。
我们行业里当然会继续有人对山峰视而不见,也不懂敬畏。
但年轻创意人要抬起头来看远一点看高一线,因为即使你假装看不见山峰,它还是会傲视着你。
你敢拔尖展示才华,真有潜力的话,肯定被最勇敢的登山队收罗前行。
征服它,because it’s there。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