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是拒绝的
几位姑娘找到我们,想为40岁的《深圳特区报》制作献礼片。本能反应是婉拒的。
我司自问觉悟不高,brief里那20页满的大事记看出了《思想政治》既视感,十遍了还在第二行。
但客户有点人设不符。
她们很年轻,表情包走在时代尖端,她们预算不足,但她们深爱报社。她们希望找一群看不懂他们大事记的人,来做一条人人都能看懂的片子。
爱不能发电,但或许是好奇怎样的报社在吸引这般热血的好女孩,同时也是报答茫茫人海中选中我队的独特眼光,竟就答应了下来。
(先放正片)
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的特区报,虽早已率先迈进数字化时代,但我们认为关于故事的载体,借后来一位观众的评论来表述,还得是报纸的“纸”。
当我们往前追溯,这上万期的故事和观点,除了保存在特区报档案室中,还散落在无数报人和读者的抽屉里。
(一些旧剪报投稿)
让剪报回归,是我们觉得有趣且能形成记忆符号的方式。
于是啃了许多遍大事记,我们将本土群众最易共情、且能见证深圳发展足迹的版面挑选出来,一共12块剪报,并希望能邀请到新闻当事人,请他们亲手,将40年的精华故事重聚在一份对开的白报纸上。
方案通过了内部层层审核,火速进入了执行阶段。
客户以感人的支持度,表达对这个想法的喜爱,一位位老先生联系过去,一位位记者、编辑敲时间,一份份旧版面寻回重印。
经历了该有和不该有的坎儿,期间多次与客户隔空抱头互相安慰“尽力就好”。
但报人的信念(和脚力),好像真能排除万难。片子如期在特区报40周年晚会上映。
(客户现场感言)
接着,这一期特别的报纸,从特区报新媒体大厦一手接一手传递到大众媒体。
最后由「深圳发布」转发,「深圳卫视」转播,达成大圆满
(观众评论)
文末,向看到这里的朋友分享一下创意上的遗憾。
本片其实可以在形式和内容的平衡上做的更好,从最初demo的画面可以看到:
(示意图素材取自网络,侵删)
上屏展示人物故事,而下屏始终俯瞰拼贴动作,这个方式是一幅进度可见的拼图,能更好地留住观众,去听完每个人的故事,去记住最后的高光一刻,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实现,是小小的遗憾。
除此以外,大家都很开心。我们再逐格回放一下吧,《深圳特区报》40载的高光浓缩,也是一代代报人拼搏的印迹。
文末末,再次鸣谢特报人客户,用行动为项目点题。
专业评分
专业评分已截止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