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遛香去班味企划:上班哪有下班香
天猫在七夕前打造「天猫遛香去班味企划」,联合香水、洗护、家清三大品类大牌,推出洗班味三件套,以线上宣传、线下装置的双传播方式打造一场「嗅觉ASMR」的香气盛宴,让社畜「横扫班味,做回自己」!
一、洗班味一条龙
「人一旦上过班儿,气质就变了」,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毕业进入职场成为社畜,很少有人能逃过班味的魔掌。「班味」不仅指涉工作环境残留的气息,更反映着精神状态与生活态度的微妙变迁。面对这一现象,网络上的去班味方式层出不穷,公园20分钟效应、主动休息、按时摸鱼、5分钟锻炼……
祛除一种味道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洗」,洞察到年轻人「去班味」的迫切需求,天猫在8月3日、4日联合各类大牌,重磅推出「洗班味一条龙」服务。在打工人下班后出没的各类场所安装「洗班味海绵」装置,在日常通勤的小路制造一场场身心净化仪式,从这里走过,香香的气味就会粘在身上,洗去班味,香香回家。
二、上班哪有下班香
沿路放置不同文案和造型的路引牌,为路人规划去班味路线,导航前往站点「洗刷班味」。
跟随指示牌的指引,即可来到上海愚园路的网红咖啡厅,打卡巨型洗刷装置。
下班后出没的场所,是打工人对生活的无声宣言。健身房、酒吧、家,结合各类人群画像,以不同人下班前往的不同地标为切入点,打造不同场景下的用香趋势。香水、洗护、家清三大品类化身成各自的经典icon:香水瓶、洗澡刷、衣服,奏响去班味三部曲。
局部有氧香
在Ribone cafe,为下班即刻前往健身房的各位打造局部有氧香,当工作的辛劳渐入尾声,班味的解放,在有氧的路上。
随地chill香
Ribone cafe的另一侧打造成一片清新绿意的自然天堂,现场体验试香之旅,让感官被一抹香激活,随时随地都chill。
自在放空香
在HOW,为下班回家就洗香香躺上床的各位打造一抹自在放空香。蓝色海绵棒远看好似自动洗车装置,配合可爱的淋浴喷头,去掉浓浓班味,给炎热的夏天带来凉意。
蹦迪圣体香
在KOYA,屋顶香水瓶倾倒出一整片彩虹,为下班前往酒吧的各位打造馥郁调&皮革调的蹦迪圣体香,释放多巴胺能量,班味无处遁藏。
香水、洗护、家清三大生活美学代表融入海绵棒打造的巨大刷子墙中,沿规定线路打卡即可踏上「天猫遛香去班味企划」的感官之旅。
为「去班味」增添仪式感,在随地chill香、局部有氧香、蹦迪圣体香、自在放空香四种香氛体验中,横扫班味,做回自己。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简而言之,能最大化释放产品信号的文化符号。
只不过华与华把最核心的点给挖出来了,不像其他策略广告公司喜欢玩高大上的创意。
其实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华与华的客户主体基本上是以中国品牌为主,这类型的企业家,本质上还是很务实,看的都是销售业绩导向。华与华这种崇尚大众设计,也是契合了这部分企业受众的认知和品味。能让这么多客户保持常年的合作关系,本质上还是证明这种大众设计是有效的,无所谓你本人喜欢与否。毕竟品牌面相的还是自己的目标消费者。
而4a那种公司,对接的很大一部分是外企,外国品牌的思维,还是会在big idea上做文章。也是客户的调性不同,最后呈现的作品结果不同。
算是中国思维和外国思维的碰撞了。
回归到经济下行的时代,最终不管是外国品牌还是中国品牌要做的都会殊途同归以卖货为目标。
毕竟策略嘛,也没啥对不对错不错,反正能搞定客户,能搞定消费者,那都是有价值的。
品牌人还是要多吸纳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做到随时根据需求切换,私以为这才是最重要的,哈哈~
广告、品牌、营销……原本就应该是为销售服务。
这些话奥格威早就说过。
原本都是常识,但被专业人士自己给神秘化了。
为什么要神秘化呢?
这就是社会心理学问题。专业人士必须进行人设管理。
这也是哲学问题。
局部与整体的问题。带着整体思维深入局部细节。也就是:做战略家的同时也是手艺人。
华与华方法,就是品牌的唯物主义。
这个观点,这是我的关键启发和原创。
评论区还有一个人盗用我的朋友圈文字。
什么是唯物主义?
实事求是,物质决定,群众基础,主要矛盾。
调研要实事求是,深入群众;
创意要行为主义,物质决定;
设计管理要搞自我批评,“去心中贼”;
决策抓主要矛盾,不要用细枝末节否定方案;
还有一个,始终为人民群众服务,创造“大众审美”。
全部评论(116条)
过度的专业等于不专业
一切创新的前提都是守旧
最有用的广告策略是重复
最大的难点在手艺,不在创意
不做大创意,只做标准创意
要大众的美,不要小众的美
下一份工作面试的基本知识就有了 奈斯
如果一定要说几句我最喜欢的华老师的话那就是:
品牌就是产品的牌子。
不骗人 不贪心 不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