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被挤爆,是时候重新审视「佛系营销」

举报 2023-03-21

作者: yummy,首发:休克文案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90后选择了上香。


雍和宫限流,灵隐寺限购,很多寺庙的门口都排起了长队。

寺庙,正成为这届年轻人游览观光的「必去」C位。

当然,不只是报复性旅游的垂青,也不限于寻求庇佑的祈福,寺庙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更关键在于一份情感刚需,禅意击中了人们心底的柔软之处。

往内去看,寺庙「佛系营销」的秘诀,很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体会。


一、极致反差感
IP文化巡礼的双向奔赴

扎堆去寺庙,是因为看破红尘么?并不,寺庙的吸引力正在于,看准了人们本质对生活正「爱得深沉」。

如果说过去寺庙是凭借「红墙黄瓦、绿树荫翳」而成为拍照打卡圣地,那么如今寺庙的火热,则在于其为游客们提供的是一整套「文化巡礼」的价值感。

何为文化巡礼?即以IP为中心的创造性发散,不仅是单一的游览观光、祈福上香,更能从多角度为游客提供一套解决方案。

有趣,是吸引年轻人的第一要义。在IP延展的创新表达上,现在的寺庙「卷」起来可谓不遗余力。

「寺庙咖啡」,就是一个寺庙「佛系营销」的经典出圈案例。杭州永福寺、台州龙兴寺、厦门的南普陀寺、上海的玉佛寺等寺庙,都在过去一年开出咖啡馆。

一个是中式符号,一个是西方味觉,当寺庙与咖啡碰撞,其中美妙的「反差感」,支撑起得天独厚的情感空间。

当下的咖啡,已经成为都市人的社交货币,而寺庙独特禅意文化的「加持」,把这份社交「能量」加倍了。

比如,杭州永福寺的「慈杯咖啡」成为现象级爆款,甚至跻身为杭州市热门打卡地。不同于刻板认知中的「景点咖啡」,慈杯等新生代寺庙咖啡,走胃也更走心,颠覆消费者观念的同时,又以文化赋能带来令人喜出望外的惊喜。

动人心处在于细节。

慈杯,与出家人的「慈悲」谐音,仅此一词的轻巧,便以千钧之力将寺庙咖啡的定位站稳。

再看产品,诗书气息满满,美式叫「涤烦」、拿铁叫「停雪」,更佛系的一款产品叫「随缘」,所见即所得,盲盒体验,禅意也被拉满。

寺庙更是提供了一个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融合甚好的「第三空间」,为渴望宁静的心灵创造了一个休憩角落。

同质化营销流行的当下,寺庙咖啡就像一股「清流」,以反差感刷新认知,以空灵感荡涤身心。

「佛系营销」的创意文化表达,可以很多样。

载体不仅可以是守正出奇的咖啡,形式而言不限于茶咖、文创、法物,都对人们的尝鲜心理、祈福心情、社交需求「一击即中」。

比如五台山等寺庙的文创雪糕,「不被定义」地将寺庙IP演绎得生动精彩。外形上以莲座托起寺庙的佛韵集锦,气韵感十足。

更创意惊喜的,在于吃掉雪糕后展露出的雪糕签,「祈福盲盒签」,更是将寺庙的禅意价值具象化。

清凉雪糕是第一重满足,雪糕高颜值打卡拍照是第二重满足,雪糕签美好祈福的吉祥寓意是第三重满足。丰富多维的寺庙创意,给文创插上了想象力翅膀。

还有各类颜值与祝愿兼具的法物与文创周边,无论是传统的祈福手串,还是工艺摆件,或是香囊、书签这样的有趣小玩意,都提供了多维度的满足,以寓意取胜,以创意出圈。

不仅是文化表达层,寺庙业务层的延展也相当熟练。喝咖啡、祈福之外,福至心灵的年轻人还可以在寺庙收获独一无二的体验经历,比如一些寺庙接受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甚至各类禅意培训课程。

功能性而言,寺庙早已不再只能烧香拜佛,而真正进化成为「全知全能」的复合型公共场所。

寺庙的意趣得天独厚,将差异性放大,形成反差感;互动之中,强调体验至上,又能很好将体验营销做到极致。

于是,这场禅文化的IP巡礼,就成为寺庙与人们的一场双向奔赴。


二、创意尽头是慰藉
禅意的心灵避风港

如果说文化巡礼的旅途,是创意的有形落地,那么贯穿「佛系营销」的内核,则是「禅意」满满的人生态度。

禅是很神奇的,难以名状,却又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是很多参透人生的质朴道理,能在不经意间就让人醍醐灌顶。

寺庙「佛系营销」的吸引,穿巡于细腻流淌的文案里。

比如法喜寺的文创帆布包上的文案,「我佛尽该喜欢你」,「工资奖金木牢牢」、「脱单天注定」,这样的文案戏谑而不失灵动,更融合了祈福涨薪、姻缘的系列传统利益点,结合生活的向上态度,雅俗共赏。

不止是「入世」的美好祝愿,寺庙「出世」文案的哲思,更参透了人生的欢愉与低落,带来一种超凡脱俗的体验。

比如日本寺庙的布告栏标语大赏,哲思文案的冲击,带来了观察生活的另一个角度。

「虽然怎么打磨都没发光,但至少锻炼到了手臂的力量。」

「离开无法让你开花的土壤。」

「人生除了死亡以外,其他都是擦伤。」

语句虽短,却字字珠玑。生活箴言,又渗透着多少耐人寻味的人生智慧?

学会释然与放下,抓住希望与美好,寺庙总能提供一种柳暗花明的顿悟力量。

感召之中,也引发出了人们的自发创作,在共鸣中完成「共创」。

比如人们根据慈杯咖啡包装,引申出了「今天你是中悲、大悲,还是超大悲」的趣味梗。

自嘲之中,又何尝不是与生活的艰涩和解?

关于对寺庙的这份钟意,年轻人也以同样饱含哲思的态度,写出了受众视角的「寺庙文案」: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90后选择了上香。」

「在求人和求己之间,00后选择了求佛。」

「在作为和作用之间,你选择了作法。」

「在关系和体系之间,我选择了佛系。」

谐音与对比,梦想与现实,这份戏谑调侃的趣味之中,又有一种希望生活变好的认真。

或许这也是年轻人喜欢寺庙的本意,不会急迫地被期待,可以放下焦虑情绪,重拾久违的安逸。

寺庙的禅意,为人们漂泊的心灵提供了一个温柔的避风港。创意尽头,能深度引发共情的,是一种宽厚的慰藉。


三、练好营销「慢功夫」
品牌也要返璞归真

无论是以反差感吸粉的文化巡礼,还是以情动人的心灵文案,道与术之间关于情绪价值的表达,令人醍醐灌顶。

与其说当下寺庙的火爆,是人们渴望返璞归真的意念投射,不如说渴望灵魂抚慰的思潮,推动出一场追求禅意的暗涌。

捱过三年考验韧性的日子,或许我们都经历了太多挫折与无奈、穿越了太多相聚与离别。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交织之中,内心积淀的,是一种阅尽千帆的释然,是一种更珍视当下生活的满足。

在「躺平」与「内卷」之间,更多人选择以一种更平和、更活在当下的姿态,憧憬着明天的到来。

「佛系营销」就此便因时而生。寺庙IP的祈愿原力,无法复制,但对品牌们来说,流行内核的这份「情绪价值」,是可以用来借鉴共振的。

营销本质是一种价值传递。品牌们向寺庙学习的,可以是一种至深的消费洞察:剥去浮华外衣,回归生活本真,更专注产品价值对美好生活的促进作用。

这需要品牌在营销打法上有的放矢,做好情绪拿捏与平衡,小心翼翼地探寻那个「最大公约数」。

毕竟,潮起潮落,流量的逻辑也在起变化。曝光之外,内容与情绪的交响共鸣作用更大。表达品牌态度的同时,抚慰人心,鼓舞人心,也是一种向善力量。

品牌们需要形成一种从「心」出发的价值感,不同于单向度的低落丧情绪、斗志打鸡血,应该以真正柔和的叙事方式与倾听姿态,在淡泊中,塑造返璞归真的「品牌原力」。

无关宏大叙事,要关注个人生活的具体而微。从每一个生活的细碎角落,来触及心底的柔软。让品牌态度,更熨帖人们心中深深浅浅的沟壑。

给生活以宽慰,给灵魂以陪伴。练好营销「慢功夫」,品牌也可以拥有这份禅意,将悉心雕刻的美好与希望,传递到更多地方。


作者公众号:休克文案(ID:SHOCKCW)
1679024129285764.png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