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开启创科「黄金时代」,企业如何乘势高飞?
文 | 智能相对论
作者 | 范柔丝
以“Made in Hong Kong(香港制造)”为标志的香港工业,在历经了辉煌与式微之后,近几年,在高质量发展、创新科技引领之下,迎来“再工业化”的契机。
特区政府在2022年12月公布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明确提出了“推进香港新型工业化”。
这并不是指再次在香港建工厂,而是充分利用香港的科技研发优势,强调以信息化带动,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技术,进行制造业的升级转型,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力。
香港迎来“再工业化”的契机,无法脱离宏观的时代要求与国家的顶层政策支持。
当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成为全球各国共识,科技竞争力更是国家实力的关键体现。在全国各个城市都争相盯着创新城市建设的脚步中,香港也在不遗余力地发展创科产业,促进香港经济转型升级。并且,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在时代要求与政策支持下,香港朝着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这一目标,展现出了强劲迅猛的发展势头,也为全国科创企业释放了坐享香港朝科技创新转型的时代机遇。
作为特区政府设立的法定机构、香港最大的科技研发及企业孵化基地,香港科技园是香港进击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科创企业握住时代机遇的最大助力。
其中,由香港科技园规划管理,并锚定“创新制造”发展方向的“创新园”,正在成为高新科技人才、初创企业和创科社群与香港双向奔赴的落脚点。
从“工业邨”到“创新园”的时代蜕变
“创新园”此前是位于大埔、元朗及将军澳的三个工业邨。
伴随着国家顶层政策明确的科技自立发展方向、香港提出的“推进香港新型工业化”发展目标,见证了香港制造过去辉煌的工业邨,需要同频新的时代趋势,以更合适的定位,跟香港朝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转型升级的脚步。
香港科技园深明“再工业化”对香港的重要性,于是,在2021年底将历史悠久的元朗、大埔及将军澳三个工业邨重新定位为“创新园”,致力“从研发到制造”来完善整个创科生态圈,并积极与“官产学研”携手合作,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庞大机遇,实现“香港创新、香港设计、香港制造”的愿景。
一个城市的产业升级愿景下,是时代机遇的无差别释放。这意味着,当香港以科创支点撬动“再工业化”时,每一个科创人才、每一家科创企业,都可以成为科创支点的构成要素,与香港双向成就、共生共荣。
与时俱进地从工业邨升级而来的“创新园”,就成了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科创企业的落户最佳点。
这是因为“创新园”的三个核心园区,能够共享香港与香港科学园的整体资源,确保企业无差别享受香港科技园的全链路平台服务。同时,将军澳创新园、元朗创新园、大埔创新园,每个园区都有自己的优势重点项目,能够在不同的细分赛道以连结香港高科技知识与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能力,构成香港顶尖的创新科技枢纽,成就高新科技人才、初创企业和创科社群的成功。
将军澳创新园的重点优势项目包括数据技术中心及先进制造业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是专门为先进制造业而建造的世界级生产基地,助力创新制造企业快速将创新概念转化成优质产品。
图源:创新园官网
大埔创新园的重点优势项目包括医疗用品制造中心及精密制造中心。医疗用品制造中心设有达ISO-8级别的国际标准无尘车间、压缩空气供应等,专门为先进行业及有志扩充生产业务的工业家提供基地,协助他们利用香港世界一流的科研能力、高端技术人才及国际标准处理关键的生产流程。美时医疗、科能等就入驻于此。
图源:创新园官网
元朗创新园的重点优势项目有微电子中心,为业界提供必要的特定专项设施和共用配套支援,用作开发、测试、试产/原型生产微电子产品,配合和促进香港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推动高增值行业的研发和科技应用。
图源:创新园官网
“创新园”的这些先进的基础设施,既有研发优势,又有生产能力,在推动先进制造、微电子及医疗科技等高潜力行业的发展的同时,更能助推科研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成面向全球的市场方案及商品化落地,引领香港新经济增长,更让企业实现自我发展。
创新园:以独有生态,见企业未来
“创新园”之所以有能力成为香港新经济增长与科创企业自我实现的重要推手,本质上是依托香港及香港科技园的优势,以涵盖了金融科技的支持、创业孵化、技术资源、市场开拓、成果转化等一系列的服务与支持,形成了独有的“创新制造”生态,让落户企业能看到未来清晰的发展路径。
其一,走在创新最前线的硬件基础与完善服务。
虽然“创新园”只是香港科技园的几大园区之一,但“创新园”的企业能享受到的不仅是上文中所提到的“创新园”本身的先进基础设施,还有来自整个香港科技园层面的资金、人才、服务及生态支持。
香港科技园业务发展部经理周川在《科创·香港新名片》的主题演讲中提到过,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香港科技园会分别从资金(水)、人才(土)、服务(氧)和生态(光)四个角度全方位地去支持企业的成长、让大树枝繁叶茂。
比如致力研发医疗影像技术产品的美时医疗,就是在香港科技园全方位的支持下成长起来的。美时医疗的所有技术,部分香港科学园自主研究开发,部份医疗产品就是在大埔创新园的医疗用品制造中心生产。其中,儿科专用磁共振NEONA,就是美时医疗在大埔创新园生产的首台高端大型医疗设备,是曾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大奖的原创技术专利产品。
图源:活动方公开宣传资料
相达生物科技国际有限公司进驻了位于将军澳创新园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据其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里面拥有齐备的自动化智慧物流及生产设备,能够减少企业成本”。
其二,汇聚全球尖端人才与企业的创新氛围。
香港的国际化、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对全球尖端人才一直独具吸引力,再叠加香港本身拥有5个全球百强大学带来的人才资源,以及特区政府多管齐下壮大本地科创人才库的各种举措,香港的创新活力将十分“生猛”。
由尖端科研人才带来的“生猛”创新活力,又集中体现在香港科技园。
“香港每3个研发人员就有一个在科学园,这是香港研发人员的集中地,亦是香港科技创新的桥头堡。”这是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透露的一个事实。
同时,证券时报还披露了一组数据:香港科技园目前已经汇聚了超过1400家科技企业,建立了拥有接近20000人的全港最大科研社群,其中13000人是研发人员。
香港科技园由尖端人才与科创企业构成的创新氛围,在“创新园”层面也能一以贯之。
这从香港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的ASPACE香港卫星制造中心,选择落户将军澳创新园,就可以看得出“创新园”在创新人才与创新氛围上,与香港科技园有一脉相承的优势。
在ASPACE的开幕仪式上,香港航天科技集团联席主席、行政总裁文壹川表明,之所以选择将军澳创新园,“人才优势”就是原因之一。
图源:活动方公开宣传资料
其三,强调落地市场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朝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把科研成果落地商品化。这才是以创新科技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关键要义。
落地,正是“创新园”助力企业发展的关键能力。
香港科技园首席企业发展总监姚庆良博士在2022 国际AIOT生态发展大会上发表的“创新园——进一步创新制造”演讲中就提到,创新园的创业培育计划,就是既能协助科创企业将产品从概念、原型到成立公司做市场化,也能助力有计划融资、上市的园区企业,加速他们全球发展进程。
图源:活动方公开宣传资料
将军澳创新园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基础设施,就诠释了是如何强调落地市场化,让科创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通过先进的生产及检测流程,实现技术创新、高增值、小批量、高度订制的生产模式,同时提供全面的运输、仓储、无尘空间,以及可进行原型打样、小批量装配生产的ProShop等不同服务,以助创新制造企业快速将创新概念转化成优质产品。
放在香港科技园层面来看,落地能力更为凸显,在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经诞生了不少独角兽企业。其中,商汤就是香港科技园公司从0到1孵化的上市独角兽企业。
从这个角度来看,背靠香港科技园的“创新园”,在未来扶持科创企业发展的上,必然还有更可观的表现与成绩。
结论
如今的香港,在已有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的优势下,正朝着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目标,走向新的黄金时代。
当香港在“科创快车道”上全速前进,企业及时“上车”最便捷的路径,就是,选择在创新园这片创新制造沃土扎根,依托创新园的资源优势与扶持培育,抓住时代发展的大机遇借势腾飞,在未来获得更大成就。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AI产业新媒体;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