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大战黄牛,但杀不死黄牛
1
今年的五月天演唱会,朋友圈一片哀嚎,都说没抢到票,都在骂黄牛。
而且因为黄牛去抢五月天粉丝团专属的团票导致过去有十年历史的团票今年直接取消了,很多五迷已经对黄牛恨得牙痒痒了。
恨不得食黄牛肉,寝黄牛皮。
烤黄牛肉串。
为了抵制黄牛,在抢票之前,五迷们就在社交媒体上搞了一个动作,抵制黄牛。
“宁可鸟巢门口站,也不能让黄牛赚。”
但凡你想在闲鱼高溢价买一张黄牛票,都可能会被这些抵制字样给羞愧到赶紧退出界面。
主打的就是一个铺天盖地、广而告之,大家感受一下。
为了加强凝聚力,为了让抵制行动更有效果,粉丝们甚至还搬出了当年的话。
高价买溢价票的固然是真粉。
但抵制黄牛、站在外面听几个小时的,100%都是高纯度真粉。
一边听着鸟巢里的嘶吼,一边还能和旁边的五粉一起合唱,这个氛围,也不差。
当年杭州场的时候,我也买过黄牛票,因为是内场,加价了很多,我也挺讨厌黄牛。
理论上,如果所有歌迷都能做到不买高价溢价票,都能形成这个共识,黄牛以后估计就不敢囤票了。
但目前看来五月天的黄牛票价格还在飙升,只能说供需就在这里。
后面我想了一下,如果我是票务方的风控,我要如何来打击黄牛?
想了之后,我意识到黄牛是杀不死的,因为如果想要彻底杀死演唱会的黄牛,只有一种方法。
那就是演唱会不办了。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常识,热门(注意,是热门)演唱会门票就是供需失衡的。
就类似于过年时候的火车票一样,就是买的比卖的多,本来就是没法让所有人满意的,这是一个无解的矛盾,是资源总量问题。
当总量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运营方看的一定是分配,是如何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因为就算不利益最大化,也一定有人买不到。
所以反正都是挨骂,他们选择数着钱挨骂。
怎么防黄牛?
理论上很简单,所有票无一例外,全部强实名制+入场人脸识别,且,不允许改签,不允许退票。
注意,光实名不行,还不能改签,还不能退票。
这可以从交易链路上直接保证黄牛不敢来。
来了就让他们赔到苦茶子都没了。
刘若英今年的演唱会基本上就是这么搞的。
很多黄牛以为还会有转赠机会,囤了一堆票,砸手里了。
看起来很完美对吗?
不不不,这么干,也是要挨骂的。
就像你不能为了饿死癌细胞,先把自己饿死。
对了,手qiang也能干掉癌细胞。
这种举措的确伤到了黄牛,但也伤到了普通观众,很多观众就开始维权了。
毕竟这种条款太严格了。
临时有事不能去了怎么办?
公司突然让我出差怎么办,突然生病怎么办?
甚至我重复买了两张怎么办?
就一点儿容错空间都不给呗?
我花几千,临时有事不能去,不能转,不能退,给你捐款来了?
这不是霸王条款吗?
资金盘才这么玩儿呢。
我要去消协举办你!
所以主办方不得不开了限时退票通道(就是上面那个公告),只要限时退票一开,黄牛就逃出生天了。
哎,就是玩儿,下次再来。
发现没,虽然理论上可以堵,但一定会给黄牛留口子。
如果不给黄牛留一点口子,就相当于不给消费者留口子。
现在很多演唱会是不能退票的,退票会提升整个运营成本,主办方不乐意。
而规定不能转赠就一定会留有限时退票的口子,否则对观众很不公平。
“强实名制+不能转赠+不能退票”,甚至只是限时退票,那么一定会有很多空座出现的,因为一定有人会临时有事,艺人看着空座,也很闹心。
里面座位还空着,外面的人又站着,更荒诞了。
坏就坏在黄牛和消费者和代持者,突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看到这里,你会明白,真正百分百卡死,对主办方(非艺人方)而言,凭什么要这么搞?就算不打算搞黄牛赚钱,也没动力搞这东西来给自己找麻烦。
强实名又怎么样呢?
环球影城和迪士尼哪个不是强实名,黄牛不是照样把很多优速通的票刷光?
哪怕是那种全堵死的演唱会,也还是有各种内部票和邀请票。
开一场演唱会需要协调多少方啊,人情世故能少得了吗?
我当年读书的时候,甚至见识过那种临时雇你去会场当保安的,当志愿者的,要你付钱买这个资格,因为可以进会场,买的人还不少。
这都不止是人情世故了,这是社会工程学了。
另外老生常谈,你是演唱会的运营方,你会意识到一个问题。
一年365天,不是所有的演唱会都是五月天这种供需完全失衡的紧俏场。
很多场,没那么紧俏,你需要点人情世故。
黄牛也是人情世故的重要一环。
这次你确实是不需要黄牛,定很高都能卖出去。
那下一次呢?你敢保证每场都赚?
前面说了,坏就坏在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黄牛手里的票哪里来的?
有机器刷的,有从观众手里收过来的,以及主办方直接给的。
一场演唱会在筹办前就已经花了很多钱了,但市场是实时变化的,场地问题啊,报备问题啊,有随时取消的风险,也有很多临时多增加的开支。
很多时候,如果严格按照正价算的话,哪怕是很知名的歌手,门票收入也是覆盖不了成本的。
如果卖得不是很好的话,成本不回来,也会让经纪公司怀疑你的操盘能力,下次艺人也直接就不和你合作了。
所以很多主办方哪怕这场赔本无所谓,但要是想为了下一次能继续承揽到主办的机会,也会做一些“炒”的动作。
主办方只拿出部分的票通过官方渠道售卖,营造出一种一票难求的氛围。
这时候,还需要一些形象不那么光辉的渠道,做点dirty work。
没错,这就是黄牛的定位。
苦一苦消费者,骂名他们背。
这时候,黄牛要扮演一个造势的角色,是一个能控价的操盘手。
黄牛会形成多级代理,一层一层加价,门票最后在二级市场里翻个好几番。
这种热度又会让下一次演唱会的官方票售罄得更快。
因为知道黄牛会加价,所以哪怕原本不怎么好卖的票也会因为这种心理会去买。
一些非常糊的歌手,也可以因为演唱会门票被炒到天价而受益,这样以后商演啊综艺通告的价格也能提升。
所以主办方跟黄牛的关系很暧昧。
你不能说他们是一伙的,但也没法说是死对头。
毕竟,大家都是赚消费者的钱。
另外吧,如果你抛开演唱会的明星光环。
你就把演唱会门票,等同于一瓶洗发水,把这个生意当做纯粹的快消品来理解。
艺人是原材料+生产商,演唱会是总代理,卖票是天猫京东旗舰店,那么黄牛就是小卖部。
发现了吗?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快消品也是这样,紧俏的货我不涨价卖给你小卖部,但不紧俏的东西,多少也要搭售一点,或者为了我的KPI,互惠互利一下。
典型的就是卖饮料和卖烟。
紧俏的产品要搭售一些不紧俏的产品,这里面,充满了人情世故。
当然,他们人情世故了,对消费者就只剩事故了。
看到这里,你明白了吧。
他们作为收钱方,你作为付钱方。
他们都不需要专门割你,他们只要维护好自己的利益分配,就已经是割了。
艺术,和热爱,都是不好定价的。
但门票是商业,商业,就是要定价的。
因为无价对有价,所以才需要黄牛加价。
这个世界上,这样的黄牛,又何止演唱会呢。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