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走了我们讲故事的勇气?
贴心提示:知道大家赶时间,本文无标题分段,还特意把片子放在了后面
去年底的某个下午,风很大,我们@TOPic&斐 几个同事去客户@滴滴金融 那儿接了brief,并流露出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青涩,于是会议在几乎没有任何讨论的情况下结束了。谁也想不到,我们的下一次见面,是在黄土高坡上。
“返乡创业故事”是这次项目的命题,项目组里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北漂,这意味着我们要想代入情感,就要暂时“向现实低头”,逼自己承认回家才是更好的出路。
可现实是,想回家的话,我们为啥要接brief呢?
聪明的人可能早就转过弯来了:“你们根本不是TA,去给跃跃欲试的人临门一脚”。我们后来也想到了,但实在无从下脚。只能兜兜转转回到了所有创作的原点上,先从“感动自己”下手吧。
我问斐哥:我觉得这个故事可能会很长,行不?
斐哥:当然,我们假装的公司理念不是“勇猛”吗?
我:好,猛一把。
在写好了有点长的脚本后,我先给自己泼了很多冷水:
“你们又不是广告届的故事大王,哪儿来的自信?”
“你们有业内最会讲故事的导演吗?”
“这年头谁会转长片?自嗨吗?”
“不考虑传播了?不妄想破圈了?”
“客户有耐心听完?”
客户耐心听完了线上提案,只要求我们时长控制在3—5分钟,然后别把勇气的故事拍成爱情故事。
一切都好办了,我们信心满满地开始调整每个细节,终于让这个故事变成了我们想要的程度,问了下刘大鹏导演预估时长,压缩压缩大概15分钟吧,纯爱戏。
上面那些冷水一股脑的又泼了一遍……
这个项目的底线到底是啥?是时长?是引发社会讨论?是输出个什么价值观?还是在观众想关掉视频的每个瞬间?
答案是什么?我们也不知道,只知道要把这个故事讲完,对得起未知观众,对得起项目,对得起故事原型,最起码也要对得起自己。
不卖关子了,这个片子最终长这样:
所以,到底是谁拿走了我们讲故事的勇气?
事实上,客户从始至终都是尊重故事的,也并未从那些“虚无”的角度去评判创意高低。
时长这件事固然重要,从客户最初可能设想的90秒,到3、5分钟,再到8分多钟,项目的“底线”不只取决于我们是否勇猛,而是我们能为这个故事贡献多大的真诚。
传播和破圈的事儿谁都放不下,那就放在下次吧,下次我们可能讲个更长的故事。
回想起来,至少在片场的时候,几个同事说过:
突然有点想回家种地了呢?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