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邦×一条采色之旅:采撷五大洲的颜色,为你刷新生活
跨越了五大洲、行走85079公里,历时整整4个月,立邦以色彩之名,为生活出发,记录下6个采集色彩的故事。
这六段采色旅程,将原生色彩收归囊中,把生活之色带给热爱生活的你!
摄制组团队收集了世界上,或最纯粹、或最质朴、抑或是最奇妙的色彩集。
希望把这些寻找到的色彩注入日常生活中,刷新家居灵感,为生活带来更丰富的可能和新鲜动力。
1、摩洛哥篇
采撷摩洛哥的绚烂,把非洲的热情色彩带回家。
千年古国摩洛哥,一直是各种电影和小说喜欢描绘的传奇国度。既有大西洋的碧蓝,又有撒哈拉沙漠的金黄。
在被称作“非洲后花园”的美丽城邦马拉喀什,一切事物的颜色都变得更鲜艳了。
2、希腊篇
看最蓝的大海,陷入最深情的恋爱,带回最美的色彩。
希腊小岛圣托里尼,是备受瞩目的浪漫目的地。整座岛上的建筑几乎是统一的白墙蓝顶。
艳阳从海平线上升起,深蓝、乳白、粉红……
3、澳洲篇
红色巨岩,暗蓝星空,澳洲的自然之色美到窒息。
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将这份深情浓缩成了传说、歌谣和壁画。
他们吸引了学者、游人、画家,以及捕捉大地色盘的敏锐眼睛。
4、北欧篇
性冷淡的北欧,用大胆激情的色彩颠覆你的想象。
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常年被冰雪笼罩的北欧,会拥有巧夺天工的设计和梦幻的色彩?
没有去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人,总以为那里只有冬天的黑夜白昼,灰色的冰冷湖水,连接着同等明暗的天空,一望无边。
极光的蓝,蓝莓的紫,灌木的绿......害羞谨慎的北欧人,对来自大自然的每一块鲜美色彩更为敏感和痴迷。
5、日本篇
四季是什么颜色?
是富士山的青蓝、樱花的淡粉,也是松柏的深绿、雪原的洁白……
从一枚和果子里体味四季,收录为生活带来仪式感的匠心色彩。
对于匠人们来说,感受色彩、创造色彩,是一种对生命的敬慕。
6、华夏篇
华夏土地拥有无数美景和动人心魄的瑰丽颜色,但这就是全部吗?
只要换一个观看角度,我们广袤的国境还能带来更多惊喜。
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摄影家吕凤霄凭借无人机航拍技术记录下数十万幅“上帝视角”下的中国美景。吕凤霄说:
“越是用心拍摄,越能感受到对这些颜色的责任感。希望通过拍下这些画面,让更多人热爱脚下这片土地。”





专业评分
专业评分已截止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简而言之,能最大化释放产品信号的文化符号。
只不过华与华把最核心的点给挖出来了,不像其他策略广告公司喜欢玩高大上的创意。
其实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华与华的客户主体基本上是以中国品牌为主,这类型的企业家,本质上还是很务实,看的都是销售业绩导向。华与华这种崇尚大众设计,也是契合了这部分企业受众的认知和品味。能让这么多客户保持常年的合作关系,本质上还是证明这种大众设计是有效的,无所谓你本人喜欢与否。毕竟品牌面相的还是自己的目标消费者。
而4a那种公司,对接的很大一部分是外企,外国品牌的思维,还是会在big idea上做文章。也是客户的调性不同,最后呈现的作品结果不同。
算是中国思维和外国思维的碰撞了。
回归到经济下行的时代,最终不管是外国品牌还是中国品牌要做的都会殊途同归以卖货为目标。
毕竟策略嘛,也没啥对不对错不错,反正能搞定客户,能搞定消费者,那都是有价值的。
品牌人还是要多吸纳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做到随时根据需求切换,私以为这才是最重要的,哈哈~
广告、品牌、营销……原本就应该是为销售服务。
这些话奥格威早就说过。
原本都是常识,但被专业人士自己给神秘化了。
为什么要神秘化呢?
这就是社会心理学问题。专业人士必须进行人设管理。
这也是哲学问题。
局部与整体的问题。带着整体思维深入局部细节。也就是:做战略家的同时也是手艺人。
华与华方法,就是品牌的唯物主义。
这个观点,这是我的关键启发和原创。
评论区还有一个人盗用我的朋友圈文字。
什么是唯物主义?
实事求是,物质决定,群众基础,主要矛盾。
调研要实事求是,深入群众;
创意要行为主义,物质决定;
设计管理要搞自我批评,“去心中贼”;
决策抓主要矛盾,不要用细枝末节否定方案;
还有一个,始终为人民群众服务,创造“大众审美”。
全部评论(116条)
过度的专业等于不专业
一切创新的前提都是守旧
最有用的广告策略是重复
最大的难点在手艺,不在创意
不做大创意,只做标准创意
要大众的美,不要小众的美
下一份工作面试的基本知识就有了 奈斯
如果一定要说几句我最喜欢的华老师的话那就是:
品牌就是产品的牌子。
不骗人 不贪心 不夸大