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的老家,在互联网上开花
1
毫不吹牛,我前段时间吃到了我这辈子吃过最牛叉的一罐辣椒酱。
它在任何门店或者电商上都买不到,因为这是我一个朋友回老家(江西某个县)的时候,专门从老家带来杭州的。
那段时间我连吃了一个礼拜的拌面,就是为了在吃面的时候把辣椒酱拌进去狂炫。
作为一罐来自江西的辣椒酱,它的辣度对我来说其实有点顶,每次吃完我的胃都有股被火烧的感觉。
但,真的很好吃。
油香和辣气混在一起,毫不吝啬拌进去的牛肉被打成碎末和辣椒完全融合。
就着软软滑滑的面条一口吞下去,油脂、碳水和蛋白质的爽快在舌尖被辣酱鞭挞的一瞬间同时爆炸。
可恶啊,就算吃完闹肚子都划算。
哪怕我两头喷火,这辈子也值了。
2
魔幻的是,这么牛叉的辣椒酱却没有自己的品牌,在外地几乎没有名声,更很少产生商业价值。
真的,我在网上找了很久,有很多江西辣椒酱,但没有我要的那种。
这东西除了本地人自己吃,最多被拿来当成土特产送礼。
从送礼的角度讲,“没牌子”和“买不到”其实是个加分项。
但对于它产地所在的那个县城来说,这就绝不是什么好事了。
对于县域乃至地市这样的中型城市来说,即使只是一罐小小的辣椒酱,背后的商业潜力也是巨大的。
而像这样被埋没的特色产业,在我国各个中型城市里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每一个中型城市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自己的特色产品,在这个产品上你可能就是全中国最牛叉的,但没什么人知道,知道了也没法赚大钱。
困难,太多太多了。
受限于时间、空间、传播途径、销售平台、运输成本。
受制于地理、物理、技术、经济、商业因素。
就算有牛叉的产品,中型城市往往也很难将它们形成优势产业。
过去那些能在全国打响名声的中型城市特产——烤鸭、豆腐、烧饼,铁锅、剪刀、丝袜甚至是棺材,我都不需要带名字你就知道我说的是哪些城市。
其实你仔细去盘点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地方要么是有外出经商、打工的传统,要么就是经常被行商路过。
通过这种被动的、天然的、非自发的形式,它们的特产在几十上百年里被慢慢传播了出去。
但还有更多明明有特产,但却没有这些特定buff的中型城市呢?
它们如果想要自发往外传播这些东西,就会面临一些很现实的问题:
比如说,某些地方虽然有一些有吸引力的文化特色、食物制品、农产品、手工艺品或者其他产品,但它们都是散户甚至家庭作坊的模式,也没有一个平台能帮他们联合起来。
大家都是单打独斗,就没有办法集约化、产业化,一起来包装自己对外营销,也很难用现代物流解决他们的对外销售和配送的问题。
想把这些传统上就非常自由散漫的环节整合起来,非常非常难,而且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和实操经验。
这也是很多中型城市发展中最头疼的地方:
我不是完全没机会,但偏偏有机会的同时,又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难题,看着宝贝在这没法秀出去,这就太折磨人了。
一个牛叉的东西只能在当地自产自销,一条本来可以存在的上下游产业链路和大量的就业机会,就这样被搁置和浪费。
谁不想发展产业?
谁不想增长经济?
谁不想把年轻人留下来建设家乡?
但想让年轻人留下来不可能光靠一腔乡情,还要给足够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这涉及到的是一整个产业链的建设问题。
很多中型城市缺的不是产品,不是特色,而是这么一个生态型基础设施,一旦你把这个生态基建给它们做好了,产品和产业其实是水到渠成的。
而搞“新基建”,还要借助科技企业打井开渠的能力。
京东云的智能城市操作系统和产业协同平台,腾讯云的产业互联网,华为的智慧政务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所以,还是那句话,中型城市只是没有一线城市和大型城市那么明显且巨大的优势,但不代表它们没有自己的优势。
它们缺的只是一个能帮忙整合产业+打通全国市场的帮手,只要这个帮手就位了马上就能起飞。
接下来不光是能解决地方上大量的就业问题,甚至还能让很多考出去上大学的年轻人毕业以后愿意回家来创业。
在老家也有合适的就业岗位甚至创业机会的前提下,年轻人还是很愿意选老家的——
最起码,吃饭能吃得惯啊。
而想要为年轻人创造这样有岗位、有机会、有未来的环境,需要的是数字经济的助力。
3
放到过去,很多中型城市的发展真的就只能看运气。
时运到了就有机会,时运不来就只能等待,自己其实没有太多努力的空间。
但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很多很多,其中也包括中型城市的命运。
数字经济,就是这些年中型城市发展的最大契机之一。
中型城市最需要的锁定特色发展路径+整合产业+打通全国市场,在数字经济语境下,其实就是数字产业的一环。
但要注意,不同类型的城市需要的数字经济其实是不一样的。
一线城市、大型城市已经有了一套自己成熟的产业模式,数字技术服务虽然也很重要,但它们的数字经济还是会侧重于提升城市内部的资源统筹和已有产业的运行效率。
而中型城市需要的数字经济,更多的是要连接内外、打造适合自己的产业生态、把当地产品卖出去甚至形成品牌效应。
简单说,前者已经发展得很好了,数字化带来的是锦上添花。
但后者正是对发展最急迫的时候,它们需要的是一台全自动高效率工业化纺织机,给我织织织织织,先把布织出来再考虑其他,也就是雪中送炭。
但仅仅是“意识到自己需要什么”还不够,还得有足够的供给。
幸运的是,不光中型城市自身普遍意识到了数字技术助力对突围转型的重要性,国内也有大量的数字技术服务商全力投入到了对中型城市的建设中,并且已经形成风潮。
这个时候,选对正确的数字技术服务商就非常非常重要。
就像任何一种团队运动一样,首先你要自己想赢,然后你的队友也要有和你并肩作战的实力,最后你们才能真的拿下胜利。
而纵观全国的数字经济服务商,京东云就是目前对中型城市需求理解,以及中型城市数字经济服务实战经验双拉满的平台。
这是上百个城市无数个项目实战出来的。
广西梧州有一个特产,叫“六堡茶”。
六堡茶还算幸运,作为有1500多年历史的名茶,它在市场上并不缺乏受众,在梧州也有13万亩茶园、年产量达到了2万吨。
坦率地说,六堡茶不算特别特别冷门小众,很多喝茶的人都听说过。
但即使是六堡茶,也依然存在缺乏专业交易平台、茶企融资难、融资贵、个别产地交通不便等问题,使得梧州的六堡茶产业难以进一步发展。
为了打破瓶颈,梧州市和京东(梧州)数字经济产业园联合推动了梧州六堡茶公共茶仓的建设,以此为基础,帮助六堡茶更好地走向全国。
在公共茶仓建起来后,六堡茶产区之一的山坪村其收入已经从2016年的几千元增长到如今的每年10万元。
农民的个人年收入也实现了翻倍增长,达到1万元左右。
能实现这样的增长,除了公共茶仓本身的仓储陈化升值、便利融资贷款渠道和茶银行三大功能外,京东数智供应链特有的产、销、运一体化特点也功不可没。
京东云的价值还不光是把六堡茶这样的“地方特产”变成一个城市的优势产业,更能从尖端制造和数智化的层面,帮助城市制造业完成从“制造”走向“智造”的升级改造。
2021年,在江苏常州钟楼区的牵头下,京东云联合智云天工和常州移动推出了人称“超级虚拟工厂”的“5G+AI工业制造云平台”。
这个云平台能将不同地区企业的核心能力与数据聚集在一起,同时对接供需两端:
一方面把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变成一个个订单发给工厂,为企业带来生意;
另一方面又把具体产品拆解为一个个零部件适配给本地甚至外地的生产力,帮企业消化产能。
根据媒体报道:
这一平台已连入18个行业、700多家企业的产能数据,累计连接设备6万多台,帮助企业总计消化剩余产能15亿元。
如此庞大的云端数据处理和工业协调统筹,做起来非常非常难。
京东云能做好,靠的是它在京东内部场景里修炼出来的能力。
而且,也只有京东云有这个优势——
其他平台没有做过京东这么大规模的【自营电商】,更不可能像京东一样需要长期经受管理1500个仓库、1000万自营商品SKU和库存周转天数平均约30天的高强度考验。
这些考验逼迫京东云必须做到高效、极致、有韧性,也塑造了京东云的数智供应链基因。
只有像京东云这样了解供应链、知道怎么用数智能力改造供应链的平台,才能更好地帮中型城市完成从供应链到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并“扶上马,送一程”,帮助大量地方企业通过京东链接市场,迅速产生经济价值。
京东云在数字产业上的基建能力,是在一场场硬仗中打出来的。
并且随着京东云服务过且服务好的中型城市越来越多、积累的服务经验越来越丰富,它为每个不同城市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而它之所以要从农业和工业两个实体产业的维度对这些中型城市实现双重赋能,本质上也是为了更好地帮助那些最普通也最朴实的老百姓通过勤劳致富。
这既是一个商业行为,也是在承担企业相应的社会责任。
4
关键是,京东云提供的数字基建一旦完成,对中型城市带来的改变将是全方位的——
除了带来产业发展和升级的契机,它还能在一个更长的周期内提高中型城市的政务效率。
江苏宿迁市依托京东云建设的政务数据云平台,做到了将政务数据统一上云、集约管理。
根据京东云的微信公众号在今年9月14日发布的《成本降低84.7% 接口服务14.4亿次宿迁政务云再获业界殊荣》一文显示:
宿迁政务云已将210个部门的42.3亿条数据全部上云,非涉密系统上云率达98.85%,按需共享率达到97.69%,应开放公共数据开放率达到100%。
这也是宿迁这个城市能做到“宿迁速办”和“一网管全域”,并将这两块政务招牌彻底打响的底气所在。
除了宿迁,山西大同同样在数字政务上成果斐然。
在由京东云提供技术的“天下大同”App支持下,大同实现了“企业开办一件事”、“民众最多跑一次”等政务便利服务,在商业和民生两个维度都享受到了数字经济建设带来的好处。
一方面,在数据上云后,办事效率客观上就是会得到提高。
很多过去只能由人力一点点磨时间完成的琐碎工作,现在交给系统瞬间就完成了,更快更方便是一种必然。
另一方面,所有需要人和人对接的工作,一定会出现各种摩擦和损耗。
而现在这些工作被搬到了云上,尽可能摒除了人的影响。
当一切只由数据说话、由定好的系统规则评判的时候,效率同样会得到飞跃式的提高。
5
一线城市、大型城市的优势和定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但中型城市的优势和定位,很多时候连这个城市的居民自己都不清楚。
很多人是直到上了大学,第一次走到外面,才发现家乡和外界有这么多的不同,才能意识到原来我的老家也是有机会的,缺的只是一个能让它被全国人都看见和连接上的平台。
如果还是十几二十年前,那因为技术不成熟+缺乏建设经验,中型城市的很多发展困难确实没办法解决。
但现在,京东云已经有能力成为服务好中型城市的这个数字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伙伴。
中型城市想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一定要吃到跨时代的数字技术红利。
而京东云在成功服务一百多个中型城市后积攒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这套“数字产业+数字政务”的“中型城市服务模型”,就是摆在所有中型城市面前触手可及的机会。
它真的很成功,并且成功了一百多次。
它也真的很懂产业,在最接地气的各类场景中摸爬滚打了整整二十年。
现在大家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实在。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