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坚持有温度的设计,为肿瘤儿童打造绝美“童话乐园”
首发: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原标题:暖哭!他为200位肿瘤儿童,打造绝美“童话乐园”,网友爆赞:这是设计该有的温度
2019年的广州设计周上,一场「扎心」的展览直接问哭全国设计师——
你为设计放弃了什么?
比设计师更惨的职业是什么?
你是对设计,还是对自己失望?
3天,100多个问题,27000人参与,展会墙面,写满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有人释怀,有人陷入沉思。
《答案》展
策展人张耀天,从一个废弃车库开始,艰难创业。
设计军工小学,改造少管所,焕新肿瘤医院...
他是网友们口中的「二次元筑梦师」。却被骗不止一次方案,连着3年亏钱。
他曾连续两年参加《梦想改造家》,一举拿下中国设计星年度总冠军、艾鼎国际设计大奖金奖、意大利A design、香港DFA亚洲设计银奖等多项国内外大奖,却不避讳地直言,「设计,其实并不存在」。
不久前,象君来到「宇合光年」工作室,拜访这位外表阴郁,内心却向往光亮的双子座男孩。
听着他分享,与「儿童」、「城市」间的链接以及对「设计师」职业的探索、思考,仿佛也感受到了设计的温度。
一、用设计,链接有趣的美好
1、与孩子共创,打造「轻童话感」空间
2014年,我受中学班主任的委托,用一个半月时间,改造母校的图书馆。
配色跳脱,造型“前卫”,这次“不走寻常路”的尝试,在发展相对落后的县城,引起了不小的“地震”,它被当年的文化部授予「全国最美基层图书馆」的称号,而我也因此,和「儿童空间设计」,结下了缘。
在江苏,造一座「安徒生童话书屋」。
奇幻的魔法树屋下,与好书和巨型萌兽为伴,梦幻、诗意的阅读体验,分不清是现实还是童话。
摄影:王海华
在北京,重新定义「ICS爱越幼儿园」。
为孩子,刻意创造百变、多元的活动空间,任其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在“学中玩,玩中学”。
摄影:吴越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设计的空间多梦幻、烂漫。
很多人用「轻童话感」形容它,这也从本质上传达出,我作为设计师,希望把空间和想象力都还给孩子,通过和他们的「共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把握设计的「尺度」,让温暖延续
但孩子,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特殊群体”。
在为他们而创的空间中,「尺度」的问题,易被忽视,也最难把握。
《梦想改造家》第八季中,我和朋友们受大鱼公益邀请,来到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地震带的「妈妈农场」,为20多位灾后孤儿、困难儿童,重建他们的家。
如何设计,才能让这些敏感又单纯的孩子们,既感到安心,又更加自信?
一开始的方案,是想当然地「给予」——用奢侈的软装,城市化的配件,为他们创造一种更优,却相对陌生的生活。
这听起来很“贴心”,却可能因为强加的「弱者」标签,对他们造成伤害。
设计师:张耀天、周游、张建武、许铭轩、徐蕴芳、李聪
摄影:梦想改造家导演组、陈荣坤、1988摄影工坊
为什么不听听,孩子们自己的想法?
在我的提议下,大家拿起了手中的画笔,把心中想象的「家的模样」,一一描绘。
“我想要一个秘密阁楼,难过的时候可以躲一躲”
“我想要一个上铺,这样就能离星空近一点”
每一个小小心愿,都尽可能满足。
当看到孩子们在自己梦想的环境中,快乐地嬉戏,眼里闪着光,我知道,他们感受到了「被爱」。
设计师:张耀天、周游、张建武、许铭轩、徐蕴芳、李聪
摄影:梦想改造家导演组、陈荣坤、1988摄影工坊
二、用「游戏」的逻辑做设计,每个人都应该被「看到」
我做设计,会格外在意:使用者在场景中的「情绪反馈」,这与我比一般人更大的「经历密度」,密不可分。
出生在福建一个家教严格的医学世家,我14岁离家,独自来上海求学。
毕业后,又按照父母的志愿,远赴美国留学。
与家人相对疏离的状态,让我对充满「爱」的空间,愈发渴望。
高中时,我受抑郁症的困扰,孤僻,寡言。
大二那年,我把自己的专业方向,从「商务管理」调整为「心理学」,之后又偷偷改成「设计」。
异乡多元、开放的课堂,把我从一个相对焦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我的感受力变强了,「人文关怀」的种子,也被悄然种下。
《梦想改造家》第七季,我受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委托,为这里的孩子们,打造一个专属的生活空间。
与他们的相处过程,却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生病的煎熬,化疗的恐惧,等待的焦虑......几乎填满了每一个病患家庭的日常。
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病痛的治愈,还有心灵的抚慰。
能不能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稀释病痛的伤害?
根据孩子们平均入院28天的周期,我创造了一个,H28治愈星球。
「H」,即「HEAL」(治愈)之意。
在这个游乐场一般的地方,我把肿瘤细胞,拟作萌趣的小怪兽,通过一个个“升级打怪”的「每日任务」,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治疗——进行一次化疗,参与一节手工课,做一次音乐疗愈......
每完成一项「能量补给」,即可获得相应的积分。
等到集齐28个能量徽章,便可召唤属于自己的守护印记,兑换奖励。
小孩子,是“好骗”的。
在这套「即时反馈」系统的作用下,「治病」变成了一场“有行动,就有奖励”的「游戏」,孩子们爱玩的天性,被很好地激发,因病痛造成的恐惧,就能被最大程度地淡化。
摄影:梦想改造家导演组、隐像筑影、尹琦文
这是我从「玩游戏」中,获得的灵感。
20多年的「玩家」身份,让我熟知「游戏」身上的MDA,即:机制、随机性、美学。
它和设计的「底层逻辑」想通。
两者结合,孩子们的需求,就能被更好地看到。
海宁万朵城,打造一个充满童趣的商业空间
摄影:吴越
三、用「意料之外」的剧本,打破「同质化」魔咒
设计,不能脱离「人」而存在。
如今,依靠着便捷的互联网,我们虽可以快速借鉴国内外很多优秀的案例,甚至在材料的使用、空间的颜色、结构等方面,直接照搬,但唯独不能忽视了,空间的使用场景,是否符合「人的需求」。
童梦同享项目,让孩子和家长共度美好的亲子时光
摄影:张大齐
年轻时做设计,我常常有自己的“执念”。
与甲方沟通,会理所当然地站在自己的立场,表达观点。
无意间就形成了,「与甲方对立」的心理暗示。
这在现在的我看来,是幼稚的。
其实,就设计项目本身而言,甲乙方的意见,都不重要。
它属于使用者。
当我们在满足空间基础规划的同时,能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综合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平衡空间的情绪,它,就会是一个好项目。
设计,是一门很大的学科,它包容万象。
而设计师,其实更像导演。
从心理学到工业设计、场景设计,甚至灯光、舞美、音乐……
都要对自己的项目,有一个整体性的思考。
UNEASINESS & PARADOX首届大湾区时尚家居展
摄影:欧宗保
可这却并不意味着,用同一个「剧本」,来应对所有的设计对象。
中国的水乡,大多雷同,各地的商场,也总是千篇一律。
想要摆脱「同质化」的“魔咒”,我个人的经验,是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福州烟台山(摄影:1988摄影工坊)
常州汉江路街区改造,根植于当地多元、包容的历史文化,将寓意「礼」的鲤鱼与太极元素重组,提炼出专属的“家纹”,点一盏江南花灯,挂起古韵油纸伞,古城和老街的秘密,引得人想要深入,一探究竟。
摄影:池佳辉、张瑞麒、木羊
成都天府未来中心设计,亦从当地市井文化中,提炼出“雅痞”的一面,结合旭辉小熊IP,串联起潮流、时尚、科技、复古等元素,不仅焕发了建筑的商业活力,还将巴适、美好的人居生活隐喻其中,来这里逛一逛,好像离心目中的理想生活,也更近了一点。
摄影:木羊
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无限游戏」的公司。
在设计中,始终关注「人的体验」,用设计,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相信,这样「有温度的设计」,定会慢慢影响到别人。
图源:@宇合光年
作者公众号:普象工业设计小站(ID:iamdesign)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