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奥运:呐喊,不止一种方式
截止8月11日,巴黎奥运正式闭幕。
都说这是最松弛的、能当综艺节目看的一届奥运会,却又上演了太多绝地反击,轮番考验观众的心脏,也让我们一次次见识了什么叫体育精神,运动健儿值得最强分贝的呐喊!
《0分贝呐喊》
7月26日,伴随着巴黎奥运项目的陆续开赛,我们和天猫品牌营销中心一起打造了#0分贝呐喊 的奥运追金项目。“呐喊”一词,天然和嘴巴,和声音有关。尤其是四年一届的人类盛事:奥运。当运动健儿经历重重鏖战,终于摘得胜利,那一刻,肾上腺素、多巴胺爆表,欢呼声就像从身体里自动逃逸,由不得你控制……甚至,唯有某些会被“哔——”消音的言语,才能表达此刻的激动!!!
那,为什么偏偏不选择人类最朴素、最原始的呐喊方式呢?最开始,当我们看到brief时,一样充满了问号,随着故事细挖,我们发现,或许,我们都高估了“声音”这一种表达方式,当我们放弃了声音这一种呐喊方式,我们才会看见更多关于奥运、关于金牌、关于运动员、也关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夺金的尖叫恨不能刺破长空,
为什么要搞安静的行为艺术?
广告人的“奥运”会抢跑好几个月,4月,我们收到了天猫品牌营销中心(下面简称“天猫”)的比稿邀请,一场涵盖三个阶段的奥运战役。
阶段一,围绕Run To Get It的主题,我们在天猫打造了一条奥运色跑道,放了40台跑步机,设计了从上海跑向巴黎会途径的不同国家和地貌的动画,制造第一视角的跑步感受,邀请所有人完成从上海到巴黎的12600km追奥之路,没想到天天38度+的夏天,还真被各路跑者完成了。
远超预期的路人变成跑者
将12600km的距离跑成0km
品牌特邀跑者
助力跑热#跑向巴黎活动人气
场外四肢不勤的广告人在监视器前表示:服
阶段二,我们随天猫远赴巴黎,携手一众品牌出海,一起跑步点亮猫头。
品牌特邀嘉宾邓亚萍、李嗣镕、陈瑜等,汇聚巴黎,跑亮猫头!
阶段三,“奥运追金”是品牌的既定命题,我们最开始想的是,淋漓尽致发挥咱中国人一逢喜事就爱请人吃饭的精神,中国队夺金,天猫临时组建“中国金·大饭店”团队,在巴黎大摆流水席,请全世界吃饭?。没错,就是这么实在……这个idea实在到……逗乐了现场听提案的每个人,但由于这个想法的可执行性以及可能难以形成系列感,于是作弃。
品牌提到了一个概念,想做一场场“非静止呐喊艺术”为运动健儿加油,在首金、10金、20金……的节点释出。总结来说:想用不一样的艺术行为,为奥运健儿呐喊助威,庆祝胜利。
从摆流水席,到搞艺术,确实犯难了……正如在开头说到的,明明可以选择声音来呐喊,为什么偏偏不发声呢?除非:A.确实发不了声,或者是有比发声更炫酷的表达方式,如此,我们便能把更多人拉进来,让奥运竞技的迷人,真的属于每一个人;B.声音只能表达心中的喜悦和激动,却不能传达更多更深远的、需要我们认真去看、去细想的信息。细想一下,每一种艺术形式,本身就是一个个精彩的分镜,一种无需多言的宣言。虽然没有发声,背后的信息却掷地有声。
怎么表达这个不发声的呐喊行为?“非静止呐喊艺术”理解成本太高。它最好就是围绕音量而来,观众对此熟悉,而它里面也充满了戏剧冲突。一个概念从迷雾中现形——
两天内极限操作,打造4支艺术短片?
艺术形式万万千千,经历了N轮的idea淘汰赛,最终这4种艺术形式进入了决赛圈:手语舞艺术、视错觉艺术、多米诺艺术、光影艺术。
在首金篇,我们特意邀请了原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舞蹈队队员王先贺、安迪,及一众跨界舞者加入天猫#0分贝呐喊 艺术团,打头阵,用肢体舞蹈,还原奥运健儿夺得首金的决定性瞬间。由于夺得首金的项目有四五个可能性(且还不能保真),我们在编舞时需要覆盖到不同项目的动作,尽量找到普适性,不管如何,拍摄量仍然巨大,舞者们全力表演,将每个动作做到位,也让“呐喊,不止一种方式”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10金,我们结合视错觉的形式,展现了金牌的另一面,其实是无数忍着伤痛坚持不懈的碎片。灵感来自于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员协会(WOA)一份统计,63%的受访奥运选手表示,至少遭受过一次严重的职业伤病,膝关节损伤,占20.6%,腰椎,占13.1%,肩膀和锁骨12.9%……
后来,我们在本届巴黎奥运会的选手上都证实了这个数据,以92.60分摘得巴黎奥运会自由式小轮车女子公园赛金牌的18岁女孩邓雅文,经历过左脚趾骨骨折、左肩右肩习惯性脱位、右肩做过植骨手术、腰部则是峡部裂和第五腰椎滑脱;为中国创造了奥运网球首金的郑钦文,曾在4月的温网谈出局原因:眼睛发炎+肌肉撕裂,养好伤病全力备战奥运……迎难而上不服输,是他们唯一的“炼金术”。
20金,和前两支片有些不一样,我们选择了更轻松有趣的多米诺形式,融入天猫的产品角色,在浓缩的机关环节里,展现了奥运对普通人的影响,而当我们因为被奥运健儿激发,也爱上了运动,把运动变成日常的方式,这本身也是对奥运健儿一种无声的支持。助威可以是咚!咚!咚,可以去亲自去动!动!动!
当奥运结束,总金榜已成定局,我们邀请了一批“特别的道具”,出演了一场光影艺术。奥运健儿的1万小时定律,都写在了那些用旧、用废了的体育器材上。每一位奥运健儿,无论最后有没有站上最高的颁奖台,当他们全力以赴,当你为了国旗在奥运场馆升起,不断去拼,你就已经是英雄,你就站在了14亿人心中的领奖台。
回顾这场持续三个阶段的奥运战役,回顾#0分贝呐喊 的来龙去脉,我们发现,或许下一届奥运,会有越来越多除了发声以外,更多的呐喊方式。
就像每逢奥运,人们都会反复提起史铁生在多年前写过的一段话:“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为何而燃烧,那不是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打败,而是为了有机会向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当我们每次引用这段话,思考这段话,当我们仔细了解每个选手的幕后故事,当我们在奥运闭幕后,亲自去运动,这些本身就是一种#0分贝呐喊。
专业评分
专业评分已截止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