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读懂 | 为什么爱用形容词的文案不涨工资?

原创 1 收藏 评论
举报 2018-12-17

周一,写篇轻阅读的文章,聊聊动词、名词、形容词。


你身边有没有一些朋友,当你和她聊天的时候,觉得太有趣了,她们表达开心会说:我嘴巴都要挂到耳朵上了;表达难过会说:今天心房了放着两个20斤的哑铃;喜欢你会说:你是我的大白兔奶糖,一看到你我就甜了……听她们说话,你1秒钟就被感染了,这样的朋友,大概率都是你们圈子里的小可爱。


但是,你也一定见过一些乏味的领导,在发言时,满口的辉煌、光荣、正能量这些大词,你强忍着听了3分钟,还是无可奈何的掏出了手机刷起来。同样是人,同样的知识水平,为什么有人说话那么讨喜,有人却让你连打瞌睡?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些能引起别人注意力的人,都是懂得用词汇的高手。我们知道,文字本质上,是具有特定意义的符号,是用来传递一个个概念。每个人的名字也是一个符号,当别人喊出来,你会转头,但其他人不会。所以,文字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了清晰的传递信息。

1545016574577706.jpg

稍微学过文案的人都知道一个排序,动词>名词>形容词,但是,绝大多数人也仅是听听而已,今天,我想用3分钟告诉你,这个排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文案是纳米级导弹

一、形容词

1545016600535469.jpg

形容词的发明,就是A为了向B传递自己的主观感受,古人类看到一只狮子,为了警告同伴,就发明了凶残的狮子,形容词就这么出现了。


思考一下,形容词什么条件下最好用?就是当我们想快速传递一个品牌的调性,或者营造氛围感时。举个例子,住宅和奢宅,后者因为加上了形容词,在你心里的级别就提高了,人类爱慕虚荣的本性如此。


但我们为什么仍把形容词放在最后,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形容词无法创造指定联想。当我对你说:壮阔,你会想到什么,是山水,是大明宫,又或者青藏高原的藏羚羊迁徙。注意到了没有,形容词就像是,画纸上的轮廓的勾勒,寥寥数笔,至于白纸上其他部分该填充什么,每个人想到的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进行市场问卷调查的时候,要极力地避免使用经常,一般这类的词语,为什么?因为我们无法准确得知被调查者口中的经常是怎样的频次,也许是每天下午茶都喝喜茶,也可能是一周喝两三次。


这太致命了,无法传递准确的联想,意味着我们无法做到梦寐以求的,与用户感同身受。本质上,形容词增加了大脑的理解成本,而这正是大脑最讨厌的事。生物进化,决定了大脑不喜欢思考。


早期的人类,拥有比现在更加宽广的视野,能够观察到更多的动静。但是,大脑因此需要时刻警惕,消耗了极大的能量。于是,进化过程中,人类舍弃了部分安全感,将视野聚焦到眼前,让大脑专心处理重要信息。即使进化到现在,占体重3%的大脑,也仍要消耗近20%的能量。


所以,大脑能不思考就不思考,这种生物特征决定了,形容词从根源上就是失宠的。


二、名词

1545016626602538.jpg

无论品牌大小,做广告,就是为了传递一个确定性的形象,让100个人看到广告,都能产生差不多的联想,借助华与华的话来说,就是超级符号。所以,你看到三条杆就想到了阿迪,看到勾就想到了nike。而这正是名词的优势,名词能够提供一种确定性的想象,当我的词汇变成房子,而不是壮阔时候,你的大脑,已经拥有更准确的想象了。


名词的另一优势,是可以携带意象。明月→团圆,钻石→婚姻,奥黛丽·赫本→优雅。这些名词,可以用一个词汇,创造出两重含义,真正做到了,一节更比两节强。你细细思考,这些名词的指向性,是可以召唤出一个情景,让你快速陷入某种情绪、情感中,从而占据你的大脑。你说,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不急,试着读以下的名词。

路灯下的一只猫咪

妈妈脸上的痣

古道西风瘦马

……

感觉到了吗,当你默念这些名词,脑海中自动生成画面,拼凑成一副景象,并赋予画面情绪。现在,你已经懂得了,名词,也可以拳拳到肉。


但要注意,一堆陌生的专业词汇或形容词的堆砌很容易让消费者一头雾水,名词使用的精髓,在于造出知识黑箱。为什么女孩们记不住“兰蔻新精华肌底眼膜”、“雅诗兰黛特润修护肌透精华露”、“SK-II护肤精华露”,却能把“小黑瓶”、“小棕瓶”、“神仙水”挂在嘴边?本质就是将复杂名次浓缩化,简单化。


另外,名词的使用,要造比喻,一个轻盈精准的比喻却能让消费者迅速读懂你想说什么。比如,温暖的浴室,你就可以说,好像在火炉旁沐浴。比如王小波的描绘的孤独,“孤独滋滋作响,就像火炭上的一滴糖”;比如小阳台,二楼阳台只能看见丽江1/1000片天。将概念形象化和具体化,名词就能变成TNT。


三、动词

1545016650591954.jpg

你有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的经历,黑压压的马路上,突然闪过一道黑影,你立刻警觉起来,大脑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翼翼的前进。这源自人类早期的生存环境,需要捕猎,也需要关注迫近的危险,使得我们对动态的事物,有种超乎寻常的关注。


如果说,形容词是被人为的创造出来的,描述主观感受;名词是约定俗成的符号,告诉别人我是什么;那么,动词的精妙在于,将静态变成动态,打开了我们大脑的想象力按钮。


你可能会疑惑,我们又没有真正看到一个运动画面,怎么会被卷入呢?其实,我们肉眼看到的信息,最终是交给大脑来处理的,我们大脑的皮层,接受到一个动词时,会将过去的画面碎片重新拼凑,最终生成一帧帧的画面,这时大脑内相当于有一个屏幕,这个动态的画面,就这样生成播放了。


我们试验一下,现在,我请你不要去想象白色的圆桌上,放着一根黄色的香蕉,旁边还有一个红色的羊毛帽子,不要去想象一只黑色黄瞳的猫突然窜上桌子,叼走了香蕉。等等,我不是让你不要想象吗,好吧,你还是想了。


最近,我在朋友圈微商里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1分钟,把毛孔里的脏东西震出来

你吃的苹果,24小时前还在树上晒太阳

咬一口,橙子里的果汁就迫不及待的喷出来

... ...

动词好厉害,厉害在能调动感官,当你说狮子在爬,你仿佛就真的看到狮子在爬,你说,阳台上的鸟儿叫了三声,就真的仿佛听见。我们感官的作用,就是为了注意到环境的变化,而动词相当于变相的占领了我们的感官,占领了我们的注意力,即能创造指向性联想,又能将静态变成动态,最后还能调动感官,这就是动词的可怕之处。


今天的内容就这些,现在,通过我的词汇解析,你已经知道了为什么形容词慎用,动词要多用。就像我开头说的,文案是纳米级导弹,要制造精准打击。希望你看我今天的内容,能对词汇属性有更深的了解。

1545016826290059.jpg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