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再也不做亏钱买卖了!
“叮咚买菜撤出川渝地区!”
睡了一觉起来后,成都的王先生在微博热搜榜上看到了这条消息。这可把王先生给急坏了,要知道王先生可是叮咚买菜的忠实用户啊!日常生活买菜全靠叮咚买菜。不信邪的王先生还特意打开叮咚买菜去试了一下,果然跳出了服务调整的公告。公告称:川渝站点将于5月29日18:00停止配送服务。
其实叮咚买菜撤出川渝地区并不是首例,从去年5月开始,叮咚买菜就有意地开始收缩战场,先后关停了宣城、滁州、唐山、珠海、天津等多个地区,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叮咚买菜“盈利”。
从财报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叮咚买菜GMV为54.52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标注则同),同比下降6.8%;总营收49.98亿元,同比下降8.2%。这对于刚通过“断臂”实现盈利的叮咚买菜而言,第一季度再次跌入亏损的经营巨坑中,而此次关停的川渝地区叮咚买菜常年亏损,关停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便有了大家关心的这个问题:叮咚买菜真就是靠裁撤亏钱买卖实现盈利的吗?其在生鲜电商赛道是否具有竞争力?
一、撤离是当下叮咚买菜的最佳选择
叮咚买菜创立于 2017 年 5 月,通过搭建产地直采、前置仓配货和最快 29 分钟配送到家的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生鲜消费新体验,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 4 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创期,确定前置仓模式。2017 年 5 月叮咚买菜 app 正式上线;6 月,开始逐步建立起“总仓+前置仓”供货模式。2017 年叮咚买菜全年营收突破 3800 万;
第二阶段:本地重点发展期,大力发展上海业务。叮咚买菜立足上海,大力发展本地生鲜业务。2018 年 2 月,第一个大规模大仓建成并更名为上海分选中心;10 月,上海本地建成 119 个前置仓,覆盖大部分社区,深耕上海本地生鲜业务。2018 年叮咚买菜全年实现 GMV(商品交易总额)为 7.42 亿元,日均订单量达 4.19 万单,业务发展势头强劲;
第三阶段:外地迅速扩张期,布局长三角业务。伴随本地业务逐渐成熟,叮咚买菜逐步开始“走出去”战略。2019 年 1 月,叮咚买菜杭州开城,业务范围开始扩展至长三角区域;2019 年 8 月,试水深圳,随后进驻北京、成都等市场。
外地快速扩张,带来营收的迅速增长。2019 年,全年实现GMV47.10亿元,建成前置仓近600个;2020年全年实现GMV130.32亿元,日均订单量达54.38万单,前置仓数首超 850 个;
第四阶段:高质量发展期,强调“效率优先,兼顾规模”。2021年至今,公司将发展的重心从原来的规模扩张转向提高效率,实现盈利,即由原先的“规模优先,兼顾效率”转向“效率优先,兼顾规模”的战略。
暂缓开城的同时减少原有二三线城市的前置仓,更集中于提高现有优势城市的盈利水平。其中 2021年12 月上海地区率先实现 UE(单位经济模型)翻正,2022年Q4有80%以上的城市实现经营利润转正,首次实现 GAAP 净利润转正。
尽管叮咚买菜经过四次蝶变,已经实现了80%以上的城市经营利润转正,但仍然有20%的城市是亏损的,对于叮咚买菜等薄利多销的企业而言,其它城市业绩稍差便能拖垮整个集团的成绩,这20%的比例依旧是定时炸弹,撤离是最佳选择。
二、叮咚买菜在生鲜电商是否真正具有竞争力?
首先,生鲜电商仍是成长中的赛道。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生鲜需求基数大,目前线上渠道渗透率较低,2021 年中国生鲜线上零售渗透率为 7.9%,较2016 年2.0%有明显上升,然而对比网上零售整体的线上渗透率近 30%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因此,生鲜电商市场有持续增长潜力,而其中前置仓赛道因其行业领先配送速度和优质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且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前置仓模式市场规模为6亿元,2020年增长至308亿元,4 年CAGR 达167.4%,属于高速增长的时期;未来,预测前置仓行业进入相对平稳的增长时期,根据 CIC 预测 2025 年前置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2,277 亿元,2020-2025E行业增长CAGR预计达 49.2%。
生鲜电商行业的细分赛道前置仓模式,代表性玩家有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和美团买菜,三者最初均以前置仓模式开始发展,但后续由于战略方向不同而衍生出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其中每日优鲜宽而广,无论是每日优鲜的早期扩张路径还是后来的业务延申都体现
了这点,对比来看叮咚买菜纵深性更加明显。目前每日有线将业务向外延伸至社区零售+科技,拓展云超市,次日达,自助货架等业务,并提供零售云服务为商业伙伴赋能,在现有资源上尽可能探索新的增长点,已退出即时零售赛道。
而美团买菜谨慎试水、稳步扩张,不过分注重规模扩张,将开城开仓数控制在较低水平,专注优化好现有城市的经营情况,通过精细化运营一步步接近盈亏平衡。
而叮咚买菜坚持围绕前置仓垂而深,持续在生鲜即时零售赛道上发力,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上深入投资供应链且积极研发自有品牌商品,向下紧抓履约和用户做运营,在局部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但“规模优先,兼顾效率”的战略对于现阶段前置仓生鲜电商市场而言是一个悖论:
一方面,规模扩张短期内不能带来显著的规模效应,无法改善盈利能力,由于低线城市订单量少、订单密度小、人效低,履约端由于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而难以改善;
另一方面,规模扩张缺乏资本造血后,客观条件下战略难以持续。随着生鲜电商整个行业的融资趋于冷静,同时叮咚买菜原有融资资金大量投入规模扩张后,现有的资金总量客观上限制了公司规模的进一步扩张,这便有了叮咚买菜后续撤出多个城市的事情发生。
2021年第三季度后,叮咚买菜正式提出从“规模优先,兼顾效率”向“效率优先,兼顾规模”转变。在暂停扩张和关闭部分城市业务后,叮咚买菜还将目前运营的重心放在长三角地区,这些地区人口密度更高,高人口密度基数下的订单密度显然更高。订单密度越高对于城市前置仓和中心仓单成本摊薄作用更高。
与此同时,年轻群体占比较大的城市其需求群体更大,他们生活节奏快,买菜时间少,没有时间到传统菜市或超市买菜,线上方便快捷的方式恰恰切中了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在叮咚买菜不断优化各城市盈利结构的努力下,截至 2022年Q4,已有 80%的城市经营利润
转正,这份成绩在生鲜电商的熔炉中实属不易。
三、预制菜是生鲜电商的新出路吗?
目前,可以看到,叮咚买菜为了盈利除了撤出一些亏损的城市外,还过自有品牌进行供给侧的优化,辅以适当的营销策略,提高预制菜的占比。2021 年以来叮咚买菜自有品牌 GMV 占比持续上升,22Q4 自有品牌 GMV 占比为 16.0%,已有明显的发展,那么预制菜会是叮咚买菜等前置仓生鲜电商盈利新大陆吗?
可以确认的是,随着懒人经济与消费升级,预制菜市场将越来越大。据艾媒咨询预测,2023 年预制菜规模约 5100 亿,行业集中度低,未来整合空间大。目前我国预制菜行业已初具规模,估计 23 年行业规模达 5100 亿元,2025 年有望实现 9000 亿元的规模,进一步成为万亿赛道,成长空间巨大。
同时,行业内集中度较低,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目前尚未形成明显的头部效应。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截至 2022 年 12月 31 日,全国预制菜企业超 7 万家,且大部分为中小型制造企业,是一片蓝海。
目前叮咚买菜布局预制菜有两大优势:
其一,叮咚买菜持续整合原有上游农业资源和冷链运输仓储资源,相比于预制菜初创企业而言,叮咚买菜进军预制菜行业可以利用现有供应链资源,减少额外投入;
其二,叮咚买菜与预制菜消费画像的高度重叠,生鲜电商与预制菜市场主要集中在一线及新一线等高线城市群中,并且以 80 后和 90 后中青年群体为消费的主力军,意味着叮咚买菜是“在正确的渠道向正确的人卖适合的产品”。
但是预制菜赛道目前也是亏声一片,暂时还无法帮助叮咚买菜盈利,而撤出亏损城市才是稳住盈利底线的最现实办法,毕竟做企业不是做慈善!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