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年货节:那些爱的心意,一定会被看见
玉丰泰的红绒头花,正兴德的茉莉花茶,津地吊钱,彰州水仙,宁波年糕,香烛供物,干鲜果品,生熟荤腥,在浙江宁波,每逢过年,作家冯骥才总要备齐这八样年货。
按照他的说法,“年货要备得愈齐全愈好,以寓来年的丰足。”
寓意丰足,“办年货”一直有着仪式感与人情味的文化沉淀,从来不是单向度的剁手采购。
正像在年货节,天猫认为每一份兜兜转转的快递,也不是奇奇怪怪的ID,不是没有温度的订单号,不是其貌不扬的纸盒子,而是暗藏其中的惦念、欢喜、真切和“先到家的心意”,是以物承载的亲朋之爱。
接手天猫年货节的brief开始,创意组就脑洞与口水齐飞,并播放舌尖体的配音,绕梁三日不绝。只是光对食物的想象,就构成了不能想象的“工伤”。毕竟,“胖三斤”是年货的最大副作用。
克制住暴食冲动,习惯另辟蹊径的我们,找了一个“大胆”的角度,来诠释“让心意先到家”的年货节核心概念。过年这段时间不缺被鞭炮、春联、美食所渲染的快乐,每一种情绪仿佛都自带滤镜,好看到符合节日的标准。这常见,也容易捕捉,是创作者俯拾即得的素材。但有没有另外一种情绪,不取悦,而是用真实的温情,可以在新年“刺痛”一些人?
单纯的欢乐,会烟花般稍纵即逝,什么也留不住。我们想在众声喧哗中留下些什么,哪怕是些无结果的争执与论辩。
脚本最终敲定为一个第一年结婚,第一次不在家过年的女生为父母挑买年货礼物的故事。情节足够简单,情绪却有些复杂。复杂到,在一开始,几乎没有人支持这个创意方向。
“肯定会被骂的”“凭啥不在自己家过年啊”“这男方,直男癌啊”,无论是创作人员,还是看过的观众,这种声音从没间断过,故事像是触发了人的“找骂”神经元,一碰就会涌来难以调和的不同意见。
我们预料到了这种争议,但坚持拍了下来。
没有全知全能的洞察,一切都源于真实生活的观察。结婚第一年的女性,到底是一种什么感受呢?
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是——就像x轴上忽然长出了y轴。一维,演化成了二维,x轴上没有变动,但生活的纬度却多了一条纵向的“关系线”,简单的数学题升级成了几何函数。它毫无对错之分,是常态的人生变化,只是需要人的适应。
不只结婚,第一次住校,第一次离家上大学,第一次毕业工作,第一次当妈妈,面对新长出来的y轴,人需要的是给自己“横生枝节”的空间,而不是贴标签,简便快捷的下判断。因为标签就是融不开的“执念”,标签越多,思考越少,少到情绪用以绑架,生活用以抱怨。原本没有“妈宝”、“孔雀女”,也没有“女权主义”“直男癌”,有的只是身边人、当下事、平常心。
女生的失落,是当下的失落,不是离开的委屈。因为没有怨念,只是想着,在没和父母一起过年时,如何可以让心意“先到家,看得见”。这就是我们所谓能“刺痛”观众的情绪,它真实可感,不同于热闹的欢乐,是对父母温情的心意。
所以,在爱的表达面前,价值观的争议有些不必要。总有一种心意的传递,会因为在分别、分歧、差异之中,而显得弥足珍贵。
长大了,结婚后,共同话题不多,跟父母之间的爱,有时是毫厘之间,一寸一寸的被感知到的。年关将至,看完片子,就别拘谨了,争取用一件件的年货,让他们对你“先到家的心意”,看得见,听得到,闻得着,也爱的上。
专业评分
专业评分已截止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