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宣传片刷屏,一览杭州5000年
出品 | 4A广告网 作者 | 张小虎
当大型赛事遇上旅游胜地,文旅营销卷出新高度。
亚运会召开,杭州举行“让世界看见美好杭州”文旅海内外推广活动,增强城市外部手中对于杭州的认知。除了在多个出行要道位置投放《杭州亚运旅游指南》,市文旅局同时发布宣传片,以科普的方式,让海内外游客了解杭州,为亚运会聚集声量。
杭州市亚运会宣传片《什么是杭州》
12分钟看见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整部影片采取线性叙事,从地理的视角着手,述杭州在5000年岁月中的变革,俨然一部微缩城市变迁史。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名在外,天堂雅号却并非与生俱来,短片以「山海的淬炼」「西湖的转折」「大湖的舞台」三个章节,讲述杭州经历的3次命运转折。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江河湖泊,天堑沟渠,流淌着杭州这座城市传承几千年的文明基因。影片以“水”为线索贯彻始终,展现了一个浸润着宋氏美学的“水城”。
一帧帧画面中,也不乏杭州的特色人文景观,从“良渚文明”到“吴越文化”,从“西湖”到“钱塘江大潮”,从“白居易的诗”到“民间爱情故事”,自然的馈赠与先人的智慧,凝结成杭州这座城市取之无穷的宝藏。
短片综合选取多位摄影师的作品,用一帧帧壮观的画面,让人博览杭州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城市建设。在宏观层面,塑造了一个既有历史底蕴又有现代气息的城市形象。
影片最为出彩的地方是考究严谨的背景资料。主创团队先后阅读40余部著作、20余篇文献,选定了“5000年一座杭州城”这一核心主题,并多次从考古、规划、史学、经济等方面进行把关,确保宣传片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这也源于纪录片片独特的客观视角,区别于传统城市宣传片的粉饰雕琢以及脸谱化的人物群像呈现,最大程度的还原了影像本源,而其中引而不发的,是对城市文化和城市历史情感的歌颂。
打破常规化符号拼凑表达
为受众讲述真实的故事
哔哩哔哩的数据显示,2022年,有1.6亿人在B站看纪录片,累计观看时长达到1.88亿小时。打开小红书搜索“纪录片”,映入眼帘的图文标题是“一定要多看纪录片,不要把生命想给无知”“表达能力差的人,一定要狂刷的88部纪录片”,诸如此类。
纪录片以其知识密集度和思想深度,超越了碎片化攫取信息的范畴,兼具“非虚构影像”的纪实美学,正在成为这一代年轻人的心头好。
而这正是《什么是杭州》尝试去做到的,在12分钟的视频里,尽可能以清晰可见的图文资料和3D动画,厘清一所城市的发展脉络,避免走马观花式略过城市地标、风景名胜,仿佛无所不包,却又言之无物。
过去,城市宣传片多数陷入自说自话的泥沼,传播主体希望塑造立体、全面的城市形象,意识形态较为浓厚,用户思维却不强,与浩大的声势形成对比的,是难以在市场中掀起水花。
亚运会倒计时100天之时,杭后亚运会形象宣传片《弄潮》发布,博古论今,中外,展现杭州的自然之美、文化之美、运动之美与数字之美。有人说“高大上”,也有人评价为“元素的印象组合”。
七月末,浙江宣传发布了一篇文章《城市宣传片,向成都学什么》,其所展现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精神,向业界同行虚心求教,让许多网友看到了浙江的谦逊,收获了许多肯定和赞许。
或许,《什么是杭州》在制作上仍然有不足,但在“拒绝说教”“打破常规”方面,却作出了积极的尝试。在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需要更多年轻的力量参与到国际性宣传中,把国人的文化自信展示出来,把杭州5000年的历史讲给海内外游客。
全方位塑造城市形象
文旅营销需要多种声音
城市形象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影响因素之广,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其对外传播的过程,亦囊括多种因素,由大众传媒、个人经历、集体记忆、城市景观等共同作用形成。
为了增强城市吸引力,提升城市形象,在迎接亚运会召开期间,杭州对整座城市都进行了视觉识别体系的更新。
随处可见亚运元素,游泳池搬到了地铁站。
给垃圾桶画上吉祥物,为树干装上小蝴蝶。
五花八门的户外美陈装置,映日荷花别样红。
紧跟碳排放热点,全面扩大城市绿化覆盖率。
向天空发送镭射灯光,让地外生物接收赛事讯号。
一系列行动,制造了丰富的亚运会的仪式感,甚至被网民善意地调侃为“产前焦虑”“路过的狗都得洗两遍的程度”。
比起高屋建瓴的宏观叙事,这些来自民众内心生发的声音才是最真实可感的,作为亚运东道主,杭州精心装点一切,恭迎八方来客,不正是中华民族热情好客传统的最佳体现吗?杭州给足了迎接游客的诚意,也让网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可爱之处。
回到城市宣传片本身,无可非议的是,它是城市名片的集中体现。借助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其承载着联结内外、沟通世界的厚重内涵,在提升人民对于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同时,也是打破外界刻板印象、拉近沟通距离、让大众领略城市魅力的重要契机。
这几年,民间力量入局,创造出许多在文化传承甚至国际传播方面都具有影响力的作品,让各地的文旅部门宣传愈发看重多元主体共创的价值。也由此,出现了越来越多官方与城市传播新锐力量合作共创的作品。
要让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留下的瑰宝被世界看见,首先在国人自己的印象中就要做到无可挑剔。而只有当越来越多个体化的力量参与到城市传播过程中,传播的效益才能最大化。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