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广告价值难以衡量?用这个公式即可解决!
文|Jennie Gao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所有媒体都在抢占用户的注意力时间,从而真正有效触达消费者。
但人是通过五官、六根来感知世界。
科学研究表明,91%的记忆源于图像+声音的结合。你可能不记得多年前的平面广告,但肯定还记得“送礼只送脑白金”、“找工作,上Boss直聘”的声音和画面。而梯媒最大的优势则是在图像和声音的基础上还叠加封闭空间的“低干扰”,这种传播形式能够更加强势深入消费者心智,传递品牌内容。
因此,梯媒这种能够带来传播确定性的渠道越来越到广告主的关注。
但梯媒价值如何衡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行业内传统衡量媒体价值的方式是根据曝光频次计算,只考虑了广告的播放量,而没从用户视角出发,关注用户是否观看并记住广告内容,所得出的数据显然充满水分。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广告主在大规模投入后,虽然得到了一份“漂亮”的广告数据,却总觉得效果不尽人意。
那么,如何才能挤干水分看到最真实的数据?怎样判断消费者是否记住广告内容?
近日,梯影传媒提出的全新“梯媒价值计算公式”就是一个相对科学的衡量标准。该公式以“有效触达”为基础,并将时间作为衡量媒体价值的全新度量衡,可以被认为是完善了广告行业衡量指标。
想要挤干水分的数据,
看“有效曝光时长”和“有效触达”就够了
我们先看一下“有效曝光时长”的计算公式: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到,有效曝光时长受媒体覆盖人数、日接触频次、单次接触时长以及媒体客户数量4个关键因素影响。
简单来说,如果一部电梯覆盖的用户多,这些用户每天平均乘坐电梯的次数多,时间长,且电梯内不同的广告数量少,那么,该电梯内广告的有效曝光时长将会增加,媒体价值度就相应高。
以梯影传媒为例。在梯媒界有句话叫“电梯越好,效果越好”,梯影传媒定位中高端写字楼,目前已布局60多个城市,每部电梯的覆盖人数平均约为1200人,远高于普通住宅;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一个白领平均每天使用电梯4.9次,单次乘梯时长约为43.8秒;而梯影传媒满刊时的客户数量是12,由此,根据公式一可算出,梯影传媒单个电梯的日均有效曝光时长约为21,462秒。
当然,曝光≠收看,仅关注有效曝光时长仍然不够精确。还要考虑排除各种收视损失以及无效播放后的收视概率问题,才能得到挤干水分的数据。
这就需要引入第二个公式:
在梯影传媒独创的投影媒体形式下,广告画面迎合了用户乘梯时的目光停留习惯,可起到近距离的“轰炸”效果,传播力度更强。根据结合眼动仪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专项测试表明,梯影传媒的收视概率高达98.3%,是同场景下其他媒体的6-9倍。
我们将这些数据代入公式二中,可以得出,梯影单梯每日有效触达时长约为21,097秒,相当于5.86个小时。相比平均1梯2户、早出晚归的社区场景,超出了数十倍。
告别“无效投放”,
三大价值印证“有效触达”值得关注
从“有效曝光时长”和“有效触达时长”的公式中可以看到,这两个指标的关键词均为“有效”。“有效”,需要剔除各种水分数据,才能最终形成准确反映电梯媒体形式的广告触达情况,是电梯媒体真正价值的体现。
那么,为什么要强调“有效触达”?
为了帮助行业更直观感受“有效触达”对电梯媒体的价值,Morketing结合梯影传媒近日发布的硬核科普视频内容做进一步梳理,总结出“有效触达”这一标准的提出对整个行业的三大意义。
第一,“有效触达”是对传统衡量梯媒价值标准的颠覆和进阶,可以促进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
一直以来,行业内衡量梯媒价值侧重于关注广告的曝光频次,是否真正触达用户。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会导致许多梯媒为达到约定的播放频次,而产生无效的播放场景。这不仅是对媒体资源和广告成本的浪费,对品牌曝光和品牌价值传递也没有任何效果,还会被诟病为广告失效,广告行业整体失速。
而“有效触达”反映的是剔除各类干扰后,广告触达的实际情况,弥补了用“播放频次”衡量梯媒价值的不足,更具科学性和前沿性。同时广告主可以不再为“无效流量”买单,长期以往将会带动整个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第二,用“有效触达”作为衡量标准有助于推动广告行业的不断创新。
“有效触达”是从用户视角出发,聚焦于用户对于广告的主动接收程度,而非广告播放次数。这将进一步推动整个行业关注广告的实际效果和用户的参与度,促进广告创意内容、投放形式以及广告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创新,让广告行业向更有趣、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来为用户创造更愉悦的广告体验。
第三,“有效触达”将会引领广告行业趋于精准、客观以及数据驱动。
“有效触达”所反馈出的真实数据,能够让广告主根据数据制定广告投放策略、评估广告投放的效果和回报率,并进行持续的优化和改进。而数据驱动的广告投放决策将层架科学、精确和有效,广告的触达率和投放效果都将会大幅度提升。尤其是电梯作为一个封闭的低干扰空间,在广告触达率本身就较高的情况下,将“有效触达”作为价值衡量标准,意味着广告主能够更好地利用电梯广告投放来提升销售业绩,并最终作用于生意的增长。
综上所述,借助“有效触达”,广告主一方面可以规避无效投放的弊端,让每一分预算都物超所值;另一方面,用“有效触达”衡量广告投放效果,广告主能够进一步优化广告内容、投放策略,做出更明智的营销决策。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