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照明设计丨中辰照明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
其实做这种类型的项目很纠结。一方面,这样级别的项目不常有,设计师特想做;另一方面,都是文物,从保护的角度最好别做照明,而业主又希望照的越全、越亮越好。既然做不到不接这类活,那至少保持一点敬畏,提醒自己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尽最大的努力坚持一些必要的原则。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北海公园夜间存在以下问题。
1.路灯几乎没有起到照明作用。
△ 北海公园的路灯分两种,环湖双头灯笼造型路灯和琼岛单头灯笼造型路灯。
△ 采集的数据,环湖道路平均照度0.27lx。
△ 采集的数据,琼岛道路平均照度0.29lx。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要求公园人行道的平均最低照度是2lx,环湖和琼岛照度相比规范低了约10倍,这还不考虑北海公园所处的位置及重要性。
为什么路灯几乎没有起到照明作用?那就得先说说这种路灯的问题。
△ 琼岛路灯内部,光源在中间,四周玻璃透光。
△ 这种形式的路灯结构,决定了它的光绝大部分都散溢在空中,到达地面的光很少。如果感觉不够亮,大家就会把光源功率换大点,结果又加重了路灯在环境中的亮度对比度,眼睛在强对比刺激下更看不清路面了。所以,这样的路灯并不适合在对比度很高的公共环境中作为功能性路灯使用。
2.整体环境亮度对比度极高。
△ 外围环境、内部景观及路灯亮度对比度极高。有照明的和没照明的对象几乎处在极亮和极黑两端。在调研中的感受是,抬头看一眼已照亮的景观或路灯后就更看不清路了。
△ 采集的天空、白塔、琼岛路灯及地面的亮度数据。琼岛路灯发光面与环境的对比度约1:1000。
△ 采集的天空、围墙、环湖路灯及地面的亮度数据。环湖路灯发光面与环境的对比度约1:800。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建议最大亮度对比度不应超过1:10,做设计的都知道,这个太难了,尤其在室外。
这是一个升级改造项目,不是能拆了重来的。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做的其实是在已有照明的基础上解决北海公园亮度平衡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增加灰度,建立过渡。
灯笼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北海公园这样的古代皇家园林,该用灯笼这个元素还是得用。
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设计一款符合中国古典园林的灯笼造型的路灯,既能满足夜间功能需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景观照明,最主要的是它能在环境中平衡亮度对比关系。
△ 设计之初确定的亮度目标,是地面、灯笼表面及周围植物的亮度对比度控制在1:10。
△ 底部路灯截光目标,是行人在离路灯3米外看不见下照光源。
△ 前期路灯概念草图。
△ 最终确定的路灯方案。外观接近宫灯,灯杆与灯笼连接部位借鉴古建斗栱的元素。
△ 路灯灯体分三组光源,底部一组路灯配光,下照解决路面的功能照明;中间一组自发光,呈现灯笼效果;顶部一组扁光,上照周围的树。
△ 3D渲染图。
△ 分解图。
△ 工厂打样。
△ 灯笼透光材料实验。最终考虑到灯笼白天及晚上的视觉效果,同时因为项目所处皇家园林的特性,选择了琉璃。
除了道路系统的这款路灯外,还新增了部分建筑照明,使其在整体上起亮度过渡的作用。这些建筑都是采用1瓦和3瓦投光灯,从远距离投射来照亮坡屋顶。在五龙亭和仿膳之前的照明中用了很多的埋地灯,夜间眩光比较严重,在这一次的设计中都换成了间接照明的方式,视觉舒适度得到很大的提升。
最后在多方不懈的努力下这个项目最终实现了。但从整体照明效果到这款灯具产品都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不过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项目,因为这是一次通过提前设定亮度对比度目标来解决整体亮度平衡关系的一次设计尝试,更是一次灯具产品研发的尝试,使我们积累了一些设计经验。
△ 路灯白天效果。
△ 灯体选用琉璃,是因为琉璃在白天具有视觉通透感。
△ 环湖道路与白塔。
△ 琼岛及环湖道路。
△ 白塔与仿膳。
△ 仿膳的长廊。
△ 小西天。
在设计结束后,我们也对最终结果进行了数据采集。
△ 环湖道路及白塔亮度数据。
△ 环湖道路亮度数据。
* 该路灯产品已申请专利。
业主:市政管委
照明设计:徐冰 房赫 庄怡珊 郑铮 齐洪海
设计合作:平年照明
产品应用:基恩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