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设计中常用的障眼法,我看谁还没被“骗”过?
文章内容来源于:b站up主@设计师深海,首发: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原标题:论“蛊惑人心”我只服设计师!!这些设计中常用的障眼法,我看谁还没被“骗”过?
你知道设计师的另外一个名字,叫“魔术师”吗?
看这个不断转动的圆环,你觉得它是在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呢?或者是两种方向不断交错?
这时候,只要设计师在上面添加简单的结构线,就能控制你看到的方向。
现在它在顺时针旋转:
顺时针旋转
而只要翻转一下线条的位置,你看到的就是逆时针旋转了:
逆时针旋转
这就在设计中常用的“线条操控术”。
线条是世界上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艺术。你看这个平平无奇的矩形,完全想象不出,它能跟文字扯上什么关系。
但是只要设计师往里面添加几根线条,将内部结构分开,就能传递重要信息了!
这个简单的心形,使用线条将内部分割后,便形成了“握紧的双手”。
事实上,在平面设计中,线条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意义。
01
“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
你会发现,简简单单的线条,就好像被施了魔法,它不仅能勾勒出轮廓,甚至还能表达情绪!
下面这张图中,红线是一条直线,绿线是一条曲线。
当你用直线绘制出熊时,呈现出的整体感觉是:强大、凶悍。
而用曲线绘制出的熊,则让人感觉:丰满、温顺。
怪不得安东尼奥·高迪曾发出感慨:“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当然,曲线也并非都是柔和的。
大多数情况下,曲线的弧度向外时,看起来会显得积极、舒展、愉悦。
但当曲线的弧度向内时,就会让人感觉到残缺、破败、危险。
这是因为线条交汇形成的尖角,在视觉上很有压迫感,会让人感到害怕。
在西方古代军械上,就有很多野兽纹章图案。其轮廓中融入了大量尖锐的角,以此来向敌人暗示,自己的强大、威猛。
但如果用向外的曲线弧度表现的话,那就是完全不同的感觉了。
在整体视觉方面,相较于线条、角度这些细节,轮廓给人的感受,会更加的直观、强烈。
所以很多品牌形象,也会选择为自己添加一个“容器”。这样能够改变图形整体带来的感受。
例如尖锐的三叉星,外廓添加了圆环之后,整体会感觉更温和、完整。
方形的“容器”看起来平衡、稳定,能带给人可靠、专业的感觉,是很多logo的首选。
利落、干脆的直线,含蓄、柔美的曲线,当它们同时出现在设计师笔下的时候,便是力量和浪漫的邂逅。
当然,设计带给人的视觉差,除了线条,还存在于其他地方。
02
设计师的“障眼法”
你知道设计师,有时候会“欺骗”你的眼睛吗?下面这张是原始的图:
但如果画的时候给它省略掉一部分,图片则会有更强的表现力。
这就是设计中惯用的:“闭合性原则”。
图中黑色的部分,我们称为正形。而省略的部分,则被称为负形。
闭合性原则就是,人眼自动补齐了缝隙(负形),进行整体识别。
同样的还有下面这张图,可乐瓶虽然没有完整的表现出来,但是依然可以根据局部,感知到瓶子的完整形状。
平平无奇的北极熊,也可以通过负形的设计,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感觉。
与之类似设计师常用的另一个“障眼法”,是“连续性原则”。
当你看到这张图的时候,最先看到的是什么?
我想你应该和我一样,一眼看到的是整体的图像:微笑。
其次才是其中零碎的元素。(可乐瓶)
连续性原则在平面设计中非常常见,比如使用小的元素(字母FISH)组合成一个全新的图形(鱼)以此来表达出更多的内涵。
经典案例,就是联合利华的标志。
由25种图案,共同拼合出字母U的轮廓。在表现品牌形象的同时又可以展示企业的产品。
当然,设计并不总是这么复杂的。高级的设计,有时候往往只需要一个点睛之笔。
03
设计师的“神来之笔”
1、扭曲平面
你知道如何将平面扭曲成空间吗?将矩形交错排列:
在交汇处添加点:
最后,为这些点赋予有规律的色彩变化:
有没有感觉到,画面出现了动感?
2、一笔勾勒中国风
只有文字,又想要中国风,味道不够浓郁怎么办?
模仿古代书籍的排版,在文字之间添加竖线即可。
3、轮廓改变风格
想让一张普普通通的图片更有韵味?
尝试借鉴传统,将图像的轮廓设为,扇形、如意形或者正多边形,古风韵味瞬间就上来了!
4、化单薄为层次
素材只有一张图片,略显单薄怎么办?
答:添加色块。
将品牌色叠加在图像之上,这样既能装饰画面,又可以强调品牌印象。
5、意象文字
普通的汉字看起来平平无奇怎么办?
我们可以将意象,与汉字的某一部分结合。既能提升设计感,又能清楚传递信息。
高明的牌手,从不抱怨手中拿到了什么牌,他只专注怎么把手里的牌打好。
04
“我会永远为此赎罪!”
当你在晚上,打开某个app准备消遣一会时,刷着刷着却发现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半夜。你是否会为刚刚浪费了几个小时而懊恼?
从前,我们浏览网页时,新的页面需要点击下一页才会加载。
这给了我们思考的时间,要不要继续把时间花在上面?
而现在,几乎所有的app,在你浏览时图片、视频或新闻,内容会源源不断的从下方加载出来。
这反而更加的难以结束。这便是被戏称为交互设计“万恶之源”的:【无限滑动】模式。
就像你喝完一碗汤后,会停下来想想:还要不要再来一碗?但如果碗中的汤,能够悄悄的自动补充,人们就会不知不觉喝下更多。
这就是著名的【汤碗实验】。
为了能喂我们吃下更多,几乎所有的app都在某个模块,使用了这种【无限滑动】的加载模式。
无限互动的设计师Aza Raskin,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他可能要永远为此而赎罪。
为了易用性而优化某些功能,并不意味着对用户或者人类来说是件好事。
作为设计师,还要考虑科技与社会之间更深层次的关系。
截图自BBC纪录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是平面设计还是交互设计,设计者的初衷都是带给我们更好的体验。
但作为被“投食者”,我们在接受信息、嬉笑娱乐的同时,别忘了保持清醒,保持思考,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课题。
图源:B站@设计师深海
作者公众号:普象工业设计小站(ID:iamdesign)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