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上野千鹤子的37个观点,砸碎对女性主义的误解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日本女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是通过2019年东京大学入学典礼的一段演讲短片。
这位七十余岁一头鲜艳红发的教授,声线温柔,朝台下新生掷出的每一句话却清醒有力。
“可爱”算什么魅力,“可爱”的潜台词就是被疼爱、被选择、被保护,暗含了顺从的意味。
今后等待着你们的,会是一个“付出也未必会有公平回报”的社会。
不要逞强,而是承认自己的脆弱,相互依存。
“男女同权”的精神要义,不是让女人变得像男人一样,也不是让弱者变成强者,而是对弱者予以尊重,尊重他们本来的样子。
这些话被译成中文,在国内互联网上大范围传播。这是上野千鹤子第一次走进中国读者的视线,她的学术著作《厌女》也自此受到关注,成为热销书。
去年,她的另一本通俗读物《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更是登上豆瓣年度图书榜一。这本收录她与铃木凉美历时一年通信的书籍,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到女性主义。
今年,上野千鹤子再次走上热搜,起因是一场对谈。三位毕业十余年的北大女生与她连线,但她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连网友隔着屏幕都觉得冒犯:“(您)20岁出头就没有成家打算,是因为被男性伤害过吗?”
将女性主义困在两性关系和婚姻中讨论,让我想起了国产剧,女性角色的成长大多靠手撕渣男或者第三者推动……女性的人生不是如此扁平化,女性主义也决不仅于此。以下便节选上野千鹤子老师的37个观点,打开认识女性主义的新格局。
一、聊恋爱、婚姻与家务
01
说到社会性别的疾病,
若体现在男人身上,是除了占有不懂爱;
体现在女人身上,就是把占有误认为爱。
02
在恋爱的过程中,
我们受到伤害,也互相伤害,
借此艰难地摸清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渡给他人的自我防线,
以及对方那条无法逾越的自我界线。
03
恋爱绝不是死死捍卫自我界限的游戏,
而是通过狠狠品味与自己不同的他人的反应,
同时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过程。
04
恋爱会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
欲望、嫉妒、控制欲、利己心、宽容和超脱。
05
不要急于将无依无靠的心转向婚姻和家庭。
婚姻也好,家庭也罢,
都不是女性的人生安全保障品。
06
结婚并不能让人生重启,
不结婚也不代表前途一片黑暗。
家人固然可以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但有时也会化作最大的风险。
07
不论结婚与否,
最终大家都会是一个人。
08
在当下的文化中,
所有人都在鼓励(甚至强制)女性成为母亲,
但与此同时,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却孤立无援,
只能独自承担生育的一切责任。
09
姑娘直接成了妻子,又直接成了母亲,
中间只发生了身份称呼的变化,
而没有心理上的角色转化。
10
家务是“无收入的工作”,
这意味着它是被不正当剥削的“无偿劳动”。
而从这种“无偿劳动”中获利的是市场,以及市场中的男性。
11
“没有工作”并不意味着“可以不用劳动”,
而是意味着女性不得不去做比雇佣劳动更糟糕的无薪酬劳动。
12
只要“男人该干的活儿、女人该干的活儿”这种“规矩”存在,
换言之,只要“区别”存在,“歧视”就不会消失。
13
在让“女性像男人一样工作”之前,
首先应该是让“男人像女性一样参与家庭”。
二、认可柔软但有力的女性觉醒
14
一直以来,女性不断地在男性这面镜子中审视自己,
可惜这面镜子已经扭曲到让我们无法看清自己本来的面目了。
女性现在终于试图打造自己的镜子了。
看到女性镜子中的自己,男性一定会惊讶不已吧。
15
男性感到的恐惧,是女方逃离的恐惧。
他们最害怕本应有自己支配的东西,突然有了自我。
16
只有不愿意看清事物本质的人,
才会在议论中混淆视听。
17
比起不辜负周围人的期待,女孩们更应该坚持自己的问题意识,
即使它不能为你带来什么。
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不管是得是失,我都希望她们能够坚持下去。
18
绝不“为了明日的解放而做出今日的忍让”。
既然今日的无趣,无法保证明日会变得有趣,
那何不今日就做今日的趣事?
19
被拒绝并不意味着你的存在被全盘否定,
说一句“哦,这样啊”就行了。
20
女性被允许拥有的情绪,是羡慕、嫉妒、恨,
这是弱者对绝对无法对抗的强者所抱有的感情。
而愤怒则是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位置对等之人的侵犯时,
所产生的一种正当的情绪。
我认为女性应该多表达愤怒之情。
21
暴力处于任何“正确的目的”都不能被正当化,
因为暴力本身就是一种“压迫和破坏”。
22
所谓暴力,真正的内涵其实是恐惧。
被暴力伤害最深的是人格,而不是肉体。
23
不愿被称为受害者,无法忍受自己是弱者,
这种心态叫“恐弱”。
恐弱是因为自己身上有软弱的部分,
所以才格外激烈地进行审查和排斥,
对软弱表现出强烈的厌恶。
24
自称受害者并不是软弱的表现,
反而是强大的证明。
那是一种“不畏惧当受害者的态度”。
25
痛了就喊痛,
人的尊严就从这里开始。
26
精神和身体都是易碎品。
不小心轻放,身心都会破碎。
三、为女性主义正名
27
厌女症的表现形式在男女身上并不对称。
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
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
28
“为自己”优先于“为别人”,
这才是女性主义的基本。
29
女性主义一直主张的就是,
“我不需要男人的认可也能做好我自己”,
我的价值由我创造。
30
女性主义并非是让女性成为强者的思想,
而是一种“寻求让弱者以弱者的姿态得到尊重的思想”。
31
我们期待的不是取代“男性权力”的“女性权力”,
而是一个包括女性在内的所有人受到尊重的无权力状态的社会。
32
女性追求至今的女性解放,
并不是要变得像男性一样拼命。
33
女性主义从未要求女性要像男性一样,
拥有男性的权力、加入那些支持核能并从中获利的人之中。
也就是说,女性主义的思想其实从未考虑过让女性“像男性一样”。
因为,“像男性一样”就意味着要变成统治者、歧视者、压迫者。
“像男性一样”之中不存在“女性的解放”。
34
“为了活下去的思想”是属于弱者的思想,
让弱者以弱者的姿态受到尊重,
他们无须变成强者或者压迫者。
只有这样,属于女性、孩子、老年人、残障人士的思想才会慢慢产生。
35
不了解社会性别和女性主义也没关系,
只要年轻女性能自由自在地活出自己就行。
我始终认为,是否自称女性主义者并不重要,
关键不在于名头,而在于实质。
36
“女性主义者”作为一个自我主动申报的名称,
任何人自称“女性主义者”都不会出现正统或异端之争,
当然也就没有除名、惩罚或肃清。
37
与其是假惺惺的团结与大同,
不如是有分歧的连带感。
///
研究女性主义多年,在许多人眼中,上野千鹤子已是日本女性学的代表人物。但她从不认为自己是女性主义的正确标准,也不认为自己需要保持绝对正确。
她希望女性主义能在不同主张的碰撞与互相批判中日趋成熟,不论是否自称为“女性主义者”,每个为女性发声的人都有可能让世界发生改变。
她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年轻时对女性主义的关注与研究让她走出厌女,走向自洽。如今步入老年的她,顺其自然将研究中心转向老年研究,方向是:独居老人如何在家体面离世。
老去,即成为弱者。弱者如何妥当自处与离开,与女性主义所追求的让弱者以弱者的姿态得到尊重的思想相通。这个课题,大概会有越来越多人关心,感兴趣的铁汁可以看看上野千鹤子老师的相关书籍《一个人最后的旅程》与《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俺先溜去看啦。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