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tango:揭秘猫街爆火背后,商业×艺术的奇思妙想
他弃理从艺,漫画作品既是脑洞大开、想象力爆棚的“胡思乱想”,又是温暖、轻松、幽默、无厘头的“奇思妙想”。看过他作品的人都忍不住感慨:真是猜得中开头,猜不中结尾!
tango漫画作品
他曾在社交媒体坚持“每日一画”,现在粉丝超过166万。漫画集《睡不着》《I Have a Dream》《no wifi》是“思想的碎片”,更是在挖掘“生活的宝藏”,成为多少都市人的解压枕边书。
他的作品展《任意门 Doors》、《有猫病》、《I have a dream》……在各地打造了一个个生动的、趣味的小世界。他在纽约、巴黎、法兰克福等城市都办过画展,个人故事还曾登上《纽约时报》。
2023上海外滩艺术季“猫街”策展人tango
他是上海外滩艺术季里爆火的“外滩猫街”策展人,也是参加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浮梁大地艺术节”等各大艺术节备受欢迎的知名创意人,还是徕卡、欧莱雅、暇步士等品牌特邀合作艺术家。
他是有多重标签的广告人、漫画家、艺术家、策展人——tango。
站酷专访×BFC阅外滩特别策划对话tango,一起聊聊创意人成长,创意肌肉如何炼成,以及外滩猫街等商业×艺术爆款案例的创作背后。
1、站酷网:作为一位多重标签的创意人,大家对您的个人经历非常好奇,回顾一下发展历程?
tango:在自己的发展上,我比较自我,会跟着感觉走。高中我做了一个决定,我要学理科。这个决定,是受长辈的影响,因为那时候还处在对未来比较迷茫、未知的阶段。其实当时我已经在学画画,特别想考现在的国美雕塑系,想做艺术家。但长辈觉得学艺术很“不安全”,建议学理工科,好找工作,恰好我的理科成绩也很好。
我选择了听父母的话,考到了交大数学专业。当然,我也很喜欢学数学,数学思维是很有挑战的,当你成功推理总结出一个数学模型,非常有“颅内高潮”的满足感。
毕业以后,我已经可以自己做判断和决定,有犹豫是读研究生,还是工作,选择哪种未来。当时发现自己还是想考美院,想去圆艺术家的梦。我喜欢那种开放思维,相对来说,数学是有正确结果的,但艺术更开放,我觉得这更接近世界的真相。
当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正在招理工科背景的工业设计研究生。这个专业,涉及到比较多跨学科,人体工程、材料学、管理知识等等。我恰好踩到了那个点,考到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学工业设计。这段学习经历改变了我很多,我很喜欢艺术创作,在学工业设计的时候,最喜欢做新产品开发里创造性思维的那部分,试着去想发明一个好玩或者好用的产品。我的画画风格,其实就很像我们产品开发的设计说明书。你有个概念或者好玩的想法,迅速把它表达出来,分享给别人。我一开始也不认为这是漫画,只不过是画多了,大家觉得我这是漫画。我在微博的更新,是为了储存这些想法,看看下次有什么可以用,同时也能分享给别人。
美院毕业之后,我觉得学工业设计,其实工作范围很狭窄。上世纪末,中国还处在大发展的起步阶段,很多东西会模仿国外,原创性不高。所以我决定不去做工厂设计师。
有个契机,让我找到了一个感兴趣的点。当时在美院有很多外教给我们上课,课程里有个创意课,是一位澳大利亚教授主讲。他上课讲到很多例子,是关于广告创意的片子,他认为广告是各行业里很有创意的一种。我当时感觉有被“洗脑”,觉得好有意思,做广告又能创作,又可以变成一个个商业新闻。
受教授的影响,我毕业以后,向上海广告公司投简历,最后进入了4A广告公司DY&R(电通扬雅),做了三年广告。这段经历也很有意思,获得了一些广告类奖项。
后来为了自由,我开始自己创作和开公司。虽然我被看作是漫画家,但其实我觉得我画漫画,就是为了表达和记录一些创意。我更想把这些创意,放在公共立体空间里去呈现,做公共艺术或装置,让人能有实体的感受。包括用科技的表现手法,进行互动设计,看怎么能触动观众,我觉得这特别有意思。
莱卡咖啡店×tango
2、站酷网:从上海交大数学系,到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再到广告人、漫画家,这些转变跨度都比较大,有没有一些关键时间点,现在回想起来会觉得“哇,还好当时做了这样的选择”?
tango:我到美院学习的时候就觉得,终于到了我想在的那种氛围里。大家天南地北,都是“艺术家”,都在谈论艺术,会觉得“人类特别丰富”,特别开心幸好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如果学数学毕业,可能也是“发财”的一个道路。尤其进入互联网时代,学数学的人也特别有机会。但是我还是觉得自己当时的选择特别对,有在跟着自己内心走,不然会后悔的。
3、站酷网:作为一位多重标签的创意人,大家对您的个人经历非常好奇,回顾一下发展历程?
tango:想的时间要比画的时间长,因为画很简单,就是黑白的线条。坚持的原因比较综合,最开始是和朋友打赌每天更新微博,然后发现每次画能受到大家喜欢,能看到及时反馈,互联网上的犒赏机制很不一样,一发布就马上能看到有人喜欢和评论,就会增加频繁更新的动力。
有时候我还画系列,比如我画星期一,大家会说星期二你会怎么画,星期三呢。每次就像小赌约一样,延续不同的主题,我坚持了有四五年,每天都在画。
后来是觉得继续滑下去,我很容易有习惯性思维,往某个方向画,很快就完成了。但这样没什么创意,我就停了每日更新,想反思一下。但也会不定时更新。
tango作品《孤独的重量》
出版社也有找到我,想要我把画集结成书。其实我觉得我只能出一本书,不是每幅画都好。我总共画了大概三、四千幅,我觉得好的大概占10%,也就是300多幅。
tango漫画作品集
4、站酷网:漫画里的戏剧性,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你曾说“脑洞”来源于“逻辑”,怎么理解?
tango:每个艺术家的风格,都不一样。我画漫画的风格有理科背景,我喜欢让大家按正确逻辑去推理,但结果是很奇怪和意外的。
至于怎么产生这种“脑洞”,每个人的创作方式都不太一样,可能是根据他的阅读,对别的艺术作品的观察积累,或者审美等等形成。以及会有一个标准,知道什么创意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我的创作方法,其实跟广告很像,做广告的时候,我就是要天天想视觉创意,一天方案三、四个。每天得想东西,对我来说不是个困扰的事情,甚至可能是工作的强迫症,不想就没有安全感。
tango作品《给自己一个拥抱》
5、站酷网:所以创意的肌肉是可以被锻炼出来的吗?有什么好方法?
tango:创意跟摇滚很像,就是要反叛,要破坏规则。有规律的事,就没创意,所以我觉得方法就是要不停地挑战别人想过的东西,做没想过的东西。
6、站酷网:你也有很多空间艺术、画展项目,比如最近很火的上海 BFC 外滩艺术季里的猫街,从创意到执行,这个项目是如何诞生的?
tango:外滩艺术季每年一届,今年BFC邀请我做总概念策划。当时我正在做《有猫病》的展,是我之前画过猫的集合展览,BFC对猫的主题特别感兴趣。因为BFC也很宠物友好,豫园还有给流浪猫做档案。
这次策展是在外滩到豫园之间的老街,这条通道其实是将上海复星艺术中心、BFC外滩金融中心、豫园商城进行了连接。老街上也有很多流浪猫和家猫,流浪猫大概很多是从这里搬走的住户留下的猫,人搬迁了,它们还在。
这么多都跟猫有渊源,所以我觉得“猫”可以做这次策展主题。起初我设想能做一个街头流浪猫的档案馆,把流浪猫照片打印在墙上。但执行起来有点问题,我们很难抓拍流浪猫,或者带到摄影棚去拍摄,而且打印精度要求很高。
后来想到,不如找有粉丝、有故事的猫,也刚好BFC和小红书宠物薯合作,作为艺术节的宣传策略。所以在预热阶段,小红书上线了“送我家猫咪上墙”的征集活动。活动有1万多人报名,我们选了30多只猫,它们都有名字,有故事。我们的概念是,上海本地猫咪大聚会,这条街层次不齐的墙面就变成了一个统一的画廊。
我也画过很多猫,表达猫和人的关系,以及一些有想象力的创意作品。所以也把漫画的猫加入进来,丰富猫街内容。
我们还做了两只很大的AR虚拟猫。这条街在我们搭建,还没进行推广的时候,就已经红了,有很多人来猫街合照。
除了猫街,我还邀请了美国街头编织艺术家Magda Sayeg创作了《焕之路》和《戏台新衣》。因为这条街道百废待兴,我希望能给艺术节一个希望的颜色组合,所以用Magda Sayeg的作品作为猫街的开始。
编织艺术家Magda Saye《戏台新衣》
7、站酷网:猫在你的作品里经常出现,包括《有猫病》展、猫街,还有之前很多漫画创意里,为什么?
tango:我画的3000多幅画当中,猫相关的可能能找出40多幅,狗也能找出好几十幅。我发现这些内容归类很有意思,会突然发现猫有那么多。一些作品数据也反馈,猫在宠物里流量是最大的,超过狗。
上海BFC外滩艺术季猫街Tango漫画
我觉得大家喜欢猫,可能因为猫个性通常比较独立性,很适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养猫的人,可以把很多情绪投射在猫上。比如它看着你,或者望着外面,你可以想象它是在干嘛。猫是一种很好的创作元素。
8、站酷网:在南海大地艺术节,你的作品《南海桌球俱乐部》装置,是结合漫画作品的创意概念,形成的全新公共艺术装置,从平面到装置,项目背后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
tango:我参加大地艺术节,其实有个系列。最开始,是2021年受邀参加日本艺术策展人北川富朗先生创立的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大概要在当地住两三个月,体验风土人情,以一个外来艺术家的视角,用漫画风格,以当地生活为素材进行创作。我去了几个星期,因为疫情,没再去。后来通过之前去的一些印象和搜集的材料,以及策展方提供的资料去创作。当时一星期交一次图,最后一年交100多张图,很好玩,后来我还出了一本书。
北川富朗先生的要求,是在地创作,不能带着自己现成的作品来,一定要了解当地,然后用你的艺术方式创作出来。这点让我深受影响,很喜欢,我觉得创意就是要根据当地的空间和一些元素来创作,才会更打动人。
后来参加了国内的大地艺术节,在景德镇浮梁,给了我一个房子去创作,我特别开心,做了米酒酒馆,因为这个房子的主人是酿酒匠人。我做了酒馆的艺术品,画满了整个墙,这是我很满意的一个作品。今年主办方也有邀请我,我打算这次去做室内。
“艺术在浮梁”tango作品《泉有米酒酒馆》
之后受邀到南海大地艺术节,作品是我漫画里画过的一个桌球。上面的灯,照亮桌球台。我觉得那个灯,特别像中国古代建筑里的屋顶。在南海,我有个想法是把这个屋顶变成岭南地区风格的屋顶。但因为场地关系,没做完,所以这个其实是个没完成的作品。
南海大地艺术节tango作品《南海桌球俱乐部》
9、站酷网:你在商业和艺术的结合上有很多尝试,再分享几个比较“得意”的案例作品?
tango:商业和艺术,有一个一致的目的,就是感染、打动观众,才会有流量和商业价值,这是商业和艺术的连接点。品牌客户找艺术家合作,去增强品牌流量,关注的是艺术创作魅力吸引来的关注度。而艺术家,也需要品牌支持,去落地一些想法创意,而且品牌也会自带流量。
有个例子是我和某时尚奢侈品牌的合作。当时品牌要发布一款情人桥手表,它的设计是1点的时候,表盘图案上的男女主人会在桥上相遇。他们请我做手表发布的先导宣传,我策划了一组倒计时海报,从倒计时五天开始,每天画一幅漫画。
漫画故事讲述一个男青年准备和女主见面,我把他的动作,变成了5、4、3、2、1这些数字。大家会很期待我画完4,会怎么画3、2、1。到最后,大家发现我是在做广告,融合很巧妙,微博反馈特别好,点赞量、转发率都很高,最后我和客户都很满意。
后来效果也挺好,很多人去看展。我想这是传统广告行为不太容易达成的效果,是一次艺术和商业比较好的结合。
10、站酷网:当艺术创意和品牌想法不太一致的时候,作为艺术家,你会如何做“博弈”?
tango:我觉得要看两个层次,如果品牌找艺术家合作,那么基本上他会很尊重艺术家的想法。但如果就是做传统广告,可能是品牌的主张更强一点。其实大家目标都是一致的,想要打动让消费者,引起关注。可能只是审美、方法不一样。我觉得世界上没有一个百分之百好的广告,或者不存在百分之百满意、完美的艺术合作,合作最后肯定是妥协的结果。就像猫街项目,一开始策划的效果,是墙上的猫有不同颜色,有画,有照片写真,我们策划了很多细节,因为一些客观因素,需要妥协,虽然最后效果也很好。
11、站酷网:你的艺术装置里,有很多新技术的探索。比如猫街里的AR装置,是很新奇的体验。为什么喜欢尝试新技术?
tango:我觉得这些新技术,是内心的一种表达,虽然是虚拟的, 但还是感觉能在物理空间里接触到。如果现实和虚拟结合好的话,是很有意思的,可以打开一个新的纬度。比如你可以在房顶放一致很大的猫,这在现实里是不容易操作的,用AR技术,可以让艺术更加引起大家的好奇心。
上海BFC外滩艺术季猫街Tango AR作品
12、站酷网:AI 大火,你有在尝试用人工智能做创意吗?怎么看现在很火的AI创作工具?
tango:我觉得目前AI还替代不了创意人,我在试着用算法构建一个自己的创作模型。现在这个阶段,AI可以做到的是帮你提供想法,比如我不知道今天画什么,AI可以按我的风格,帮我找到一些创意启发。一些创意想法也可以实现,比如我画很多影子,AI可以把360度的影子弄出来。如果我想找猫和手机相关的影子,它也可以找出很多创意。我选一两个方向,继续发展创意,这是目前AI可以来做的创意前期工作。
但是我觉得,我的风格用AI还是比较难完成,因为思维方面,它是不完整的。它对某种插画风格、照片风格的模仿,可能比较在行。所以还是要需要训练我自己的模型,比如我希望给它一个指令,今天想画某两个事物之间联系的漫画,为我提供20个可以发展的线索。现在这块还是比较难的,还需要人去先主导,有一个基础创意。
利用好这些新技术,是可以帮助我们的。人都会年纪越变越大,像我也是,已经感觉自己的生命力在衰老。创作欲会比以前差一些,但是如果有AI辅助,帮我起个创意的头,我就会很有经验把这个创意完善好,这样我的精力和知识,会更有发挥之处。
13、站酷网:未来,在创作、展览等方向上,您有什么计划?
tango:我对公共艺术很感兴趣,我最近会在上海做一个城市艺术季,通过艺术和AI装置,做一些跟城市建筑结合的方案,突出拯救打工人的主题。大概在9月、10月份,会参加浮梁大地艺术节,还有一些公共空间的在谈项目可能和大家见面。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