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牵手满舒克,见证CBA全力以“复”,回到场上
回到场上
伊利作为CBA官方合作伙伴,于6月20日,CBA时隔155天重返赛场之时,携手音乐人满舒克打造了一支热血MV《回到场上》,与CBA的篮球运动员们一起披荆斩棘,全力以“复”,一扫体育寒冬的阴霾。
MV的词曲由音乐人满舒克创作并演唱,在MV中,我们可以看到伊利脱脂牛奶以参与者的身份,见证着比赛场中的无畏时刻,跟随着视角切换,将“回到场上”的状态延伸至以白领、外卖配送员为代表的各行各业中去,场景不断细化,用“无脂者无畏”的品牌态度激励人们”回到场上“,伊利脱脂牛奶为疫情下半场的2020,注入一股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点燃了14亿中国人的热血情绪。
除了MV,官方还释出了尚未应用于产品包装上的飞机稿海报以及CBA球员们的复赛海报,其中球员复赛海报上还印有不同方言版本的“加油”,为CBA披荆斩棘的哥哥们助威呐喊!
概念海报
热血不息
为梦上场
热勇担当
一直在场
不负实力
拼搏在场
CBA球员复赛海报
01
全情投入
回到场上
02
辽宁本钢
“开干”
03
新疆伊力特
“芳道”
04
北京控股
“服么”
05
浙江稠州银行
“杀甲”
06
北京首钢
“不忿”
07
青岛国信双星
“偏能”
08
广东东莞银行
“吹咩”
09
山东西王
“办他”





专业评分
专业评分已截止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就是因为太少了,而被放大成为舆论标签。我认为这是不平等的表象:为什么第一的女性人数永远不比男性多?
这部片希望拥有女性性征的人成为第一后,媒体、大众不再突出“女性”这个标签,而只是把它作为一个人看待。这样,也代表了男女在职业道路上更加平等的一个表面证明。
全部评论(28条)
尝试倒推了一下洞察,会不会是这样:不给女性下任何标签,不需要女性非要证明什么,女性不是非得做成NO.1或是比什么人做得好,女性无别的定义,女性就是一个普通的人~ 这个洞察我自己还觉得挺好的,但是……
既然都是大众及主张“我们”,为啥都是只有女性出镜呢?这不也是另一种政治正确嘛!
我简单想了一个画面,不知道改成这样会不会更好:画面都是大众各种生活日常,有男有女,比如工厂上班的男女,乡村支教的男女老师,登山的男女,男女性竞技运动员、在家庭下厨的男女、深夜加班的团队有男有女……等等(具体画面可以再打磨考究,防杠),最后ending画面是把主张带出来——没有什么特别的,也没有什么独特的,Be one of many/woman就是我们…
以上~hhhhhh 我觉得她经济都挺难做的,作为广告人真不想碰这个题材。可能是近年【极端平权/极端女权】等等相关信息太多,审美疲劳了,看啥都无感,看啥都政治正确,没劲
#是women更是我们#这句话应该是玩了一个拼音的梗,那么这个主题大概率应该是一个面对中国市场的一个传播主题。但为什么片子是全英文的呢?
那如果从片子来看,可能是一个全球性的主题传播的片子,那么这个wo(我)men(们)这个拼音梗,外国人会懂吗?
就感觉有点小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