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猿创 特邀作者

收录文章x50

其他

上海 长宁区

复制链接

微博

微信扫一扫

550 粉丝
新商业生态的窥探者!品牌战略顾问,专注品牌创新与进化。展开
新商业生态的窥探者!品牌战略顾问,专注品牌创新与进化。

微信扫一扫

  • 杂谈▍瑞幸能不能借#悟空#「天命」找到自己的「天命」?

    ▍▏为中国浪漫而来的《黑神话悟空》
    鲁迅评价:虽是神魔小说,却处处显示着人间的真实;虽是神怪题材,却处处透露着世态炎凉。

    冯骥:选择西游题材,并不是因为这个题材是不是受欢迎,而是想到我们自己,想到这个题材的时候,会不会有「激动」的感觉。

    ▍▏又一次接住“泼天富贵”的瑞幸

    准备迎接这轮泼天富贵品牌很多,现在看来,瑞幸又一次完美接住:
    价值观:恭迎天命人腾云而来,直面天命!

    广告语:腾云而来,直面天命。
    产品:腾云美式!
    用户角色:天命人!

    ▍▏瑞幸的「天命」
    不过,近年瑞幸的营销产品渠道创新都趋于完美,却始终缺品牌价值这一环:使命愿景主广告语竟然还停留在5年前!

    想起乔布斯那段话:对我而言,市场营销的核心是输出品牌价值观。

    最伟大的营销案例——耐克。请记住,耐克卖的是商品,是鞋。然而,当你想起耐克,你会觉得它与其它公司有所不同。那么,耐克究竟在宣传什么?是尊重伟大的运动员和体育精神,这就是耐克,它所代表的,也是他存在的基石。

    我们同样如此,我的用户想知道:“苹果是什么?立场如何?”所以,苹果要做的不只是帮助人类完成工作的机器,核心在于—相信富有激情的人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我希望找到一种沟通,表达为苹果拥有的一切而感动,尊敬那些改变世界的人,这就是苹果要做的事。

    那么,一家2万家店极具影响力的品牌“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存在意义是什么?绝不是一杯杯咖啡!

    仔细想想,瑞幸竟然也有“悟空”的影子:出道的“狂言”(打败星巴克)和横冲直撞(消灭收银/数字裂变);后来的逐利代价(退市);现在的起死回生(产品创新)和逆天改命(持续价值)。

    似乎正应了“腾云而来,直面天命!”

    假如瑞幸这次能从「悟空」身上找到独特的灵魂和「天命」,将多么美妙的一件事。
    ✔经由我,为独一无二的用户(天命人)创造了什么独一无二的价值?
    ✔因为有了我,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假如没有我,世界会有什么损失?
    ... 展开
    收起
    旋转
    800
  • #瞬间启发#朴实无华——铃木敏文9个营销智慧,切中当下中国消费困境且实战!

    1、什么是营销?
    当今社会,产品寿命不断缩短,消费趋势不再呈现传统「富士山型」,商品人气逐渐升高,达到顶峰后持续一段时间,再缓缓下降;现在是「铅笔型」,人气急剧升高,销量一下达到顶峰,但很快被厌倦。

    此时,为开发下一个畅销商品,就要提前察觉或挖掘市场中的潜在需求,这才是「营销」。

    2、关于价值
    ✔不能给消费者带来价值感的产品,无法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价值”是顾客购买的永恒主题,而每个时代的“价值”因为人群需求和消费行为的变化而不同,追求「绝对价值」本质就是永不停息的追求变化。

    3、关于价格
    ✔顾客首先购买的是好吃。好吃,是任何食品的基本前提,持续不断打造好吃的产品才是努力方向,而不是便宜。

    ✔无论经济如何不景气,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动机也不会停留在“价格便宜”

    ✔滞销”并不是时代的过错,只说明消费者正在追求新的产品价值。

    4、关于用户需求
    ✔商家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同行,而是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

    ✔用户需要什么,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思维方式来思考,而不是顾客思考的方式!

    5、关于消费趋势
    当下的用户消费观已经从“物”的层面转换到“事”的层面。所谓“物”,购买产品本身带来的价值;所谓“事”,则是想通过产品或服务获得新的体验、情绪或意义。

    后疫情社会,用户和品牌关系迈向下一个阶段:我们需要摸索建立新关系——通过该“物”看到用户追求的“事”,并预测其行为,推测其希望获得体验。

    6、所谓“困境”
    ✔如果你觉得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水平明明没有下降,顾客却远离你,就应该认识到在于你一直在维持同样的水平。

    ✔如果明明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难以成功的话,请反思自己的思维与行动是否受制于卖方利益。

    7、通往未来,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无论路通往何方,都是一个改变自我的契机,切不可将自己的未来道路铺设在过去已走过的延长线上。
    ... 展开
    收起
    旋转

    深度长文近3万字,解锁7-Eleven如何「站在用户立场思考」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250458.html

    800
  • #瞬间启发#为什么说库迪想以8.8元价格战打败瑞幸?就是一个“鬼故事”!

    2024年,媒体测算库迪门店稳定7000家,净增趋于0。换句话说,新门店数覆盖不了关店数。特色,库迪还上演转让潮,各种社交媒体,转让信息变多。

    为什么库迪卷不动了?不是越便宜越好吗?

    6个原因,结果早在初局决定!

    ▍▏原因1:现实生活并不存在「理性经济人」。
    不是每一个消费者都会按照自己的经济情况合理地计算得失和概率,并根据结果判断和行动。

    9.9元逻辑假设社会上全是理性经济人,因为性价比而购买。

    ▍▏原因2:消费观已经从“物”转换到“事”的层面。
    所谓“物”,购买产品本身带来的价值;所谓“事”,想通过产品或服务获得新的体验、情绪或意义。

    1)产品不能带来新的价值,即使再便宜也无法带来购买。
    2)无论经济如何不景气,消费者购买产品动机不会停留在“价格便宜”!

    3)“好喝”,是任何咖啡前提,持续不断打造“好喝”的产品才是努力方向,而不是便宜。

    ▍▏原因4:什么情况下产生爆品?(图3)
    用户只有感受到超出自己「期望值」的价值,才会感到「满意」。

    当用户第一次选择产品,如果品牌提供体验达到120分水平,超过用户期望值,在心理和情感层面感到十分「满意」,才会爆。

    库迪推出过几次爆品?

    ▍▏原因5:追求「绝对价值」
    巴菲特:以追求绝对价值作为目标,独树一帜创造出自己的特质,护城河自然形成。
    库迪在构建自己独一无二的护城河吗?

    ▍▏原因6:关于「竞争」。
    贝佐斯:亚马逊的活力来自打动用户的渴望,而非击败对手的狂热。我们也会关注对手,只是从他们身上受到启发。
    铃木敏文:商家真正竞争对手不是同行,而是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

    只要和对手对比,无论输赢都会失去顾客:赢了,自嗨;输了,想要弥补差距,反而会陷入模仿红海。(图4)

    最重要——库迪想在瑞幸最熟悉的玩法上:价格战+蹭星巴克+闪电战,玩死瑞幸,这不是“做梦”?

    深度文章见——
    ... 展开
    收起
    旋转

    深度长文近3万字,解锁7-Eleven如何「站在用户立场思考」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250458.html

    800
  • #瞬间启发#消费紧缩的2024年,如何促进消费?——会来「事」

    铃木敏文提出一个新认知:用户购买的是“事”,而非“物”。

    这个认知3个重要借鉴。

    1、当下的用户消费观已经从“物”转换到“事”的层面:所谓“物”,购买产品本身带来的价值;所谓“事”,则是想通过产品或服务获得新的体验、情绪或意义。

    2、后疫情社会,用户和品牌的关系迈向下一个阶段。我们需要摸索着建立新的关系——通过该“物”看到用户追求的“事”,并预测其行为,推测其希望获得的体验。

    3、四个关于“事”的关键词:“休闲化”、“全家在一起”、“张弛有度的消费”和“自我奖励性消费”。

    ▍▏事实上,类似观点早已被提出:

    鲍德里亚在1970《消费社会》就提出类似观点——在消费社会中,消费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身份标志和社交行为。

    三浦展认为,「第4消费时代」就是新人类追求对象从带来满足的物质,渐渐转移到「带来人生意义」的事情上;换句话说,就是能够让人生和时间充实的消费。

    ▍▏那么,消费紧缩2024年,如何促进消费?

    当时代前景不明朗、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人们不想失去现在拥有的东西,不愿蒙受损失的‘规避损失’心理会变得愈加普遍。
    不过,这并不代表人们不愿消费,而是他们越来越渴求促成购买行为的合理理由,即寻求「正当化消费」的理由:自我奖励消费、情绪消费、意义消费等。

    ▍▏7-Eleven创新实践:

    如果说7-Eleven1.0版是“便利和服务”,2.0版是“美味”,3.0版是“体验”。疫情后,便利店4.0版的创造的新价值就是:更适合当地的“事”——扎根当地满足商圈固有需求的单店主义。

    重视女性需求和支援女性生活的“事”(丝袜更衣台、经期热饮和女性营养剂)
    老年人舒服自在的“事”(摆放日本茶和日式点心,老人随时聊天喝茶)
    更适合年轻吃货的“事”(倡导各种新吃法)
    策展适时更新“事”(再小排面讲故事)
    有对话能力的“事”(向顾客表达自己的感受)
    ... 展开
    收起
    旋转
    800
  • #瞬间启发#一张图重新理解——用户为何不复购?什么情况下诞生爆品?为何“网红”产品大起大落?什么是品牌忠诚?

    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关于“美食”有这样一个逻辑:好吃的东西=会厌倦的东西!

    为什么老人家有这样的思考?看图“说话”。

    ▍▏3个假设:

    ✔假设1、用户只有感受到超出自己期望值的价值,才会感到「满意」。

    ✔假设2、这个期望值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提升。以前觉得“好吃”的东西,下次就会成为“理所当然”的味道,很快就会厌倦。

    ✔假设3、就食品来说,感觉“好吃”,是一种心理和情感的体验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此得到4个显而易见,却少有人挖掘的底层逻辑:

    ✔现象1、为什么用户不会复购产品?

    用户对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总是追求100分水平,低于100分,不会再次选择该品牌/产品。

    ✔现象2、什么情况下诞生“爆品”?

    当用户第一次选择某个产品,如果品牌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达到了120分水平,超过了用户期望值,获得超出期望的体验,在心理层面和情感层面感到十分「满意」。

    此时,品牌感觉“好吃”的东西,对于用户也是“好吃”,想卖的东西=想买的东西,双方达成一致,爆品诞生。

    ✔现象3、为什么很多“网红”产品大起大落?

    因为「用户的期望值不是固定的,而会逐渐提高」。所以用户这次追求120,下次就会上升到品牌眼中的140分水平。

    相反,品牌觉得现有产品能让顾客感到满意,销售不错,就想一直提供120分商品。而对于现在用户来说,120分只是「及格分」,达不到140分就不会感到满意。

    此时,品牌想继续销售,而用户已经吃到“厌倦”程度,再加上市场选择很多模仿层出不穷。假如没有持续创新,网红产品大起大落几乎必然

    ✔现象4、什么是品牌忠诚度?

    ★一个企业或品牌认为顾客追求的价值是固定水平时,就会失去顾客支持。

    ★品牌提供的价值总是超过不断提升的用户期望值,才能够维持用户忠诚度。

    ★要想不断提升顾客的期望值,提供方必须坚持提高自身水平。
    ... 展开
    收起
    旋转
    800
  • #瞬间启发#雷军和佐藤大告诉你:如何优雅地“剽窃”——「再设计」?

    “从无到有”叫设计,运用自己的创意让已有事物重获新生也是设计的一种。

    在对设计了解不多的地方,会把这叫做“剽窃”,但在欧美和日本「再设计」是一项已经是一种全新的创作理念。

    日本设计师佐藤大认为,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特别的思考方法——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旧作品,让它变得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这就像是一项设计上的“生物工程”,我们所做的只是抽取那些旧作品中的优良“基因”,再按照新方式进行重组创新。

    这时重要的就是——通过重组是否产生了“全新的价值”。这是「再设计」与「更新」区别的关键。

    在汽车设计中,有两款是非常经典的「再设计」作品:宝马mini和大众甲壳虫。两者都巧妙地抽出了旧款汽车设计的精髓,然后结合时代变化成功地赋予新价值。

    ▍▏重新理解中国“山寨”。
    在中国,比亚迪靠此起家。大成者当属雷军小米SU7“致敬”保时捷Taycan,大家心照不宣,但却因为不一样的人群,倡导不同生活方式,而创造了全新的价值,这就是中国“山寨”的魅力所在。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山寨》这样说——它们并不只是粗制滥造的假货,就设计和功能而言,几乎不逊色于原版;而技术或审美方面的修改赋予自己的身份,能够快速适应特殊需求和情境。

    ▍▏两个重点,助你避开徒有其表的「更新」,获得「再设计」的荣耀:

    第一,是否从旧的事物当中,提炼出了核心的价值并运用到新的设计之中;
    第二,新的设计,是否吸引了新的消费群体。
    「更新」仅仅是在事物的延长线上而已,用户群体不变,市场对象也不变,根本没有提炼旧事物的核心价值,只是做了简单的加工润色而已。
    「再设计」在品牌的说法就是就是——「重新定义」。

    如果只是将walkman颜色由蓝变红,这是「更新」;但如果将其变成iPod,就是「再设计」。延续"在外面享受专属音乐”的核心价值,同时加入了新玩法,拓展了用户群体。

    嗯,乔爷爷来了!
    ... 展开
    收起
    旋转
    800
  • #瞬间启发#用户真正需要什么?以下4条,抓住1个,即为王者,完成3个足以封神!

    1、用户体验VS用户服务
    用户真正需要什么?——超预期的体验。

    包括同理心,情感和“没问题”的服务。
    然而,大部分企业只提供用户服务,看你是否仅关注用户“满意”就知道了。
    记住这句话,在追求个性化的时代,「满意」会让用户大失所望。

    这就是为什么海底捞和胖东来能成功,而那些靠模式和技术却很难持久。

    2、个人关注vs产品关注用户
    用户真正需要什么——个人专注。
    这包括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体验,更重要是倾听、洞察需求和及时反馈。

    大部分企业却更关注产品,或者说更关注自己。想想你的公司是否还有“销售部”?问问销售人员是更了解产品还是更了解用户?

    再思考小米手机的成功,是因为性价比,还是雷军对用户的关注与重视。

    3、互相忠诚vs不断开发新用户
    用户真正需要什么?——互相忠诚。
    拥有用户忠诚的前提是你要对用户忠诚,并保持持续的互动。只有不断回应用户的反馈,甚至主动创造互动,用户才能看到你真正的价值。
    而大多数品牌更注重开发新用户。或通过购买流量来找到用户,或以刺激来吸引用户,似乎什么都做了,但最后却什么都没得到。
    想想你在老用户和新用户身上分别投入了多少精力和费用。
    乐高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可以看到互相忠诚的力量。

    4、与众不同vs平凡无奇
    用户真正需要什么?——与众不同。

    「差异化」,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艺术,早已成为品牌人共识。然而,在当下,想要取得成就,仅仅差异化还不够,你需要远离平均水平,实现「与众不同」。
    不但是功能和体验的与众不同,还有个性和态度等感性价值。

    很多品牌仍旧用同一句话打动用户,想想你是不是还在“押宝”在定位和超级符号上就知道了。这些玩法都只是告诉你如何获得知名度,却没有一个是帮助你创造用户需要的东西。

    因此,同样是一杯咖啡,星巴克卖的更贵,因为加持生活方式;瑞幸能从翻身到2万家门店,不仅是便宜和数字化,而是持续不断的创新和新鲜感。
    ... 展开
    收起
    旋转
    800
  • #瞬间启发#什么?好的「用户服务」=坏的「用户体验」!
    用户服务已经消亡,一去不复返。如果你依旧把用户服务作指导市场细分的方式,抢夺市场的工具,实际上,即使你想提供良好的用户服务,都将离成功越来越远。

    为什么?

    ✔「用户服务」是有预期的,只是整个用户体验的一小部分。
    “好的”用户服务会慢慢消磨你的业务,因为大多数用户体验的出发点还不足以让你在现在的市场中有效地竞争。如果只是想提供用户预期的东西,那还不如别干。

    ✔用户服务本质,是品牌强行告诉用户他们想要的“体验”。

    ✔用户服务过时了,没有人会因为极致服务而选择你。

    通常用户服务是单向提供,用户是被动接受,无论好坏仅都是小范围影响。现在完全不同,数字互联,用户被赋予权力,得以通过社交媒体表达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好恶。他们对在哪里花钱、如何花钱有无数种选择,而标准是那些——极致的、精准、超预期的用户体验,而绝不会是极致服务。

    如何做呢?5个关键点:

    1、帮助VS感受。
    「用户服务」是品牌向购买或使用其产品或服务的人提供的帮助和建议;「用户体验」是用户在公司「互动」过程中的「感受」,这种「感受」包括情绪,是超预期的。

    2、产品/人群VS社群。
    「服务」经营的是产品,面对消费者或会员;「体验」运营的是超级用户和社群,包括场景匹配,生活融入,情绪涌现。否则做到极致也仅仅是卓越服务,比如VIP服务。

    3、考核VS创造。
    规划服务追求标准化、可复制,稳定不变;而创造体验在于持续创新,不断迭代。注意,体验无法被考核出来,而是被互动出来,创造出来,核心在于参与和授权。

    4、动力。设计用户体验的动力不是赚更多的钱。用户体验源自一个热爱用户、以用户为尊的体系。

    5、得有一个能够吸引和激发员工的生态系统。
    店员是用户直接接触者,是体验的开始。他们创造的价值无法以成本和用机器衡量,对他们的投资也不仅是工资和环境,还包括对待人一样——让他们感到很重要。
    这就是苹果、海底捞,星巴克,胖东来。
    ... 展开
    收起
    旋转
    800
  • #瞬间启发#不想“卷”的打工人看过来——为什么「工作」和如何「内卷」?

    查理·芒格:

    如果想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就把每天过得有意义!

    如果你一直努力前进,不要让发生的任何事阻止你,你的生活将会美好很多。

    欢迎加入我们:每一天都追求比醒来那一刻多增一分智慧;每一天都追求有能力承担更大责任;每一天都追求尽善完成工作。日复一日,终将出人头地。

    凯文·凯利:

    ✔你唯一能管理的东西是时间,而不是工作。任何有价值的项目都需要无尽的工作。你无法给工作设定上限,所以你必须给工作时间设限。

    ✔每天只花15分钟,即一天约1%,来改进你的工作,这是你发展自身最有力的方法。

    ✔你是什么样人,取决于你做什么。不在于你说什么,不在于信什么,给谁投票,而在于,你把时间花在什么上面。

    李诞:

    ✔工作的本质是交易,我们在用自己的时间和才能,通过一家公司,与市场交换金钱。

    ✔选择了这个行业,想要做得好,请尽早放弃分开工作和生活这种有害的想法,请尽早学会「在工作中享受生活,在享受生活中工作的办法」。

    ✔工作是不能靠灵感的。而是不管刮风下雨,都能有一点点收成。

    这些智慧都指向:

    1、你怎么「玩弄」工作,工作就怎么「玩」你。
    当你在工作上浪费时间时,工作同样消耗你的生命。因此,如果你正在「玩弄」工作,不如早早更换,年轻人最不怕的就是换工作。

    2、不「卷」工作,还等着工作给你“拜年”?
    「工作」的意义借助他人平台帮助你进步,每天进步一点,每周进步一点。换个姿势说,如果没有在周报上发现你的进步,请换“思路”或换工作。

    3、工作不是工具,而是自我满足与自己的世界。
    假如你对「工作」态度换个思维——从「为了明天的美好而忍受今天的辛劳」这样的工具性思维和行动方式,转变为「为了今天的充实而全身心投入工作当中去」的这种自我满足式的方式。

    恭喜你,换了赛道,“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就是传说的高维打低维,区别90%和同事的“卷”,而是和过去现在未来的自己“卷”。
    ... 展开
    收起
    旋转
    800
  • #瞬间启发#如何证明你真的关心用户?像乔布斯贝佐斯那样!

    ✔如果我们真的关心用户,就不会是给他们卖产品。

    更不会说:我这是一个好( ),性能优良,质量杠杠,最关键还便宜。这就是「产品思维」

    ✔如果我们真的关心用户,也不是去解决他们的痛点。
    “你来告诉我你有什么需求,我来帮你解决”;
    “你好像还有这个痛点,来看我的”。
    我觉得“用户不是要买电钻,而是要买墙上的那个洞”。

    这种「痛点思维」,满足用户需求,看似为用户,实则还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

    ✔如果我们真的关心用户,就「不仅」是在某个场景下获得什么体验和愉悦。

    假如你通过深入洞察用户使用产品想完成的任务,了解产品能为用户带来什么独特体验,让生活某个方面得到提升变的更好,或是代表什么身份,成为什么样的人。

    恭喜你,你已经真的在关心用户了,你已经和乔布斯、贝佐斯、铃木敏文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铃木敏文——发现用户需要什么,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满足用户需求。隐藏假设就是,假如你不能满足的话,必然有竞争对手可以去满足。「站在用户立场思考」我们要站在用户的处境&场景去洞察,寻找可能的需求,大胆假设,并且提升自己能力去实现和创造出来。

    乔布斯——用户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们要把用户带到该去的地方。

    贝佐斯——用户至上,我们不止是倾听用户的声音,还要做到站在用户的角度去创新。

    ✔假如你更进一步,如果真的关心用户,就会认识到——他们的目标不是仅在我们给他们提供帮助的领域里成为专家,他们真正想要的是……

    你有机会帮助人们成为更有技能、更有知识、更有能力的人。你有机会帮助这个世界变得更为清晰。
    你有机会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管理有限的认知资源。
    你有机会帮助人们把稀缺、宝贵的认知资源用在他们关注的人身上。

    所以,乔布斯卖MAC电脑,从不说自己的电脑性能有多好,而是说使用MAC都是些什么人,在什么场景使用,完成什么任务,让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 展开
    收起
    旋转
    800
  • #瞬间启发#数字时代生存的秘密——「第七感」及如何拥有!

    有一本书叫《第七感》。前六感,都知道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超感官知觉。那么什么是「第七感」?

    罗振宇把他表达为——对相互连接的世界的感知力。
    举例说,银行家看到一个钱数,马上就能思考怎样优化金融交易;搞制造业的人看到某个产品,马上就能知道它需要什么样的供应链和大致的成本;创业者看到一个现象,马上脑子里就能蹦出一个需要协同很多人的商业解决方案。
    所有这些对连接的想象力、判断力和控制力,就是「第七感」。

    尼采说,人类只有具备第六感,才能在疯狂的工业革命中生存下来。同构性表达就是,数字时代,只有具备第七感,才能在这个数字连接大时代中生存下来。

    品牌猿呢,借铃木敏文给出「第七感」练习方法——「提问」。

    ▍▏「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苏格拉底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并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创造“知识助产士”启发式学习。
    ✔《今日简史》认为,人类文明是从无知革命开始的(对世界发出疑问)。
    ✔马斯克说,提出正确的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铃木敏文认为,「提出疑问」并不需要最新的营销理论或者特别的技巧和能力。很简单,就看你想不想做。

    ▍▏如何锻炼?

    ✔步骤1、白纸状态,质疑传统和权威。

    首先,让大脑恢复一张白纸的状态。发出疑同时,最重要的是不要轻易相信世间的传言,而是要带着问题意识去想“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你和周围的人一样,或者盲目听信大家的说法肯定轻松,因为不费脑力。只有不断发出疑问后,才有机会抓住事情本质,才可能提出有价值的假设。

    ✔步骤2、提出假设。

    持续的质疑,就会养成一种理解能力,能够看透日常发生的各种事的本质。当你看透本质以后,一些假设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你的脑海里:“这样尝试一下怎么样?”“能不能这样做呢?”

    ✔步骤3、自己寻求答案。

    你需要自己探索答案。如果你不培养自己动脑思考、进行假设、找出答案的能力,你也永远无法拥有「第七感」。
    ... 展开
    收起
    旋转
    800
  • 有启发吗?▍航天飞机助推器的宽度竟然由罗马军团马屁股的宽度决定!

    美国标准的铁路轨距是1435毫米。这个数字非常奇怪。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轨距?因为英国铁路就是这种轨距,而美国铁路是英国侨民所修建的。

    为什么英国人要这样修建铁路?因修建第一条铁路线的和修建有轨电车轨道的是同一批人,当时他们用的就是这种轨距。

    为什么他们要用这种轨距?因为建造有轨电车的人使用了与建造马车相同的夹具和工具,而马车使用了这种轮距。

    那么,为什么马车会有那样一个特别而又奇怪的轮距呢?这个嘛,如果他们试图使用其他轮距,那么跑在英国某些长途老路上的马车轮子就会断裂,因为那是车辙的间距。

    那么,是谁修建了那些带车辙的老路呢?欧洲的第一条长途公路是由罗马帝国为其军团修建的。从那时起,这些道路就一直在使用。

    那路上的车辙是怎么回事呢?路上的车辙最早是由罗马战车碾压形成的,后来,每辆马车都必须与车辙保持一致,因为人们担心损坏马车的轮子。由于这些战车是罗马帝国制造的,所以它们的车轮轮距都是一样的。

    美国标准铁路1435毫米的轨距源于罗马帝国战车的原始规格。

    因此,当你下次收到一份规格文件,并琢磨这是哪个“不通情理的人”想出来的时候,你可能是对的,因为罗马帝国战车的宽度刚好可以容纳两匹战马的后段。

    故事到此还没结束。我们观察坐落在发射台上的航天飞机,会发现主燃料箱的侧面连着两个助推火箭。

    它们是固体火箭的助推器。助推器是由齐柯尔公司在美国犹他州的工厂制造的。如果可能的话,设计助推器的工程师会希望把它们做得更粗一些,但这些助推器必须用火车从工厂运到发射场,而从工厂出来的铁路必须穿过山区的一条隧道。

    隧道比铁轨略宽,而铁轨大约有两匹马的臀部那么宽。

    因此,虽然航天飞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但它的一个主要结构特点是由2000多年前马屁股的宽度决定的!

    你想一笑走之吗?
    还是有启发的——要当心渐进主义,当心走一步看一步的战略把我们带入歧途。
    ... 展开
    收起
    旋转
    800
  • #瞬间启发#就这6件事,雷军造车,他不成功谁成功?

    1、躬身入局造车,第一件事就是自己开车,疯狂借朋友同事的车开,去各家4S店体验车,找资料,网上看车评,疯狂补汽车知识。

    2、三年时间试驾了170多辆车,做了20多万字的笔记,看了很多汽车传奇人物传记,和汽车有关的电影。

    3、力争做最会开车的车企老板之一,还会学了开赛车,玩赛车后对车的认知多了很多,明白很多车的知识,能明显感知车的差距。

    4、小米汽车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亲自参与决策,亲自参加冬测,夏测。

    5、最疯狂的一次一个人从北京开到上海,15个小时。

    6、学会了漂移,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看雷军的漂移视频,蛮帅的。

    如果每一个创业者对自己的产品或者用户用心到这种程度,又怎么会失败?

    这就是乔布斯强调的「熟悉度」,送给大家乔爷爷另两句话:

    1、要完美地设计某个东西,你就必须先「熟悉它」,真正地了解它。这需要投入很大的热情,需要反复地咀嚼回味,而不是囫囵吞枣。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没有花这样的时间。

    2、拥有多少研发资金与你的创新无关。当苹果还在研制Mac电脑的时候,IBM公司已经投入的研发资金是我们的百倍。但它取决于你拥有的人才,你的领导方式以及你的「熟悉」程度,而不是钱的问题。
    ... 展开
    收起
    旋转
    800
  • #瞬间启发#明茨伯格说的对:战略有5P,个个精辟!

    1、战略是一种计划(Plan)。
    无论问谁,几乎所有人都会说,战略是一种计划。
    这种计划可以说是某种有意识的行动方案,或是一套可以用来处理某种情况的指导方针。

    一个小孩有翻过围栏的“战略”,而一家公司也有开拓市场的战略。

    因此,战略有两个基本特征:有意识性和有目的性。

    2、战略是一种计谋(Ploy)。

    战略也可以是一种计谋,一种为了智胜对手或竞争者而采取的具体权术。
    小孩可以在围栏上耍个计谋,把欺负他的坏小子引到院子里——殊不知内有恶犬。
    同样,企业可以宣称要扩大工厂产能,从而打消竞争者建立新工厂的念头。在这里,真正的战略是威胁,而不是扩张本身。这就是计谋。

    3、战略是一种模式(Pattern)。

    战略是在一系列行为中显现出来的模式。根据这个定义,战略是行为的一致性,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套用休谟的话,战略可能来自人类行为,而非人类设计。

    换句话,战略可以是自然形成,也可以人为制定。因此,好战略也未必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制定出来的。

    4、战略是一种定位(Position)。
    具体来说,战略是确定组织在其环境中所处位置的一种手段。

    从生态学说,战略就是找准企业的“生态位”;用管理学说,战略是确定企业所要占据的细分市场。
    明确与竞争对手有关的定位是非常有用的。在军事上同理,确定位置也就确定了战场。

    ✔作为定位,战略鼓励着眼于组织所处背景环境,特别是竞争环境,即组织如何选择并保护其产品和市场,从而避免竞争、应对竞争或颠覆竞争。

    5、战略是一种观念(Perspective)。
    定位是向外看,力图确定组织在外部环境中的位置;而观念是把目光放在组织内部,确切说是在战略规划者的头脑中。

    如,有些组织是积极进取先驱者,另一些组织则在周围建立起保护壳。因此,战略之于组织,就像性格之于个人的意义。

    ✔作为观念,战略针对集体环境中的意图和行为提出了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
    ... 展开
    收起
    旋转
    800
  • #瞬间启发#消费紧缩,不卷价格还能卷什么?为什么你的新品总是落后时代?

    带领7-Eleven穿越三次经济衰退周期的铃木敏文对「营销」认知非常适合当下:
    如今,产品的寿命不断缩短,消费趋势不再呈「富士山型」即产品人气逐渐攀升,达到顶峰后持续一段时间,然后慢慢下降。而是「铅笔型」消费,产品的人气急剧升高,销量一飞冲天,但很快就会迅速衰退。
    此时,为了开发下一个热销产品,品牌必须「提前」洞察和挖掘市场中的潜在需求,这才是真正的「营销」。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只需调查目前哪些商品畅销、受欢迎,从各方面搜集此类信息,并采取应对措施就是「营销」。其实,当你掌握了那些表面化的商品信息时,已经晚了,摆在店里的很多商品都已经是“明日黄花”了。

    如何做?8个关键步骤:
    1、始终站在顾客角度,努力理解用户心情。
    2、观察产品中的任务,拆解任务,带入不同场景,发现不同场景的特定任务。
    3、发出疑问。最重要不要轻易相信世间传言,而是要带着问题意识去想“真的是这样吗?这样一来,你就会养成一种理解能力,能够看透日常发生的各种事的本质。
    4、大胆提出假设。当看透本质以后,一些假设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你的脑海里:这样尝试一下怎么样?能不能这样做呢?
    5、挖掘数据和信息背后原因。总有数据支持假设,此时就要挖掘:一个数据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理应有它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 经过、结果、成本等。
    6、通过“重新定义”事物创造新价值。所谓推翻固有概念或者打破预定调和,就是指打破事物原有的定义,在不偏离本质的范围内,确立新的定义。
    8、最后,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去满足,而不是「做最大的努力」去实现。

    再送3句箴言:
    ✔站在用户角度思考,起点是从未来的角度思考当下,核心是寻找、探索和满足用户明天的需求。
    ✔顾客需要什么,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思维方式来思考,而不是顾客思考的方式。
    ✔无论经济如何不景气,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动机也不会停留在“价格便宜”上。
    ... 展开
    收起
    旋转
    800
他的互动

给出 9 次赞

收藏 25 个内容

写了 48 条评论

常见问题

  • 什么是收录文章?首页推荐?数英奖?如何提升数英指数排名? 如何创建企业账号?如何发布职位? 详情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