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停播后学员集体发声,危机公关反成“欲盖弥彰”
出品 | 4A广告网 作者 | 张小虎
前几天,《中国好声音》停播了,其制作方星空华文的股价也在一路下跌,有关节目需要赔付的广告费用也是众说纷纭。
此事牵扯多方利益,舆论议题周期长,舆论生态复杂。首先来梳理一下事情发展的经过,大体如下:
8月17日晚间,一段李玟生前参与《中国好声音》的录音曝光,迅速登上热搜。录音中,李玟控诉赛制不公平,受到节目组动手威胁,尤其是节目收官录影的时候,李玟由于腿部受伤无法长时间支撑站立,已经事先和导演打招呼需要人搀扶,而节目组却在正式表演时把搭档叫走,导致她在舞台上摔倒,必须重新做手术。
李玟的控诉令人闻之落泪,网友纷纷在相关博文下留言,有同情李玟遭遇的,也有发泄对浙江电视台的情绪的,许多小道消息不胫而走 。
这并非浙江卫视第一起牵涉到艺人离世的事件。2019年11月27日,高以翔在录制浙江卫视《追我吧》综艺节目时突然倒地昏厥,经过三小时急救后离世,此外,有多位艺人在录制《追我吧》时都曾出现身体不适,节目被批太功利,安全意识和防护措施不到位。
热搜当天,《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学员李嘉捷爆料,言论中提及“前十名的位次都是可以买的”,暗指“50万一个座位”为真,以节目相关人员的身份正面回应了关于《中国好声音》黑幕的“流言”,引起热议。
李嘉捷的微博长文发出后后不久即被删除,其本人随后发微博称不是自己删的。
然而就在8月18日,李嘉捷公开向好声音致歉,称自己发布的微博内容没有事实依据。
一夜之间口径逆转,甚至其本人的微博全部清空,只剩下了道歉博文。这不禁引人浮想联翩,莫非收到了“律师函”或者“电话警告”?只能说,懂的都懂。
浙江卫视的回应还是比较迅速的,也是在当天就在官微发布了声明。然而,回应虽快,却没有直面舆论焦点,而是以简单的“出于对逝者的尊重,我们不再对此事过多解释”一笔带过,显得搪塞敷衍。此外,言辞中也有漏洞,既然录音是“经恶意剪辑的”,那么为什么不提供原始影音呢?
同样不够真诚的是,在声明微博的评论区下,热度高的留言都是清一色的浙江IP。节目组希望通过“水军”控评,覆盖掉不利的言论,却低估了网民对此事的关注度,尤其是在微博开放定位功能之后,消息溯源变得更加直观。这份声明,显然无法服众。
除了《中国好声音》内部学员的爆料,李玟姐姐的回应,李玟经济公司的回应,以及金星、韩红、乐嘉等关键意见领袖的陆续发声更是舆论推向了高潮。她们的发言,立场略有不同,一是相信李玟,二是等待调查结果,三是浙江卫视确实存在管理混乱。
8月20日晚,浙江广电集团就近期《中国好声音》节目引发的争议作出回应,表示将进一步调查核实,并接受广大观众和网友监督。这是集团公司第一次公开回应节目争议,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官方。
8月25日,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接受调查并暂停播出。在该条博文发布的一分钟内,几条看起来较为客观理性的评论就被送上了热门。
8月27日,《中国好声音》学员集体发声辟谣,称节目组并没有向他们索取任何费用,工作人员很好,节目没有黑幕。然而网友似乎并不买账,认为学员的回应“不讲证据”,并且是在“转移话题”,总结为节目的“洗白”手段。
总的来说,《中国好声音》节目的这一波危机公关可以称为典型的负面公关案例。首先,录音风波后的第一时间,节目组没有和公众诚恳沟通,而是希望以寥寥数语带过;其次,没有给出客观的证据澄清事实,而是希望以利益相关方的口头回应来平息公众怒火;再次,没有直面舆论焦点,分清矛盾的轻重缓急 ,在节目停播后,发出无效的回应。
最后,《中国好声音》近来可以说是风波不断,在录音事件中,前有刀郎与《中国好声音》评委的往事重提,后有关于节目“暗箱操作”的质疑。有理由质疑,节目平时并不甚注重内部公关,否则也不会出现“排挤导师”“欺负学员”等爆料连篇。
不过事到如今,再回应似乎也显得苍白了。若推搡导师属实,违背道义;若“内幕交易”属实,触犯法律。左右不过两个字:塌房。当然,也有一种特殊情况,一切负面言论皆为造谣,那么节目要告的人相当多,明星,网红,大批网民……
作为浙江卫视的大IP,《中国好声音》播出至今已经12年。据壹览商业统计,赞助《中国好声音》的品牌达五十余家,十余家赞助商是节目组的长期合作伙伴。2023年的节目赞助商,许多是大众耳熟能详的品牌,类似康师傅、京都念慈庵、君乐宝,雪花,胡姬花。
(图片来源:抖音用户)
其实现在提起《中国好声音》,许多人可能会讶异,这档节目居然还在播出?同类型节目赛季延续太长容易让观众审美疲劳,热门综艺也会成为“广告拼盘”,此时,商业效益与受众口碑显得难以抉择。比如这一季的《中国好声音》就被吐槽“105分钟的节目,三分之一在打广告”,植入广告太多,广告植入方式生硬。
此次录音事件,算是《中国好声音》一直以来积攒的负面舆情的集中大爆发,反馈到赞助商品牌上,不仅是在舆论场上占据不利地位,还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股价下跌,可以说是对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无差别的损害。
目前,事件还未给出公开调查结果,《中国好声音》的赞助商基本上选择冷处理。比如康师傅零食旗舰店在直播间放起《想你的365天》,并且删除了康师傅官方微博中所有与《中国好声音》相关的内容。
也有一些品牌在风浪中冒了头,比如8月20日,一主播在直播间带货安慕希产品,受到网友言语攻击甚至侮辱,并要求主播下架该产品,于是主播怒怼网友“跟风狗”。
于是,“安慕希主播直播间骂人事件”迅速登上热搜,安慕希次日做出回应,称主播所发表的一切言论,不能代表安慕希的品牌立场,由于安慕希的回应比较清晰,抖音上也有许多网民留言澄清,于是矛头不再直指安慕希。
要论在《中国好声音》停播危机中受益的品牌,大约独百事可乐一家。8月25日,百事中国在#中国好声音暂停播出#的话题下评论,“那那些交了钱的选手的钱会退吗?”
虽然该博文火速删除,但手速快的网友还是截了图。就目前的情况看,百事可乐因为这次意外小小地收割了一波路人缘。
这种疑似“切磋号”的评论在品牌官微运营中时有发生,处理得当,会让品牌的形象更加鲜活,而如若品牌本身美誉度不佳或者与事件主体有牵连,那么就是妥妥的翻车。
较之于代言人“翻车”的情况,综艺节目如此大规模地出现口碑崩塌的情况相对少见,最近的例子可能是2021年的《青春有你3》。
其实,不管是代言人还是节目出现问题,对于品牌声誉的影响都是无可避免的。而且,近年来网友对于品牌发生同类事件的宽容度似乎还上升了不少,特别是一些国民化的品牌,在一次次的舆情风险中,袒护的言论逆势上扬,质疑的声音反倒沉默下去,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反观一些新生品牌的境况就没有如此顺遂了,其品牌本身可能就依靠综艺节目和各类活动的赞助打开市场知名度,有关《中国好声音》的流言蜚语早已有之,观众的口碑也大不如前,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继续赞助,无非是看中了节目的热度,本质上是一种风险投资。
特别是在此次事件中,出现了很多“暗箱操作”的争议,品牌本身就是兵戈诛伐的“资本力量”,想要“飞鸟尽,良弓藏”就不那么容易了。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