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点火炬,地球谢谢你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3-09-25


1

最近杭州不是开亚运会了嘛,从9月8号火炬传递仪式起,每天我都能在新闻里刷到火炬又到哪哪儿了,谁谁谁正在传火。


一开始我还会看看都是些什么人能得到邀请,再猜猜还有谁会去接力。


但后面我发现比起火炬手,亚运会场里的最终目标,那个要在开幕式上被点燃的主火炬反而更值得注意一点——


这次杭州亚运会用的主火炬,在循环内是可以做到零排放的。



过去所有大型体育赛事的火炬其实都很少考虑到环保问题,早期用的是固体镁燃料就不说了,近现代用的也普遍是丙烷或者丙烷混合物这样的含碳液体燃料,总之都是烧一路排放一路。


然而杭州亚运会这次点燃主火炬用的燃料,是通过CO2循环利用合成的零碳甲醇。


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更在于“甲醇燃料头一次出现在了亚运会这样被全人类瞩目的历史性时刻”。


再强调一遍,这是第一次第一次第一次。


每场亚运会都得有很多火炬手,但不是每一场亚运会都能有新燃料登场。


上一次亚运会主火炬燃料发生大的变化,还要追溯到1972年第一次从固体燃料引入了液体燃料。


时隔半个世纪之后,亚运会的火炬里才又有了一个新面孔。


你感受一下这个含金量。


某种意义上,这确实是要入史册的。


这么说吧,像奥运会、亚运会这种级别的赛事,因为规格太高了、太受瞩目了,所以在流程上往往会尽量偏于保守,宁可一直按传统模式走,也要避免犯错。


不出错,要比出彩更重要。


所以能被拿到这样的舞台上展示的新技术,本身就代表着无数次测试后的稳定性和强大的可靠性。


尤其是甲醇燃料这个东西,用途还不是单纯点个火炬那么简单。


它背后代表的,是一条潜力无穷的新能源发展路线。


甚至有一种预感,虽然今天我是因为看亚运会新闻才关注到火炬里的零碳甲醇燃料,但未来某一天当甲醇燃料成了主流,人们编篡教材回顾历史的时候,这一届亚运会反而会因为火炬里用了甲醇燃料而被重点提起。


当然了,如果真到了那一天,那为这次杭州亚运会上用到的所有零碳甲醇负责生产制备和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吉利控股集团,大概也不会缺席历史课本。


虽然这段时间大家看亚运会新闻的时候很少有提到吉利的,但我研究了一下,发现背后全是吉利的影子。


火炬塔是吉利参与建设的,主火炬的甲醇燃料是吉利产的,一路上也是由吉利远程甲醇动力重卡运输的,甚至连给这运输车开道的都是沃尔沃警车。


我还搜了一下相关新闻,前段时间亚运会的第一百棒火炬手就是吉利汽车集团的CEO,护送火炬的是“亚运火炬传递保障用车”吉利银河L7和亚运会官方指定用车吉利领克09,连接棒的都是位领克用户。


吉利全家桶了属于是。


2

吉利这家公司、以及吉利制备的甲醇燃料,能在亚运会上扮演如此多重要角色,影响最大的倒不是体育行业,而是新能源车。


其实这就和航天技术转民用属于降维打击一样,很多时候不得不在严苛环境下为一个极致困难的应用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对企业来说反而是一个增加技术储备的契机。


过去从来没有过在大型体育赛事主火炬里应用甲醇燃料的先例,吉利要先吃这个螃蟹,难不难?


肯定难。


但现在的结果是,吉利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你想想,这里面得攻克多少技术难点、完成多少技术突破?


关键是,这里面不能出错,不然丢人丢大了。


光是公开新闻里能查到的甲醇技术就很多了,关键你还不知道吉利有哪些技术是没暴露出来的,这些公开的或者没公开的技术里又有哪些是能用在甲醇动力汽车上的。


举个例子,想让甲醇燃料满足火炬点燃和长时间持续燃烧的要求,首先要做到万无一失的安全无害。


但甲醇这东西本身是有低毒的,你装在汽车油箱里还好,但主火炬上可是要有火焰露出来的。


怎么才能在燃烧过程中既让火焰姿态飘逸稳定,又保证燃烧充分不让未燃甲醇飘落?


为此吉利换了很多个方案,从先雾化后燃烧到后面的点火既燃,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未燃甲醇燃料的逃逸。


好,现在你看。


我连在点燃主火炬这么极限的状态下都能保证甲醇燃料的绝对安全,以后谁还能用安全性这个点来质疑我的甲醇动力汽车?


再举个例子,燃油车在电车面前一直以来都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加油站的覆盖度远比充电桩要广。


电车厂商都在玩儿命地铺充电桩,吉利想推动甲醇动力汽车,也得铺甲醇加注站。


而这一次吉利不得不在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完成甲醇燃料在亚运场馆内外的存储、加注、转运,就是对将来大规模铺甲醇加注站的一次最好的预演。


亚运会要用的零碳甲醇不是一点点,而是很多很多;


而且也不是只有一天要用到,而是长期需要供应。


为了给亚运会建甲醇燃料保供系统,吉利专门设计了一套场外埋地罐加场内缓冲箱的方案,其中燃料管线采用双层夹套管设计,所有甲醇储存设备内部都填充了适用于甲醇燃料的阻隔防爆材料。


在确保使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甲醇燃料的量大管饱。


好,现在你再看。


我连亚运场馆这种限制重重的地方都能又快又好又安全地把甲醇燃料供应上,以后你买了我的甲醇动力汽车,还怕以后加料没地方么?


并且,甲醇加注和燃油加注都是一样的快速,无非是加什么的问题,这效率从物理上就比电快一些。


吉利今天能服务好亚运场馆,明天就能服务好千千万万的车。


毫不夸张地说,吉利带着甲醇燃料上亚运这件事,对新能源行业的影响一定是被低估了的。


它产生的蝴蝶效应,远比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更加深远和巨大。


3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机会在于新能源车。


油车我们确实晚起步太久太久,但在新能源车这个赛道大家都是刚起步。


但新能源,不是只有电。


应该说,新能源是相对于油的一个新燃料范围。


新能源车更大的机遇,其实在于甲醇动力汽车。


很多人对新能源车的理解还停留在纯电驱动或者油电混动,但所有满足低排放高效率的能源其实都可以是新能源的一条技术路线。


过去主流概念上的新能源是电,虽然日本死磕氢死磕了很多年,但眼瞅着都磕变异了还是有很多技术问题突破不了,尤其是氢的储存上,在可预见的未来恐怕都会很小众。


但吉利能用甲醇燃料点燃亚运会主火炬,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技术储备和工程效率,本身就证明了甲醇燃料和甲醇动力汽车已经完成了各方面积累,足以进入到主流视野。


这个事件,很可能会成为吉利改变新能源车行业格局的一个重要契机。


关键是,甲醇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优越的汽车燃料。


电车环保,只是在开车的过程中不排放,实际上大家也不知道这个电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水利发电风力发电当然好,但万一是烧煤发电呢。


碳排放只是从你开车的时候转移到了发电的时候,君子远庖厨变成了君子远排放。


而甲醇燃料就不一样了,这东西不但烧起来清洁干净,生产的时候甚至能固碳。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每生产一吨吉利在点燃亚运火炬中用到的零碳甲醇,就可以消纳1.375吨的CO2。


你可能要问了,这么牛叉的燃料为什么以前没普及?


其实很简单,过去技术不行。


就像最早的汽车其实也是电车,但电池和电机技术不行,所以后来居上的是更成熟的油车。


过去最限制甲醇产业的就是生产工艺不成熟,实验室里的好东西多了去了,不能量产就都是白搭。


况且你再好用,如果生产起来太贵了也划不来啊。


单论甲醇的生产制备工艺,吉利的技术储备差不多算是赛亚人的级别。


而且吉利很早就把技术转化成产品了,最新开发的全球首款醇电混动轿车搭载甲醇混合动力系统排放达到国六标准,百公里醇耗做到9.2L(注意,甲醇和汽油价格不同),折合每公里只需要花0.24元。


这个使用成本已经跟电车一个价了,而且电车还要玩命儿卷续航,电池能量密度低了开不远,能量密度高了还要面临风险。


但甲醇燃料加注起来比充电可快多了,也稳定多了。


你说电车也可以靠特高压来快充啊,对,但且不说建这么多特高压充电桩的成本,国家电网能不能扛得住也是个问题。


我自己也有电车,装充电桩的时候,都是有限制的。


甲醇燃料的牛叉之处,就在于你要方便快捷安全的时候它有油的优点,你要环保便宜可持续的时候它又有电的好处。


如果说以前大家还担心一下这东西毕竟有低毒,而且不知道上哪加甲醇,这次吉利在亚运会上的表现,就又彻底打消了这方面的顾虑。


从这个角度来说,吉利点的不只是亚运会的火炬,更是整个新能源行业的火炬。


4

这次亚运会是吉利展示甲醇技术积累的窗口和契机,但支撑吉利这么玩儿甲醇火炬的底气,来自那个早在十八年前就开始押注甲醇产业的自己。


从2005年到现在,吉利为甲醇汽车呐喊了足足一十八年。


2005年,吉利第一次启动对甲醇汽车的研发;


2013年,吉利选择在山西晋中试运营自己的甲醇汽车,此后一直至2018年,又由工信部牵头,在五省市(山西、上海、陕西、贵州、甘肃)组织开展了甲醇汽车试点运行工作,系统地验证了甲醇汽车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2014年,吉利投入数十亿元,在贵阳建了一座甲醇整车汽车制造基地,甲醇汽车年产能达十万辆;


2015年,吉利投资冰岛碳循环国际公司成为大股东,探索在中国推广清洁甲醇燃料合成生产技术,拿到了甲醇汽车一块重要拼图;


2019年,吉利全球首款加注100%甲醇的重卡正式下线,开始在商用车领域发力。


再接下来,就是今年2月由吉利投资的全球规模最大的甲醇工厂投产。


(数据来源:中国能源报)


这个工厂每年可以生产11万吨甲醇,直接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将世人眼中避之唯恐不及的二氧化碳变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而当9月23日亚运会上甲醇火炬燃起的那一刻,吉利十八年来的所有呐喊仿佛都有了回音。


主火炬里跳动的火,既是甲醇的火,也是吉利近二十年来眼里和心里的火。


现在这道火光,终于被世界看见。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