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阵地战”打法,多样性算力攻坚数字经济基础设施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3-05-12

1.png

作者 | 曾响铃

文 | 响铃说

人人都知道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后,对算力的渴求在不断增长。

包括政务、能源、金融、制造业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铆足了劲头,不断向那些数字基础设施索要源源不断的算力。

但是,更应该注意到的是,在复杂的形势下,这种算力的渴求并非只有“量”。

具备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的多样性算力平台已经成为诸多行业的追求。

再加上,各种新兴行业应用还有多元化的需求。

于是,数字基础设施在提供算力的时候,“量”之外,在“属性”上的表现也越来越深刻——已经推进了多时的多样性算力,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最近,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多样性算力产业及标准推进委员会发布《多样性算力商用部署白皮书(2022年)》(以下简称“白皮书”),对多样性算力的应用、挑战、应对和前景进行了系统阐述。

从白皮书可以看出,以ARM为代表的多样性算力,已经彻底告别了初生时期从一个场景、一个技术创新、一个生态伙伴慢慢推进的过程,而进入“阵地战”式攻坚推进阶段。

无论是标杆呈现、技术建设还是产业链条,多样性计算都表现出典型的“阵地战”特点,即每一个主题下都实现了多角色、多维度、多要素的整体协同,就像一个阵地一个阵地整体突破推进一样,最终实现多样性计算的全面落地。

也只有这样,多样性计算才能完成数字经济新基础设施的使命。

外做标杆:列阵最硬核的实践案例,多样性计算为“好用”正名

产业案例是多样性计算发展的最直接呈现。

一方面,它们本身是多样性计算发展的直接证明;

另一方面,它们也不断证明着多样性计算的能力和价值,“吸引”更多产业主体关注,形成行业发展的正向循环。

任何一个新兴领域都是如此,只有“有权威”的企业用了、证明可用了,才会有更多人来跟上。

而在过去,以ARM为典型代表的多样性计算架构,其产业应用往往是零星式的。

某个行业、某个伙伴、某个企业尝试性的应用ARM,然后取得还不错的效果。

这些,不足以向市场建立完整而坚定的信心。

白皮书中,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的深度应用案例被直观呈现,ARM等多样性计算架构的价值,被“权威”产业案例以整体协同落地的方式呈现。

白皮书总结,2020-2021年三大运营商合计集采自主创新芯片的服务器10.3万台,占其服务器集采总数的31.13%;2021-2022年则达到15.7万台,占比33.97%。

运营商三朵云实现规模商用部署,行业信心被彻底建立起来,示范标杆也一次性建立。

这些案例中,以ARM为主,多样性计算的应用往往十分深刻。

在中国电信,天翼云在“云改数转”战略规划下,云平台底座搭载了包括ARM架构在内的国内主流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打造了安全可靠、全栈服务能力的央企专属云。

天翼云“一片央企云”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全国多点布局,采用了鲲鹏、飞腾等多样架构国内主流服务器,提供包括多种芯片云主机、高性能云主机等IaaS服务,基于此提供丰富的PaaS服务满足多样化的场景需求。

白皮书提到,在多样性算力的帮助下,中国电信2022年算力总规模达3.8EFLOPS,同比增长81%。

中国移动则基于ARM的NFV端到端解决方案,构建了网络云x86+ARM硬件双平台,做到了面向底层、平台层及上层业务的全领域覆盖。

ARM与x86双技术路线在网络云体系中演进得到了案例证明,有力表明了ARM能承接起规避单一技术依赖和防范供应链安全风险的责任。

目前,全球首个基于ARM的自主创新的云化5G核心网已经稳定运行了一年多,中国移动还计划继续扩大部署规模。

在包括多样性计算在内的一系列创新下,中国移动通过从300余个区域和省级中心云逐步延展,已建设超过1500个CDN边缘节点。

中国联通则为客户打造了全栈鲲鹏体系的国产替换解决方案,其中服务器采用了联通云平台ARM云服务器。

该客户为亚洲品牌500强金融企业,业务扩展迅速,原有团险核心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需要,需要升级适应高可靠、高性能、复杂管理要求的新系统。

一方面,升级面临原有系统老旧、与现行标准规范差距明显、数据不够规范、网点采集数据对接的机制没有建立等痛点问题。另一方面,时间紧、任务重,但企业本身信息化基础却较为薄弱。

中国联通与鲲鹏合作,采用云上部署的方式打造全栈鲲鹏体系的国产替换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业务系统快速且低成本在核心交易场景实现迁移,节约大量时间和成本,且简化了客户IT采购、部署、实施、运维等工作。

白皮书透露,在性能方面,新体系处理性能平均提升2倍,部分场景达到3倍;在迁移效率上,原国际商业数据库对象总数5756个迁移成功率高达99.4%,其余手工修正,工作量<5人天;ISV总计改动代码10处,<15人天即完成主要功能模块的适配。

按白皮书的说法,在深入对金融行业赋能的同时,ARM架构已经成为“中国联通做强技术,做好产品,打造生态,不断满足服务于用户的数智化转型需求战略的重要一环”。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三大标杆案例的主体都是运营商,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有大量厂商参与其中。

例如,中国电信“一片央企云”的服务器采用鲲鹏、飞腾等厂商的产品,操作系统用到了麒麟、统信、天翼云CTyunOS三款操作系统。

广泛协同,共同做出一个标杆案例,这就是多样性计算当下“阵地战”的典型表现。

而更进一步看,三大运营商与背后合作厂商共同带来的标杆案例,并非仅仅证明了ARM等多样性计算的“可用”,更表明了“好用”。

例如,天翼云承建的某部委级重点项目,支撑了30+个生产应用稳定运行,在满足适配诉求的同时,确保了政务、国资、央企数据及业务模型核心安全能力,构建“硬件底座+软件平台+安全体系”的“三保险”。

再加上平滑适配接驳能力,央企/行业应用迁移上云建设正在“好用”的基础上实现大提速。

硬核的案例,“好用”的表现,多样性计算已经“名声在外”。

3.png

内建体系:软硬协同、全栈创新,多样性计算不断激发价值源泉

获得市场阶段性认可后,多样性计算对内还需要“苦练内功”。

实际上,多样性计算对x86等传统计算架构并非只是简单的通过替代从而保证供应链安全的关系。

以ARM为代表,硬件架构的创新,以及软硬件更高效的协同所产生的计算能力优势,是同样重要的一面。

因此,作为新兴技术领域,多样性计算一直在能力版图上不断完善,这种完善,同时包括了在能效等方面的跨越,凸显与传统计算架构的代差优势。

只不过,过去这件事只在某个维度进行,例如开发组件更新等,而现在,白皮书显示,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迁移软件、应用加速软件等全栈维度,都已经进入协同并进的状态。

与x86已经完成这种全栈建设、只需要不断优化底层架构和驱动不同,ARM这类多样性计算架构必须采用这种“阵地战”,突围全栈技术体系,才能保证价值输出、赢得市场选择。

木桶不能有一块短板。

实际上,多样性计算中的典型代表ARM,其全栈技术体系在众多厂商的努力下,已经走向成熟,成为“阵地战”的典型写照。

比如,在硬件上,华为的鲲鹏、飞腾、阿里平头哥都推出了ARM指令集兼容架构的服务器芯片,加入这个行列的厂商变得越来越多。

在操作系统层,鲲鹏、飞腾芯片已经被openEuler开源操作系统、银河麒麟等操作系统深度适配,后者已经在行业进行广泛应用,推动ARM指令集兼容架构直面场景应用。

为了充分利用ARM指令集兼容架构的能力,华为的毕昇编译器面向鲲鹏处理器进行了深度优化,相关性能提升30%以上;国防科大的“天鹰编译系统”面向飞腾处理器进行了优化。

到了开发这件事上,鲲鹏应用使能套件 Kunpeng BoostKit 和鲲鹏开发套件 Kunpeng DevKit都在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基于ARM指令集兼容架构完成相关应用的开发或迁移,前者主要帮助开发者实现应用的极致性能,后者主要帮助开发者实现极简开发。

在广东政务云,采用鲲鹏 BoostKit 使能套件实现国产数据库的全栈优化,应用支持库查询性能提升15%以上;在某银行的核心应用系统实践中,鲲鹏 BoostKit 对于鲲鹏服务器+银河麒麟服务器操作系统 V10实现国产数据库全面优化,提升账单查询性能30%,已经上线并服务于十万以上的用户。

最终,面向具体场景应用,ARM指令集兼容架构还具备了对应用的特殊优化能力。

例如,在HPC赛道,面向电磁仿真、材料计算、分子动力学、生物信息、计算物理、气候气象、金融分析等不同领域,不同的行业应用在不断产生。

由此,ARM指令集兼容架构“打出了一片完整的天”,至少在全栈体系上能够与x86等直接对标了。

现在,除了技术本身的全栈体系,在行业横向维度,如白皮书所言,多样性计算还有更多行业共同努力的动作在进行,“阵地战”攻坚的范围不断扩大。

例如,多样性算力产业及标准推进委员会针对生态适配工作量大的挑战,推动了开发生态适配工具、发布了相关规范;以及,筹划对ARM服务器建立一整套开放、科学的服务器性能评测体系,以提升通用化,平台化能力。

这些,都保证了多样性计算尤其是ARM指令集兼容架构源源不断的价值输出。

深做产业链:以产业深度落地为导向,深化全产业链建设

解决了案例和技术问题,对多样性计算来说,下一步是如何将大量的产品、服务真正推向市场,从而在商业实体维度完成真正的全面落地,也让多样性计算的厂商们能够享受到多样性计算带来的现实价值。

直白地说,就是在CPU、GPU等芯片之上,真正面向客户做出一个个PC、服务器、边缘小站等等产品出来,实现交付与应用。

如此,多样性算力的商用部署在三大运营商的标杆案例之外,将真正走入千行百业。

这就需要产业生态的通力合作,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协同,做成实际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推向市场,完成“最后一跃”。

又是一场“阵地战”攻坚。

白皮书中,就专门提到了当下产业链协作的状况,以ARM为主,不同链条主体在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到多样性算力的商用部署和产业推进中。

链条的源头CPU厂商方面,在为ARM等架构提供软件的编译、迁移、调试、性能测试的全方位能力指导,持续进行架构升级迭代。

再往下,部件厂商提供兼容ARM等不同CPU架构的平台,并提供软件迁移开发指南和适配指南。

到了整机层面,则设计基于ARM等不同CPU架构平台的整机服务器,兼容主流部件厂商硬件产品。

操作系统,如前文所言,已经拥有麒麟、统信等基于openEuler路线的发布的商用操作系统,能够支持ARM平台服务器。

此外,内存、硬盘、网卡等也在进行统一的兼容性认证测试。

在应用层,大量的软件在兼容x86、ARM等不同CPU架构平台以及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

最终,从芯片,到部件,到整机厂商,到操作系统,到应用……一个全链路的产业生态体系已经在形成。

其中,ARM走得更远、更体系化。

以鲲鹏为代表,立足鲲鹏处理器,结合openEuler、openGauss、openLooKeng等基础软件,联合不同操作系统厂商、整机厂商,鲲鹏生态已经向外扩展形成多种产品及行业应用矩阵。

目前,全球已经有11家整机厂商基于鲲鹏主板推出自有整机产品。

此外,鲲鹏开发者数量从2020年的不足20万,已经发展到现在的200万,三年实现10倍增长。再加上,鲲鹏生态发展了4500家合作伙伴,适配认证了13500多个解决方案,可以说,在政府、金融、电力、运营商等多个国计民生行业,多样性计算的典型代表鲲鹏已经实现了规模应用。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ARM指令集兼容架构产业生态,无疑将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蓬勃发展,为政府、金融、运营商、交通、互联网等众多行业客户提供优质且安全的解决方案。

下一步,多样性计算的任务,是在产业生态上吸引更多优质的伙伴加入。

当然,对这些潜在伙伴来说,这也意味着全新的增量机遇。

是时候行动起来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响铃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响铃说 Focusing on企业数字化与产业智能化升级,这是关注一切与创业、产业和商业相关的降本增效新技术、新模式、新生态 NO.338深度解读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 虎啸奖评委;

3 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 《中国经营报》《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报刊、杂志特约评论员;

5 钛媒体、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 “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 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