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赫不粘锅:3个太粘人的小故事

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大铁锅,妈妈请你帮忙看火煮菜,可是小孩子玩心大,稍不注意,菜就糊了,你的屁股也跟着“糊”了。长大后,不想时刻紧盯菜品火候,又担心随时会烧焦粘底,因此康巴赫不粘锅就成了你的厨房好帮手。而专注打造不粘锅系列的康巴赫推出创意戏剧广告,以“粘”为核心点,通过三个不同原因导致的“粘人”小故事,讲述了不粘的重要性,突显了常做饭的都市人群对不粘锅的刚需。

接过品牌方的需求我们就想如何能把不粘锅的信息量用短视频轻松幽默的传递出去并且让大家记住呢?而且还要贴近生活,要大家人尽皆知的小故事。

都是来自生活中的不经意片段,让每个粘点都来的自然贴切。

洞察!洞察!洞察!我们在风暴后风暴交出一份满意的大卷,上故事!

一、 哎呀!我的假牙

「即便盛情难却,仍要学会拒绝」

开头的短片中,老方手拿麦芽糖在胡同里闲逛遇上老李,再三邀请对方尝试自己手中的麦芽糖。

老李无法抗拒老方的热情,只好凑上去浅尝一口,奈何麦芽糖还没吃到嘴中,竟然先把假牙给粘掉了。

相信很多人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不知道如何开口拒绝的邻居、领导、朋友等等,哪怕对方仅仅出于好意,但过分的热情也有可能给自己带来负担。

最后是双方面面相觑的镜头,并配上文案“即便盛情难却,仍要学会拒绝”,给我们留下关于日常生活为人处世的小启示。

康巴赫不粘锅:3个太粘人的小故事


二、我不要这样的“牵手”

「夫妻亲密无间,双方仍需空间」

第二个小短片以两夫妻为主角,妻子给开胶的高跟鞋滴胶水,却不小心把手粘住了,于是向正在做饭中的老公求助。

丈夫伸手想接住妻子递过来的鞋子,谁知道自己的手也被粘在了胶水未干的鞋跟上。

令人联想到不少夫妻在相处的过程中都会如胶似漆,但是过于密不透风的感情反而让人感到烦躁和压抑。

两人被粘在一起没法分开行动,文案适时出现:“夫妻亲密无间,双方仍需空间”,并转场到夫妻俩无奈“牵”着高跟鞋共同搭地铁的镜头,警醒再亲近的关系也要有独处空间。

另外镜头里还有“粘锅站”等小细节出现呢。

康巴赫不粘锅:3个太粘人的小故事
康巴赫不粘锅:3个太粘人的小故事


三、铁管不是很甜,但是很粘

「纵使一帮老铁,霎时还是丢脸」

在东北生活过的同学都知道,家长和老师从小就告诫不要去舔铁栏杆,正如李诞的脱口秀中说的一样,青春期的我们逆反心理那个强啊,你不告诉我们不能舔,我们也不会舔啊,一堆同学们手拉手挺着胸就去舔铁栏杆看看会发生什么。这就是老铁的由来,一起站过窗一起罚过墙,一起舔过舔过铁杆杆就是老铁的意义,结果最后一个短片中的角色,伴随着教导主任的声音现身,一名男同学的嘴唇被结了冰的铁管粘住,老铁们纷纷提着热水赶来“救场”。没想到正好有老师路过,同学们逃课被抓了个正着,脱离了铁管赶紧“落荒而逃”。

康巴赫不粘锅:3个太粘人的小故事

康巴赫老师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用手触碰了结冰的铁管,一下子就被粘在了上面。此刻教导主任的声音再次登场,增添了几分活泼感。

最后还有一个老师和同学们“群魔乱舞”的小彩蛋~

康巴赫不粘锅:3个太粘人的小故事

三段短片分别从麦芽糖、胶水和结冰的铁管等几个不同的角度叙述了粘人的后果,结尾同时搭配诙谐的重庆口音独白,念出既幽默又有现实意义的文案,从而带出本广告主推的产品——康巴赫不粘锅。

这一系列操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加了解到选择“不粘”的便利性和重要程度,让人看完就忍不住为家里添置一口不容易粘底的好锅。


关于创作背景和花絮投放

通过不同片段衔接的方式,来讲述同一个中心思想的剧本,对于创作和拍摄过程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但幸好最后都将剧情中所想传达的理念完美地呈现出来了。

当最终交片的时候,问起客户有无修改意见,对方长时间一言不发,身为主创人员内心十分忐忑,生怕有哪个镜头表现得不够饱满、哪句文案不够契合产品需求。

令人惊喜的是,甲方连续观看了将近十遍这个创意广告短片之后,不但没有给出任何修改内容,而是直接一锤定音决定接收,这简直出乎我们所料,同时也感到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得到坚定的认可总是比较振奋人心。

image032.jpg
image034.jpg

在筹备《麦芽糖》片段时,请到了曾经参与《我不是药神》电影拍摄的资深演员,经过他的演绎让人物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image036.jpg

拍摄夫妻戏过程中,两位演员不小心真的把手粘在了鞋子上,于是将错就错拍到底,看起来更有真实感。

最后一part要选用冬天的场景,然而当时正处于夏天,没有合适的摄影棚。在预算不足、场地不符的条件下,导演灵机一动,找到了一个废弃工厂墙壁,自己动手搭建了合适的场景,连厂长都傻眼了。

数英奖参赛项目说明 - 小马行空 广州,制作公司

【背景与目标】

在当季不粘锅的大市场下,康巴赫要在众多品牌中在大众心目中形成记忆点。
如何在一次线上传播和推广的观看下让看到的用户和潜在用户转发和传播是我们接到的任务使命。

【洞察与策略】

在看过上个季度的营销数据后,我们分析大概率用户应该是年轻的家庭为主,我们将主要受众人群定位在28-35岁之间,他们的生活是比较轻松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他们讨厌或者是嫌弃传统的厨具比如说粘锅,我们就主要讲粘锅的不好来形成反差。

【创意阐述】

在分析不同的产品后我们想通过一种趣味的方式,我们想通过一次有意思的对话形式,讲述他们所经历故事形成记忆点回顾让大家认同,因为线上传播,所以我们考虑到视频应该短 拼 快,设计了不同的三个极具地方特色的趣味故事讲产品卖点和诉求加入进去

【结果与影响】

微博形成大量互动,全网超过两2000万次播放量,引起大量转发形成病毒式传播,多家趣味新媒体官方转发,天猫当日品牌搜索量直线增长。

项目信息
品牌/广告主
KÖBACH 康巴赫
KÖBACH 康巴赫

营销机构

Creative Agency 创意代理商
小马行空 广州
小马行空 广州

参与者

 
数英评分
已有7人评分
4
我的评分
1 2 3 4 5
谢谢
2021 数英奖 参赛信息
参赛企业
参赛类别

创意单元-视频组-短视频类

技艺单元-视频制作类

专业评委
  • 郑佳链
    6
    视频短片画面和节奏是找准了,主要由麦芽糖、沾鞋、舔铁管三个场景去阐述沾的卖点,整体已经能将核心传达出来了,只是文案有待调整,稍微有些跳脱,单看文案很难看出产品,想表达的是理念,这点是需在后续campaign中优化
  • 吴亚柳
    6
    视频的形式的确符合目标用户的审美,也传达出了不粘锅的卖点,但市场需求是不是不粘锅持保留意见,因为现在超市里但凡卖锅的都在讲自己是不粘锅,如果希望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有利的购买理由,是不是可以科普一段不粘锅,我的不粘锅为什么可以保证不沾,而且长期使用有效,这样对于消费者更有信服力。
  • 常欣
    6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一种营销思路是“兴趣引导购买”,想法是没错,激发兴趣,关注品牌,了解产品……但问题是,视频虽搞笑,但和不粘锅的功能卖点并不清晰,作为一款家用产品,且世面上多数同类产品的情况下,一旦遇到货比三家或实用主义的消费者,想要撬动他们购买非常难,也许他们也会看这几条广告,但看完或许只是哈哈一乐,因为兴趣来了,但依旧需要自行了解,阅读产品介绍,这对很多消费者来说是一种负担,广告一直致力于减少消费决策的时间,即看了就想买,才是对的
  • Daniel 田
    5
    视频看的我有点小尴尬,不是说视频拍的不好,而是从品牌和创意的角度,跟产品关联度实在太小,看完并没有觉得这不粘锅有哪里好,为什么买它不买别家,没有使用场景也没有优势展现。

    品牌的每一次形象建立,都应该在消费者心智中,加深它的壁垒和区隔。
  • Gary
    6
    一开始还挺有意思,后面稍显拉胯
  • 叶剑锋
    8
    用被粘住的趣味性视频展示不粘的信息内容,短视频成功做到了创意、内容执行的有趣且统一,传播效果应该极为有趣.但结尾处若能成功的加上产品特色的不粘画面或者内容为佳,尤其是夫妻做饭那处短片,
  • 郑业旻
    7
    整体视频内容还是很有趣的,拍摄执行也不错。
    但视频中对于产品的导入部分还是少了些,
    缺少记忆点。
  • 鲁成
    7
    为了展现不粘锅的好处,反向呈现生活中太黏的负面场景,很流畅的策略。
  • 刘威
    9
    干脆利落的三个搞笑短片,直击用户笑点,又和不粘锅联系起来击中粘锅痛点,用笑点化解痛点,这个手法很新奇啊。估计观众看后都会留下比较深刻的品牌印象。
  • 易冬 Chucky
    7
    看了三个故事以后
    我对不粘的卖点深度的了解了
    能让人记住卖点的就是成功的
    但品牌名我没记住 是不是露出的太少了 或者有意避开?

专业评分

专业评分已截止

专访2025最出圈广告人:嘉嘉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