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有周期,行业自也有兴衰。“想做广告的人越来越少”打从我十年前从业时就听到现在,考虑中国广告业黄金期可能在二十一世纪头些年就过了,早在2010年代身居要职的老人们就在感慨一代不如一代,一代少于一代。所以“想做广告的人越来越少”不仅是事实,而且一直是事实。
当然,近些年“意愿从业者”下降速度加速了许多。最核心因素是经济环境收缩,消费市场萎靡,商业市场整体不景气自然会影响到依附于消费的广告业。一如今天数英邀请诸位同僚来聊“破局”,没有跳不出困境又有什么局需要破呢。对整体经济环境跟行业兴衰来说,个人乃至个企业是难以对抗,但不代表就要放弃。我们智人能从东非大草原遍布世界各地,靠的就是用... 展开
-
这是一个体感差异与认知差异引申出来的问题,从中国广告营销市场总体就业状况来看,从19年到现在依然是一个增长趋势,只是很多想做广告的人去了别的渠道,比如新媒体,电商,甲方,或新型的内容创作机构等不同地方,人才被分流了,但他们从事的依然是广告行业的工作内容。去到传统广告公司的人确实是变少了一些,但总体上来看,做广告的人员总数量并没有巨大的变化。
再延伸一下到想做广告的具体个体,创意人都想做出惊天动地惊世骇俗,并青史留名的大创意,这是创作人的天性使然,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能支撑起做大体量和大题材广告的品牌,确实是在锐减的。
包括这些年广告公司的薪酬体系和互联网大厂相比是缺乏竞争力... 展开
-
目前脱离招聘了,所以感触不深,但是广告行业流失的人才多,是肉眼可见的。
-
当我们升维来进行思考,商品品类有它的生命周期,广告行业也自然不是永恒的。或许广告行业要变,要大变,或许有一天也不再叫“广告行业”了。
要有不变的坚持,更要有变化的勇气!就像一句营销名言:汽车诞生之前,人们只会要更快的马车。对我们这个行业也是一样,也许我们今天很多人在做“广告”,也只是在追求做“更快的马车”,而汽车时代可能已经要来了。但提升一个维度去思考,马车会被汽车替代,但出行的需求却并没有消失,甚至因为汽车出现,反而激发了更多的出行需求。那么,对于广告行业来说,那个马车背后的“出行需求”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又如何投身到汽车行业里,激发更多的出行需求呢?
-
这个问题的难度在于不是依靠一个人、一个公司就能解决,它需要行业的每一个自尊自爱、它需要行业的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积极贡献。
1、这个问题是难度在于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简单的比方来说就是空乘岗也是,朋友说“想做空姐的人越来越少”——飞的时间越来越多、赚的越来越少、客户素质越来越差、劳动强度越来越大、服务员的社会形象地位越来越重等。
(比照广告行业:预算越来越少、加班越来越多、赚的越来越少、客户越来越专业,乙转甲的越来越多、或者甲方一点都不专业、过去的营销经验无效等、甚至是4A的外企光环全无。)
2、但是也有一个可参照的行业,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参考性;医生虽然很... 展开
-
每一个行业都在今时今刻在面对新时期的难题和挑战,这个问题也不只是在广告圈发生,这是全社会都在共同面对的。
行业的魅力,来自行业的作为。
就像刚结束的奥运,当潘展乐和郑钦文获得金牌时,除了称赞和骄傲,解说员也会激动地说到他们的成绩将激励无数年轻人投身到游泳和网球的专业运动中。
广告的价值和魅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创造性地连接商业与人的能力,稀有而珍贵的。成为能够影响人、习惯、认知的行业从业者,也应是自豪的和受尊敬的。
坦率说,近些年广告行业的表现,实至名归的榜样成果乏善可陈。
造成这个现象是一个比较复杂复合的问题,创意专业、广告价值观、市场理解、传播多... 展开
-
哈哈哈哈哈!
这个问题,我只想回答一句:
“不想做,就算了,生活这么艰难,做点喜欢的”。
以前总说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现在为啥大家都不想做广告了,是广告这个行业失去魅力了,还是薪水的增幅没有空间了?
我们各位行业的老板们,反思下吧!
-
很正常,61.6%的大学毕业生表示想做网红——想暴富,考公队伍空前庞大——想躺平。大部分行业都无法满足这两项需求,不只广告行业。
-
光环不再,热度褪去,现在才是最好的时代。
行业不景气,有更多出路可选择,但广告公司依然存在。
总有一些事需要广告公司来解决,总有一些人要找广告人。
总有一些人会成为广告人。
简历发来。
-
因为时代的变化,广告的效果变得越来越重要,才会给人感觉广告好像不像以前那样有创意或者有新意了,我会和大部分的客户现在聊一个叫 营销效率 的问题,这里面其实包括了品和效,他变得更统一,要求创意的商业性更强更简单,换句话说就是要求变高了,而大部分向往广告的人还是看到了创意天马行空的那一部分,对于商业的落地性并不是那么包容,我觉得如果可以的话,让行业定义广告的美不仅是创意的天马行空,广告片的电影化,手段的时效化,而可以多展示一些通过“创意”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的问题,当然不仅是品牌讲故事,而是真正的商业问题,当把商业问题变得有趣让人能看懂的时候,这个时代广告的魅力就慢慢地会浮现出来。
-
入行十几年,唱衰广告的声音一直没停过,一般是两种声音,一是甲方会越来越不需要广告公司,一是内容市场被kol瓜分,广告行业被缩减。对于这样的声音,我的态度一直都是这样:如果这是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那就很好,需不需要广告公司?需要几家广告公司?市场来决定。能在这个环境中活下来且活得好的广告公司,自有其价值。
对于准备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如果你很犹豫,我的答案就是不要进入这个行业。如果你很笃定,那么欢迎你,这里会是你的游乐场和舞台。
如果广告是一个黄昏行业,正好可以停下焦虑,用心做一些热爱的事情,夕阳还是挺美好的吧。
-
如果觉得不想做广告,就不要勉强自己。找一个适合自己兴趣以及发展的专业,不要三心两意,趁年轻打好基础。
-
“想”做传统广告的人越来越少,但随着媒体结构和传播环境的变化,“正在”做广告的人其实越来越多,广告形式在发生变化,但好的内容常新常有。我相信这个行业并不会消失,但它的样子以及在行业中的我们,需要日新又新。
-
说明还在做广告的人要么是找不到更好的机会,困在这里,要么是看到了大多数人看不到的机会。
-
如果自己还是那个想做的人,那就跟和你一样的人一起认真做下去。如果没有那个人,但自己还想做,就自己做下去。战友不求多,超级个体的时代,11个人也做出了Midjorney。
-
老泡
汇丰 HSBC FinTech 整合营销总监策略自媒体“老泡OG”主理人
二十年前创意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广告人也是非常稀缺的知识型工种,因此那时候的广告人收入高/社会地位高;如今创意的门槛降低不再是稀缺的能力,再加上创意对业务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导致行业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甚至很多优秀的广告人转型去做了其他行业,这就是残酷的现状。
-
广告学会的思考方式,让我在任何领域都能有施展的空间。去年我和合伙人创建了一个自己的品牌,今年又开始玩小红书,稍有成效,一切都来自广告的思考方式。
想做广告的人越来越少,是因为大部分人只看到结果,没看到过程,所有人都想做自媒体,也很少人能真的做出来。
-
这是一个围城的故事,或出或进都是正常。
-
多少算少?少不少你一个,多不多你一个。这个逻辑所有行业适用。不用太在意。就像你家楼下的那个小馆子,这么多餐馆,生生死死,跟你家楼下吃习惯的那个味道没关系。所以关键是长期主义,你的广告这碗饭,加上时间这味佐料,就很了不起。
-
孙乐
ZCOOL 站酷高级副总裁 & 市场品牌总经理
是时候重新定义“广告”了。广告是什么,是吸睛的广告牌,是漂亮的海报,还是大量投放的TVC?是,也不全是。我们可能正在亲历且主导,广告演变成更多新的形式存在,达人共创、红人种草、市集展览、艺术快闪……从这个意义上讲,做广告的人真的越来越少了吗?并没有。KOL、策展人、艺术家,甚至普通消费者,更多“非广告专业”的人,正在入局,共创着新的广告形式。
-
随着技术的发展,广告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化。新媒体时代对广告人才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除了广告、公关的能力之外,还有包括数据认知、全媒体运营、社交媒体管理等,这可能对一些传统广告人才构成挑战。
-
招到合适的人越来越是现在广告公司面对的问题,我们公司的一直都非常注重招收有潜力的年轻人,在时间的陪伴中慢慢培养出适合公司的中流砥柱。
-
李东
sesame&watermelon 芝麻西瓜总经理
这些年是这样的。问题是,做其他行业就会一直好吗?
-
Leou
E&I | ElloWorld互动科技合伙人
并不是想做广告的人变少,
是岗位在变少。
-
把“做广告的人”,换成“能用创新方式解决问题的人”,这个难题似乎就不那么难了。广告形态会不断变更,但新的时境,总会涌现出新的有创造力的人。
-
我个人觉得,可能是经济形势不那么乐观的形式下,广告行业会被其他行业进行一些分流。例如直播,或者带货,会是更高效的也更简单的方式。
-
我猜应该是想工作的人越来越少,
想躺平的人越来越多。
-
又是文字字眼概念的问题,广告是什么,什么情况是在做广告,什么情况不是在做广告,不是广告职业的人就没有做广告?是广告职业的人对做广告的理解又是什么?
-
反之,行业火热堆满人的时候也值得担心。
还想做、在做广告的人,即使是少数派了,想办法提升质量和行业平均水平,数量的事情交给时间。
-
这说明想自己做广告的人越来越多了。
-
预算太难了
-
这是好事!
-
为什么一定要越来越多呢?
2014年100个人的agency一年做2000万的营收很出色,现在很多20人不到的公司一年就能做2000万的营收。人效起码提升了5倍,那中国广告市场规模提升了几倍?2013年中国广告市场规模5000亿,2023年中国广告市场规模1.2亿,增长了2.4倍。
所以当营销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当复合人才的能力越来越强,更少的人干更多的事是行业的进步。
人效增速大于市场增速,市场当然容纳不下这么多的人,人少一点才是比较健康吧?
分享我的破局之道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