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青年lab × 妇女节:为她正名,拒绝污名化
妇女节前夕,来自佛山的青年自媒体「万物青年lab」推出了一系列的节日海报,主打为被污名化的女性词语正名。
有的是还原词汇本意,有的是重新拆解定义词汇。不论是什么方式,最终目的都指向通过发声,为女性博得应有的尊重。
海报
01
嫖:飘逸潇洒的大女子
02
媛:漂亮出众的女子
03
妇:推倒大山的女性
04
娇:女子挺拔如乔木
05
娆:贤明如女中尧舜
06
妖:笑颜如花的女子
网络评价
海报上线后,获得了网友的一致好评。
有的肯定这种去污名化的正名行为,点赞其文案。
有的因此解读,重新爱上自己的名字,或改变了自己对一个汉字的看法。
「万物青年lab」表示,此类内容就算被定义为敏感或上纲上线,也无碍,只要能把女性词语的定义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敏感一点也没关系。
数英评分
已有23人评分
5.6
我的评分





专业评分
专业评分已截止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但我们讨论一下什么是“污名化”,它是说通过强化某个群体的负面标签,把原来是“正向的/中性的”意思,改成了“负向的”,才能叫做“污名化”。比如举例种的“媛”,是典型的污名化。
“妇”字,在甲骨文种是“拿着扫帚的跪着的女性”,现在已经是“泛指所有女性”,这个字的意思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这本身不能说是污名化。讨论的比较多的是把“妇女”等同于已婚/年长的女性,这也不能算是污名化,已婚和年长都不是负面的意思,认为这是一种“污名化”的,本身就带有对已婚/年长女性的歧视。
“娆”,这个字的本义,是有“柔弱”、“烦扰”的意思,也有美丽可爱的意思(妖娆),但是在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人用娆来形容“柔弱”和“烦扰”了,这也是一种进步,也不能说是污名化。(如果不看到这个内容,应该很多用户都不知道这个字还有负面含义)。
另外关于娆的解释,“女中尧舜”,类似“女中豪杰”“女强人”,这种说法的本身就代表着对女性的偏见。总之这个内容充满了一种,为了凑几个词来满足这个创意,牵强附会的感觉,文化水平有限,创意本身也不新颖,期望通过女性主义观点引发争议和讨论,但自己都还存在着对女性的偏见。
全部评论(16条)
多娇、娇韵多久变成了贬义?
孕妇、媳妇多久变成了贬义?
娇娆、窈娆多久变成了贬义?
汉字本来就是世界上承载信息量最大的文字,单从一个字去曲解本意本来就很片面。
这个洞察,说是去除偏见,却把偏见带进文字里,不同的词语才会赋予文字的含义。
说是为新时代女性正名,背地里却是曲解文字含义的傲慢。
那我也送你6个字:典、孝、急、乐、绷、赢。
咱列举一下真的和“女中尧舜”有关的(可以去百度核验)——
1、东汉明帝的马皇后,这个没啥问题,贤后(东汉历史看的不多);
2、北宋英宗的高皇后,电视剧《清平乐》出现过,在宋神宗去世后掌权,启用旧党,任用司马光等人,把北宋打下来的领土白送给西夏,把新党大臣蔡确流放到岭南加剧党争、恶化政治生态,虽然不知道《宋史》为啥这么评价,但我看“女中尧舜”这个称呼怎么觉得是反讽呢?
3、清朝光绪帝的皇后隆裕太后,死后得了一块“女中尧舜”的横幅,水平大家都知道,还不如姑姑慈禧。
所以,当“女中尧舜”这个词和2、3二人联系到一起时,我很难觉得这是一个好词啊。就像是宋真宗封禅泰山后,你看还有皇帝去吗?
1. 高皇后是因为取消了新党,启用旧党,后被旧党文人称赞为“女中尧舜”。那我们聚焦在这个新党旧党的事情,
我们先说积极:取消新党是因为“安石变法之失,在人不在法”,制度是好制度,只不过11世纪的金融体系没办法实现,并且“青苗法”免疫法”在北宋末期成为了剥削低层的工具,就导致北宋末期农民压力很大,而高皇后的决策正好在这个时期,所以废新立旧其实是稳定经济,和减少民怨
再说说消极:废新立旧虽然稳定了当时的格局,但是也为后面的党争埋下了隐患,也没有及时的措施去补救,但是我们话说回来,党争之错并非高皇后一手造成,对于北宋末期的朝政她也是无奈之举,没必要都算在她头上。最新研究表示党争的责任分摊,在神宗朝已形成排他集团,毋庸置疑不是高皇后一人的锅
2,隆裕太后就更好总结了,女中尧舜是孙中山先生送的。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避免更大规模的生灵涂炭,推动中国的和平过渡
虽然这两位没有马皇后一生都是完美的,但是二位在自己国家重要阶段都选择了“让人民过得更好的选择”,所以被后人增以“女中尧舜”。
那......这个词怎么看......其实都是一个好词吧......
就像“忠献”这个谥号,明明是美谥,但在秦桧以后算是彻底烂了,明朝一个被谥为“忠献”的大臣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