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都在扎堆做全域?新生意还要看新解法
文|Dalei
当下“全域经营”一词越来越火,已经成为了2023年品牌营销必须要关注的事情。
对多数品牌来说,要想做好全域经营有一条“默认法则”:没有公域做不大,没有私域走不远,而做好公私域流转才是实现长线增长的关键。
“公转私”,即品牌把公域流量私有化为私域粉丝,并沉淀到私域品牌池的过程。在过往谈及全域经营,大家多关注不同“域”的触达布局,而当全域经营理念不断完善,品牌开始留意如何让公域私域形成有机互动,让公域提效,让私域转化,让公私域相互反哺。
落到实操上,意味着广告主不仅要更关注新流量、新趋势,更要衔接好外部流量与品牌自身生意,在内容和公域平台与私域用户池中的所有触点要实现全面的客流、信息流、服务流的无缝连接与互通,善用品牌数据资产撬动精准触达,最终促成高效的用户转化。
换句话来说,“公私域流转”是从简单粗暴的投流逻辑转为经营逻辑。
Morketing观察到,在今年618期间,某知名美妆品牌在朋友圈广告、品牌视频号等渠道对其新品进行多个触点的有效组合营销,最终实现了“翻倍”的效果转化:通过广告投放点击进入品牌官网的通过率有效提升54.9%、实际ROI提升8.6%、同时转化成本降低12%
具体是怎么做到的?我们来逐一拆解这背后的思路。
从触达到经营,解锁流量新玩法
全域经营在“公转私”的第一步,便是思考如何从公域低成本获取尽可能多的新流量。
但是,不少品牌在这个过程中囿于“流量漩涡”,或一味追捧“新贵”流量,或一味“广撒网求曝光”,忽视渠道与渠道之间的衔接转化、以及不同流量中用户与品牌的关系。
实际上,在越是去中心化的时代,品牌与用户的触点,越是离散在各个平台,品牌就越需要回归中心化的能力——即拥有清晰的流量经营视角,对不同的流量进行组合营销,建设品牌与用户相识的路径,系统地输出品牌价值与品牌心智。
有的广告主要说了,你讨论的是理想状态,那是我不想吗?那是现实不支持。
没有投放过广告的读者可能不清楚,对于投放来说,不同的流量意味着不同的投放操作,就比如信息流广告与搜索广告,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从素材尺寸、出价策略、定向逻辑都需要精细化思考,方能实现“组合营销”,这背后都是成本。
品牌所想,也是平台所思。Morketing了解到,不少平台都在大举推进“破壁行动”。比如去年,腾讯广告投放平台不断深化“全场景”、“全流量”、“全模式”、“全账户”的一体化整合。如今,品牌只需创建一条广告,即可实现腾讯全流量的覆盖与协同。
在现有流量的基础之上打破流量壁垒,一方面能够提升投放效率,减少单次投放成本,对于品牌主的“实操性”更强。另一方面来看,投放数据更能跟货品形成有效关联,帮助品牌主从全盘视角统筹生意。前文所提及的美妆品牌便是结合自身的大促节奏,在朋友圈广告、品牌视频号等渠道对其新品进行“一次”投放,通过“种草内容-点击广告-注册会员领小样-推送优惠信息”的链路设计,实现对目标人群的包裹式触达与种草。
实现规模化的触达并非终点。根据不同的目标,将这些公域流量的兴趣人群引入到品牌私域进行交易触达,才算是完成了“公转私”链路的关键一环。而流量通投的本质也在于为品牌投放提供了生意承接的前置能力。品牌可以借助企业微信等工具助力自身的私域体系搭建,从前段引流,到捕捉清晰用户画像,再到后期品牌朋友圈活动推广,都能在广告策略的组合触达中,与用户产生深入连接,提高产生复购行为的概率与可能性,最终促进生意转化。
从投人群到投商品,重新定义投放逻辑
前面说到,公转私的终极目的还是转化。转化即为完成品牌的交易的“最后一公里”,自然离不开对投放标的(也就是商品)的思考。一般品牌做投放,通常是从以“建广告计划”为出发点,通过选择人群向系统做需求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创意的搏杀、人群的圈选自然成为了营销人关注的重点。
随着消费者兴趣逐渐多元,以广告为中心的投放视角的预设画像,越来越难与实际发生购买行为的人群相匹配,如买口红的人未必是女性,也可能是送女友的男性;同时,一条条广告计划难以从产品视角实现数据聚合,广告主难以从广告视角获取对生意全局的把控。
这种情况之下,品牌需要转变成以商品为中心的投放视角,由系统主导完成人货匹配,换句话说,就是要“把商品卖给需要的人”。
前文提及的美妆品牌在本次大促投放中便应用了此思路。相比于过往圈选“20-40岁女性”进行投放的思路,本次进行营销投放时,该品牌向系统充分表达了自己大促主推产品特性,后系统根据黄皮友好、保湿持妆、成分、适龄人群等产品特征进行主动探索,对应的特征呼应着现实需求,突破以往限定的人群标签,无形中扩大了与潜在购买人群的相遇几率,自然也带来了更高的投放转化率。
可以说,该品牌的这次投放,从“投广告卖商品”变成了变为了人和商品之间的 “双向奔赴”。
想实现这样的“双向奔赴”,除了底层逻辑的转变之外,系统能否正确的识别、理解商品更是影响人货匹配的关键。 在这方面,腾讯广告也为品牌主提供了助力——通过共建标准化商品库,为每一个商品提供唯一标识,在系统层面帮助品牌主进行营销诉求的一致表达,助力品牌实现“商品”与“人”的精准对接,助力品牌实现ROI的高效提升。
在这样的共建下,品牌本身的商品特征与品牌对于商品的理解,成为了提升转化的解码器,背后我们更能看见基于品牌自身生意资产实现复利的可能性。
1+1>2,催生全域经营智变
经济学上有个著名的理论,叫做内生式增长。其核心思想在于,在上升周期,企业能够轻易的从外界风口、流量红利获得增长,而当进入下行或波动周期时,企业则需向内挖掘,依靠自身业务与生意特性获取增长,如精细化管理,流程优化,技术创新,提高效率等等措施,来实现企业规模和效益的增长。
前文案例也恰恰验证了这一理论。而无论是流量回归经营中心进行组合通投,还是以商品为中心进行营销投放,Morketing看到,当下品牌营销,愈发回归生意本质与生意视角,更加重视技术的优化升级。在此理念驱动下,全域经营也逐渐从追求“全域”,重视投流覆盖,进化为注重“经营”,强调从生意视角以技术进行长线经营。
各大平台自然也敏锐嗅到了这一信息,开始思索如何更加智能、高效地帮助广告主达成这一目标。Morketing也在腾讯广告对于智能投放的相关布局中,看到了品牌做全域的又一全新增长机会。
为什么这样说?智能投放改变了广告投放逻辑,实现真正由系统主导,轻松实现起量、提效。
上文中我们提到过,品牌要从自身生意目标出发,进行投放策略的制定,而智能投放便是这一设想落地的 “快车道”。有了智能投放的加持,品牌仅需在投前输入投放目标与创意素材,系统即会自动生成全域最优的投放策略,并进行对应的创意生成,全面布局营销投放的各个环节。同时,投放从交易目标与商品特性出发,在对应渠道进行精准的用户触达,不仅实现投放效率与效果的大幅提升;更以系统主导,最大程度提升了投放的确定性。在智能投放的过程中,系统还将基于投放效果不断进行模型的优化与数据的沉淀,为后续投放持续提供科学指导。
不仅仅是品牌,线上服务类行业的广告主也能在智能投放中获得益处。比如某游戏客户最新的一款游戏就应用了智能投放,系统可自动根据目标创建广告、自动拼接素材,还能为受众智能优选综合效果最佳的创意。找到对的人,让钱不打水漂,自然能更加高效地达成“成本指标”与“付费指标”, 其注册成本降低了32%,付费率提升了54%。
实际上,智能投放便是在流量互通、以投放标的为中心的投放逻辑之上,以经营角度进行全域营销的终极形态,即,从最终生意目标出发,以始为终,自动探索效果的最大化。而1+1>2的链路赋能,最终形成内生增长的“新范式”,则可以在提升单次的公域流量获取效率的同时,构建完整的公转私生意进化链路,为品牌带来长期且稳定的正向循环增长。
结语
纵观营销行业,不确定性仍在增加。“全域经营”发展到现在,应该需要持续进化的发展模式,从单纯的营销逐步向经营靠拢。在此基础上,技术则是推动品牌在这条道路疾驰、提供内生增长范式的最强驱动力。
从腾讯广告的一系列技术布局中,不难发现其背后的演进逻辑——基于沉淀多年的用户体系与流量场景,一边从生意视角升级产品能力,一边持续推进技术演进,为全域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赋能,助力品牌更好地经营流量、应用资产、智能投放,联动全域品牌力,帮助广告主实现“全域经营进化”。
当然,全域经营不是品牌或平台方的单机游戏,需要平台方与品牌方甚至更多生态内伙伴的互动和共建;这个进化过程中,不仅平台方需要积极自我迭代,对于品牌而言,也需积极与媒体平台合作,管理自己的链路资产、表达自己的生意特性,甚至共探更多个性化的经营之法,在全域经营进化中抢占先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