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飞:跟随战略不丢人
大家一看到“跟随”二字,在今天大谈特谈“创新”的语境下,似乎有一种偏见,觉得谈“跟随”是一件非常没有面子的一件事。
其实不然,尤其对于腰部企业而言。
在今天,作为腰部企业已经很难有一劳永逸的所谓“创新”、“差异化”。腰部企业现在遇到的各种难题,其实领先企业早已经趟过。
因此,对于腰部企业而言,其最佳实践就是看看走过这段历程的头部企业们是如何破解这道难题。
在很多人眼里,战略是无比高大上的。其实很多时候没有战略就是最大的战略,就是跟随战略。
如果你的企业也深处在这样的阶段,你不妨看看这篇文章,这也是老汤这段时间以来16年营销实战经验最为深刻的感受。(搜索公众号:汤飞)
— 01 —
“跟随”的本质是学习,是见贤思齐
学习能力始终是一个企业、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
学习公式:足够的输入+大量精确的模仿=正反馈进步
什么是学习?
上面这个公式是老汤认为最能说清学习原理的公式,核心三要素:输入、模仿、反馈。
输入这件事,相信人人都在做,上课是一种输入,写作业也是一种输入。
重点是“大量精确的模仿”这一步,相信没有几个人重视,而这是学习的关键所在。
模仿,就是学“人精”,学标杆企业,模仿对象干啥,我干啥,就对了。
再然后,就是获得正反馈。
“跟随战略”的本质是学习,是“见贤思齐”
老祖宗讲“见贤思齐”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学习的本质,也是跟随的本质。要向一切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学习和对标。
一切知识都是旧知识。你苦苦思考的问题,很多时候别人已经碰到过,并且已经解决了。
常识:天塌下来,个子高的先顶着!
西方有一句著名的谚语,“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包括西方的商学院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案例:腾讯“跟随战略”——有时确实有意放慢一步
今天市值表现如日中天的腾讯,其实一向是玩跟随战略的高手,甚而一度被业界戏谑为“战略性抄袭”。连腾讯内部人士也承认,腾讯不喜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马化腾阐述腾讯的“跟随战略”:有时确实有意放慢一步。
网上找到这样一张图很有意思,懂的人都懂吧!
但看到今日系的战略布局,你又会发现:火山小视频与快手、头条号与微信公众号展开对位竞争,这背后,是头条在紧紧跟随腾讯!(搜索公众号:汤飞)
— 02 —
“跟随”不是成功的障碍,“封闭”才是
当今世界,各行各业发展迅速,每个细分赛道都无比拥挤。可想而知,我们已经很难做到独立创新。因此,最高效的学习方式永远不是闭门苦学,而是采取“跟随战略”。
“跟随战略”不丢人,“闭门造车”才丢人
对于实力较弱的企业而言,为了尽快赶上领先企业,经常采取“跟随战略”,选择一个跟随对象,然后在产品、定价、甚至包装等方面模仿领先企业。
这样做是否就很丢人呢?其实不然!
老汤个人观点是:跟随战略,是弱势企业避免被领先企业甩开的最佳战略。
但,很多创业公司或多或少都有一种闭门造车的心态,不愿或不敢向行业的领先者学习,这样的心态其实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这种习惯性把自己摆在一个最特别的、最了不起位置上的心态,就注定了他们的格局非常有限。
案例:李想:被问界打残后全面学习华为
“学!学!学”,当问界M7的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ONE打残后,李想连续用了三个感叹号来强调学习华为的重要性,全面学习华为,学习最先进的企业。
“把华为当学习的标杆,把任正非当学习的榜样,这就是我们取得进步最快的方法。”李想如是说。(搜索公众号:汤飞)
— 03 —
跟随战略的“灵魂”:找到跟随的“对标”
跟随,其实就是对标。即是学习的对象,向谁学习很重要!
“找到对标”是“跟随者”后来居上的最快捷径
作为一名后来者,如果想要快速成长,你需要做的,找到领域内最优秀的品牌作为对标。
老汤的一个观点:作为后来者,你一定要找到自己老师、找到自己对手,即是找到对标。
对标的最大好处,一是,有可以模仿学习的对象在那里,有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在那里。跟随者知道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减少前期的摸索时期。
二是,当你紧紧跟得上行业领导者的时候,其实,你也已经大大提升品牌和企业形象了。
案例:美的——早期向日本、欧美学习
壹串通创始人团队来自美的。
今天看,美的发展是拜师的结果。
美的早期学什么?
学日本、学欧美,学西方管理学、营销学!给大家透露一点内幕,在2000年左右的美的,就花重金请国外广告公司,集合一大批国内管理学、营销学的带头人,学GE的六西格玛!(搜索公众号:汤飞)
“跟随战略”是由市场的成熟度决定
采用跟随战略的一个前提,就是行业要相对成熟,有一定的垄断度。
行业的竞争程度,决定是否采用“跟随战略”。
过去初级的完全竞争市场,其实反而无法采取跟随战略。
一是,不知道该“跟随”谁,无绝对领导品牌,所谓领导者也只是乱世中的“草莽之流”,不值得“跟随”。
二是,不成熟的市场竞争,秩序非常混乱,企业随时要应付不知从何处扔过来的“流弹”,根本很难安心培育市场。
在这种初级阶段中,你应该考虑的不是“跟随”,而是如何“称王”。
领先,有时并不是优势,要会借力打力。千万别“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搜索公众号:汤飞)
— 04 —
“跟随”的不是领先企业的现在,而是过去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误区,我们学习、跟随领先企业的做法,是学习它的现在吗?
同时,内心里也会有一个疑惑,一个是刚刚起步,一个功成名就了,能学会吗?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跟随”。
爷爷都是孙子过来的:要学爷爷辈如何打江山
到底学习什么?跟随什么?
老汤在很多场合讲过,我们向领先企业学习、跟随,绝对不是学习它们的“现在式”,而是“过去式”,如何从“过去”走向“今天”所做的战略举措,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有句话叫,爷爷都是从孙子过来的。
要学它爷爷辈是怎么打江山的!要学它很多年前成功的做法和思考!
案例:方太认知扭转的广告战役——本土品牌vs洋品牌
如作为厨电行业的领导者,我们学习跟随方太的什么呢?我们要学习当年方太如何扭转认知反转的战役:中国卖得最好的高端油烟机,不是洋品牌,而是方太。因为方太更专业。方太,中国高端厨电专家与领导者。(搜索公众号:汤飞)
企业成长的阶段论:节奏把控对于跟随的重要性
我们大致将企业的成长经历,分为0-1、1-10、10-100这三个阶段。
一是,从0-1的验证期;
二是,从1-10的成长期;
三是,从10-100的成熟期。
这三个阶段对于能力和资源的要求都是完全不同的,能力、资源与阶段错配,往往是企业失败的根源。
节奏把控好,是对于跟随企业最为核心的能力要求,假如处于0-1验证期的企业去跟随10-100成熟期的企业,则会出现“东施效颦”的怪现象。(搜索公众号:汤飞)
— 05 —
跟随战略的三部曲:跟跑-并跑-领跑
在田径类体育比赛中,有经验的运动员总是极力使自己保持一个第二名的位置,在最后的时刻实现反超,摘得桂冠。
万物都是相通的,这像极了“跟随战略”。
让老大去教育市场,而你学会搭便车
Geoffrey A. Moore 在其经典著作《Crossing the Chasm》(跨越鸿沟)里,提出“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定律,在天使用户和早期大众用户之间有一条很难跨越的鸿沟。”
这就是著名的“鸿沟理论”。(搜索公众号:汤飞)
如果后来者因为前期投入太多成本在研发、教育市场上,最后收不回来,结局显而易见——必然是亏损,甚至是死亡。
所以,当你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还是小卒的时候,建议你等待时机,找到后发优势。
跟随,意味着你不需要教育消费者。让老大去教育市场,而你学会合理“搭便车“。这是更好的选择。
跟随三部曲,等待时机反超
跟随战略,被称为“晚一步的制胜之道”,它的精髓就是,寻常时期紧密跟随,关键契机全力反超。
老汤对“跟随战略”三部曲的理解就是:跟跑-并跑-领跑,等待合适的时机,最终实现反超,就如同运动员一样,问鼎冲冠。
跟随在挑战领导者之前,做到掩饰战略意图
采用跟随战略本身具有一定危险性,就在于你过早暴露竞争意图,容易引起领导者的“警惕性”。
这个时候,双方的实力悬殊,加之领导者的绝命反击,对于跟随者而言,是致命一击。
因此,实行跟随战略的艺术性在于把握好跟随的节奏和距离。
领导者虽然感到不舒服,但是大家讨伐好像既无必要,又师出无名,从而赢得实现竞争优势发生转换的空间和时间。
案例:蒙牛——内蒙古乳业第二
蒙牛和伊利的竞争,注定要成为营销学一个经典的案例,从跟随战略的角度也值得研究。
也许正因为来自伊利,牛根生们对于伊利的心理掌握很准。在创业初期,主动提出做“内蒙古乳业第二”的口号,甚至在产品包装上打出“向伊利学习”的“口号”。
“忠实”地站在位于第一的“伊利”的身后,表面的谦虚实际上是“加塞”第二名的成功,一起步就站到了内蒙古其他乳业品牌之前,从而快速塑造自己的品牌,同时避免强大竞争对手的打压。(搜索公众号:汤飞)
最后的话
爱因斯坦说过:“所有困难的问题,答案都在更高层次,同一层次的问题,很难靠统一层次的思考来解决。”
换而言之,解决问题需要升维思考,而创新力是我们了解问题后提出最优解的能力。这是“跟随战略”的精髓,更是腰部企业的核心武器,这也是老汤16年营销实战经验的真心话。
任正非讲,IBM教会了华为爬树,就是这个道理。
这也是中国早期造车的路径,只有获得规模优势之后,再谈创新才是正确“造车”的核心路径。
再一次强调,跟随战略不丢人。只有认知足够广泛时,经过多方位考量,找到最优解的概率才会更大。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搜索公众号:汤飞)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