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十周年,来一场线上City walk解锁回忆
要论2023年轻人最爱的旅行方式,当属“City walk”。
“City walk”意为“城市漫步”,相比传统旅行方式,它更注重原住民以旅客的状态沉浸式慢节奏地在自己熟悉的城市探索漫步,发现城市中被忽视遗忘的美好。
今年8月2日,正值小红书十周年纪念日之际,小红书也面向用户发出了一场线上“City walk“邀约:推出了一份H5的用户使用报告,通过线上生活场景+数据回顾的方式,让大家漫游这座所有用户共建的“小红书之城”,在漫步中找寻到灵魂碎片相同的人。
近几年,年度使用报告是各大平台常见的玩法,小红书通过数据+场景+内容的方式,让用户在回顾中丈量自己的使用足迹,最终形成自身独特的小红书形象标签。
H5形象地将不同的兴趣领域喻为“小红书之城”的街区,而每一个用户发布的笔记正是这座“虚拟之城”的一砖一瓦,用户的阅览、点赞、收藏、评论成了一次邻里互动,让用户在回顾中沉浸式地感受到自己即是城市的建造者,也是原住民与旅客。
扫描二维码,获取“小红书之城,我的足迹报告”!
(数英APP用户需点击放大二维码,长按识别)
一、城市疆土的开拓与漫步,每一步都值得记录
一晃,小红书已经陪伴我们10年之久。
早已习惯在晨间、午休、夜幕时分和通勤路上打开这个红色APP。
偶尔看看别人是如何将生活过的有滋有味,跟寻城市探险家的脚步挨个打卡;
或是学习借鉴一下别人的工作经验,提高自身效率,偶尔也会跟上自律区大佬们的脚步升级打怪;
疲惫无力时也习惯打开萌宠、旅行、情感区自我疗愈,慢慢回血。
……
对于已经习惯了碎片化获取信息的用户而言,小红书的信息获取成为了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许我们不曾读完四大名著,可是在小红书读的笔记也够了好几本百科全书,正印了那句小红书用户常用梗‘看小红书怎么不算读书呢!’,某种程度上我也算“博览群书”了。
每一个兴趣领域就像一条条热闹非凡的街道,不同的人在不同街区张罗着自己的“小店”,将自己现实美好生活记录、“上架”,一点点建造着给予人慰藉的乌托邦。人们在光临之后满血回归现实生活进行实践打卡。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了“小红书之城”的建造者,也是某个“小店”的光临者。
曾经入驻的时刻,疆土拓展时的艰辛,收获爆文的快乐,光临过的“门店”和热衷的“街道”,或许我们早已忘记或不曾留意,但幸好,小红书有在记录。
正是由于一篇篇鲜活有趣的生活记录构筑了城市建造的一砖一瓦,才让这座10年的城邦变得越发充满生机与盎然,吸引着更多的“游客”莅临。
二、真实的你,用美好让“虚拟的城池”也变得温暖
City walk之所以能出圈,不仅仅是因为“新奇”,而是因为“生活”。
人们通过记录真实的生活场景,并进行二次内容加工生产,投射进一部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让更多人在阅览的过程中找到情感共鸣的出口,才让City walk一爆再爆,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
小红书十周年的年度使用报告,整体采用温暖明亮的色调和治愈系的画风向用户展现了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让人在回顾的过程里,不单是看枯燥乏味的数据报告,更是让人拥有沉浸式的体验。每一帧的滑动仿若在过往的街区中转换漫步,抛弃了往日的浮躁,每一个数据和笔记都会按下回忆的按钮,让过往的记忆重新在脑海中浮现。
或许你忘记了笔记收藏的初衷,甚至在收藏夹吃灰,但在h5里提及的一瞬间,你也会想起曾经的初心,或许会再次迈开行动的步伐。
城市之所以能够被建造,正是由于人的存在,也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变得温暖。
“小红书之城”是虚拟的,阅览、点赞、评论、收藏看似只是这座虚拟之城一次简单的数据交互,但每一次数据交互的背后,正是因为人的真实存在,变得更有温度,即便我们顶着不同的ID,但小小的一颗红心/五角星以及一句温暖的回复却是能够触达彼此内心的。
这座城市即便虚拟,但若干年过去,我们互助笔记下的鼓励和建议会永远存在,他甚至会不断给予那些在漫漫长夜中踽踽独行之人一丝温暖。美妆、健身、技能传授型笔记也会变成往后更多人的逆袭秘籍,让越来越多的人找回自信。阅读、萌宠、家居、旅行等生活笔记同时会让不能远行之人去往他们心中的远方,不费吹灰之力云rua到他们最喜欢的哈基米。
所以,正是由于真实的“你”和“我”,让不经意的点赞与互动使得虚拟的城市变得更有温度,每一次大胆的探索,也构筑了我们新的疆域。
三、我们各有不同,却也惺惺相惜
虚拟城市是一个互动性更强的互联网空间,不论是原住民还是游客,都想找到身份认同和同伴。
人们因为兴趣,成为同频的友邻,也在发布和阅览中找寻筛选自己的同行之人。
在沉浸式的回顾过后,小红书h5在结尾给予了不同的形象标签:“嗑学家”、“观星师”、“满分干饭人”、“天选打工人”、“追光人”、“三好学生”等……不论何种标签特质,都与小红书一贯年轻有趣形象贴合,并且符合平台自身属性。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标签,去寻找认同感和社群。最重要的是,不论是小众星人还是知音众多的主流星人,都能在小红书找到与自己灵魂相匹配的同伴。
在小红书的城市街道游走,我们允许对方是特立独行的“外星人“,只要兴趣相投,就能在街角的“咖啡店”里坐下来聊一聊,哪怕只是一个照面。
从创建之初,“小红书之城”一直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欢迎与容纳着每一个人。主流新闻大家喜闻乐见,小众爱好也独有一番天地与观众,原住民们大方展示,游客们人头攒动,喜欢从不吝啬“打赏”,甚至有人甘愿留下为街道再次增添一家“门店”。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将自己现实的生活展现在小红书上,如何留住原住民,打造更具特色的街区以便拓展更多的“游客”,让“游客”愿意留下,在本次10周年用户回顾中,小红书给出了答案。
“小红书之城”10周年纪念,品牌没有自说自话式地回忆10年之间平台自己的创建故事,而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回忆用户与用户之间发生的故事,并且更多是回忆自己在城市建造中留下的足迹。
从用户角度来看,在回顾的过程中,不再单单是数据回顾,治愈系的画面配合多年使用数据和小红书一贯有梗有趣的文案语言,让不同特质的人都能够在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标签,这种标签不仅是一种独立的自我宣言,也是找寻同类的社交货币,用户更能够在分享后找到一种独立表达,即“对,这就是我“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在报告的末尾与分享中有了情绪的落脚点。
一直以来小红书不止是一个互联网内容平台,更是一个邻里社区。这次10周年个人使用报告回顾,也是让用户在报告中找到与自己兴趣相仿的友邻,从而进行社区搭建。
当“原住民”把真实的生活投射到社区,“游客”或“友邻”实践到线下,与现实生活二次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吸引更多的“旅客”游览至此。新用户在社区街道漫步找寻认同感与理解,从而与“小红书之城”产生情感链接,愿意延长游览时间,最终在“小红书之城”安居乐业。
小红书10周年个人使用报告,是用户自己的一次足迹回顾,也是小红书之城的里程碑。
有幸,你我都曾参与过它的建设。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