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孙海鹏:《雄狮少年》是如何在两年内做出来的?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3-06-29



210Talk | 和大佬聊聊动漫23事

* 全文阅读预计12分钟


2018年,《美食大冒险之英雄烩》问世,作为孙海鹏制作的第一部动画大电影,其脑洞大开的角色设定、诙谐的画风和优秀的三维动画技术,在中国动画业内初露锋芒。
三年后,《雄狮少年》登陆院线。凭借更优秀的质量和更现实主义的题材,孙海鹏和他的作品,成了人们热烈讨论甚至争论的对象。
而在圈内,这样的成绩也着实令人震惊:一支规模并不大的团队,如何再短时间内完成两部大电影的创作,更让人惊讶的是,两部作品在选题和内容上大相径庭,制作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却肉眼可见……


如此快速且精良的动画电影制作成绩,孙海鹏和其团队究竟做对了哪些抉择?
他们是如何看待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又是如何优化制作流程的?
作为从业近20年的动画导演,孙海鹏怎样保持不断进化的能力与速度?


今天,两点十分动漫,特邀《雄狮少年》导演孙海鹏,聊聊一个动画导演的进阶之路。


潦草的意象里

勾勒足够具体的现实故事


      虽然《美食大冒险》与《雄狮少年》系列皆出自孙海鹏的手笔,但两者在故事选题、美术风格方面并没有多少交集:前者是拟人的幻想故事,而后者则立足于乡土环境和现实世界。

      这种题材上的迥异对故事的创作者提出了第一个困难的问题:如何快速准确的,从模糊的意象里,寻找到那个能引发大众共鸣的切面,形成一个明确清晰的主轴。


两点十分:为什么刚拍完《美食大冒险》,这么快就投身到了《雄狮少年》的制作流程中,在转换期你经历了什么?

孙海鹏:其实那是我最痛苦、最迷茫的阶段。一方面我不甘心现有的成绩,我想和团队一起做质量更高的作品,但另一方面,很现实的问题是,我们没钱了。这时候的压力就是如何维系整个团队不散掉,因为我们理念一致,工作有默契,聚起来很不容易。所以我们必须得很快找到一个接下来可以做的项目,《雄狮少年》就应运而生了。



两点十分:您能如此快速地确定拍《雄狮少年》,最关键的是看到了什么要素?

孙海鹏:是情绪。第一稿出来的时候,剧本虽然还不够完善。但是我们觉得情绪足以支撑起整个故事了,所以我们就边画分镜边改剧本。对剧本的修改贯穿了整个制作过程。

因为我们最早定的目标是在两年内把这个项目做完所以我们的很多环节都是在并行的。比如说剧本还在修改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就开始画分镜了。因为我们知道他这个故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它的情绪。只要情绪能够保留下来,那其他的一些小修小改都可以调整。


两点十分:是什么情绪点燃了大家的信心?

孙海鹏:《雄狮少年》其实是我们在挑选剧本时最晚看到的一个,当时甚至都不能算是剧本,只有几个关键词。我记得有“像狗一样奔跑”、“天空”、“少年感”等等。

编剧老师也是广东人,我和他都有意愿通过舞狮题材表现出少年感,所以正好“碰”上了。整个故事并不复杂,有些地方至今也不是特别的完善,其实细抠的话还可以打磨很久。

但毕竟是个商业项目,所以时间比较重要。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这个故事里面很好的能够打动人的这种情绪,把它给做好、做到位、做充分。其它的部分,即便有一点瑕疵,也不太会影响整个故事的完成度。所以基于这么一个想法,就很快开始了。



两点十分:策划时对舞狮题材的市场反应有预期调研吗?

孙海鹏:没有。我觉得原创这个东西,其实不需要做太多调研。调研只会让自己变得不确定。调研的结果猜都能猜出来。无非是“在广东有感知,但不出圈”,或者觉得“太土了”。可是大家都觉得好,也并不意味着做出来就是好故事。不管什么题材,最终打动人的还是故事。这个让观众感动的共情面是最重要的。

我们接下来的项目应该也不会做大规模的调研,按照我们自己的嗅觉往前走。因为做电影,特别是在前期的时候,一个偏“作者向”的事情,它其实更像是一个艺术品。剧本成型了以后,可以说是个工业化的生产过程。但是在创作的时候,它一定是一个感性的、非常大程度取决于创作者状态的事情。


在不确定的制作中

以产品思维进行自我审视


      虽然艺术层面的积累是作品质量的重要保证,但作为一部商业作品,是少不了跳脱于艺术框架外,以产品的逻辑和视角自我审视的过程。

      而对于团队资金捉襟见肘的《雄狮少年》团队,这种审视背后既有对观众观影动机的预期和调整,也有对团队的自我说服、稳定的判断。


两点十分:整个制作过程中,让您印象最深刻的风险是什么?

孙海鹏:早期的时候其实大家都有一定的困惑,就是这个片子为什么要用动画来做?最后呈现出来会是什么样?大家心里都没底。甚至到了制作中段,还有一些同事觉得这个片子没什么希望,就走了的。但随着我们的镜头开始展现出来,特别是渲染镜头多了以后,大家慢慢就消除这个疑虑了,最后比较有信心地往前走。


两点十分:舞狮这个故事为什么要用动画来做,我们最有力的一个说服伙伴的理由是什么呢?

孙海鹏:其实没有什么说服的理由,因为我们就是做动画的。舞狮动作通过动画做出来,一定比实拍的好看。只是故事落地的过程中,包括中间穿插的情感也比较不像是一个动画片的情感,这是让大家感觉不确定的地方。但是我心里一直有一种感觉,我觉得它这样做出来就应该是好的,所以我一直坚持这样。



两点十分:我理解这部电影要想票房大获成功,要突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对动画不感兴趣的人,都愿意买票来电影院看《雄狮少年》。我们怎么促成这个效果?

孙海鹏:我能做的工作主要在物料上,就是尽量地突出场景的真实感,看上去更接近于实拍,以此来抵消一些观众对于动画片的疑虑。包括海报的设计上面我们都没有着重渲染,甚至后面的海报我们基本上用手绘的,也是基于这个目的。我们不太希望那种三维动画的感觉过于强烈,所以就用手绘的方法,让它更风格化一点。


在有限的资源下

用技术手段管理项目风险


      即便是在国产动画新作令人应接不暇的时代,风格独特、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仍然相当稀有且昂贵,而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都可能延长制作周期。

      而对于仅用2年多时间便完成制作的《雄狮少年》,其项目管理的流程、技术细节的处理方式和对风险的把控,都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


两点十分:《雄狮少年》只用了2年零3个月,就完成了从策划到制作的全过程,是采用什么流程呢?

孙海鹏:其实整个过程要比大家想象中混乱得多,因为我们也好久没有做项目了。但是我们几个主创一起工作很多年了,彼此之间很默契。所以有很多坎儿,其实是我们靠个人能力拼过来的。事后来看,我们其实还可以更快。

不过有几个做法,是我们现在看起来能快速做出来的重要原因。比如灯光这个环节,我们将其往后延。传统的制作方式要分层,看上去很灵活,但实际上对合成师的能力考验是很大的。那我们就干脆不合成,直接特别暴力地,在镜头里渲染出来,把动态模糊、景深、体积雾全都放在一起,这样跟特效也能无缝衔接起来。

此外就是将所有流程放在同一个软件上,上一部《美食大冒险》还是分开两个软件制作,中间导大量的数据出来特别痛苦。所以这次我们合并到同一个软件Houdini里,用特别简单暴力的方法去渲染合成。我们就可以保证片子最后出来的效果是统一的,不会犯低级错误。

再一个就是解算这一块,工作量其实非常大。我们采用比较写实的光影,没有特意卡通化。因为现在渲染器其实都很成熟了,只要不是反物理,那做出来的结果基本上是正确的。所以我们整个的打光、运镜都很接近实拍,因为我发觉这样是最快的。

尤其是到了舞狮的动作戏。狮头上的毛发、布料等等,我们都会非常严谨地测试,按照科学的物理效果制作。但我们做完工程以后,就直接丢到服务器上去跑,跑的过程中发现哪里有问题再微调。所以我们90%以上的解算,都是特效总监自己一个人完成的。在整部片子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团队的人数最多也不过六七十人,这还是在特效渲染基本上没有包出去的情况下。

核心理念就是尽量科学,不要跟现有技术对抗,尽量交给电脑去做。有瑕疵的话,如果是小问题我们就忽略掉不管它,只要它整体的效果是好的,看上去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就可以。



两点十分:主创团队会对什么产生争执呢?

孙海鹏:主要是在审美上。其次是时间的安排上。但是几乎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两点十分:制作过程,尤其是中后期,有没有出现需要返工的情况?如何解决?

孙海鹏:其实一直在返工。我们重复渲染的方法可能在比较传统的观念里看来,完全是在浪费钱。一个样片我们就渲染了 30 多遍。在Layout阶段,我们就快速地渲染出来。之后把光影效果提一些,再去再一遍遍地渲染。那个时候人物衣服都穿得乱七八糟的,毛发也没有。

但我们发现哪里有问题,把这个问题修改了,然后直接丢电脑去,第二天拿来再看就好。尽量不要拖到后期再做大的弥补。而且由于我们一开始就在渲染,所以我们就知道渲染出来的效果大概是怎样的。有些地方我们要做得充分一点,有些地方我们就不管了。对于工作效率和沟通成本来说,这也是一个好处。

另一个问题就是改剧本。我们到2020年 8 月份,也就是上映前4个月还在改剧本。当时有两场戏纠结了一下,担心做不完就决定延期了。我们停下来去做了一个观众的测试。观众告诉我们有哪些地方不太好,跟我们当时自己的心理预期差不多。所以我们决定,还是冒险把它改过来。所以在8月份,我们就推翻几场戏,重新从剧本层面上修改。

我们的团队也早就适应了这种颠覆性修改的情况,在创作时就有心理预期。最后留存下来的人都是在工作方法和理念上最合拍的。



两点十分:你刚才提到90%的解算只靠特效总监一个人做完,他有什么独特的工作方法吗?

孙海鹏:他的工作方法就是尽可能地科学一点。其次就是审美能力比较重要。因为技术上的问题还好沟通,但审美这一块其实是没有办法沟通的。你很难说明白好看或者不好看的点在哪。只有自己审美好,才能减少返工的概率。


两点十分:如果我们没有采用这种频繁渲染迭代的方式,用串联的结构来统筹电影制作周期,会比现在慢多少?

孙海鹏:我觉得可能得慢个半年到一年的。


在本土文化语境下

用差异性消解审美疲劳


      拥抱传统文化,探究传统题材是当下国产动画的普遍选择,这也或多或少会导致市场反馈中会产生某种审美疲劳和倦怠感。《雄狮少年》是如何在一众“国风”作品中建立了自己与观众的链接方式,去消解这种对传统题材的倦怠,也是我们所好奇的部分。


两点十分:我注意到你们用了一年的时间到广东的村镇采风,为什么这么看重这个步骤?

孙海鹏:采风是和电影制作同步进行的。写剧本时就开始在村庄里找场景。其实我们之前也没有想到要这么大规模的采风,但是我们发觉始终做不出那个味道来。你看好莱坞电影里的中国,虽然场景都是中国场景,但就是感觉不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一定不能犯这个错误。也幸亏有采风这个步骤,最后呈现出来的画面,观众还是能感觉到我们的用心的。


两点十分:采风的结果,是怎样被观众感知到的?

孙海鹏:整个片子里剧情的时间线跨度有一年,我们把广东的植被,包括各种木棉、榕树、羊蹄甲之类的花,在春夏秋冬是什么样子都尽可能写实地还原了出来。虽然大多数人看起来它们一直都是绿色的,但其实广东人能够看出其中随着季节产生的变化。

这是我坚持要做的一部分。一开始我也没抱希望观众一定能看出来,不过最后证明,确实有细心地观众捕捉到了,还把什么时候开花、结果、落叶全都列出来了,这让我特别惊喜和意外。



两点十分:观众反响里,有什么让你比较深刻的事件吗?

孙海鹏: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些舞狮的人。他们是真的很支持这个电影。而且他们表现得很宽容。

我们之前还担心我们把很多舞狮的规则有修改,比如高桩加高了,还有我们加了一个擎天柱,这都是传统舞狮没有的东西。舞狮的乐器我们也改了,只有一个鼓,没有锣和镲。有很多东西看起来是不专业的,但都是为了电影的效果做了这样的修改。

舞狮的人并不介意,他们说通过这个电影,很多普通人对舞狮感兴趣了,对他们这个运动是有好处的。反而是有一些些研究舞狮的民间学者也好,或者干脆就是一些半懂不懂的人,他们会比较纠结这些问题。



商业电影的成败判断

更多取决于团队的需求


      上映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雄狮少年》依然成为了市场和舆论的核心,有人说,这部作品是在打破国产动画的舒适圈的创举、有人则觉得这是“迎合海外审美遭受的挫败”,那么,这最后的功过是非,孙海鹏和他的团队又是如何评判的呢?


两点十分:您的团队我理解是一个导演工作室的模式,您这边汇聚了最精英的那帮人。这跟几百人的制作公司,在效果和流程上会不会有差别?

孙海鹏:流程上差别不会大。几百人的制作公司,流程管控会更严格、更工业化,且分工精细明确。但做电影,对几个环节负责人的品控能力有很高要求。迪士尼也是如此,需要最关键的几个人,来高效地控制最后的整体效果。



两点十分:我看您2018年接受采访时说,“外包项目做得比较多的团队,会比较喜欢接确定的需求。但做电影它实际上是要靠磨出来最终的审美。”这个观点有变化吗?

孙海鹏:没有任何变化,做好的电影作品,要尽量减少瑕疵,包括电影里面的很多细节,你在剧本阶段其实没有办法想得那么细,分镜阶段也没有办法想得那么细。它只有进到渲染阶段的时候,你才能一点点地磨出来。那这就意味着要一遍遍地修改,没有任何办法。

不过也可能是因为,我没有达到能够在前期就特别精准地提出每个镜头应该咋样的水平。但你要做一个电影,因为要自己花钱嘛,你就不能放下不管。要尽量地把好的点加上去,因为它是最终会影响到观众的情绪的。

从我的个人理解来看,原创和外包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外包可能会更工业化一些,照单加工就好,但是电影不行。做原创的时候,创作是贯穿在整个制作过程的,大家心里都有预期,默认每个镜头都随时可能拿回去返工,所以我们的流程会设计得非常灵活,随时都准备好,从资产阶段再走一遍。


两点十分:所以按照您的观点,擅长做外包的团队转型做电影时,转化成本是相对比较高的吗?

孙海鹏:对,一定是这样。这两类公司之间其实转换起来挺麻烦的。比如说我转成一个纯外包的公司,其实也挺痛苦的。因为有很多东西我们是要边做边想的,但是要把它都非常确定地给固定死,这个对我们来说很痛苦。如果一个外包公司,要转型做原创,进入到随时都可能打回去重新调整的不确定状态,其实大家也会容易不知所措。所以这两种模式之间,还是有一些隔阂。



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带着《雄狮少年》之后的赞誉、诋毁、成绩和教训,孙海鹏又马不停蹄的投入到了新动画电影的制作当中。

一如他结束了动画电影处女作后,带着行将解散的团队投入《雄狮少年》时一样。

那时候,他也曾模模糊糊的思考,他的电影,是否会被人们所接纳,他所传达的一切,是否会被人误解或无视,更糟糕的可能是……这部投入更大、挑战更大的作品,最终或许并不能在资金耗尽之前能够真正完成。


幸运的是,事情并未向最糟糕的方向发展。而这一切,也正在继续的给予他,完成下一个“奇迹”的力量。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