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蕉内:青年社会工作者和孩子们的故事
而这些事,你应该早就知道。
960万人的迁徙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全世界每五个脱贫人口,就有一名是中国人。
中国全面脱贫的背后,是无数人生凿出山路,将960万贫困人口带离大山,搬迁到国家易地扶贫新建的社区里。愚公移山的故事,在今天的中国不再是一个神话。
而在所有的搬迁人口之中,有约270万名青少年,迎来了生活的巨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共青团中央在全国发起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聚焦10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青少年。身穿红马甲的青年社会工作者深入安置社区,从最基本的事开始,帮助孩子们融入新生活。
好的公益角度,需要好的课题。在蕉内「红色计划」公益项目的第四年,将目光聚焦到这群「伙伴计划」的青年社会工作者身上。
我们联系共青团中央社会联络部,在他们的帮助下,深入易地扶贫安置社区,真正了解到这群青年社会工作者和孩子们背后的故事。
凉山边的一个逗号
“县上已经没有多少活猪了”。这是11月20日的喜德县,彝族人宰杀活猪,准备过彝族新年。
喜德县在四川大凉山山脚边,这里的彝欣社区在四年前建成,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中的一个安置社区。
彝欣社区,是大凉山脚边的一个逗号。从这个逗号开始,孩子们从每一件基本的小事学起,慢慢展开新生活。
搬迁之前,孩子们要上山采蘑菇、放羊,走路一小时去上学。因为曾经村里条件有限,他们来到社区之后,第一次学着使用分男女的卫生间。
从泥土房走向平房,刚搬来时,他们常常迷路,小区里的房子长得一模一样,认不出自己的家。有的孩子把猪养在家里。不习惯用暖炉,有人在家生起火,曾经不小心烧着了房子。
社工在楼栋门口画画
“看到这个兔子,你就能找到家了,对不对?”
适应着生活的变化,孩子们也习惯着亲情的缺失。
女孩阿措的父母出去打工了,“每一次想起爸爸,我就画一张爸爸的画”。她家里的墙上,挂着一张P成的全家福合影。
因此,在影片中当社工看到P成的合影,才明白孩子的真实困境
数千名青少年进入社区建设的学校,适应着新的学习生活。可在有些孩子的心里,出去打工比学习更重要。
社工深入到社区之中,从这些最基本的事儿开始,一点点教会初来乍到的孩子们。从怎么系鞋带,到如何使用卫生巾,陪伴孩子,治愈孩子。
女童保护教育的工作开展困难,当社工说到“不要让别人看你的身体”,孩子们还是会笑
有个社工笑着对我们说:“对我自己的孩子,我都没这么耐心”。
真实的故事不应该只是故事
我们采访到的真实素材,无需任何包装,就已经足够有力量。
离开大凉山,团队重新构思影片——我们需要一条故事片,一条完全遵从真实故事原型的故事片。
不添油加醋,不刻意煽情。我们将采访到的故事蓝本浓缩在一对社工与孩子身上,用朴实、克制的方式讲述影片。在两位主角的一问一答之间,易地扶贫搬迁后社工与孩子面对的种种困难铺陈开来。
我们借“红马甲”这一意象为线索,串联起整部影片。从妹妹画上的三个人,到社工红马甲身上的四个人,孩子们终于真正接纳了社工。
注意到晒在阳台上的红马甲了吗?
从原本计划的3分30秒,到最终成片的7分11秒,我们一个镜头都不忍心拿掉。从“啊,有7分钟!”到“啊,这有7分钟?”,靠的是大量素材的收集。
这个叫阿木的男孩是我们在彝欣社区当地遇见的,他可以自如在石头上翻过,用一只手指转书,家猪对他来说就像宠物一样熟悉——后来,他成了这只影片的主角。看到黑猪时,阿木双眼放光“等下我们会吃吗?”
影片片尾是凉山喜德县的县歌《喜德拉达》。
当孩子们第一次合唱,听不懂彝语的我们,被孩子们身上的感染力震撼到起鸡皮疙瘩。本不在拍摄计划中的合唱情节,是彝族孩子赠送给我们的彩蛋。
从「红色计划」到「伙伴计划」
在这个彝族新年,中国新消费品牌蕉内响应共青团中央号召,参与「伙伴计划」,来到四川凉山彝欣社区,与共青团一同拍摄「伙伴计划」公益宣传影片《记住了吗》。
“记住了吗”,是社工和孩子的对话,也是我们与观众的一次对话。
那些最基本的事儿,需要社工教会孩子记住;那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发生的故事,我们希望每一个观看影片的观众记住;那些帮助别人的人,不仅是社工,还有参与「伙伴计划」的每一个人,值得被所有人记住。
这一次,蕉内加入共青团「伙伴计划」,为青年社会工作者重新设计红马甲。这群社工,值得拥有更好的战袍。这群社工,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同时,蕉内也将新年红色暖心礼物赠送给社区的孩子们,并将产品销售额的部分款项捐至中国青年创业发展基金会,支持参与「伙伴计划」的青年社会工作者组织。
我们需要更多青年社会工作者,教会孩子们生活里最基本的常识,成长中最基本的知识,为人最基本的是非,走向未来最基本的技能。
我们需要社工牵着孩子的手,一步步走出心里的大山。
正如影片片尾所说,你做的,他们都会记得。
专业评分
专业评分已截止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