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檀谷:山谷里的商业,自然的,生活的
什么是城市人的理想生活空间?这个答案似乎在一直动态变化着。
过去三年,城市开始出现了一种回溯。人们更追求向内,更倾向于在自然中治愈,渴望在社区里的真实生活与人情味,更重视家人与朋友的团聚,理性消费、注重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走到户外去,这是一个最为明显的流动趋势,山系生活,郊野露营、户外骑行……伴随着生活需求的变化,是人与城市空间关系的变化:线下正在面临着一次重构。
我们不禁想问,商业是否还能去到更多场景,结合地缘与生活方式,营造出全新的空间形态,符合让自然、社区、品牌有机结合的新空间,为我们提供一条打开、看见、了解城市,理解真实生活的新机缘。
上周末,我来到北京门头沟的檀谷TANKO,在群山腹地之间,便看到了这样的可能性。
40分钟,
打开北京的另一种生活面
作为一名非本地居住者,我一直误以为北京的生活是“平面”的。和上海一样,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在高度城市化和极度便利的商业覆盖下产生,直到我去到了檀谷,彻底突破了我对北京城市生活的想象。
在城市生活太久,回归自然、去到户外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渴望,而对于身在北京的人而言,“方便易到达,贴近自然,获得即刻放松”便成为选择目的地的主要因素。
从北京的正中心前门驱车向西出发,如果路况好,仅40分钟便能来到檀谷所在的门头沟潭柘寺镇。对于住在北京城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出行刚刚好”的时长。
在高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突然眼前豁然开朗,两边的城市景观变成了自然景观,门头沟连绵的群山在眼前展开,你心里就知道,愉快的周末度假生活,已经就此开启了。
檀谷所在的位置,就在背靠西山的两座景区:潭柘寺和戒台寺之间,恰好承接了这里的自然资源和休闲场景。
在拥抱自然的趋势下,户外活动则是与自然最亲密的接触方式,加上檀谷正好在京西小老鼠等经典骑行路线上,所以天然成为山系运动爱好者的聚集地。
夕阳映照下的慢闪公园,四周是广阔的群山,目之所及,皆为森林;呼吸都是清新舒适的,让人心旷神怡。
△ 京西的经典骑行路线,就在檀谷附近
具有主理人特质的商业品牌,聚在一旁的慢闪广场,这些独栋式空间共同形成了尺度适宜的街区。在极可能成为传统文旅商业的情况下,它却勾勒出了这样一幅具有市镇生活方式及休闲聚落感的图景。
这就是檀谷创造出的新城市生活场景。
主理人,
「同温层」下的生活方式聚落
在过去两年,我看过不少以「公园式商业」为主题的项目,绿地公园都是项目的亮点,但落到具体的商业界面,看到的还是熟悉的连锁品牌时,总觉得这商业到场景的连接应该有更好的解法。
已经开放的檀谷一期,商户品牌总共是30多个——这个数量在一个购物中心里,大概只能填满一个楼层,但在这里,它们却是商业的全部。
檀谷扮演着类似“精选买手”的角色,每个品牌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组合在一起后极有可能体现着同一类人的生活方式;它们以一种颗粒度极细的方式,结合各自优势,最大化地丰富了檀谷的游逛体验及服务细节。
△ 檀谷的日常画面
客人们来到檀谷后,面对山谷喝一杯Berry Beans的花魁冷萃,在老吉堂吃顿地道的本帮菜,在山谷电影院三克映画看电影,体验一场“沉浸的”造梦体验……把更多心思用来感受山间生活,随性地去到每家店铺,有恰当的时机还能和主理人聊上几句。
这种友好的社区氛围,也影响着檀谷整体的气韵。
山系自然环境是吸引着这些主理人来檀谷的一个重要原因,HK+便是其中之一。
这是北京小有名气的原创复古皮具品牌,主理人丞相和胡月夫妇经营这个品牌已有十年时间。
这间开在檀谷的HK+Burger是一个全新的场景体验空间,除了原先的皮具产品之外,主理人构建了“一个开在山谷的骑行补给站”场景,骑行者们可以轻松地骑着车逛店,选用汉堡这一品类的食物作为充满愉悦和能量的补给,店内很多皮具产品都与骑行有关。
△ 骑车逛HK+Burger
HK+burger的落地,意味着一种更开阔的答案,“慢下来,认真热爱生活”,这既是丞相想通过这家店传递给客人们的,也是他个人来到檀谷最为重要的理由。
另一个品牌则想从骑行出发,在这打造一处骑行友好空间,Frienday主理人天昊认为自己“没有不来檀谷开店的理由”,门头沟本身就已经积累了骑行文化,而檀谷则是大家的必经之地,这和城市店铺的场景完全不一样,这里也给了他们更多关于品牌发展的想象空间。
△ Frienday
“做一个不止零售的品牌,我认为在这我们可以做更多发展体育文化的事儿,例如培育孩子们从骑行开始理解生活。”天昊告诉我。
在檀谷,亲子自然教育是非常顺其自然的。洛嘉儿童自然探索中心便提供了让孩子与自然连接的机会,檀谷顺应周边种类繁多的植物和虫子这样天然的自然条件,与洛嘉推出了“新新儿童成长计划”,在故事和真实体验里,让孩子感受生命的意义。
△ 洛嘉儿童自然探索中心
正如同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这样的天然环境也给了所有主理人灵感,以及重新思考店铺设计的契机。
如单向空间内的图书区没有按照传统的方式陈列书籍,而是以“去山间呼喊”的主题进行分类,尽显想象力和“山谷”风格,文创区则摆满了各种属于自然与户外的小东西;单向空间和Joyland乐园还共同跨界参与打造了一处图书&音乐主题式微度假酒店,让大家于此发现檀谷日与夜的不同魅力。
△ 单向空间
又如,来自上海的一尺花园本就擅长「自然与设计」的场景打造,它将北京首店开设在慢闪公园,空间内种植着数十种植物,外立面特别采用整块玻璃,好让客人能对窗外的山色一览无余;
北京本土咖啡品牌Berry Beans开在了离社区更近一点的山街水岸,利用从门口延伸到室内的天井,同样设计了自然植物景观,让顾客能更“慢”地享用一杯好咖啡;
△ Berry Beans
旧物仓和三克映画则把自己的店铺安在了慢闪广场,独栋式的空间也让他们各有所长,分别打造出一个拥有1500平的生活美学院,和一座具有老车站场景的餐厅影院。
每个品牌都珍惜这个难得可以利用山系自然打造出不同场景的机会,这也让每一家这些空间们将自然的场景体验蕴含其中,自成格局的同时又于此相融共生。
自然,真实,有人情味
我们需要这样的「城市生活空间3.0」
在檀谷度过的那个下午,除了和主理人交流之外,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了慢闪公园,这是整个檀谷运营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既是公园,也是商业街区,还有一座小美术馆。它兼具文化艺术气息与商业氛围,与其毗邻的慢闪广场,形成了一种商业与公共之间的平衡。
说起慢闪公园,这一公园与商业融合形态的形成过程,其实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先有了供人们休闲的公园,后顺应着一些需求,公园内的商业便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如此公共性和商业性平衡之余,也让两个场景较单一场景存在时,更加开放。
孩子们显然是这个公园里最开心的人群,我看见孩子们结伴通行,或随着音乐舞动身姿,或在“彩虹滑梯”愉快玩耍,或索性在池塘边就地取材,用石头搭起一个“小坝”。在这里,是自由的,也让一切更合理地发生。
公园里也经常看到撒欢儿的宠物们,在草坪上互相追逐,与主人尽情玩耍,共同感受自然的开阔和惬意。
对于年轻群体来说,檀谷也有着独特的吸引力,这里更加纯粹、更加包容,不仅可以满足多元的物质需求,还可以容纳大家的精神生活。去年11月,单向就在此举办了第八届单向街书店文学节,由许知远和俞敏洪以对谈的方式以“未来的路”为主题,面向山谷展开精神交流,探讨丰富的精神生活,文学和自然得以交融。
△ 慢闪公园,第八届“单向街书店文学节”现场
伴随着9月28日慢闪广场的整体开街,商业内容的逐步丰富,檀谷的生活图景也变得更加完整,身处其中的人的感受得以更加真实。
我更加意识到,再大的商业项目,也离不开一个个具体的人在空间中的行为活动。而檀谷,就是基于个体需求与行为,在需要的时候恰好出现在这个阶段。
人们走进檀谷,除了保持由自身需求驱动的行为之外,也会被这里自然、惬意的特性所影响,由此,空间与人能够持续不断地产生互动,促进共生关系的形成。
去年,我与财经大学社会经济学副教授孙哲老师做过一番交流,他提出了一个十分吸引我的观点:
相较于再早那些前无修饰的空间1.0,高度商业化、近乎网红化的空间2.0,我们现在似乎划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种以不完全消费为目的,相比于景观和流水式打卡的形式化商业,人们更向往回归生活本源的场景。
而自然环境可以为商业提供更多创意源泉,形成一种更具有生命力的城市空间3.0。
就好比在京都的岚山,它在通过景色吸引全球各地游客的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一条富有品质的街区,有坐拥最美风景的%Arabica,也有snow peak在京都最大的旗舰店,不同生活方式的日式品牌聚集于此,与景相结合,形成独一无二的场景,也为每一个到访者制造了旅途中的一段难忘记忆。
△ 京都岚山鸭川边
我们国家也在逐渐走向这一趋势,消费力到了,精神需求触发了商业场景产生诸多可能性,想象力可以更大,商业也不只是“城市商业综合体”,檀谷便为我们展现了这样的场景可能,一种回归生活本真的城市空间3.0形态。
今天,檀谷一期商业全部“开街”,并在马上来临的国庆假期里举行它的首届“爵士音乐节”,由檀谷发起,邀请Joyland乐园一起,在山谷中,在日落里奏响檀谷限定版乐章。
相信到时会有更多新朋友来到这片地方,逛好玩有趣的店铺,感受自然的山风;享用多元菜系的食物;伴着山谷中的日落,得到内心平静的同时,回归自己最真实、舒服的状态。
这是檀谷未来的日常,
也许也是我们每个人更期待的日常。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