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探访国内最大咖啡节:浅尝一口,把人送走
在中国,咖啡已经卷到白热化。
一边是星巴克、瑞幸这样的全国连锁品牌,铆足劲下沉到三线四线城乡县镇;一边是Manner这样扎根在一线城市的精品咖啡店,耍着十八般武艺要把小而美玩到极致。
这样的品牌打法,主要是由中国咖啡市场的变化而决定的。
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年咖啡消费总量在过去5年时间里上涨了60%,咖啡增速全球第一。可见,咖啡仍有利可图。
尤其在低县级城市,咖啡几乎是一片蓝海:《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仅在9杯/年(美国340杯/年;日本261杯/年)。咖啡品牌自然也纷纷进入县城拓荒。
但与此同时,中国一线城市的人均咖啡消费量已经达到326杯/年。第一财经数据显示,上海已经超越东京、伦敦和纽约,成为世界上咖啡店数量最多的城市。黄浦区的瑞金二路,平均每20米就有一家精品咖啡店。许多咖啡品牌的上新频率更是加速到了每周。
在琳琅满目的选择面前,咖啡品牌如何差异化就成了重中之重。要想让挑花眼的消费者为自家咖啡驻足半秒,商家们在咖啡的包装上,可算是费劲巧思。
通过行业数据,以及前阵子在第七届上海咖啡文化节的现场观察,DT财经总结了几点咖啡品牌的包装玩法:
风味包装:果酒花香,不如干货奶糖
最初,形容咖啡味道的词都还算朴实:深烘偏涩,浅烘偏酸;
总的来说主打一个苦。
脱口秀大会上,庞博说过一个段子:“不上班,你是吃不了冰美式这种苦的。”吐槽的虽然是打工生活,但也说出了对咖啡最简单粗暴的味蕾感受。
但苦味难卖。包装咖啡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消解、重组、再创这个味觉体验。于是,在形容咖啡风味的时候,许多咖啡品牌都利用文字和想象力,把咖啡的口感喝五花八门的食物联系了起来。
以Manner为例,2023年3月是整整一年来,Manner上新SOE咖啡豆最频繁的一个月,几乎一周就要更新一款豆子。它们被分别命名为:埃塞甜橙、枫糖白巧、红糖杏仁、奶油葡萄干。
这些咖啡风味名和最朴素直观的咖啡口感之间,多少是有些反差趣味在的。
虽然果味、酒味、花香类咖啡饮品正当流行,但在形容咖啡豆风味时,出现频率最高的咖啡风味TOP3其实是干货、奶制品、糖类。
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风味名是“奶油”。“核桃”、“红糖”、“焦糖”也都出现在3次及以上。
如果说果酒花香形容的浅烘豆,那么干货、奶油、糖类等形容则更适用于偏深烘的豆子。这些口味出现频率高也与商家更爱用深烘豆有关。咖啡公社的工作人员在接受DT财经采访时表示:虽然在单卖豆子的C端,浅烘豆更受欢迎,但品牌更爱采购深烘豆,一大原因是深烘豆煮出的咖啡更容易拉花。
但该说不说,即便深烘豆的味道少酸,那离“甜”也还是有些距离的。包装咖啡豆风味时强调“甜味”,有点像那个面试时候HR跟你大聊特聊工作氛围之融洽轻松、福利制度之宽厚阔绰,让你一边暗搓搓萌生了点期待,一边又做好了期待落空的准备。
当然,这些包装词也不是完全和咖啡不挨边。相反,正是因为这些食物在味觉上和咖啡似有若无的共通点,才会成为咖啡品牌的爱用包装词:
比如炒货干货、奶油乳酪都以油脂见长,口感细腻醇厚,是仔细品鉴咖啡时能喝出的口感;就算是红糖、枫糖这些形容“甜”的口味,也不是单一的甜,它们几乎都甜中带涩、具有一定层次感。
怎么说,既然还没出现“白糖”味的咖啡豆,那么咖啡风味的包装(或许)还靠着点谱。
特调的地域噱头:混一次性的猎奇
包装豆子风味、加速上新SOE只是咖啡品牌吸引消费者的众多方式之一。用多了也难免俗套。尤其当一溜品牌被摆在一起比较,家家都有名字叫出花的SOE,最后还得是找点其它噱头博出新意。
从最近在上海举办的咖啡节来看,今年最流行的噱头或许是一些很新的混搭特调:从老北京的铜锅涮肉到德国风味的啤酒香肠,地域特色食物与咖啡混搭似乎已经成为小众咖啡品牌吸睛的新方向。
比起随处可见的连锁门店菜单,难得一见的猎奇向特调才是咖啡节最大的亮点。有不少人都是冲着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最网红的几款咖啡来的。
在某个工作日下午短暂摸鱼来到咖啡节的20代小白领章岁边(化名)也多少怀了点这样的心思。虽然月薪羞涩,她也决心要在咖啡节消费一把,但把钱花在普通款咖啡上显得有点不值当。来都来了,章岁边“想喝点奇怪的咖啡。”
最终吸引到她的一款叫“一举两德”的特调。摊位上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因为自家品牌老板是德国人,所以就发散创意力,调了一款啤酒味(但不含酒)的特调,加了切片小香肠做装饰。
DT财经拍摄于2023上海咖啡节喝下第一口,章岁边就意识到:这奇怪的特调,它有趣是真的有趣,难喝也是真的难喝。
不过各花入各眼,再独特的味道也能在咖啡节找到自己的受众。
比如加了豆汁的冰美式,咖啡节上挑战者纷纷,调咖啡的大师傅递餐前总不忘提醒一句:“第一次喝的话,难喝请不要骂人哦。”
@提提Tubo(小红书ID)浅尝一口:“差点把我送走”;但也有高手如@八九(小红书ID):“广东人本人觉得它比我想象中的好喝,有点咸咸的,还很好吃!”
虽然混搭特调往往上不了品牌的常规菜单,但地域风味结合咖啡的噱头,在咖啡节这样用来打响品牌知名度、与消费者深度互动的场合,倒是很有几把刷子。
文案的想象力,仍停留在谐音梗上
除了包装产品本身,咖啡品牌也爱玩花活。这点在咖啡节上可以说是一目了然:有免费周边、且周边还有网红属性的摊位前,总是大排长龙。
怎么才能让周边赠品看着时髦、还和咖啡搭上点关系,想必也是费了品牌好一些心思。
不过结果仍然堪忧。先不说早C(coffee)晚A(alcohol)这样的上世纪老梗,全中国可能没有哪个行业比咖啡界更爱无营养谐音梗了,笑果或许都自愧不如。
前方本届咖啡节烂梗不完全一览:
早上拿铁,晚上举铁
“你没事吧?”“我美式”
人生无解,多喝拿铁
酒酒.酒%
好柿发生
“柚”见
一举两德
椰气满满——“耶”气满满
……
除了深入华语圈骨髓的谐音梗外,从文案中可以发现,咖啡界仍不余遗力地在为喝咖啡创造场景,早咖啡(C)晚酒精(A)的路数,延用到了早咖啡(拿铁)晚运动(举铁),丧气一代的人生遇到不顺的时候(人生无解,你没事吧),想想咖啡(多喝拿铁,我美式)。不过文案土其实关系不大,毕竟老中人老中魂,有赠品是必然要拿的,队再长我们也是要排的。
DT财经拍摄于2023上海咖啡节
对许多打卡体验派潮人来说,咖啡节喝不喝到咖啡可能没那么重要,但有没有拿到赠品环保袋才是头等大事。
咖啡品牌的文案任务也因此从产品本身延伸到了各类周边。工作量陡增也许直接导致了文案质量的持续平平。同为打工人,也不好再对这些土味谐音梗多加指摘——
毕竟这年头钱难赚,咖啡好喝就行吧。
文 字:菜乙己编 辑:王朝靖设 计:戚桐珲运 营:苏洪锐监 制:唐也钦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